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夜共焦镜头和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67607发布日期:2023-04-18 20:10阅读:82来源:国知局
日夜共焦镜头和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光学,尤其涉及日夜共焦镜头和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广角镜头由于具备视场角大,拍摄画幅广的优点,广泛应用于安防、车载、智能家居等方面。但由于应用环境的差别,消费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某些环境复杂的应用场景里,要求镜头在高低温温差较大的条件,镜头能够不离焦;同时保证在白天和黑夜情况下都能有效工作,满足拍摄需求;目前消费市场朝着低成本、小型化的趋势发展,但很多同类产品镜片较多,结构较为复杂,为此研究小型化低成本的日夜共焦镜头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日夜共焦镜头和成像装置,旨在提供一种超大视场角、能日夜共焦的小型日夜共焦镜头。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日夜共焦镜头,所述日夜共焦镜头具有沿光轴方向呈相对设置的物侧和像侧,所述日夜共焦镜头包括自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光焦度为负的第一凸凹透镜、光焦度为负的第二双凹透镜、光焦度为负的第三凸凹透镜、光焦度为正的第四双凸透镜、光焦度为负的第五双凹透镜、光焦度为正的第六双凸透镜,且所述第一凸凹透镜和所述第三凸凹透镜的凹面朝向像侧设置;

3、所述日夜共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13mm,所述日夜共焦镜头的光圈数为f,且1.8≤f≤2.4,视场角fov=195°±5%。

4、可选地,所述日夜共焦镜头还满足以下条件:

5、-4<f1<-2;-5.4<f2<-4.6;2.6<f3<4.8;2.4<f4<4.0;-3.2<f5<-1.6;2.4<f6<3.5;

6、其中,所述第一凸凹透镜的焦距为f1,所述第二双凹透镜的焦距为f2,所述第三凸凹透镜的焦距为f3,所述第四双凸透镜的焦距为f4,所述第五双凹透镜的焦距为f5,所述第六双凸透镜的焦距为f6。

7、可选地,所述日夜共焦镜头还满足以下条件:

8、1.60≤n1≤1.80;1.50≤n2≤1.60;1.55≤n3≤1.70;1.50≤n4≤1.70;1.60≤n5≤1.70;1.50≤n6≤1.75;

9、其中,所述第一凸凹透镜的折射率为n1,所述第二双凹透镜的折射率为n2,所述第三凸凹透镜的折射率为n3,所述第四双凸透镜的折射率为n4,所述第五双凹透镜的折射率为n5,所述第六双凸透镜的折射率为n6。

10、可选地,所述日夜共焦镜头还满足以下条件:

11、50.0≤v1≤65.0;50.0≤v2≤75.0;18.0≤v3≤26.0;60.0≤v4≤75.0;20.0≤v5≤35.0;50.0≤v6≤60.0;

12、其中,所述第一凸凹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1,所述第二双凹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2,所述第三凸凹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3,所述第四双凸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4,所述第五双凹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5,所述第六双凸透镜的色散系数为v6。

13、可选地,所述第二双凹透镜、所述第三凸凹透镜、所述第五双凹透镜、所述第六双凸透镜均为塑胶非球面透镜;

14、所述第一凸凹透镜、所述第四双凸透镜为玻璃球面透镜。

15、可选地,所述日夜共焦镜头的有效焦距为efl,所述日夜共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其中,ttl/efl≤5.95。

16、可选地,所述第一凸凹透镜的直径为d1,所述日夜共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其中,d1/ttl<0.55。

17、可选地,所述日夜共焦镜头的像面直径ic满足:6mm≤ic≤7.2mm。

18、可选地,所述日夜共焦镜头自物侧到像侧依次还包括光阑、保护玻璃和感光芯片,所述光阑设于所述第三凸凹透镜和所述第四双凸透镜之间,所述保护玻璃和所述感光芯片设于所述第六双凸透镜靠近像侧的一侧。

19、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成像装置,所述成像装置包括上述的日夜共焦镜头。

20、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自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有光焦度为负的第一凸凹透镜、光焦度为负的第二双凹透镜、光焦度为负的第三凸凹透镜、光焦度为正的第四双凸透镜、光焦度为负的第五双凹透镜、光焦度为正的第六双凸透镜,通过第一凸凹透镜具有的大口径,对同等焦距情况下可收集更多的光信息,达到弱光下清晰成像的效果,可有效增大监控视场范围,通过所述第四双凸透镜承担了系统较大的光焦度,改变光束的传播方向,更有利于光束在像面上成像,通过六个透镜的光焦度以及形状的合理设置,可实现低成本且轻量化,所述日夜共焦镜头能够很好地控制光线走势,在引入更多的光线的同时使结构更加紧凑,使得所述日夜共焦镜头的总长控制在13mm以内,并通过合理布置非球面透镜使得各种像差得到校正,提升了边缘画质,成像质量高。在孔径方面,光圈值f满足1.8≤f≤2.4,支持1/2.7英寸的像面,所述日夜共焦镜头在弱光下也可清晰成像,且通过合理设定焦距比使得镜头在-40℃~+85℃的环境条件下不离焦,工作性能更加稳定,视场角可达195°±5%,能获得数据信息更加充分,以提供一种大光圈、大角度、小型高低温的日夜共焦镜头。



技术特征:

1.一种日夜共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日夜共焦镜头具有沿光轴方向呈相对设置的物侧和像侧,所述日夜共焦镜头包括自物侧至像侧依次设置的光焦度为负的第一凸凹透镜、光焦度为负的第二双凹透镜、光焦度为负的第三凸凹透镜、光焦度为正的第四双凸透镜、光焦度为负的第五双凹透镜、光焦度为正的第六双凸透镜,且所述第一凸凹透镜和所述第三凸凹透镜的凹面朝向像侧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日夜共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日夜共焦镜头还满足以下条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日夜共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日夜共焦镜头还满足以下条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日夜共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日夜共焦镜头还满足以下条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日夜共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双凹透镜、所述第三凸凹透镜、所述第五双凹透镜、所述第六双凸透镜均为塑胶非球面透镜;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日夜共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日夜共焦镜头的有效焦距为efl,所述日夜共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其中,ttl/efl≤5.95。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日夜共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凹透镜的直径为d1,所述日夜共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其中,d1/ttl<0.55。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日夜共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日夜共焦镜头的像面直径ic满足:6mm≤ic≤7.2m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日夜共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日夜共焦镜头自物侧到像侧依次还包括光阑、保护玻璃和感光芯片,所述光阑设于所述第三凸凹透镜和所述第四双凸透镜之间,所述保护玻璃和所述感光芯片设于所述第六双凸透镜靠近像侧的一侧。

10.一种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日夜共焦镜头。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日夜共焦镜头和成像装置,日夜共焦镜头包括光焦度为负的第一凸凹透镜、光焦度为负的第二双凹透镜、光焦度为负的第三凸凹透镜、光焦度为正的第四双凸透镜、光焦度为负的第五双凹透镜、光焦度为正的第六双凸透镜。通过六个透镜的光焦度以及形状的合理设置,使得日夜共焦镜头能够很好地控制光线走势,在引入更多的光线的同时使结构更加紧凑,日夜共焦镜头的总长控制在13mm以内,且光圈值F满足1.8≤F≤2.4,支持1/2.7英寸的像面,所述日夜共焦镜头在弱光下也可清晰成像,且通过合理设定焦距比使得镜头在‑40℃~+85℃的环境条件下不离焦,工作性能更加稳定,视场角可达195°±5%,以提供一种超大视场角、能日夜共焦的小型日夜共焦镜头。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超,鲍康倩,肖明志,许婧,王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山联合光电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