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缆用分线保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92217发布日期:2023-08-10 03:09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缆用分线保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线缆保护结构,具体为一种光缆用分线保护结构。


背景技术:

1、光缆是为了满足光学、机械或环境的性能规范而制造的,它是利用置于包覆护套中的一根或多根光纤作为传输媒质并可以单独或成组使用的通信线缆组件。光缆主要是由光导纤维(细如头发的玻璃丝)和塑料保护套管及塑料外皮构成。

2、现有技术中,光缆在布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分线结构,常见的分线结构通常设置相对较硬的保护结构,在分线与下级设备相连时,分线通常会出现侧偏,在分线引出部分容易出现偏转角度过大的问题,导致光缆折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缆用分线保护结构,以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缆用分线保护结构,包括主光缆,所述主光缆的顶部套接有外护管,所述外护管的外部设置有外壳,所述外壳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定位头,所述定位头的外侧开设有卡槽,所述定位头的外侧套接有软套,所述软套的表面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内部套接有加强套,所述外护管的顶部开设有出线口,所述出线口的内部穿插有分线管,所述分线管的内部设置有分光缆。

3、进一步的,所述外护管的下端突出外壳设置,所述外护管采用热塑胶管材料,所述外壳为塑料壳体。

4、进一步的,所述软套的内壁设置有与卡槽相适配的凸棱,所述软套为橡胶套。

5、进一步的,所述加强套数量不少于三,所述加强套宽度自下而上依次减小,其中最下方的加强套与卡槽相对应。

6、进一步的,所述出线口的外侧直径大于内侧直径。

7、进一步的,所述分线管的外径小于出线口最小直径。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缆用分线保护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9、该光缆用分线保护结构,通过设置软套在分线侧形成外包结构,在光缆分线接线导致侧偏时,软套配合外部的加强套对分线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避免分线在分叉处大角度折弯,提高分线结构的抗折损能力。



技术特征:

1.一种光缆用分线保护结构,包括主光缆(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光缆(1)的顶部套接有外护管(2),所述外护管(2)的外部设置有外壳(3),所述外壳(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定位头(4),所述定位头(4)的外侧开设有卡槽(5),所述定位头(4)的外侧套接有软套(6),所述软套(6)的表面开设有定位槽(7),所述定位槽(7)的内部套接有加强套(8),所述外护管(2)的顶部开设有出线口(9),所述出线口(9)的内部穿插有分线管(10),所述分线管(10)的内部设置有分光缆(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缆用分线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管(2)的下端突出外壳(3)设置,所述外护管(2)采用热塑胶管材料,所述外壳(3)为塑料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缆用分线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套(6)的内壁设置有与卡槽(5)相适配的凸棱,所述软套(6)为橡胶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缆用分线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套(8)数量不少于三,所述加强套(8)宽度自下而上依次减小,其中最下方的加强套(8)与卡槽(5)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缆用分线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口(9)的外侧直径大于内侧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缆用分线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线管(10)的外径小于出线口(9)最小直径。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光缆用分线保护结构,涉及线缆保护结构技术领域。包括主光缆,所述主光缆的顶部套接有外护管,所述外护管的外部设置有外壳,所述外壳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定位头,所述定位头的外侧开设有卡槽,所述定位头的外侧套接有软套,所述软套的表面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内部套接有加强套,所述外护管的顶部开设有出线口,所述出线口的内部穿插有分线管,所述分线管的内部设置有分光缆,所述外护管的下端突出外壳设置;通过设置软套在分线侧形成外包结构,在光缆分线接线导致侧偏时,软套配合外部的加强套对分线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避免分线在分叉处大角度折弯,提高分线结构的抗折损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俞兆银,俞兆振,吴东,洪波,舒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汉信(广东)通信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04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