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封装的多波长单纤输出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30361发布日期:2023-04-19 22:09阅读:28来源:国知局
混合封装的多波长单纤输出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多波长单纤输出光模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合封装的多波长单纤输出光模块。


背景技术:

1、光纤技术的发展,加快了的通信产业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今出现了一种多波长单纤输出光模块,它是在内部设置有两种不同波长的发光单元,利用合束器或者反射镜等手段将多个光束进行合束,再通过单个光纤进行输出,具备输出功率高的效果。

2、而由于其内部设置了多个发光单元,并且因为封装壳体的内部空间小,导致在对两个发光单元进行封装之后二者的位置接近,在工作时相互发出的热量均会对对方产生影响,更加不利于发光单元的工作,影响其输出效率,常用的解决手段是在发光单元的底部安装热沉,而热沉虽能吸收热量,但由于壳体处于封闭的空间中,热量仍然不能散发出去,还是会对发光单元产生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上述表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混合封装的多波长单纤输出光模块,以解决光模块盒体的内部热量散发不出去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3、混合封装的多波长单纤输出光模块,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两侧的连接器和光聚焦耦合组件,所述壳体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光合束部;

4、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的输出方向与光合束部的输入口方向相对应,所述光合束部的输出口方向与光聚焦耦合组件的输入口方向相对应,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的外壁均安装有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由壳体的内部延伸至壳体的外部。

5、让光合部来把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进行合束,让其通过光聚焦耦合组件传输走,来保证光纤信号的正常传播,而在外壁上设置散热组件,则可以吸收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上的热量,来降低壳体内部的温度,保证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的正常工作。

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7、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块和散热板,所述散热板安装在散热块与壳体内壁之间,所述散热块包裹住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所述散热板由散热块的一侧出发穿过壳体的侧壁后延伸至壳体的外部。

8、让散热板处于壳体的外部,可以把散热块上吸收的热量散发出去,来降低壳体内部的问题,避免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的内部元件出现损坏。

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10、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开设在散热块表面上的凹槽、设置在凹槽内壁中的凸块以及开设在凹槽内壁中的密封槽,所述壳体的内壁设置有能插入凹槽内部中的插入组件。

11、所述插入组件由插块、橡胶气囊和气垫组成,所述橡胶气囊和气垫均嵌入在插块的内部中,所述插块活动嵌入在凹槽的内部,所述橡胶气囊和气垫之间通过软管进行连接。

12、让插入组件中的插块嵌入到凹槽中,同时配合气垫和橡胶气囊,来保证壳体与散热块之间的密封性,避免外界的湿气进入到壳体的内部。

13、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14、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开设在散热块表面上的穿槽和开设在散热块侧面出的卡槽,所述卡槽与穿槽之间相互贯通,所述壳体的内壁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散热板活动插接在限位槽的内壁中。

15、通过穿槽的开设,方便让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位于穿槽的内部,来更好的实现吸热的效果,卡槽的开设,方便让连接器的导线顺利的与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进行连接。

1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17、所述壳体的外壁上安装有防护部,所述防护部有防护罩和防尘网组成,所述防尘网安装在防护罩的三面处,所述散热板延伸至壳体外部的部位位于防护罩的内部。

18、在壳体的外壁上设置防护部,对散热板起到保护作用,避免散热板出现磕碰的现象。

19、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封盖,所述封盖底部的四角处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壳体顶部四角处开设有方便固定杆插入的固定槽,所述封盖的侧面安装有用于封住防护罩的盖板。

20、所述壳体的顶部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内壁开通有弧槽,所述固定杆的表面设置有嵌入到弧槽内部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弹性模量低于固定杆。

21、固定杆上的弹性件插入到固定槽的弧槽中,让弧槽与弹性件相互契合,来实现对封盖和盖板的限位作用,同时也限位固定住散热组件,保证了整个光模块的稳定性。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23、1、本实用新型通过壳体内部设置的散热组件,利用散热组件中的散热块和散热板,把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工作时产生的热量给吸收掉,再让散热板延伸至壳体的外部,来与空气进行接触,从而加快了热量的散发速度,并且也起到了把热量从壳体的内部转移出去的作用,避免壳体内部的温度过高,造成对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内部元器件的损坏。

24、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散热块上开设凹槽和密封槽,可以配合壳体内壁上的插入组件,让橡胶气囊内部的气体受到凸块的挤压进入到气垫中,配合上气垫的鼓起作用,以及密封槽的密封作用,来让二者相互嵌合,实现对壳体与散热块之间的密封效果,隔绝外界湿气对壳体内部元器件的影响。



技术特征:

1.混合封装的多波长单纤输出光模块,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1)两侧的连接器(2)和光聚焦耦合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发光单元(4)和第二发光单元(5),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光合束部(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封装的多波长单纤输出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7)包括散热块(701)和散热板(702),所述散热板(702)安装在散热块(701)与壳体(1)内壁之间,所述散热块(701)包裹住第一发光单元(4)和第二发光单元(5),所述散热板(702)由散热块(701)的一侧出发穿过壳体(1)的侧壁后延伸至壳体(1)的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封装的多波长单纤输出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7)还包括开设在散热块(701)表面上的凹槽(703)、设置在凹槽(703)内壁中的凸块(704)以及开设在凹槽(703)内壁中的密封槽(705),所述壳体(1)的内壁设置有能插入凹槽(703)内部中的插入组件(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封装的多波长单纤输出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组件(8)由插块(801)、橡胶气囊(802)和气垫(803)组成,所述橡胶气囊(802)和气垫(803)均嵌入在插块(801)的内部中,所述插块(801)活动嵌入在凹槽(703)的内部,所述橡胶气囊(802)和气垫(803)之间通过软管进行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封装的多波长单纤输出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7)还包括开设在散热块(701)表面上的穿槽(706)和开设在散热块(701)侧面出的卡槽(707),所述卡槽(707)与穿槽(706)之间相互贯通,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开设有限位槽(16),所述散热板(702)活动插接在限位槽(16)的内壁中。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封装的多波长单纤输出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外壁上安装有防护部(9),所述防护部(9)有防护罩(901)和防尘网(902)组成,所述防尘网(902)安装在防护罩(901)的三面处,所述散热板(702)延伸至壳体(1)外部的部位位于防护罩(901)的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封装的多波长单纤输出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有封盖(12),所述封盖(12)底部的四角处安装有固定杆(13),所述壳体(1)顶部四角处开设有方便固定杆(13)插入的固定槽(10),所述封盖(12)的侧面安装有用于封住防护罩(901)的盖板(1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合封装的多波长单纤输出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10)的内壁开通有弧槽(11),所述固定杆(13)的表面设置有嵌入到弧槽(11)内部的弹性件(14),所述弹性件(14)的弹性模量低于固定杆(13)。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混合封装的多波长单纤输出光模块,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两侧的连接器和光聚焦耦合组件,所述壳体的内部安装有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光合束部,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的输出方向与光合束部的输入口方向相对应,本技术通过壳体内部设置的散热组件,利用散热组件中的散热块和散热板,把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工作时产生的热量给吸收掉,再让散热板延伸至壳体的外部,来与空气进行接触,从而加快了热量的散发速度,并且也起到了把热量从壳体的内部转移出去的作用,避免壳体内部的温度过高,造成对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内部元器件的损坏。

技术研发人员:荣彬彬,刘现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亿思源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31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