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镜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990362发布日期:2023-08-03 20:55阅读:21来源:国知局
光学成像镜头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光学元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1、近年来,随着移动电子设备不断更新迭代,推动了相关产业不断优化升级如最具代表性的手机产业。与此同时,随着手机产业的不断优化升级带动了搭载于手机的光学成像镜头的不断迭代升级,手机的摄像技术已成为提高手机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2、目前,超广角镜头因其具有较为震撼的观感,成为了镜头生产商竞相追逐的目标之一。但市场上的超广角镜头中第一透镜的尺寸往往较大,且采用非球面设计的第一透镜还容易产生内反杂光等。因此,如何合理排布光学成像镜头中的各透镜、间隔元件和镜筒结构以及合理设置光学成像镜头的光学技术参数等,以使广角镜头中的第一透镜具有较少的内反杂光是光学成像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成像镜头,该光学成像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透镜组、至少一个间隔元件以及用于容纳透镜组和至少一个间隔元件的镜筒。透镜组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其中,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中任意相邻两透镜之间沿光轴具有空气间隔,并且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最小。至少一个间隔元件包括位于第一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部分接触的第一间隔元件。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1.5<r2×(d1s-d1s)/|r1×(d0s-d0s)|<5.0,其中,r1是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2是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d1s是第一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1s是第一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0s是镜筒的物侧端的外径,d0s是镜筒的物侧端的内径。

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镜面是非球面镜面。

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间隔元件还包括位于第二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部分接触的第二间隔元件。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4.5<f2/(d1m-d2s)≤8.0,其中,f2是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d1m是第一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内径,d2s是第二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内径。

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1.5<(ep01+t12)/(r1+r2)<-0.5,其中,ep01是镜筒的物侧端至第一间隔元件的物侧面在沿光轴的方向上的间隔距离,t12是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r1是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2是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2.0<r4×(d2s-d2s)/(r3×(d1m-d1m))<4.0,其中,r3是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4是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d2s是第二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2s是第二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1m是第一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1m是第一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内径。

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间隔元件还包括位于第三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部分接触的第三间隔元件。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4.5<|f3/ep12+f4/ep23|<11.0,其中,f3是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4是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ep12是第一间隔元件的像侧面至第二间隔元件的物侧面在沿光轴的方向上的间隔距离,ep23是第二间隔元件的像侧面至第三间隔元件的物侧面在沿光轴的方向上的间隔距离。

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6.0<r4/d2s+r5/d3s<20.0,其中,r4是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5是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d2s是第二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3s是第三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内径。

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3.0<r6/(ep23+cp3+ct2)<-2.0,其中,r6是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ep23是第二间隔元件的像侧面至第三间隔元件的物侧面在沿光轴的方向上的间隔距离,cp3是第三间隔元件的最大厚度,ct2是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

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间隔元件还包括位于第四透镜的像侧且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部分接触的第四间隔元件。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3.5<|f4/(ep34-ct4)+r7/d4s|<12.0,其中,f4是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ep34是第三间隔元件的像侧面至第四间隔元件的物侧面在沿光轴的方向上的间隔距离,ct4是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r7是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d4s是第四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外径。

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4.0<r8/d4s+t45/cp4<11.5,其中,r8是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t45是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d4s是第四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内径,cp4是第四间隔元件的最大厚度。

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16.0<r7/(ep23+ct3)<55.0,其中,r7是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ep23是第二间隔元件的像侧面至第三间隔元件的物侧面在沿光轴的方向上的间隔距离,ct3是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

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间隔元件还包括位于第五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五透镜的像侧面部分接触的第五间隔元件。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0.5<ep45/ct5+|r10|/(d5s-d5s)<1.5,其中,ep45是第四间隔元件的像侧面至第五间隔元件的物侧面在沿光轴的方向上的间隔距离,ct5是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r10是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d5s是第五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5s是第五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内径。

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5.0<|f6|/(d5m-d5m)+(r11+r12)/cp5<7.5,其中,f6是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d5m是第五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5m是第五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内径,r11是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2是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cp5是第五间隔元件的最大厚度。

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5.5<l/(tan(semi-fov)×(d0m-d0m))<7.5,其中,l是镜筒的物侧端至镜筒的像侧端在光轴上的距离,semi-fov是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d0m是镜筒的像侧端的外径,d0m是镜筒的像侧端的内径。

15、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通过合理设置六片透镜、相邻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至少一个间隔元件以及镜筒,并搭配1.5<r2×(d1s-d1s)/|r1×(d0s-d0s)|<5.0,可使光学成像镜头在具有较好的成像效果的基础上,使大角度入射光线经过第一透镜时,可以减少经过第一间隔元件反射产生的非成像光线,从而减少杂散光的生成,提高成像质量。



技术特征:

1.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间隔元件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部分接触的第二间隔元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1.5<(ep01+t12)/(r1+r2)<-0.5,其中,ep01是所述镜筒的物侧端至所述第一间隔元件的物侧面在沿所述光轴的方向上的间隔距离,t12是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r1是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2是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2.0<r4×(d2s-d2s)/(r3×(d1m-d1m))<4.0,其中,r3是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4是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d2s是所述第二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2s是所述第二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1m是所述第一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1m是所述第一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内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间隔元件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部分接触的第三间隔元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6.0<r4/d2s+r5/d3s<20.0,其中,r4是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5是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d2s是所述第二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3s是所述第三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内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3.0<r6/(ep23+cp3+ct2)<-2.0,其中,r6是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ep23是所述第二间隔元件的像侧面至所述第三间隔元件的物侧面在沿所述光轴的方向上的间隔距离,cp3是所述第三间隔元件的最大厚度,ct2是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间隔元件还包括位于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且与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部分接触的第四间隔元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4.0<r8/d4s+t45/cp4<11.5,其中,r8是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t45是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d4s是所述第四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内径,cp4是所述第四间隔元件的最大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16.0<r7/(ep23+ct3)<55.0,其中,r7是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ep23是所述第二间隔元件的像侧面至所述第三间隔元件的物侧面在沿所述光轴的方向上的间隔距离,ct3是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间隔元件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且与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部分接触的第五间隔元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5.0<|f6|/(d5m-d5m)+(r11+r12)/cp5<7.5,其中,f6是所述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d5m是所述第五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5m是所述第五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内径,r11是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2是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cp5是所述第五间隔元件的最大厚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满足:5.5<l/(tan(semi-fov)×(d0m-d0m))<7.5,其中,l是所述镜筒的物侧端至所述镜筒的像侧端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semi-fov是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d0m是所述镜筒的像侧端的外径,d0m是所述镜筒的像侧端的内径。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该光学成像镜头包括:透镜组,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其中,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中任意相邻两透镜之间沿光轴具有空气间隔,并且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之间的空气间隔最小;至少一个间隔元件,包括:位于第一透镜的像侧且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部分接触的第一间隔元件;以及镜筒,用于容纳透镜组和至少一个间隔元件;光学成像镜头满足:1.5<R2×(D1s‑d1s)/|R1×(D0s‑d0s)|<5.0。

技术研发人员:高春春,周雨,张芳,赵烈烽,戴付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29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