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防控离焦镜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723215发布日期:2024-04-23 12:00阅读:10来源:国知局
近视防控离焦镜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近视防控,尤其涉及一种近视防控离焦镜片。


背景技术:

1、随着时代科技的发展,对近视管理的措施也日益丰富,如离焦镜片类、角膜塑形镜、离焦接触镜等等。离焦镜片作为其中一种有效延缓近视增长的方法,因为方便、性价比高和适用人群更为广泛的优点,逐渐被更多家长所采取。

2、离焦镜片是一种周边近视离焦原理设计的框架镜片,配戴该镜片后,物体在眼内会形成周边视网膜近视性离焦,通过离焦像来控制眼轴生长及延缓近视加深。目前市面上主流的近视防控离焦镜片的结构大致为:在镜片基体设置直径9mm~12mm左右的中心区域作为中央光学区,在中央区域外围设置由微透镜环带构成的离焦区。中央光学区用于,离焦区用于周边视网膜近视性离焦。离焦镜片对于控制近视加深虽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如何进一步提升离焦镜片的近视防控效果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关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或部分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近视防控离焦镜片。

2、本发明提供一种近视防控离焦镜片,其包括:镜片基体,所述镜片基体包括中央光学区,过渡微离焦区以及周边离焦区;其中,

3、所述中央光学区的大小为3~6mm;

4、所述过渡微离焦区位于中央光学区外围;所述过渡微离焦区的大小为9~13mm;所述过渡微离焦区内设置有第一微透镜;

5、所述周边离焦区位于过渡微离焦区外围,其内设置有第二微透镜;

6、所述第二微透镜的直径和离焦量均大于第一微透镜的直径和离焦量。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微透镜的直径为0.3mm~0.8mm,离焦量为+0.50d~+1.50d。

8、进一步地,所述过渡微离焦区包括鼻侧微离焦区和颞侧微离焦区,所述鼻侧微离焦区内第一微透镜的分布密度大于颞侧微离焦区内第一微透镜的分布密度。

9、进一步地,所述中央光学区包括鼻侧光学区和颞侧光学区;所述鼻侧光学区沿水平轴方向的尺寸大于颞侧光学区沿水平轴的方向尺寸,二者之间平滑过渡。

10、进一步地,所述鼻侧光学区为半椭圆形、半圆形、抛物线形或双曲线形;颞侧光学区为半椭圆形、半圆形、抛物线形或双曲线形。

11、进一步地,所述鼻侧光学区与颞侧光学区沿水平轴方向的尺寸的比例为1.1~1.5:1。

12、进一步地,还包括鼻侧延伸微离焦区,其为沿过渡微离焦区的下部朝鼻下侧30°~50°方向延伸4~8mm的区域,所述鼻侧延伸微离焦区内设置有所述第一微透镜。

13、进一步地,所述周边离焦区内的第二微透镜的直径为0.5mm~1.3mm,离焦量为+1.0d~+5.50d。

14、进一步地,所述周边离焦区内第二微透镜由内至外离焦量逐渐增加,离焦量为+1.00d~+5.50d;或者,

15、所述周边离焦区的第二微透镜的离焦量相同,均为+2.00d~+4.50d。

16、进一步地,所述镜片的后表面采用高次非球面。

17、本发明提供的近视防控离焦镜片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8、该近视防控离焦镜片压缩了中央光学区的大小,将其缩小至大小为3~6mm的区域;同时在中央光学区与周边离焦区之间设置过渡微离焦区,该过渡微离焦区的大小为9~13mm,其所成的像落于黄斑中心凹周围10°~20°范围内,形成近视性离焦,位于对近视防控最有效的区域,将近视防控最有效的范围利用起来,有效增加离焦面积,增强近视防控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减小过渡微离焦区内的微透镜的尺寸和离焦量,来降低因为中央光学区压缩带来的对成像质量的影响。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近视防控离焦镜片可以在不影响成像质量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近视防控最有效的区域,增强近视防控的效果。

19、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技术特征:

1.一种近视防控离焦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镜片基体,所述镜片基体包括中央光学区,过渡微离焦区以及周边离焦区;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视防控离焦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透镜的直径为0.3mm~0.8mm,离焦量为+0.50d~+1.50d。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近视防控离焦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微离焦区包括鼻侧微离焦区和颞侧微离焦区,所述鼻侧微离焦区内第一微透镜的分布密度大于颞侧微离焦区内第一微透镜的分布密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视防控离焦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光学区包括鼻侧光学区和颞侧光学区;所述鼻侧光学区沿水平轴方向的尺寸大于颞侧光学区沿水平轴的方向尺寸,二者之间平滑过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近视防控离焦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鼻侧光学区为半椭圆形、半圆形、抛物线形或双曲线形;颞侧光学区为半椭圆形、半圆形、抛物线形或双曲线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近视防控离焦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鼻侧光学区与颞侧光学区沿水平轴方向的尺寸的比例为1.1~1.5: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视防控离焦镜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鼻侧延伸微离焦区,其为沿过渡微离焦区的下部朝鼻下侧30°~50°方向延伸4~8mm的区域,所述鼻侧延伸微离焦区内设置有所述第一微透镜。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近视防控离焦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周边离焦区内的第二微透镜的直径为0.5mm~1.3mm,离焦量为+1.0d~+5.50d。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近视防控离焦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周边离焦区内第二微透镜由内至外离焦量逐渐增加,离焦量为+1.00d~+5.50d;或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视防控离焦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的后表面采用高次非球面。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近视防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近视防控离焦镜片。该近视防控离焦镜片包括镜片基体,镜片基体包括中央光学区,过渡微离焦区以及周边离焦区;中央光学区的大小为3~6mm;过渡微离焦区位于中央光学区外围;过渡微离焦区的大小为9~13mm;过渡微离焦区内设置有第一微透镜;周边离焦区位于过渡微离焦区外围,其内设置有第二微透镜;第二微透镜的直径和离焦量均大于第一微透镜的直径和离焦量。该近视防控离焦镜片可以在不影响成像质量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近视防控最有效的区域,增强近视防控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卓睿,戴燕,辛剑宇,王鹏,赵昆鹏,王晓丽,宋久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菁眸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4/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