一种电路板模组及通信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37959发布日期:2023-12-01 21:00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路板模组及通信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通信设备,尤其涉及到一种电路板模组及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1、光模块是通信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实现光信号和电信号之间的相互转换。随着通信网络的升级演化,在通信网络中通信数据的体量和传输速率有了明显的提升,这就对光模块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光模块性能提升的同时,其功耗也随之增大,这也导致光模块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更多的热量。因此,如何提升光模块的散热性能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路板模组及通信设备,以提高电路板模组的散热性能。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路板模组,该电路板模组可包括基板、光模块组件、弹性件和散热器。其中,光模块组件可包括外壳和光模块,外壳可设置在基板的一侧,且外壳背离基板的一侧可设置有开孔,光模块可沿第一方向由外壳的第一端插设于外壳内。弹性件的第一端可与基板固定连接,第二端则可与外壳朝向基板的一侧固定连接,从而使外壳与基板之间实现浮动连接。散热器设置在外壳背离基板的一侧,且散热器与基板之间固定连接。散热器朝向基板的一侧可设置有与开孔位置相对的凸台,该凸台可由开孔伸入外壳内,并与插入外壳内的光模块相接触,从而使光模块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凸台传导至散热器,进而由散热器散发至外界,实现对光模块的散热。

3、上述方案中,外壳与基板之间可以通过弹性件实现浮动连接,使得光模块在插入外壳后能够与散热器的凸台保持抵接状态,这样光模块产生的热量可以快速地通过凸台传递给散热器,从而实现对光模块的持续散热,进而可以提高电路板模组的散热性能。

4、示例性地,外壳可以为光笼子,当光模块插接于光笼子内时,光笼子可以为光模块提供一定的电磁屏蔽功能,从而减少光模块受到外界的电磁干扰。

5、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电路板模组还可以包括连接器,连接器可固定于外壳上与其第一端位置相对的第二端,并可与插设在外壳内的光模块电连接,另外,连接器还可通过柔性导电件与基板电连接,从而实现光模块与基板之间的电连接。利用柔性导电件,当连接器在外壳的带动下发生浮动时,柔性导电件可随同连接器的位置产生形变,从而避免对柔性导电件与连接器以及基板的连接端造成拉扯,保证柔性导电件的两端能够与连接器和基板可靠连接。

6、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光模块组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这时,散热器可设置与多个光模块组件一一对应的凸台,各个凸台可分别伸入对应的光模块组件的外壳内,以便于对各个光模块进行散热。基于弹性件的弹性支撑作用,本方案中的各个光模块组件均可自由浮动,因此可以使得各个光模块组件内的光模块与对应的凸台之间都能够可靠抵接,从而利用一个散热器即可实现对多个光模块的有效散热,有助于简化电路板模组的整体结构,以及降低电路板模组的制造成本。

7、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电路板模组还可以包括固定板,该固定板可固定设置在基板背离光模块组件的一侧,从而对基板进行支撑,提高基板的结构强度。

8、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基板上可设置有通孔,弹性件的第一端可穿过通孔与固定板固定连接,由于固定板与基板固定连接,因此可以实现弹性件的第一端与基板之间的相对固定。

9、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电路板模组还可以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可固定在外壳朝向基板的一侧,以用于支撑外壳。这时,弹性件的第二端可与第一支撑板朝向基板的一侧固定连接。通过第一支撑板的支撑作用,在将弹性作用力传递给外壳时,外壳所受到的压强会相对较小,因此可以减小外壳在受力浮动的过程中损坏的风险。

10、在另外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电路板模组还可以包括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与基板沿第一方向并列设置,且第二支撑板可相对基板移动。外壳具体可固定在第二支撑板背离固定板的一侧,这时,弹性件的第一端可与固定板固定连接,第二端则可与第二支撑板朝向固定板的一侧固定连接,从而实现对第二支撑板的弹性支撑,进而由第二支撑板将弹性件70所施加的弹性作用力传递给光模块组件。

11、具体设置时,第二支撑板与基板之间可以相互独立,或者也可以通过柔性结构连接,以便于使第二支撑板能够相对基板移动。

12、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电路板模组还可以包括面板,面板与固定板固定连接,且面板可朝向外壳的第一端设置,面板上设置有避让孔,光模块可穿过避让孔插设在外壳内。在向基板设置有光模块组件的一侧通风时,面板可以作为挡风板对风进行导向,从而有助于提高电路板模组的散热效率。

13、具体实施时,面板与外壳的第一端可以通过弹性吸波材料连接,从而遮挡外壳的第一端与避让孔之间的间隙,保障外壳对光模块的电磁屏蔽作用。示例性地,弹性吸波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为簧片、吸波海绵等。

14、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凸台朝向外壳的第一端的一侧可具有斜面,沿第一方向,该斜面可逐渐向靠近外壳的方向倾斜,在将光模块由外壳的第一端插入时,斜面可对光模块的插接进行导向,以提高插接过程的操作便利性。

15、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基板与散热器可通过第一支柱固定连接。示例性地,第一支柱可以为螺柱或其它刚性柱体结构等。

16、为了实现对散热器的可靠支撑,第一支柱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一支柱可以均匀布置在散热器与基板之间。

17、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散热器内可嵌设有热管,利用热管可以将散热器上集中在凸台处的热量迅速传导至散热器的各个位置,从而提高散热器的均温性,进而可以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增强对光模块的散热效果。

18、在另外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散热器还可以为水冷散热器或其它结构的风冷散热器。

19、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可包括前述第一方面中任一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的电路板模组。由于电路板的散热性能较好,该通信设备的运行可靠性也得以提升。

20、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电路板模组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电路板模组可以并列设置。通信设备还可以包括背板,背板可设置在各个电路板沿第一方向的一侧,且背板远离外壳的第一端设置,背板可分别与各个电路板模组电连接,进而使各个电路板模组可通过背板进行通信。

21、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通信设备还可以包括风扇,风扇可同于向相邻的电路板模组之间所形成的风道内送风,从而带走电路板模组工作时产生的热量。



技术特征:

1.一种电路板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光模块组件、弹性件以及散热器,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板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固定于所述外壳的第二端,所述连接器与所述基板通过柔性导电件电连接,且所述连接器与插设于所述外壳内的所述光模块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路板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模块组件的数量为多个;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路板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支撑于所述基板背离所述光模块组件的一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路板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设置有通孔,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路板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固定支撑于所述外壳朝向所述基板的一侧;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路板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基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并列设置,且所述第二支撑板可相对所述基板移动,所述外壳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板背离所述固定板的一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路板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固定板之间独立设置;或者,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固定板之间通过柔性结构连接。

9.如权利要求3~8任一项所述的电路板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面板,所述面板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且所述面板朝向所述外壳的第一端设置,所述面板设置有避让孔,所述光模块穿过所述避让孔插设于所述外壳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路板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与所述外壳的第一端之间通过弹性吸波材料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电路板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朝向所述外壳的第一端的一侧具有斜面,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斜面逐渐向靠近所述外壳的方向倾斜。

12.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电路板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支柱,所述第一支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基板和所述散热器固定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电路板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内嵌设有热管。

14.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电路板模组。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模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电路板模组并列设置;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电路板模组之间形成风道;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路板模组及通信设备,以提高电路板模组的散热性能。电路板模组包括基板、光模块组件、弹性件以及散热器,其中,光模块组件包括外壳与光模块,外壳设置于基板的一侧,且外壳背离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开孔,光模块沿第一方向由外壳的第一端插设于外壳内;弹性件的第一端与基板固定连接,弹性件的第二端与外壳朝向基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散热器设置于外壳背离基板的一侧,且散热器与基板固定连接,散热器朝向基板的一侧设置有与开孔位置相对的凸台,凸台可由开孔伸入外壳内,并与插入外壳内的光模块相接触。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东,林沛庆,林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