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52283发布日期:2024-01-06 23:37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显示,具体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1、mini-led是lcd(液晶显示器)、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之外的另一种屏幕点亮技术,与传统的led背光技术相比,采用mini-led背光的显示器将面光源升分割成一个个独立控制的区域,然后根据输入图像特征分别确定每个分区的背光亮度,这样不但可以有效抑制漏光、提高显示面画对比度,还可以大幅度降低功耗和减少残影等不良现象,使画面震撼感倍增。此外,mini-led还可以延长显示器的使用寿命,方便进行大尺寸显示面板制作。总体上看采用mini-led背光的显示器结合了lcd的高亮度与oled的高对比度显示技术优势,具有较强的社会经济效益。

2、目前,为追求高动态对比度,中小尺寸领域的lcd显示屏的背光源逐步由传统的led侧入式背光源转向能局部调光的直下式mini-led背光源。mini-led背光一般采用蓝光mini-led背板激发量子点膜的形式转换得到白光背光源,再通过光学膜进行光学处理得到均匀的白光背光源。均匀的白光背光源再通过tft(薄膜晶体管)控制的lcd panel(液晶面板),通过lcd panel中的彩膜层进行rgb三色独立分光,得到可全彩显示的lcd显示屏。

3、随着消费者要求越来越高,notebook、pad、mobile等中小尺寸显示产品正追求超窄边框设计。在窄边框设计时,背板边缘的蓝光mini-led所发出的蓝光往往无法被量子点膜吸收完全,而产生显示模组边缘泛蓝的现象。因此,为解决上述泛蓝的视觉效果问题,量子点膜的尺寸设计会超过蓝光mini-led背板,这样便无法实现超窄边框。

4、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研究如公开号为cn113934060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包括:基板;设置于基板一侧的多个光源;覆盖光源的保护层,保护层远离基板一侧的尺寸小于保护层靠近基板一侧的尺寸;功能层,功能层设置于保护层的侧壁,功能层用于减少保护层的侧壁漏光。功能层包括反射层,色转换层包括红色量子点材料和绿色量子点材料。上述背光模组利用功能层反射或吸收保护层的侧壁出射的光线,从而减少保护层的侧壁漏出光线的强度,避免显示不均。但是,上述背光模组层数较多,无法降低模组厚度,且结构较为复杂,需要考虑保护层、功能层的尺寸大小,以及保护层侧壁倾角等,较为复杂。

5、现有研究如公开号为cn114675451a的专利公开一种光学模组、拼接显示装置,该光学模组包括:扩散板;色转换层,设置在所述扩散板远离所述反射层一侧;波长选择透射层,设置在所述扩散板与所述色转换层之间,所述波长选择透射层被配置为透射特定颜色光线,且阻止除所述特定颜色光线以外的其他颜色光线透射。上述光学模组的反射层被配置为将入射的光线朝向光学模组反射,以提高背光模组提供的背光亮度。但是上述方案仅为一次反射。且同样存在层数较多,无法降低模组厚度的问题。

6、因此,如果能提供一种背光模组,能够在实现窄边框,改善模组边缘泛蓝的问题,并同时降低模组厚度,则更有利于显示技术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显示产品做窄边框设计时,显示背板边缘泛蓝;无法在解决显示模组边缘泛蓝问题的同时,降低模组厚度等问题;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

2、为实现上述目的及相关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和功能层,背板和功能层之间设置有反射层,功能层包括多个在同一层中的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和第三发光单元,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和第三发光单元发出的光混合形成白光;第一发光单元包括光源和设置于光源出光侧的透反结构;第二发光单元、第三发光单元分别位于第一发光单元两侧,且与第一发光单元高度相同。

4、于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发光单元沿第一方向间隔分布,第二发光单元和/或第三发光单元为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条状结构。

5、于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和第三发光单元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呈周期性排布。

6、于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和第三发光单元周期性交替排布构成环形图案。

7、于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环形图案位于背光模组的显示区域。

8、于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多个第二发光单元和第三发光单元交替排布并环绕在第一发光单元四周。

9、于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单元包括第一蓝光单元和第二蓝光单元,第一蓝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和第三发光单元的光强度相同;第二蓝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和第三发光单元的光强度相同。

10、于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背光模组设置有至少一个围坝,围坝包围在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和第三发光单元四周,围坝的高度不低于白光单元的高度。

11、于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光源发射蓝光,第二发光单元为图案化的绿光量子点膜层,第三发光单元为图案化的红光量子点膜层。

12、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以及位于背光模组出光侧的显示面板。

13、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14、(1)本申请在光源的出光侧设置透反结构,使一部分蓝光射出,一部分蓝光反射到反射层,经过反射层的二次反射,可以与光源侧边的蓝光激发同一层的绿色量子点和红色量子点,均匀混合在出光侧形成白光,从而有效的改善背光模组边沿泛蓝光的问题,且可以提高量子点的发光强度。

15、(2)本申请将相同高度的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和第三发光单元周期性排布在同一层,无单独的量子点膜片,达到在实现窄边框设计、改善背光模组边缘泛蓝光的同时,降低背光模组厚度的目的。

16、(3)本申请背光模组发光均匀,且在围坝的作用下,本申请背光模组能够实现分区驱动,弱化光晕现象,获得更好的光型优化光斑光晕。

17、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技术特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10)和功能层,所述背板(10)和所述功能层之间设置有反射层(110),所述功能层包括多个在同一层中的第一发光单元(20)、第二发光单元(30)和第三发光单元(40),所述第一发光单元(20)、所述第二发光单元(30)和所述第三发光单元(40)发出的光混合形成白光;所述第一发光单元(20)包括光源(210)和设置于所述光源(210)出光侧的透反结构(220);所述第二发光单元(30)、所述第三发光单元(40)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20)两侧,且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20)高度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20)沿第一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二发光单元(30)和/或第三发光单元(40)为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条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20)、所述第二发光单元(30)和所述第三发光单元(40)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呈周期性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20)、所述第二发光单元(30)和所述第三发光单元(40)周期性交替排布构成环形图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图案位于所述背光模组的显示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发光单元(30)和所述第三发光单元(40)交替排布并环绕在所述第一发光单元(20)四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20)包括第一蓝光单元(201)和第二蓝光单元(202),所述第一蓝光单元(201)、所述第二发光单元(30)和所述第三发光单元(40)的光强度相同;所述第二蓝光单元(202)、所述第二发光单元(30)和所述第三发光单元(40)的光强度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设置有至少一个围坝(50),所述围坝(50)包围在所述第一发光单元(20)、所述第二发光单元(30)和所述第三发光单元(40)四周,所述围坝(50)的高度不低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20)的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30)为图案化的绿光量子点膜层,所述第三发光单元(40)为图案化的红光量子点膜层。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以及位于所述背光模组出光侧的显示面板。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功能层包括多个在同一层中的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和第三发光单元,第一发光单元、第二发光单元和第三发光单元发出的光混合形成白光;第一发光单元包括光源和设置于光源出光侧的透反结构;第二发光单元、第三发光单元分别位于第一发光单元两侧,且与第一发光单元高度相同。本发明无单独的量子点膜片,达到在实现窄边框设计、改善背光模组边缘泛蓝光的同时,降低背光模组厚度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朱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