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灯透镜及其设计方法、角灯与流程

文档序号:34121319发布日期:2023-05-11 04:36阅读:60来源:国知局
角灯透镜及其设计方法、角灯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汽车照明,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角灯透镜及其设计方法、角灯。


背景技术:

1、为了使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更加安全,越来越多的主机厂要求汽车车灯增加角灯的功能。角灯是为车辆近前方道路转角处提供辅助照明或者为车辆侧面或者后面提供辅助照明的灯具。同时,角灯还能够在道路环境照明条件不充分的情况下,起到一定辅助照明作用,为行车安全提供了保障。

2、由于gb/t 30511-2014中对角灯的几何可见角要求为向上扩散0°、向下扩散10°,向外要求扩散30°~60°。因此,为满足上述法规要求,目前市面上的角灯透镜通常设计为向外偏转一定的角度。然而,角灯透镜的向外偏转会在视觉上会显得不太协调,进而影响造型的美观性,如此,现有的角灯透镜便难以满足用户对产品造型和供能需求的双重要求。因此,如何提出一种新的角灯透镜的设计方案,以确保透镜在安装时不偏转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满足国标对角灯的功能要求,最大程度的保证造型的美观是目前亟待解决的行业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角灯透镜及其设计方法、角灯,其能够在兼顾角灯功能的同时,还能避免角灯前表面在安装时需要偏转安装的问题。

2、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3、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角灯透镜的设计方法,该角灯透镜的设计方法包括:确定角灯透镜的前表面弧线,并使角灯透镜的前表面弧线的中心点处的法线与车辆的前后方向平行;根据角灯沿第一方向的长度和角灯透镜的前表面弧线的位置确定角灯光源的位置,第一方向为角灯透镜和角灯光源的排布方向;通过测试光源向角灯透镜的前表面弧线入射测试光线,测试光线与角灯透镜的前表面弧线的中心点处的法线的夹角大于30°;根据角灯透镜的前表面弧线和角灯光源确定角灯透镜的后表面弧线,其中,测试光线通过角灯透镜的前表面弧线折射至角灯透镜内部,并经过角灯透镜的后表面弧线折射后会聚于角灯光源处;对角灯透镜的前表面弧线和角灯透镜的后表面弧线沿相同方向进行拉伸,分别形成角灯透镜的前表面和角灯透镜的后表面,角灯透镜的前表面的中心轴线和车辆的前后方向平行;根据角灯透镜的前表面和角灯透镜的后表面得到角灯透镜的设计参数。该角灯透镜的设计方法设计得到的角灯透镜能够在兼顾角灯功能的同时,还能避免角灯前表面在安装时需要偏转安装的问题。

4、可选地,在对角灯透镜的前表面弧线和角灯透镜的后表面弧线沿相同方向进行拉伸,分别形成角灯透镜的前表面和角灯透镜的后表面,角灯透镜的前表面的中心轴线和车辆的前后方向平行之后,方法还包括:以角灯透镜的前表面的中心轴线作为z轴、角灯透镜的前表面弧线的拉伸方向为y轴建立三维坐标系;根据角灯光源出射的光线通过角灯透镜折射后投射形成的光形图调整角灯透镜的前表面弧线的曲率。

5、可选地,在对角灯透镜的前表面弧线和角灯透镜的后表面弧线沿相同方向进行拉伸,分别形成角灯透镜的前表面和角灯透镜的后表面,角灯透镜的前表面的中心轴线和车辆的前后方向平行之前,角灯透镜的设计方法还包括:根据角灯光源出射的光线入射至角灯透镜的后表面的光通量调整角灯透镜的后表面的位置,直至等于或大于预设光通量的光线入射至角灯透镜的后表面。

6、可选地,角灯光源至角灯透镜的前表面弧线的距离小于角灯沿第一方向的长度。

7、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角灯透镜,角灯透镜采用透明材料依据上述的角灯透镜的设计方法得到的角灯透镜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的设计参数得到的一体成型件。

8、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角灯,该角灯包括角灯光源和上述的角灯透镜,角灯透镜设于角灯光源的出光侧。

9、可选地,角灯还包括透镜支架,角灯透镜设于透镜支架上。

10、可选地,角灯光源为led和冷阴极荧光灯中的任意一种。

11、可选地,角灯还包括外壳,外壳为透明材质,角灯透镜和角灯光源分别固定于外壳内。

12、可选地,角灯还包括散热装置,散热装置固定于外壳内,用于为角灯光源和角灯透镜散热。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

14、本申请提供的角灯透镜的设计方法包括:确定角灯透镜的前表面弧线,并使角灯透镜前表面弧线的中心点处的法线与z向平行;根据角灯沿第一方向的长度和角灯透镜的前表面弧线的位置确定角灯光源的位置,第一方向为角灯透镜和角灯光源的排布方向;通过测试光源向角灯透镜的前表面弧线入射测试光线,测试光线与角灯透镜的前表面弧线的中心点处的法线的夹角大于30°;根据角灯透镜的前表面弧线和角灯光源确定角灯透镜的后表面弧线,其中,测试光线通过角灯透镜的前表面弧线折射至角灯透镜内部,并经过角灯透镜的后表面弧线折射后会聚于角灯光源处;对角灯透镜的前表面弧线和角灯透镜的后表面弧线沿相同方向进行拉伸,分别形成角灯透镜的前表面和角灯透镜的后表面,角灯透镜的前表面的中心轴线和车辆的前后方向(z向)平行;根据角灯透镜的前表面和角灯透镜的后表面得到角灯透镜的设计参数。本申请在设计时,先初步选定角灯透镜的前表面弧线,然后根据角灯的尺寸和角灯透镜的前表面弧线初步确定角灯透镜的后表面弧线,再通过逆向的测试光线入射角灯透镜的前表面弧线和后表面弧线,从而以使得折射出射的测试光线能够会聚于角灯光源处为依据确定好角灯透镜的后表面弧线(根据自角灯透镜的后表面弧线出射后的测试光线情况逐步调节角灯透镜的后表面弧线,直至测试光线能够会聚于角灯光源处为止);然后对调节好的角灯透镜的后表面弧线和前表面弧线进行拉伸,以得到角灯透镜的后表面和前表面,并使得角灯透镜的前表面在拉伸后能够朝向车辆前方。这样,本申请便可以得到角灯透镜的后表面和角灯透镜的前表面的所有设计参数。本申请采用如上逆向倒推的方式对角灯透镜的前表面和后表面进行设计,一方面,可以满足角灯光线照射范围向外偏转30°~60°的相关法规要求,从而使得其能够实现角灯功能;另一方面,本申请设计的角灯透镜的前表面还能避免角灯透镜前表面在安装时需要偏转安装的问题,如此,现对现有技术而言,本申请能够提升角灯安装时的造型美观度。



技术特征:

1.一种角灯透镜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灯透镜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所述角灯透镜的前表面弧线和所述角灯透镜的后表面弧线沿相同方向进行拉伸,分别形成所述角灯透镜的前表面和所述角灯透镜的后表面,所述角灯透镜的前表面的中心轴线和车辆的前后方向平行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灯透镜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所述角灯透镜的前表面弧线和所述角灯透镜的后表面弧线沿相同方向进行拉伸,分别形成所述角灯透镜的前表面和所述角灯透镜的后表面,所述角灯透镜的前表面的中心轴线和车辆的前后方向平行之前,所述角灯透镜的设计方法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灯透镜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角灯光源至所述角灯透镜的前表面弧线的距离小于所述角灯沿第一方向的长度。

5.一种角灯透镜,其特征在于,采用透明材料依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角灯透镜的设计方法得到的所述角灯透镜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的设计参数得到的一体成型件。

6.一种角灯,其特征在于,包括角灯光源和权利要求5所述的角灯透镜,所述角灯透镜设于所述角灯光源的出光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角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角灯还包括透镜支架,所述角灯透镜设于所述透镜支架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角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角灯光源为led和冷阴极荧光灯中的任意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角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角灯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为透明材质,所述角灯透镜和所述角灯光源分别固定于所述外壳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角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角灯还包括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固定于所述外壳内,用于为所述角灯光源和所述角灯透镜散热。


技术总结
一种角灯透镜及其设计方法、角灯,涉及汽车照明技术领域。方法包括:确定角灯透镜的前表面弧线;确定角灯光源的位置;通过测试光源向角灯透镜的前表面弧线入射测试光线,测试光线与角灯透镜的前表面弧线的中心点处的法线的夹角大于30°;根据角灯透镜的前表面弧线和角灯光源确定角灯透镜的后表面弧线;对角灯透镜的前表面弧线和角灯透镜的后表面弧线沿相同方向进行拉伸,分别形成角灯透镜的前表面和角灯透镜的后表面,角灯透镜的前表面的中心轴线和车辆的前后方向平行;根据角灯透镜的前表面和角灯透镜的后表面得到角灯透镜的设计参数。该方法设计得到的角灯透镜能够在兼顾角灯功能的同时,还能避免角灯前表面在安装时需要偏转。

技术研发人员:晋峰,樊露青,朱柯仰,张果,韦涛,祝贺,桑文慧,张玉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域视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