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05243发布日期:2023-05-10 19:40阅读:36来源:国知局
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面板,特别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1、tv显示器、电竞显示器一般需求大dhr值(背光模组中相邻led的中心间距与光学距离的比值)的背光模组,以实现显示器的薄型化设计。为实现大dhr值,相关技术中,一般采用在led 上设置透镜的方式获得相对较大的dhr值,但这种方式,需增加背光模组的厚度,以达到亮度均匀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以实现显示面板的超薄化。

2、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3、基板,具有第一表面;

4、发光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以及

5、膜材,覆盖所述发光件,且所述膜材具有朝向所述基板的第二表面;

6、所述背光模组的od≤10mm,dhr≥1.2,其中,od为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距离,dhr为相邻所述发光件的中心间距与od的比值。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光件包括透明壳体和发光芯片,所述透明壳体开设有凹槽,所述发光芯片设置于所述凹槽内。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光芯片周向的所述透明壳体的透光率大于80%。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明壳体具有底壁和连接于所述底壁且环绕所述底壁设置的侧壁,所述底壁与所述侧壁围合形成所述凹槽,所述侧壁与所述底壁之间的夹角为80度-120度。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光件包括填充于所述凹槽内且覆盖所述发光芯片的光学胶。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光件还包括覆盖所述光学胶以及所述凹槽槽口的反射层,所述反射层包括相混合的二氧化钛和胶体。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射层的厚度为10微米-300微米,所述二氧化钛与胶水的质量比为1:10~2:1。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板包括至少两条相互平行的灯板,每一所述灯板沿长度方向间隔排布有多颗所述发光件;或者,所述多颗所述发光件阵列排布于同一所述基板。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抵接于所述膜材。

15、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液晶层、支撑架和以上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基板叠置于所述支撑架,所述液晶层叠置于所述膜材的背向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

16、以上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背光模组包括基板、发光件和膜材,基板具有第一表面,发光件设置于第一表面,膜材覆盖发光件,且膜材具有朝向基板的第二表面,背光模组的od≤10mm,dhr≥1.2,其中,od为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的距离,dhr为相邻发光件的中心间距与od的比值。相比于在led 上设置透镜获得相对较大的dhr值,本方案可以将背光模组的od值减小至10mm以下,实现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的超薄化设计。



技术特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件包括透明壳体和发光芯片,所述透明壳体开设有凹槽,所述发光芯片设置于所述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芯片周向的所述透明壳体的透光率大于8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壳体具有底壁和连接于所述底壁且环绕所述底壁设置的侧壁,所述底壁与所述侧壁围合形成所述凹槽,所述侧壁与所述底壁之间的夹角为80度-120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件包括填充于所述凹槽内且覆盖所述发光芯片的光学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件还包括覆盖所述光学胶以及所述凹槽槽口的反射层,所述反射层包括相混合的二氧化钛和胶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的厚度为10微米-300微米,所述二氧化钛与胶水的质量比为1:10-2:1。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包括至少两条相互平行的灯板,每一所述灯板沿长度方向间隔排布有多颗发光件;或者,所述多颗所述发光件阵列排布于同一所述基板。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抵接于所述膜材。

10.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晶层、支撑架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基板叠置于所述支撑架,所述液晶层叠置于所述膜材的背向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发光件和膜材,基板具有第一表面,发光件设置于第一表面,膜材覆盖发光件,且膜材具有朝向基板的第二表面,背光模组的OD≤10mm,DHR≥1.2,其中,OD为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的距离,DHR为相邻发光件的中心间距与OD的比值。以上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相比于在LED上设置透镜获得相对较大的DHR值,本方案可以将背光模组的OD值减小至10mm以下,实现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的超薄化设计。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明,黎嘉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华皓伟业光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