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角度低反射防蓝光树脂镜片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640530发布日期:2024-01-06 23:25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角度低反射防蓝光树脂镜片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树脂镜片制备,具体涉及一种大角度低反射防蓝光树脂镜片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在可见光中,蓝光是一种高能短波光,蓝光可以很容易地穿透眼镜的晶状体而达到视网膜处,对眼睛造成一种光化学性质的损害,迅速加快眼睛黄斑区域的氧化过程而对眼睛产生极大的伤害,导致眼干、眼涩和眼睛酸痛等症状,还可导致白内障术后的眼底损伤。蓝光能够抑制褪黑素的分泌、打扰睡眠,提高自身重大疾病的发生率。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为了能够同时解决上述问题,很多人都选择佩戴具有防蓝光性能的眼镜片。

2、近年来,光学树脂镜片在国内外眼镜市场上需求越来越大,树脂镜片与玻璃镜片相比,具有质量轻、染色性能好、易于加工等优点,中高折射率光学树脂镜片更以高透光率、防紫外、超薄等特有的优势获得使用者的青睐。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树脂镜片不一定能满足需求,目前对于树脂镜片的主要需求点在于:①符合防蓝光标准以保护人们的视觉健康;②低的反射率减少干扰和提高美观清晰度。一般会在树脂镜片表面镀膜,以减少光的反射并增强光的透射,即为光学减反射膜。

3、对于树脂镜片的新的需求,在较大角度下(0~45°)都能有良好的减反射效果,可以有效减少背面杂散光的干扰,并进一步提高镜片的清晰度和抗炫光能力。为满足消费者此新要求,亟需我们提供一种大角度低反射防蓝光树脂镜片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满足新的消费需求,本发明旨在于提供一种大角度低反射防蓝光树脂镜片及其制备方法,实现超低反的同时满足防蓝光标准,并通过降低应力来提升树脂镜片的耐高温性和耐久性。

2、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大角度低反射防蓝光树脂镜片,包括:树脂镜片基片、加硬层以及大角度低反射防蓝光膜层;其中,所述树脂镜片基片、加硬层以及大角度低反射防蓝光膜层依次排列,所述加硬层位于所述树脂镜片基片表面,所述大角度低反射防蓝光膜层位于所述加硬层表面;

4、进一步的,所述大角度低反射防蓝光树脂镜片还包括防水层,所述防水层位于所述大角度低反射防蓝光膜层表面;

5、进一步的,所述树脂镜片基片uv截止波长为399~402nm;

6、进一步的,所述加硬层的材料主要成分为有机硅;

7、进一步的,所述大角度低反射防蓝光膜层包括硅铝复合氧化物层、钛铁复合氧化物层以及掺锡氧化铟(即ito)层;更进一步的,所述大角度低反射防蓝光膜层包括四层硅铝复合氧化物层、三层钛铁复合氧化物层以及一层ito层;

8、进一步的,所述硅铝复合氧化物层由sio2和al2o3复合材料组成,且其中sio2占所述复合材料的摩尔分数为70%~95%;进一步优选的,其中sio2占所述复合材料摩尔分数的92%;

9、进一步的,所述钛铁复合氧化物层由tio2和fe2o3复合材料组成,其中tio2占所述复合材料摩尔分数的85%~98%;优选的,其中tio2占所述复合材料摩尔分数的88~96%;

10、进一步的,所述加硬层的厚度为1~5μm;

11、进一步的,所述大角度低反射防蓝光膜层的厚度为150~500nm;

12、进一步的,所述防水层的厚度为4~20nm;

13、更进一步的,所述大角度低反射防蓝光树脂镜片的5°入射时,平均反射率≤0.35%;

14、更进一步的,所述大角度低反射防蓝光树脂镜片的30°入射时,平均光的平均反射率≤0.4%;

15、更进一步的,所述大角度低反射防蓝光树脂镜片的45°入射时,平均光的平均反射率≤1.05%;

16、更进一步的,所述大角度低反射防蓝光树脂镜片的反射光色坐标h值为285~300、且c值为12~25;

17、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述任一种大角度低反射防蓝光树脂镜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8、s1制备加硬层:在树脂镜片基片表面形成加硬层,即获得含加硬层的树脂镜片;

19、s2制备大角度低反射防蓝光膜层:在s1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形成所述大角度低反射防蓝光膜层,即获得含大角度低反射防蓝光膜层的树脂镜片,具体包括:

20、s21:在步骤s1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分别形成含第一层硅铝复合氧化物层;

21、s22:在步骤s21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形成第二层含钛铁复合氧化物层的树脂镜片;

22、s23:在步骤s22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形成第三层含硅铝复合氧化物层的树脂镜片;

23、s24:在步骤s23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形成第四层钛铁复合氧化物层的树脂镜片;

24、s25:在步骤s24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形成含形成第五层含硅铝复合氧化物层的树脂镜片;

25、s26:在步骤s25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再形成第六层含钛铁复合氧化物层的树脂镜片;

26、s27:在步骤s26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形成含形成第七层含氧化铟锡(ito)层的树脂镜片;

27、s28:在步骤s27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再形成第八层含硅铝复合氧化物层的树脂镜片;

28、s3制备防水层:在步骤s2获得的树脂镜片表面形成防水层。

29、有益效果

30、1.本发明采用uv400基片,相比uv410基片硬度更高,制备获得的树脂镜片抗摩擦的钢丝绒测试效果更好。

31、2.本发明采用较稳定的树脂基片、利用镀膜材料的吸收和膜系结构,实现了有效阻隔有害蓝光并透过有益蓝光,符合国家的防蓝光标准qbt-38120-2019。

32、3.本发明采用特定工艺制备钛铁复合氧化物层,通过吸收来满足防蓝光标准、降低黄色指数以增加清底色效果,该膜层对防蓝光标准重要的415~445nm波段单面产生了9%的吸收,确保镜片符合防蓝光标准,保护人眼少受蓝光伤害。与其他材料相比,钛铁复合氧化物的折射率比氧化钛略高,有效提升了膜系设计空间,减少了膜系的角度效应,使减反射的带宽更宽,反射率更低。

33、4.本发明结合钛铁复合氧化物和硅铝复合氧化物的特性,经过专门的膜系设计并镀制制备得到了大角度(0~45°)下均有良好的减反射效果的膜系,显著提升树脂镜片光透射性,获得超低反射效果;并得到良好的耐高温性能和耐久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大角度低反射防蓝光树脂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树脂镜片基片、加硬层以及大角度低反射防蓝光膜层;其中,所述树脂镜片基片、加硬层以及大角度低反射防蓝光膜层依次排列,所述加硬层位于所述树脂镜片基片表面,所述大角度低反射防蓝光膜层位于所述加硬层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大角度低反射防蓝光树脂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角度低反射防蓝光树脂镜片还包括防水层,所述防水层位于所述大角度低反射防蓝光膜层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大角度低反射防蓝光树脂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镜片基片uv截止波长为399~402n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大角度低反射防蓝光树脂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硬层的材料主要成分为有机硅;进一步的,所述加硬层的厚度为1~5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大角度低反射防蓝光树脂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角度低反射防蓝光膜层包括硅铝复合氧化物层、钛铁复合氧化物层以及掺锡氧化铟(即ito)层;更进一步的,所述大角度低反射防蓝光膜层包括四层硅铝复合氧化物层、三层钛铁复合氧化物层以及一层ito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大角度低反射防蓝光树脂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硅铝复合氧化物层由sio2和al2o3复合材料组成,且其中sio2占所述复合材料的摩尔分数为70%~95%;进一步优选的,其中sio2占所述复合材料摩尔分数的9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大角度低反射防蓝光树脂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钛铁复合氧化物层由tio2和fe2o3复合材料组成,其中tio2占所述复合材料摩尔分数的85%~98%;优选的,其中tio2占所述复合材料摩尔分数的88~96%。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大角度低反射防蓝光树脂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角度低反射防蓝光膜层的厚度为150~500nm。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大角度低反射防蓝光树脂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的厚度为4~20nm。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大角度低反射防蓝光树脂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角度低反射防蓝光树脂镜片的5°入射时,平均反射率≤0.35%。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大角度低反射防蓝光树脂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角度低反射防蓝光树脂镜片的30°入射时,平均光的平均反射率≤0.4%。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大角度低反射防蓝光树脂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角度低反射防蓝光树脂镜片的45°入射时,平均光的平均反射率≤1.05%。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大角度低反射防蓝光树脂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角度低反射防蓝光树脂镜片的反射光色坐标h值为285~300、且c值为12~25。

14.一种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种大角度低反射防蓝光树脂镜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角度低反射防蓝光树脂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树脂镜片基片、加硬层以及大角度低反射防蓝光膜层;其中,所述树脂镜片基片、加硬层以及大角度低反射防蓝光膜层依次排列,所述加硬层位于所述树脂镜片基片表面,所述大角度低反射防蓝光膜层位于所述加硬层表面,所述大角度低反射防蓝光膜层位于所述加硬层表面,所述大角度低反射防蓝光膜层包括硅铝复合氧化物层、钛铁复合氧化物层、以及ITO层。本发明通过调整防蓝光膜层结构以及特定材料的使用以及工艺,获得了大角度下减反效果良好,大角度下减少背光干扰等效果的超低反镜片并且极大地提高了树脂镜片耐高温性能和抗环境性能,具有良好市场应用前景。

技术研发人员:黄昱勇,汤峰,吴仲英,董光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万新光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