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镜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53291发布日期:2023-04-26 13:24阅读:30来源:国知局
光学成像镜头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光学元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1、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电子产品的普及,人们对手机镜头的拍照要求越来越高,现在大部分手机镜头多采用七片式或者八片式镜片,具有高像素的特点,可以拍出更好的画质,这也的确提升了手机摄影的使用体验。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变焦摄像技术越来越成熟,并在便携式电子产品中得到广泛应用。连续变焦的光学镜头通过改变部分组件之间的间距来实现光学变焦,可以使变焦过程画面过渡流畅。因此,为了适应消费者的需求,设计一款具有较好的成像质量且可以连续变焦的八片式光学成像镜头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成像镜头,该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其中,第一透镜组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第二透镜组包括: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第七透镜以及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八透镜;其中,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中的任意相邻两透镜之间均具有间隔距离;光学成像镜头配置成通过调整第一透镜组与第二透镜组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使光学成像镜头的焦距连续可变;第三透镜和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均为凸面;以及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第八透镜的有效焦距f8满足:0<f2/f8<8。

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均具有正光焦度。

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和第七透镜均具有负光焦度。

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45、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与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满足:1<t45/(ct5+ct4)<1.7。

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与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满足:0.8<(ct3-ct5)/ct4<2。

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满足:10°<semi-fov<50°。

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满足:0.5<f1/f4<2。

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八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8大于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中任意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以及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7、第八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8、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78满足:1.3<(ct7+ct8)/t78<2.5。

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组与第二透镜组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最小时,光学成像镜头处于第一状态;第一透镜组与第二透镜组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最大时,光学成像镜头处于第三状态;光学成像镜头在第一状态时的焦距ft与光学成像镜头在第三状态时的焦距fw满足:1.5<ft/fw<2.5。

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组与第二透镜组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最小时,光学成像镜头处于第一状态;第一透镜组与第二透镜组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最大时,光学成像镜头处于第三状态;第一透镜组与第二透镜组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在最小与最大之间时,光学成像镜头处于第二状态;光学成像镜头在第一状态时的焦距ft、光学成像镜头在第二状态时的焦距fm、光学成像镜头在第三状态时的焦距fw与第八透镜的有效焦距f8满足:0<(ft+fm+fw)/f8<2.5。

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满足:6<t12/t34<13。

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与像侧面均为凸面,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2、第八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5与第八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6满足:-2.5<(r12-r11)/(r16+r15)<-0.8。

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边缘厚度et3与第四透镜的边缘厚度et4满足:0<et3/et4<0.9。

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与第一透镜的边缘厚度et1满足:2.5<et1/ct1<5.6。

1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与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满足:-3<(f3+f6)/f7<-1。

1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满足:-3<(r3+r4)/(r5+r6)<0。

1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中各透镜均为塑料透镜,且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中各透镜的镜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

1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52与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61满足:1<dt61/dt52<1.3。

1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的折射率依次呈现低折射率、高折射率、低折射率的搭配形式。

20、本申请提出的光学成像镜头通过改变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之间的距离来实现连续变焦功能,合理分配部分透镜的正负光焦度和面型,可以有效地平衡系统的低阶像差,使得系统具有较好的成像质量和加工性。同时通过合理控制第二透镜和第八透镜有效焦距的比值,能够合理分配系统的光焦度,使得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的正负球差相互抵消。



技术特征:

1.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组包括: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第七透镜以及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八透镜;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中,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均具有正光焦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中,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七透镜均具有负光焦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中,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45、所述第四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与所述第五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满足:1<t45/(ct5+ct4)<1.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中,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所述第四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与所述第五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满足:0.8<(ct3-ct5)/ct4<2。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中,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满足:10°<semi-fov<50°。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满足:0.5<f1/f4<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中,所述第八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8大于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七透镜中任意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以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组与所述第二透镜组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最小时,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处于第一状态;所述第一透镜组与所述第二透镜组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最大时,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处于第三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组与所述第二透镜组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最小时,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处于第一状态;所述第一透镜组与所述第二透镜组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最大时,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处于第三状态;所述第一透镜组与所述第二透镜组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在最小与最大之间时,所述光学成像镜头处于第二状态;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该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其中,第一透镜组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第二透镜组包括: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第七透镜以及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八透镜;其中,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中的任意相邻两透镜之间均具有间隔距离;光学成像镜头配置成通过调整第一透镜组与第二透镜组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使光学成像镜头的焦距连续可变;第三透镜和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均为凸面;以及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第八透镜的有效焦距f8满足:0<f2/f8<8。

技术研发人员:周琼花,邢天祥,黄林,戴付建,赵烈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