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镜头模块、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56922发布日期:2024-04-09 17:48阅读:13来源:国知局
成像镜头模块、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揭示内容是有关于一种成像镜头模块及相机模块,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应用在电子装置上的小型化成像镜头模块及相机模块。


背景技术:

1、随着半导体工艺技术更加精进,使得电子感光元件性能有所提升,像素可达到更微小的尺寸,因此,具备高成像品质的相机模块俨然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而随着科技日新月异,配备相机模块的电子装置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对于相机模块的要求也是更加多样化,由于往昔的相机模块较不易在成像品质、敏感度、光圈大小、体积或视角等需求间取得平衡,故本揭示内容提供了一种微型化且具高成像品质的相机模块以符合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揭示内容提供的成像镜头模块、相机模块以及电子装置,通过折反射式透镜组以及成像透镜组分别独立组装至镜筒中,可避免组装干涉,并同时达到微型化、提高成像镜头模块的进光量及获得高解析度。

2、依据本揭示内容一态样提供一种成像镜头模块,包含一镜筒、一折反射式透镜组、一成像透镜组、一第一固定元件以及一第二固定元件。镜筒具有一第一承靠面以及一第二承靠面,并皆朝向成像镜头模块的一物侧。折反射式透镜组承靠于镜筒的第一承靠面。成像透镜组设置于折反射式透镜组的一像侧,并承靠于镜筒的第二承靠面。第一固定元件用以将折反射式透镜组固定至镜筒。第二固定元件用以将成像透镜组固定至镜筒。折反射式透镜组用以使成像镜头模块的一成像光线进行至少二次内部反射,并且提供光学屈折力。

3、依据前述态样的成像镜头模块,其中折反射式透镜组包含至少一折反射式透镜元件,折反射式透镜元件包含一第一光学部以及一第二光学部。成像镜头模块的一光轴通过第一光学部。第二光学部环绕第一光学部,并且与第一光学部同轴设置。第一光学部与第二光学部分别包含至少一光学曲面。

4、依据前述态样的成像镜头模块,其中第一光学部的光学曲面与第二光学部的光学曲面分别为一光学非球面。

5、依据前述态样的成像镜头模块,其中第一光学部与第二光学部其中至少一者包含一光学反射面,光学反射面用以使成像镜头模块的成像光线进行内部反射;或者第一光学部与第二光学部分别包含一光学反射面,光学反射面用以使成像镜头模块的成像光线进行内部反射。

6、依据前述态样的成像镜头模块,其中折反射式透镜元件可还包含一光线吸收部,光线吸收部设置于第一光学部与第二光学部之间,且光线吸收部与第一光学部以及第二光学部同轴设置。

7、依据前述态样的成像镜头模块,其中光线吸收部具有一消光膜,其位于光线吸收部的一表面上,消光膜由外到内依序包含一第一抗反射膜层、一光线吸收膜层以及一第二抗反射膜层。第一抗反射膜层用以降低光线吸收部的一外侧的反射率。光线吸收膜层用以吸收成像镜头模块的一非成像光线。第二抗反射膜层用以降低光线吸收部的一内侧的反射率。

8、依据前述态样的成像镜头模块,其中光线吸收膜层包含至少一层金属薄膜。

9、依据前述态样的成像镜头模块,其中第一抗反射膜层与第二抗反射膜层其中至少一者包含多个纳米脊状突起结构。

10、依据前述态样的成像镜头模块,其中第一抗反射膜层与第二抗反射膜层其中至少一者包含至少一光学薄膜。

11、依据前述态样的成像镜头模块,其中折反射式透镜组与成像透镜组之间无实体承靠且形成一间隙。

12、依据前述态样的成像镜头模块,其可还包含一遮光片,设置于折反射式透镜组与成像透镜组之间的间隙。

13、依据前述态样的成像镜头模块,其中第一承靠面与第二承靠面沿光轴方向上的距离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1mm<d<8mm。

14、依据前述态样的成像镜头模块,其中成像镜头模块的最大视角为fov,其满足下列条件:1度≤fov≤45度。

15、依据前述态样的成像镜头模块,其中成像镜头模块的光圈值为fno,其满足下列条件:1.0≤fno≤3.2。

16、依据本揭示内容一态样提供一种相机模块,包含前述态样的成像镜头模块以及一电子感光元件,其中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成像镜头模块的一成像面。

17、依据本揭示内容一态样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含前述态样的相机模块。



技术特征:

1.一种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折反射式透镜组包含至少一折反射式透镜元件,该至少一折反射式透镜元件包含: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光学部的该至少一光学曲面与该第二光学部的该至少一光学曲面分别为一光学非球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光学部与该第二光学部其中至少一者包含一光学反射面,该光学反射面用以使该成像镜头模块的该成像光线进行内部反射。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光学部与该第二光学部分别包含一光学反射面,该光学反射面用以使该成像镜头模块的该成像光线进行内部反射。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折反射式透镜元件还包含一光线吸收部,该光线吸收部设置于该第一光学部与该第二光学部之间,且该光线吸收部与该第一光学部以及该第二光学部同轴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光线吸收部具有一消光膜,其位于该光线吸收部的一表面上,该消光膜由外到内依序包含: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光线吸收膜层包含至少一层金属薄膜。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抗反射膜层与该第二抗反射膜层其中至少一者包含多个纳米脊状突起结构。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抗反射膜层与该第二抗反射膜层其中至少一者包含至少一光学薄膜。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折反射式透镜组与该成像透镜组之间无实体承靠且形成一间隙。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承靠面与该第二承靠面沿光轴方向上的距离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成像镜头模块的最大视角为fov,其满足下列条件: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成像镜头模块的光圈值为fno,其满足下列条件:

16.一种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

17.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技术总结
一种成像镜头模块、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成像镜头模块包含一镜筒、一折反射式透镜组、一成像透镜组、一第一固定元件以及一第二固定元件。镜筒具有一第一承靠面以及一第二承靠面,并皆朝向成像镜头模块的一物侧。折反射式透镜组承靠于镜筒的第一承靠面。成像透镜组设置于折反射式透镜组的一像侧,并承靠于镜筒的第二承靠面。第一固定元件用以将折反射式透镜组固定至镜筒。第二固定元件用以将成像透镜组固定至镜筒。折反射式透镜组用以使成像镜头模块的一成像光线进行至少二次内部反射,并且提供光学屈折力。借此,达到微型化、提高成像镜头模块的进光量及获得高解析度。

技术研发人员:张临安,陈忠浩,蔡温祐,周明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4/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