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85019发布日期:2023-05-17 12:31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显示,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1、als(ambient light sensor,环境光传感器)用于感应环境光的光线强弱并反馈至显示装置的控制器端,从而实现显示装置内显示面板的亮度的调整。例如,当als感应到外界环境光亮度较高时,als反馈至控制器端以使控制器端将显示面板调整至高亮度模式,当外界环境的亮度较低时,als反馈至控制器端以使控制器端将显示面板调整至低亮度模式,从而保证人眼对显示面板显示信息的清晰获取和感知,实现显示装置显示面板亮度的自动调节,从而达到节能省电的目的。

2、相关技术中,als多设置于显示面板的下方,环境光线透过盖板、偏光片及显示面板等层结构后被als接收,由于显示面板内部具有复杂的金属走线,环境光线透过显示面板的过程中,金属走线会导致环境光线发生折射或衍射现象,使得环境光线透过显示面板后较为光线方向较为分散,部分光线会传输至als的fov(field of view,视场角)区域外,使得传输至als的fov(field of view,视场角)区域内的光线减少,导致als感应到的有效光线强度减小,影响als光线感应的准确性和灵敏性,影响显示模组显示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以提高环境光传感器的光线感应的准确性和灵敏性,提高显示模组的显示性能。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2、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

3、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侧和非显示侧;

4、散热膜,所述散热膜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侧,所述散热膜上设有第一透光区;

5、环境光传感器,所述环境光传感器位于所述散热膜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且所述环境光传感器与所述第一透光区对应设置;

6、光调节组件,所述光调节组件位于所述环境光传感器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光调节组件与所述第一透光区对应设置,所述光调节组件包括基板和第一折射膜层,所述第一折射膜层位于所述基板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基板和所述第一折射膜层为透光膜层,且所述第一折射膜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基板的折射率。

7、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二折射膜层,所述第二折射膜层位于所述第一折射膜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折射膜层为透光膜层,且所述第二折射膜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一折射膜层的折射率。

8、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板的折射率为1.5至1.75,所述第一折射膜层的折射率为1.47至2.3。

9、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折射膜层的折射率为1.9至3.2。

10、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折射膜层的厚度为1微米至1.5微米,所述第二折射膜层的厚度为0.6微米至0.8微米。

1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膜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形成所述第一透光区;

12、所述光调节组件的至少部分结构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内,且所述基板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侧连接。

13、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一胶层,所述第一胶层位于所述基板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基板通过所述第一胶层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侧粘接连接。

14、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二胶层和第一树脂层,所述第一树脂层位于所述第一折射膜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折射膜层通过所述第二胶层与所述第一树脂层粘接连接,且所述基板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侧连接后所述第二胶层和第一树脂层剥离去除。

15、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

16、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侧且与所述显示面板电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上设有第二透光区,所述第二透光区与所述第一透光区相对应;

17、主板,所述主板位于柔性电路板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且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环境光传感器集成于所述主板上。

18、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显示模组。

19、本申请实施例有益效果:

20、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中,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和位于显示面板的非显示侧的散热膜、环境光传感器及光调节组件。其中,散热膜至少部分覆盖显示面板的非显示侧,散热膜用于将显示面板内的热量导出,实现显示面板的散热。散热膜上设有第一透光区,环境光传感器与第一透光区对应设置,即环境光传感器在散热膜上的正投影置于第一透光区内,以使散热膜不对透过显示面板的环境光线造成遮挡,使得环境光线可以顺利透过显示面板及散热膜并被环境光传感器感应到。光调节组件设置于环境光传感器和显示面板之间,光调节组件用于对透过显示面板的环境光线的传输方向进行调整,具体的,光调节组件包括基板和第一折射膜层,环境光线倾斜进入基板后,在基板与第一折射膜层的交界面发生折射,由于第一折射膜层的折射率大于基板的折射率,因此环境光线的折射角度小于入射角度,从而使得折射后的光线更加靠近第一折射膜层的法线方向,即更加靠近竖直方向。光调节组件可以对经过显示面板后传输方向较为分散的环境光线进行调整,使得调整后的光线更加靠近竖直方向传输,实现光线的聚拢,使得更多光线传输至环境光传感器的视场角区域内,增加进入环境光传感器的视场角区域内的有效光线强度,提高环境光传感器的光线感应的准确性和灵敏性,提高显示模组的显示性能。

21、当然,实施本申请的任一产品或方法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技术特征: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二折射膜层,所述第二折射膜层位于所述第一折射膜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折射膜层为透光膜层,且所述第二折射膜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一折射膜层的折射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折射率为1.5至1.75,所述第一折射膜层的折射率为1.47至2.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射膜层的折射率为1.9至3.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射膜层的厚度为1微米至1.5微米,所述第二折射膜层的厚度为0.6微米至0.8微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膜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形成所述第一透光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一胶层,所述第一胶层位于所述基板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基板通过所述第一胶层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侧粘接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调节组件还包括第二胶层和第一树脂层,所述第一树脂层位于所述第一折射膜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折射膜层通过所述第二胶层与所述第一树脂层粘接连接,且所述基板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侧连接后所述第二胶层和所述第一树脂层剥离去除。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技术总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散热膜、环境光传感器及光调节组件,显示面板包括显示侧和非显示侧;散热膜位于显示面板的非显示侧,散热膜上设有第一透光区;环境光传感器位于散热膜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且环境光传感器与第一透光区对应设置;光调节组件位于环境光传感器靠近显示面板的一侧,光调节组件与第一透光区对应设置,光调节组件包括基板和第一折射膜层,第一折射膜层位于基板远离显示面板的一侧,基板和第一折射膜层为透光膜层,且第一折射膜层的折射率大于基板的折射率。

技术研发人员:包征,龚伟,袁筠越,向炼,王明强,何德星,陈功,傅晓亮,张家祥,张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