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024710发布日期:2024-05-17 12:58阅读:10来源:国知局
光学成像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光学器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六片式光学成像系统。


背景技术:

1、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手机等便携设备的成像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手机等便携设备将变得更薄、体积更小,同时随着电耦合器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及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cmos)图像传感器的性能提高及尺寸减小,手机等便携设备的成像镜头也需满足高成像品质的要求。

2、光学成像系统中的最后两片透镜往往需要起到校正场曲和像差的作用,其通常采用表面形状弯曲较大的设计,在组立时最后两片透镜因其形状弯曲变化较大而较为敏感。另外,为了与像面匹配,在六片式光学成像系统中,最后两片透镜均具有较大的直径,然而,较大直径的设置易形成大段差结构,并且最后两片透镜之间相隔较近也会产生划痕或干涉,进而影响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可至少解决或部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或者其它问题的光学成像系统。

2、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其包括镜筒以及置于镜筒内的六片式透镜组和多个隔离件,六片式透镜组包括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其中,第六透镜的屈折力为负;多个隔离件至少包括设置于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之间且与第五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五隔离件;其中,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第五隔离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5m与第五隔离件的像侧面的内径d5m满足:3.5<|f6/(d5m-d5m)|<21.5。

3、根据本申请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多个隔离件还包括第一隔离件,第一隔离件设置于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之间且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接触,其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镜筒的前端面和第一隔离件沿光轴的间隔ep01与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满足:3.5<r2/r1+ep01/ct1<6.5。

4、根据本申请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光学成像系统的入瞳直径epd、第一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1s与第一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1s满足:1.0<epd/(d1s-d1s)<2.5。

5、根据本申请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多个隔离件还包括第二隔离件,第二隔离件设置于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之间且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接触,其中,第一隔离件和第二隔离件沿光轴的间隔ep12、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满足:20.0<r3/ep12+r4/ct2<68.0。

6、根据本申请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第二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2s、第二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2s、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光学成像系统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5.0<d2s/d2s+|f2/f|<7.0。

7、根据本申请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多个隔离件还包括第三隔离件,第三隔离件设置于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之间且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接触,其中,第二隔离件和第三隔离件沿光轴的间隔ep23、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23与第二隔离件的最大厚度cp2满足:10.0<ep23/ct3+t23/cp2<20.5。

8、根据本申请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第三隔离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3m与第三隔离件的像侧面的内径d3m满足:0<|r6×d3m/(r7×d3m)|<1.0。

9、根据本申请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多个隔离件还包括第四隔离件,第四隔离件设置于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之间且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接触,其中,第三隔离件和第四隔离件沿光轴的间隔ep34、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满足:0.1<|ep34/ct4+f4/f3|<2.5。

10、根据本申请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第四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4s与第四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4s满足:1.0<|r9×d4s/(r8×d4s)|<6.5。

11、根据本申请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第四隔离件和第五隔离件沿光轴的间隔ep45、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轴上距离td、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与光学成像系统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17.5<ep45/ct5+td/tan(semi-fov)×f<24.0。

12、根据本申请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第四隔离件和第五隔离件沿光轴的间隔ep45与第五隔离件的最大厚度cp5满足:14.0<f5/(ep45+cp5)<60.0。

13、根据本申请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第五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5s与第五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5s满足:0.5<f5/(d5s+d5s)<3.0。

14、根据本申请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中的至少两片透镜的阿贝数小于30。

15、本申请通过对透镜组与结构件的配合设置进行调整,在保证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的有效径边缘留有空间而使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之间产生段差的基础上,通过第六透镜的屈折力来控制第六透镜的有效径边缘的形状进而控制其组立部分的结构,再利用第五隔离件的像侧面的内外径来控制第五透镜、第六透镜与第五隔离件之间的承靠面积,二者相互配合,解决了第六透镜开裂以及组装时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边缘较近而产生的划痕或干涉的问题。本申请在充分利用第六透镜在校正像散及平衡场曲上的作用同时保障了组立稳定,解决了开裂、划痕或干涉等问题,提高了良率。



技术特征:

1.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隔离件还包括第一隔离件,所述第一隔离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之间且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入瞳直径epd、所述第一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1s与所述第一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1s满足:1.0<epd/(d1s-d1s)<2.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隔离件还包括第二隔离件,所述第二隔离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之间且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隔离件还包括第三隔离件,所述第三隔离件设置于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之间且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隔离件还包括第四隔离件,所述第四隔离件设置于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之间且与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所述第四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4s与所述第四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4s满足:1.0<|r9×d4s/(r8×d4s)|<6.5。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隔离件和所述第五隔离件沿所述光轴的间隔ep45、所述第五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轴上距离td、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17.5<ep45/ct5+td/tan(semi-fov)×f<24.0。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所述第四隔离件和所述第五隔离件沿所述光轴的间隔ep45与所述第五隔离件的最大厚度cp5满足:14.0<f5/(ep45+cp5)<60.0。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所述第五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5s与所述第五隔离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5s满足:0.5<f5/(d5s+d5s)<3.0。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其包括镜筒以及置于镜筒内的六片式透镜组和多个隔离件,六片式透镜组包括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其中,第六透镜的屈折力为负;多个隔离件至少包括设置于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之间且与第五透镜的像侧面接触的第五隔离件;其中,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第五隔离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5m与第五隔离件的像侧面的内径d5m满足:3.5<|f6/(D5m‑d5m)|<21.5。

技术研发人员:丁先翠,赵烈烽,戴付建,柯再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5/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