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接收组件以及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93058发布日期:2023-10-21 21:34阅读:37来源:国知局
光接收组件以及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光通信,具体为一种光接收组件以及光模块。


背景技术:

1、通过插针和准直透镜出来的光,理论上应该以13.5°入射到波分复用器的表面,但实际上由于准直透镜本身的装配误差,壳体和插针端面的配合的垂直度误差,以及波分复用器的贴装角度精度误差等,会让入射到波分复用器上的光呈现一定角度,如图1的虚线所示的角度入射(实际上入射光应当图1的实线所示的角度入射,才能够以13.5°的角度入射到波分复用器的表面上)。

2、而波分复用器的滤波片在设计之初会按照入射角度典型值13.5°来设置波长通带。所以入射角度对波长通带影响很大,0.1°就会对应0.4nm的误差。因此,当入射角度增大时,波长通带会便宜,极端情况下,入射光波长偏短或者偏长,超出滤波片通带范围之后就会卡光,从而导致接收端的灵敏度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接收组件以及光模块,至少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部分缺陷。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接收组件,包括壳体以及设于所述壳体中的波分复用器,还包括用于偏转入射光角度的楔角片,所述楔角片设在所述波分复用器靠近所述壳体的入光口的一侧,入射光经过所述楔角片偏转后以13.5°的角度入射至所述波分复用器。

3、进一步,所述楔角片的入射面和出射面之间的夹角为应该是1.2°±5′。

4、进一步,所述楔角片的所述入射面垂直于入射光轴,所述出射面朝所述入光口的方向倾斜设置。

5、进一步,所述楔角片的长度小于所述波分复用器。

6、进一步,所述楔角片上具有定位标识。

7、进一步,所述定位标识为设于所述楔角片的一角处的缺角结构。

8、进一步,所述壳体外的入光口处设有准直透镜,入射光由插针导入所述准直透镜。

9、进一步,经过所述波分复用器的滤波片的出射光射入阵列透镜。

10、进一步,经过所述阵列透镜的出射光射入转折棱镜。

1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另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光模块,包括光发射组件,还包括上述的光接收组件,所述光接收组件和所述光发射组件并排设置。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波分复用器之间的光路上增加一个楔角片来纠偏光路,确保入射光是以13.5°的角度入射到波分复用器的表面上的,从而保证波分复用器在入射光通带范围内不卡光,解决灵敏度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光接收组件,包括壳体以及设于所述壳体中的波分复用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偏转入射光角度的楔角片,所述楔角片设在所述波分复用器靠近所述壳体的入光口的一侧,入射光经过所述楔角片偏转后以13.5°的角度入射至所述波分复用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接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楔角片的入射面和出射面之间的夹角为应该是1.2°±5′。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接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楔角片的所述入射面垂直于入射光轴,所述出射面朝所述入光口的方向倾斜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接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楔角片的长度小于所述波分复用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接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楔角片上具有定位标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接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标识为设于所述楔角片的一角处的缺角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接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外的入光口处设有准直透镜,入射光由插针导入所述准直透镜。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接收组件,其特征在于:经过所述波分复用器的滤波片的出射光射入阵列透镜。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接收组件,其特征在于:经过所述阵列透镜的出射光射入转折棱镜。

10.一种光模块,包括光发射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光接收组件,所述光接收组件和所述光发射组件并排设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光通信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光接收组件,包括壳体以及设于所述壳体中的波分复用器,还包括用于偏转入射光角度的楔角片,所述楔角片设在所述波分复用器靠近所述壳体的入光口的一侧,入射光经过所述楔角片偏转后以13.5°的角度入射至所述波分波分复用器。还提供一种光模块,包括光发射组件,还包括上述的光接收组件,所述光接收组件和所述光发射组件并排设置。本技术通过在波分复用器之间的光路上增加一个楔角片来纠偏光路,确保入射光是以13.5°的角度入射到波分复用器的表面上的,从而保证波分复用器在入射光通带范围内不卡光,解决灵敏度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刘栋,迟景茂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华工正源光子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