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致变色的门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24976发布日期:2024-02-02 21:51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电致变色的门窗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装饰材料,具体是指一种新型电致变色的门窗。


背景技术:

1、目前,透明车库门、门窗以及隔断,已被大家广泛使用,而上述产品对于调节光线及温度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随着季节的变化,为了满足消费者对透明车库门、门窗以及隔断等设施在使用时,其室外光线透视的不同需求,在光线较强时需要减弱光线,在光线较弱时保证有更多的光线射入,在光线较弱时保证有更多的光线射入;

3、现有的门窗在使用过中,不具备对照射进来的亮度进行调整,在需要黑暗的环境时,只能通过窗帘实行,不能对玻璃自动调节,且对城市造成光污染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电致变色的门窗。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电致变色的门窗,包括第一层透明材料、第二层透明材料、电致变色膜、以及用来固定各层边缘的固定框,所述电致变色膜位于第一层透明材料与第二层透明材料之间,所述电致变色膜连接有电气控制连线,所述电气控制连线穿过固定框并延伸至固定框外;

3、所述电致变色膜包括外层复合膜、液晶混合物、胶水,所述外层复合膜内填充有液晶混合物、胶水。

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层透明材料与电致变色膜通过黏贴层连接;所述第二层透明材料与电致变色膜通过黏贴层连接。

5、进一步地,所述黏贴层为透明的粘性胶体。

6、进一步地,所述外层复合膜为层状复合结构,其由内到外依次包括:氧化铟层、二氧化硅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层,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层层数为三层,且其每层厚度为50μm。

7、进一步地,所述液晶混合物包括环氧丙烯酸脂、聚氨丙烯酸脂、胆甾醇壬酸脂、聚乙烯、聚氯乙烯,并按照质量比为6:6:9:1:4的比例制备而成。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层透明材料可为透明玻璃、透明亚克力板中任一种;所述第二层透明材料可为透明玻璃、透明亚克力板中任一种。

9、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装置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通过电气控制连线外接电源,可控制电致变色膜的透明度;当通电时,所述电致变色的门窗呈透光状态;当断电时,所述电致变色的门窗呈不透光状态,实现可调光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电致变色的门窗,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层透明材料(1)、第二层透明材料(2)、电致变色膜(4)、以及用来固定各层边缘的固定框(3),所述电致变色膜(4)位于第一层透明材料(1)与第二层透明材料(2)之间,所述电致变色膜(4)连接有电气控制连线(6),所述电气控制连线(6)穿过固定框(3)并延伸至固定框(3)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致变色的门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透明材料(1)与电致变色膜(4)通过黏贴层(5)连接;所述第二层透明材料(2)与电致变色膜(4)通过黏贴层(5)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电致变色的门窗,其特征在于,所述黏贴层(5)为透明的粘性胶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致变色的门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复合膜(401)为层状复合结构,其由内到外依次包括:氧化铟层(4011)、二氧化硅层(4012)、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层(4013),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层(4013)层数为三层,且其每层厚度为50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致变色的门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混合物包括环氧丙烯酸脂、聚氨丙烯酸脂、胆甾醇壬酸脂、聚乙烯、聚氯乙烯,并按照质量比为6:6:9:1:4的比例制备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致变色的门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透明材料(1)可为透明玻璃、透明亚克力板中任一种;所述第二层透明材料(2)可为透明玻璃、透明亚克力板中任一种。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电致变色的门窗,包括第一层透明材料、第二层透明材料、电致变色膜、以及用来固定各层边缘的固定框,所述电致变色膜位于第一层透明材料与第二层透明材料之间,所述电致变色膜连接有电气控制连线,所述电气控制连线穿过固定框并延伸至固定框外;所述电致变色膜包括外层复合膜、液晶混合物、胶水,所述外层复合膜内填充有液晶混合物、胶水;所述第一层透明材料与电致变色膜通过黏贴层连接;所述第二层透明材料与电致变色膜通过黏贴层连接;所述黏贴层为透明的粘性胶体;本装置使用方便,通过电气控制连线外接电源,可控制所述门窗的透明度。

技术研发人员:李纪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优尔恩(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