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M口数码相机全幅镜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18753发布日期:2023-04-21 19:56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M口数码相机全幅镜头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相机镜头,具体涉及一种m口数码相机全幅镜头。


背景技术:

1、在数码相机器材中,国产镜头的生产设计存在不足。但是,国内的摄影爱好者众多,需求量大。配套镜头价格高,性价比低,对广大的普通摄影爱好者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m口数码相机全幅镜头,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m口数码相机全幅镜头,其从物方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及第八透镜;第一透镜为凸向物方球面负透镜,包括凸面第一球面与凹面第二球面;第二透镜为凸向物方球面正透镜,包括凸面第三球面与凸面第四球面;第三透镜为凸向物方球面负透镜,包括凸面第五球面与凹面第六球面;第四透镜为凸向物方球面正透镜,包括凸面第七球面与凹面第八球面;第五透镜为凸向物方球面负透镜,包括凸面第九球面与凹面第十球面;第六透镜为凸向物方球面正透镜,包括凸面第十一球面与凹面第十二球面;第七透镜为凹向物方球面正透镜,包括凹面第十三球面与凸面第十四球面;第八透镜为凹向物方球面负透镜,包括凹面第十五球面与凹面第十六球面;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均为玻璃材料,第十球面和第十一球面胶合,光阑位于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之间。

3、优选的,第一透镜的折射率大于1.7小于1.8,色散大于25小于30;第二透镜的折射率大于1.8小于1.9,色散大于35小于40;第三透镜的折射率大于1.5小于1.6,色散大于50小于55;第四透镜的折射率大于1.8小于1.9,色散大于35小于40;第五透镜的折射率大于1.8小于1.9,色散大于20小于25;第六透镜的折射率大于1.4小于1.5,色散大于80小于85;第七透镜的折射率大于1.8小于1.9,色散大于40小于45;第八透镜的折射率大于1.8 小于1.9,色散大于40小于45。

4、优选的,第一透镜的材料为hzf12-cdgm,折射率为1.762,其色散为26;第二透镜的材料为hzlaf3-cdgm,折射率为1.855,其色散为36.61;第三透镜的材料为hkf6-cdgm,折射率为1.517,其色散为52.15;第四透镜的材料为hzlaf3-cdgm,折射率为1.855,其色散为36.61;第五透镜的材料为 hzf52tt-cdgm,折射率为1.847,其色散为23.78;第六透镜的材料为 hfk61-cdgm,折射率为1.497,其色散为81.61;第七透镜的材料为 hzlaf68b-cdgm,折射率为1.883,其色散为40.79;第八透镜的材料为 hzf52tt-cdgm,折射率为1.847,其色散为23.78。

5、优选的,该镜头的参数如下,以mm计,第一透镜的厚度为1,第一球面的半径为61.15、通光口径为24.05,第二球面的半径为14.62、通光口径为20.27,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的距离为4.46;第二透镜的厚度为5.22,第三球面的半径为15.84、通光口径为18.90,第四球面的半径为-404、通光口径为17.19,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的距离为0.10;第三透镜的厚度为1,第五球面的半径为143.67、通光口径为16.22,第六球面的半径为8.75、通光口径为12.24,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的距离为2.96;第四透镜的厚度为2.20,第七球面的半径为11.24、通光口径为10.62,第八球面的半径为15.59、通光口径为9.10,第四透镜与光阑之间的距离为3.83;光阑与第五透镜之间的距离为0.71,光阑的透光孔径为5.7;第五透镜的厚度为5.58,第六透镜的厚度为2.17,第九球面的半径为18、通光口径为6.39,第十球面和第十一球面的半径均为 11.24、通光口径均为9.12,第十二球面的半径为45.5、通光口径为10.40,第六透镜与第七透镜之间的距离为0.54;第七透镜的厚度为3.17,第十三球面的半径为-58.6、通光口径为10.42,第十四球面的半径为-9.98、通光口径为11.71,第七透镜与第八透镜之间的距离为0.31;第八透镜的厚度为1.74,第十五球面的半径为-8.90、通光口径为11.72,第十六球面的半径为-17.20、通光口径为14.06,第八透镜与像面之间的距离为27。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镜头的有效焦距f=28mm、光圈数f=5.6,透镜均采用球面设计,来修正各种像差,透镜全部采用玻璃材质,提高了透镜的本身质量,镜头的清晰度,提高了镜头的使用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m口数码相机全幅镜头,其特征在于:其从物方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及第八透镜;第一透镜为凸向物方球面负透镜,包括凸面第一球面与凹面第二球面;第二透镜为凸向物方球面正透镜,包括凸面第三球面与凸面第四球面;第三透镜为凸向物方球面负透镜,包括凸面第五球面与凹面第六球面;第四透镜为凸向物方球面正透镜,包括凸面第七球面与凹面第八球面;第五透镜为凸向物方球面负透镜,包括凸面第九球面与凹面第十球面;第六透镜为凸向物方球面正透镜,包括凸面第十一球面与凹面第十二球面;第七透镜为凹向物方球面正透镜,包括凹面第十三球面与凸面第十四球面;第八透镜为凹向物方球面负透镜,包括凹面第十五球面与凹面第十六球面;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均为玻璃材料,第十球面和第十一球面胶合,光阑位于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m口数码相机全幅镜头,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m口数码相机全幅镜头,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m口数码相机全幅镜头,其特征在于:该镜头的参数如下,以mm计,第一透镜的厚度为1,第一球面的半径为61.15、通光口径为24.05,第二球面的半径为14.62、通光口径为20.27,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的距离为4.46;第二透镜的厚度为5.22,第三球面的半径为15.84、通光口径为18.90,第四球面的半径为-404、通光口径为17.19,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的距离为0.10;第三透镜的厚度为1,第五球面的半径为143.67、通光口径为16.22,第六球面的半径为8.75、通光口径为12.24,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的距离为2.96;第四透镜的厚度为2.20,第七球面的半径为11.24、通光口径为10.62,第八球面的半径为15.59、通光口径为9.10,第四透镜与光阑之间的距离为3.83;光阑与第五透镜之间的距离为0.71,光阑的透光孔径为5.7;第五透镜的厚度为5.58,第六透镜的厚度为2.17,第九球面的半径为18、通光口径为6.39,第十球面和第十一球面的半径均为11.24、通光口径均为9.12,第十二球面的半径为45.5、通光口径为10.40,第六透镜与第七透镜之间的距离为0.54;第七透镜的厚度为3.17,第十三球面的半径为-58.6、通光口径为10.42,第十四球面的半径为-9.98、通光口径为11.71,第七透镜与第八透镜之间的距离为0.31;第八透镜的厚度为1.74,第十五球面的半径为-8.90、通光口径为11.72,第十六球面的半径为-17.20、通光口径为14.06,第八透镜与像面之间的距离为27。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M口数码相机全幅镜头,涉及相机镜头技术领域,包括从物方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及第八透镜;第一透镜为凸向物方球面负透镜,第二透镜为凸向物方球面正透镜,第三透镜为凸向物方球面负透镜,第四透镜为凸向物方球面正透镜,第五透镜为凸向物方球面负透镜,第六透镜为凸向物方球面正透镜,第七透镜为凹向物方球面正透镜,第八透镜为凹向物方球面负透镜,本技术的镜头有效焦距f=28mm、光圈数F=5.6,透镜均采用球面设计,来修正各种像差,透镜全部采用玻璃材质,提高了透镜的本身质量,镜头的清晰度,提高了镜头的使用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左冠楠,孙薪博,张晓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沈阳中一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21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