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39443发布日期:2024-03-18 18:07阅读:9来源:国知局
背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背光模块领域,尤其关于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1、背光模块通过导光板提供面光源予显示器。导光板一般具有由激光、印刷、电铸等方式所形成的光导结构,藉以改变光线的行进方向并出光。在高指向性的背光模块中,导光板一般具有可有效控制出光角度的光导结构例如v-cut(v型沟槽)结构。然而,导光板的高指向性却也较容易在入光侧产生亮点(hot spot)现象,以及较强的出射光线及其所致的漏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具有良好的品味及画面表现。

2、本发明所提供的背光模块包括导光板、光源、低反射元件及遮光元件。导光板具有出光面、底面及入光面,其中出光面与底面相对,入光面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出光面及底面。光源包含电路板及多个发光元件,其中电路板位于出光面,多个发光元件设置于电路板,彼此间隔且呈线性排列;每一多个发光元件具有发光面朝向入光面。低反射元件位于导光板的底面;低反射元件具有基部及多个延伸部,其中基部更位于导光板具有入光面的一侧,多个延伸部从基部朝离开入光面的方向延伸;多个延伸部彼此间隔且与多个发光元件错位排列。遮光元件位于电路板与出光面间;遮光元件包含多个黏着件连接遮光元件与导光板,其中多个黏着件彼此间隔且与多个发光元件错位排列。

3、本发明因采用低反射元件及遮光元件,因此有助于改善亮点现象及漏光问题。本发明的低反射元件因具有多个延伸部,且其与多个发光元件错位排列,而遮光元件的多个黏着件与多个发光元件错位排列,因此无碍于出光及画面表现,具备可靠性,且有助于改善背光品味及提升画面表现。

4、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技术特征:

1.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低反射元件的该基部更沿该呈线性排列的多个发光元件设置于该导光板具有该入光面的一侧;该多个发光元件彼此间隔一第一距离,该低反射元件的每一该延伸部于该第一距离的方向上具有一第一长度,且该第一距离大于该第一长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一该延伸部于垂直于该入光面的方向上具有一第二长度,该低反射元件的该基部于该第二长度的方向上具有一第一宽度,且该第二长度小于该第一宽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背光模块更包括一反射片,该反射片位于该导光板的该底面,且该低反射元件设置于该反射片与该底面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遮光元件更沿该呈线性排列的多个发光元件设置于该导光板具有该入光面的一侧;该多个发光元件彼此间隔一第一距离,每一该多个黏着件于该第一距离的方向上具有一第三长度,且该第三长度相对于该第一距离的百分比大于等于8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遮光元件更设置于该电路板面朝该出光面的一表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遮光元件更具有一第一遮光部及一第二遮光部,该第二遮光部平行于该第一遮光部,且相对于该第一遮光部较远离该入光面;该多个黏着件更设置于第一遮光部且连接该遮光元件与该导光板。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遮光元件更黏接于该电路板且覆盖该表面。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遮光部于垂直于该入光面的方向上的宽度大于该第二遮光部在该方向上的宽度。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遮光部的颜色与该第二遮光部的颜色相同或不同,且该第二遮光部的颜色与该第一遮光部的颜色为深色。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光模块,包括导光板、光源、低反射元件以及遮光元件。导光板具有入光面、出光面及底面。光源包含电路板及多个发光元件,其中电路板位于出光面,多个发光元件设置于电路板且彼此间隔排列。每一发光元件具有发光面朝向入光面。低反射元件位于导光板的底面,且具有基部及多个延伸部,其中基部更位于导光板具有入光面的一侧,多个延伸部从基部朝离开入光面的方向延伸。多个延伸部彼此间隔且与多个发光元件错位排列。遮光元件位于电路板与出光面间,且包含多个黏着件连接遮光元件与导光板。多个黏着件彼此间隔且与多个发光元件错位排列。

技术研发人员:胡翔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达运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