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片驱动装置和具有该叶片驱动装置的摄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89873发布日期:2023-07-06 00:17阅读:39来源:国知局
叶片驱动装置和具有该叶片驱动装置的摄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叶片驱动装置和具有该叶片驱动装置的摄像装置,尤其涉及作为数码相机等中的焦平面快门来使用的叶片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1、在数码相机等中,已知有使前帘的叶片和后帘的叶片以时间差移动来进行曝光和遮蔽的焦平面快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作为这样的焦平面快门,大多在拍摄时利用弹簧的力使分别与前帘的叶片和后帘的叶片连结的驱动杆移动。该驱动杆构成为在形成于框体的槽的内部移动,一般而言,在该槽的终端设置有在驱动杆碰到槽的终端时减少冲击、振动的减震器。然而,这样的冲击、振动会大量地传递到叶片,使叶片沿厚度方向挠曲,产生该挠曲的部分在叶片中沿长度方向传播的现象。若产生这样的现象,则在叶片之间、叶片与框体之间产生间隙,导致来自外部的光入射到摄像元件、或者叶片的挠曲部分与摄像元件接触,可能成为使照相机的性能恶化的原因。

2、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1306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是鉴于这样的现有技术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叶片在停止时产生的挠曲的传播的叶片驱动装置和具有该叶片驱动装置的摄像装置。

2、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叶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叶片驱动装置具有:第一叶片,其包含由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碳纤维加强后的第一树脂层作为第一表面层;以及驱动机构,其将所述第一叶片从第一行进开始位置驱动至第一行进完成位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叶片在所述第一行进完成位置处停止时预想为在所述第一叶片上传播的第一挠曲部的形成方向垂直。

3、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式的叶片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的叶片驱动装置中,所述第一叶片还包含由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碳纤维加强后的第二树脂层作为与所述第一表面层相反的一侧的第二表面层。

4、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式的叶片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二方式的叶片驱动装置中,所述第一叶片还包含配置在所述第一树脂层与所述第二树脂层之间的第三树脂层,该第三树脂层由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排列的碳纤维加强。

5、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式的叶片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至第三方式的任意一个方式的叶片驱动装置中,该叶片驱动装置还具有第二叶片,该第二叶片包含由沿第二方向排列的碳纤维加强后的第四树脂层作为第三表面层,所述驱动机构构成为将所述第二叶片从第二行进开始位置驱动至第二行进完成位置,所述第二方向是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方向,并且与所述第二叶片在所述第二行进完成位置处停止时预想为在所述第二叶片上传播的第二挠曲部的形成方向垂直。

6、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方式的叶片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四方式的叶片驱动装置中,所述第二叶片还包含由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碳纤维加强后的第五树脂层作为与所述第三表面层相反的一侧的第四表面层。

7、本实用新型的第六方式的叶片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五方式的叶片驱动装置中,所述第二叶片还包含配置在所述第四树脂层与所述第五树脂层之间的第六树脂层,该第六树脂层由沿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的方向排列的碳纤维加强。

8、本实用新型的第七方式提供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摄像装置具有:上述第一方式至第六方式的任意一个方式的叶片驱动装置;以及摄像素子,其配置在透射过形成于所述叶片驱动装置的框体的开口的光所成像的面上。



技术特征:

1.一种叶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叶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叶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叶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叶片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7.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叶片驱动装置和具有该叶片驱动装置的摄像装置。能够抑制叶片在停止时产生的挠曲的传播。该叶片驱动装置具有:第一叶片,其包含由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碳纤维加强后的第一树脂层作为第一表面层;以及驱动机构,其将所述第一叶片从第一行进开始位置驱动至第一行进完成位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叶片在所述第一行进完成位置处停止时预想为在所述第一叶片上传播的第一挠曲部的形成方向垂直。

技术研发人员:河上健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221118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