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结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60937发布日期:2023-07-05 05:49阅读:29来源:国知局
支撑结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背光,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支撑结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人们对显示产品显示效果要求的提升,led(发光二极管)背光技术应运而生,其应用包括mini led(次毫米发光二极管)、micro led(微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等微型发光二极管。led背光技术是利用数千或数万颗尺寸小的led组成发光基板,进而可以将调光分区做得更细致,具有更高的对比度,同时能够缩短混光距离,降低整机厚度。其中,混光距离表示发光基板与最靠近发光基板的光学膜片(如扩散板)之间的距离。

2、但是,设于发光基板远离光学膜片组一侧的背板平整度可能较差,容易导致支撑结构所在位置的发光基板处于悬空或背板局部凸起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支撑结构传导到发光基板的冲击力易超过发光基板本身的强度极限,导致发光基板破片,整机机械测试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支撑结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设于发光基板远离光学膜片组一侧的背板平整度较差时,通过支撑结构传导到发光基板的冲击力易超过发光基板的基板本身的强度极限,导致发光基板破片的技术问题。

2、第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撑结构,设置于背光模组的光学膜片组和发光基板之间,包括:沿第一方向分布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方向为从光学膜片组朝向发光基板且与发光基板垂直的方向;

3、在发光基板上,第一部分的正投影的外轮廓落入于第二部分的正投影的外轮廓内;

4、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的至少一个被配置为吸收支撑结构受到的至少部分应力。

5、第二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相对设置的光学膜片组和发光基板、设置于发光基板远离光学膜片组一侧的背板、以及如上述第一个方面提供的任一支撑结构。

6、支撑结构设置于光学膜片组与发光基板之间。

7、第三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第二个方面提供的任一背光模组。

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

9、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结构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的至少一个能够在支撑结构受到外力时,吸收支撑结构内部产生的至少部分应力,例如,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至少一个能够发生形变以吸收应力,起到缓冲作用,进而能够减少支撑结构向发光基板传递的力,降低发光基板由于外力冲击或其他因素导致破片的可能性,提高发光基板的可靠性,也能够提高整机测试的成功率。

10、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支撑结构,被构造为设置于背光模组的光学膜片组和发光基板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第一方向分布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方向为从所述光学膜片组朝向所述发光基板且与所述发光基板垂直的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内均具有缓冲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为空心且底面开口的锥体结构,所述第二部分为空心且第一底面、第二底面均开口的台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部分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连接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底面与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底面的中央区域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发光基板平行的平面内,所述第二部分靠近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具有至少一个第二镂空,所述第二镂空的开口开设于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底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发光基板之间的第三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的材料的邵氏硬度小于所述第一部分的材料的邵氏硬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远离所述发光基板的一端具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靠近所述第二部分的一端的外周壁具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二部分靠近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空间的第一凸起;

1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光学膜片组和发光基板、设置于所述发光基板远离所述光学膜片组一侧的背板、以及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所述的支撑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包括冲压背板;

1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12中任一所述的背光模组。


技术总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撑结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该支撑结构设置于背光模组的光学膜片组和发光基板之间,支撑结构包括:沿第一方向分布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方向为从光学膜片组朝向发光基板且与发光基板垂直的方向;发光基板上,第一部分的正投影的外轮廓落入于第二部分的正投影的外轮廓内;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中的至少一个被配置为吸收支撑结构受到的至少部分应力。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至少一个能够发生形变以吸收应力,起到缓冲作用,进而能够减少支撑结构向发光基板传递的力,降低发光基板由于外力冲击或其他因素导致破片的可能性,提高发光基板的可靠性,也能够提高整机测试的成功率。

技术研发人员:牛静然,吴忠宝,牛恩民,汪守为,王鑫,徐晓飞,贾丽丽,高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京东方晶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