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光构件、调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40638发布日期:2024-02-20 20:34阅读:12来源:国知局
调光构件、调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调光构件、调光装置。


背景技术:

1、以往,例如提出了一种方案,其涉及一种调光构件,该调光构件粘贴于窗,或是以玻璃夹入安装于窗,从而对外来光的透射进行控制。作为这种调光构件,提出了一种利用了宾主液晶的。在宾主液晶中,通过电场的控制,使宾主液晶组合物和二色性色素组合物随机地取向的状态、以及所谓的扭曲取向的状态变化来控制透射光量。在将该调光构件配置于车辆的窗、建筑物的窗等的情况下,在重视色调及视角特性的情况下,优选的是,调光构件适用宾主液晶。

2、此外,公开了一种调光体,其能够将透明电极分为多个区域,并使其各自独立地使调光状态变化(专利文献1)。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12837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2、但是,在将透明电极分为多个区域来形成的情况下,存在以下风险:隔开电极间的间隔的区域(非电极区域)可能会被视认到。

3、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电极区域难以被视认的调光构件、调光装置。

4、[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技术方案]

5、本公开的实施方式通过如下的解决手段来解决所述问题。另外,为了易于理解,标注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对应的附图标记来进行说明,但并不被限定于此。

6、第1公开的实施方式为一种可控制透射率的调光构件(1a、1b、1c、1d、1e),包括:第1共通电极(14、25、28),其未被分割,第1电极(18、24、29),其被分割,第1液晶层(9),其被配置在所述第1共通电极(14、25、28)与所述第1电极(18、24、29)之间,第2共通电极(23、26、31),其未被分割,第2电极(21、27、32),其被分割,以及第2液晶层(10),其被配置在所述第2共通电极(23、26、31)与所述第2电极(21、27、32)之间;分割所述第1电极(18、24、29)的第1非电极线(181~186、241~244、291~294)与分割所述第2电极(21、27、32)的第2非电极线(211~216、271~274、321~324)被配置于从该调光构件(1a、1b、1c、1d)的法线方向观察彼此不重叠的位置。

7、第2公开的实施方式为一种如下的调光构件(1a、1b、1c、1d、1e):在第1公开的实施方式所述的调光构件(1a、1b、1c、1d、1e)中,包括:第1层叠体(5a),其具有第1基材(6),第2层叠体(5b),其具有第2基材(15),以及第3层叠体(5c),其具有第3基材(20);所述第1液晶层(9)由所述第1层叠体(5a)及所述第3层叠体(5c)夹持,所述第2液晶层(10)由所述第2层叠体(5b)及所述第3层叠体(5c)夹持,所述第1非电极线(181~186、241~244、291~294)及所述第2非电极线(211~216、271~274、321~324)的宽度为50μm以下,在排列有被分割的所述第1电极(18、24、29)的方向上,所述第1非电极线(181~186、241~244、291~294)与所述第2非电极线(211~216、271~274、321~324)的最短距离为所述第1液晶层(9)的层厚、所述第3层叠体(5c)的层厚、以及所述第2液晶层(10)的层厚之和以上。

8、第3公开的实施方式为一种如下的调光构件(1a、1b、1c、1d、1e):在第1公开的实施方式或第2公开的实施方式所述的调光构件(1a、1b、1c、1d、1e)中,所述第1非电极线(181~186、241~244、291~294)及所述第2非电极线(211~216、271~274、321~324)的宽度为50μm以下,在排列有被分割的所述第1电极(18、24、29)的方向上,所述第1非电极线(181~186、241~244、291~294)与所述第2非电极线(211~216、271~274、321~324)的最短距离(s1)为所述第1非电极线(181~186、241~244、291~294)彼此的最短间隔的1/2以下。

9、第4公开的实施方式为一种如下的调光构件(1a、1b、1c、1d、1e):在第1公开的实施方式所述的调光构件(1a、1b、1c、1d、1e)中,在从与该调光构件(1a、1b、1c、1d、1e)所成的角度为45°以上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第1非电极线(181~186、241~244、291~294)与所述第2非电极线(211~216、271~274、321~324)不重叠。

10、第5公开的实施方式为一种如下的调光构件(1d):在如第1公开的实施方式~第4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调光构件(1d)中,具有2个区域(a1、a2),该2个区域(a1、a2)在排列有被分割的所述第1电极(18、24、29)的方向上被配置在最近处的所述第1非电极线(181~186、241~244、291~294)与所述第2非电极线(211~216、271~274、321~324)的关系中,以所述第2非电极线(211~216、271~274、321~324)为基准,所述第1非电极线(181~186、241~244、291~294)被错开地配置的朝向不同。

11、第6公开的实施方式为一种如下的调光构件(1e):在第1公开的实施方式~第5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调光构件(1e)中,包括:第1电极上取向层(130),其被与所述第1电极(24)的分割对应地分割,并被层叠在所述第1电极(24)上,以及第2电极上取向层(170),其被与所述第2电极(27)的分割对应地分割,并被层叠在所述第2电极(27)上;所述第1液晶层(9)及所述第2液晶层(10)被构成为在无电场时,成为遮光状态,在电场施加时,成为透射状态的常暗,从该调光构件(1e)的法线方向观察,所述第1液晶层(9)的液晶分子(91)的遮光状态下的取向方向与所述第2液晶层(10)的液晶分子(101)的遮光状态下的取向方向交叉,所述第1液晶层(9)及所述第2液晶层(10)被配置在所述第1电极(24)与所述第2电极(27)之间。

12、第7公开的实施方式为一种如下的调光构件(1e):从该调光构件(1e)的法线方向观察,在第6公开的实施方式所述的调光构件(1e)中,所述第1液晶层(9)的液晶分子(91)的遮光状态下的取向方向与所述第2液晶层(10)的液晶分子(101)的遮光状态下的取向方向正交。

13、第8公开的实施方式为一种调光装置,包括:第1透明板;第2透明板,其被与所述第1透明板相对地配置;以及如第1公开的实施方式~第5公开的实施方式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所述调光构件(1a、1b、1c、1d、1e),其被设置在所述第1透明板与所述第2透明板之间。

14、发明效果

15、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非电极区域难以被视认的调光构件、调光装置。



技术特征:

1.一种可控制透射率的调光构件,包括:

2.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构件中,包括:

3.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构件中,

4.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构件中,

5.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构件中,

6.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光构件中,包括:

7.在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调光构件中,

8.一种调光装置,包括: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电极区域难以被视认的调光构件、调光装置。调光膜1A为一种可控制透射率的调光构件,包括:第1共通电极(14),其未被分割,第1电极(18),其被分割,第1液晶层(9),其被配置在第1共通电极(14)与第1电极(18)之间,第2共通电极(23),其未被分割,第2电极(21),其被分割,以及第2液晶层(10),其被配置在第2共通电极(23)与第2电极(21)之间;分割第1电极(18)的第1非电极线(181)~(184)与分割第2电极(21)的第2非电极线(211)~(214)被配置在从调光膜(1A)的法线方向观察彼此不重叠的位置。

技术研发人员:池泽孝夫,川岛朋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