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16365发布日期:2023-07-07 16:31阅读:30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显示,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1、在传统的像素结构中,通常在数据线上方设置黑矩阵进行遮光,以提高显示面板的对比度。但在制备过程中,往往由于上下基板对位精度存在偏差,导致黑矩阵发生左右移动,进而导致数据线漏光。现有的像素结构采用dbs(data line bm less)技术,去除数据线上方的黑矩阵,在数据线上方设置dbs电极,并使得dbs电极的电位与彩膜基板上的公共电极电位相同,使得数据线上方对应的液晶分子始终保持未偏转状态,进而起到遮光的作用。

2、但因为dbs电极和公共电极不同层布线,长度不同,金属导电率也不一样,故而总电阻不一样,使得dbs电极的电位与彩膜基板上的公共电极的电位之间有一定电压差,导致液晶微微偏转,影响对比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解决现有技术中dbs电极的电位与彩膜基板上的公共电极的电位不相同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第一个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与非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3、阵列基板,依次包括衬底以及相互绝缘设置的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和透明导电层;所述第一金属层形成扫描线、阵列公共电极走线及第一彩膜公共电极走线;所述第二金属层形成数据线;所述透明导电层形成相互绝缘设置的像素电极层和遮光透明电极层,所述像素电极层在所述显示区形成像素电极;

4、彩膜基板,包括第二彩膜公共电极走线;

5、导电体,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与所述彩膜基板之间,用于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彩膜公共电极走线与所述第二彩膜公共电极走线;

6、其中,所述第一彩膜公共电极走线设置于所述非显示区且位于所述衬底的至少一侧;所述第一彩膜公共电极走线通过接触孔与所述遮光透明电极层电连接,且至少部分所述导电体抵接所述第一彩膜公共电极走线的一端与所述接触孔相邻设置。

7、其中,还包括覆晶薄膜;所述第一彩膜公共电极走线包括第一公共电极走线;所述覆晶薄膜和所述第一公共电极走线设置于所述非显示区且位于所述显示区沿所述扫描线的延伸方向的同一侧;所述覆晶薄膜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走线电连接,用于将公共电压导入所述第一公共电极走线。

8、其中,所述遮光透明电极层包括多条第一遮光透明电极和多条第二遮光透明电极,所述扫描线在所述第一遮光透明电极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遮光透明电极内;所述数据线在所述第二遮光透明电极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遮光透明电极内。

9、其中,所述第一公共电极走线与所述第一遮光透明电极通过所述接触孔连接,且所述导电体抵接所述第一公共电极走线的一端与所述接触孔相邻设置。

10、其中,所述第一公共电极走线呈弯折结构,所述弯折结构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两个所述覆晶薄膜,且所述弯折结构的弯折部与靠近所述第一公共电极走线且位于所述显示区边缘的所述第一遮光透明电极通过所述接触孔连接;所述导电体抵接所述弯折部的一端与所述接触孔相邻设置。

11、其中,所述第一公共电极走线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遮光透明电极的宽度,且大于所述第二遮光透明电极的宽度。

12、其中,所述第一彩膜公共电极走线还包括第二公共电极走线,所述第二公共电极走线设置于所述非显示区且位于所述显示区远离所述第一公共电极走线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公共电极走线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扫描线的延伸方向。

13、其中,所述第二公共电极走线与靠近所述第二公共电极走线且位于所述显示区边缘的所述第一遮光透明电极通过所述接触孔连接,且所述导电体抵接所述第二公共电极走线的一端与所述接触孔相邻设置。

14、其中,所述第二公共电极走线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遮光透明电极的宽度,且大于所述第二遮光透明电极的宽度。

15、其中,所述遮光透明电极层为氧化铟锡。

16、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与非显示区,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彩膜基板和导电体。阵列基板依次包括衬底以及相互绝缘设置的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和透明导电层;第一金属层形成扫描线、阵列公共电极走线及第一彩膜公共电极走线;第二金属层形成数据线;透明导电层形成相互绝缘设置的像素电极层和遮光透明电极层,像素电极层在显示区形成像素电极;彩膜基板包括第二彩膜公共电极走线;导电体设置于阵列基板与彩膜基板之间,用于电性连接第一彩膜公共电极走线与第二彩膜公共电极走线;其中,第一彩膜公共电极走线设置于非显示区且位于衬底的至少一侧;第一彩膜公共电极走线通过接触孔与遮光透明电极层电连接,且至少部分导电体抵接第一彩膜公共电极走线的一端与接触孔相邻设置。通过将第一彩膜公共电极走线与遮光透明电极层通过接触孔电连接保证第一彩膜公共电极走线的电压与遮光透明电极层的电压相同;同时将导电体抵接第一彩膜公共电极走线的一端与接触孔相邻设置在保证第一彩膜公共电极走线的电压与第二彩膜公共电极走线的电压之间无压差的情况下,进而使得遮光透明电极层的电压与第二彩膜公共电极走线的电压相同,以保证遮光透明电极层上方对应的液晶分子不偏转从而提升显示面板的对比度。



技术特征:

1.一种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与非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覆晶薄膜;所述第一彩膜公共电极走线包括第一公共电极走线;所述覆晶薄膜和所述第一公共电极走线设置于所述非显示区且位于所述显示区沿所述扫描线的延伸方向的同一侧;所述覆晶薄膜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走线电连接,用于将公共电压导入所述第一公共电极走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透明电极层包括多条第一遮光透明电极和多条第二遮光透明电极,所述扫描线在所述第一遮光透明电极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遮光透明电极内;所述数据线在所述第二遮光透明电极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遮光透明电极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走线与所述第一遮光透明电极通过所述接触孔连接,且所述导电体抵接所述第一公共电极走线的一端与所述接触孔相邻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走线呈弯折结构,所述弯折结构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两个所述覆晶薄膜,且所述弯折结构的弯折部与靠近所述第一公共电极走线且位于所述显示区边缘的所述第一遮光透明电极通过所述接触孔连接;所述导电体抵接所述弯折部的一端与所述接触孔相邻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公共电极走线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遮光透明电极的宽度,且大于所述第二遮光透明电极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彩膜公共电极走线还包括第二公共电极走线,所述第二公共电极走线设置于所述非显示区且位于所述显示区远离所述第一公共电极走线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公共电极走线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扫描线的延伸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公共电极走线与靠近所述第二公共电极走线且位于所述显示区边缘的所述第一遮光透明电极通过所述接触孔连接,且所述导电体抵接所述第二公共电极走线的一端与所述接触孔相邻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公共电极走线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遮光透明电极的宽度,且大于所述第二遮光透明电极的宽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透明电极层为氧化铟锡。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中的阵列基板包括第一金属层和透明导电层,第一金属层形成阵列公共电极走线及第一彩膜公共电极走线,透明导电层形成遮光透明电极层。导电体电性连接第一彩膜公共电极走线与彩膜基板的第二彩膜公共电极走线。通过将第一彩膜公共电极走线与遮光透明电极层通过接触孔电连接以保证第一彩膜公共电极走线的电压与遮光透明电极层的电压相同;将导电体抵接第一彩膜公共电极走线的一端与接触孔相邻设置,在保证第一彩膜公共电极走线与第二彩膜公共电极走线的电压相同的情况下,使遮光透明电极层的电压与第二彩膜公共电极走线的电压相同,以保证遮光透明电极层上方对应的液晶分子不偏转从而提升显示面板的对比度。

技术研发人员:梁斌,袁海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沙惠科光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