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背光模组中的扩散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995805发布日期:2023-08-03 23:03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背光模组中的扩散板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扩散板,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背光模组中的扩散板。


背景技术:

1、背光,顾名思义,即指光源从显示区的侧边或是后面照射的一种照明的形式。在背光模组中,光线入射角度各不相同,因此常需使用扩散板对光线进行修正以均匀照明。扩散板是扩散膜的一种,是一种具备较高灵活性的二次配光元件,通过设计扩散板表面微结构的形状特征和排布方式,可实现不同的光提取效率和光照均匀度。

2、常规技术手段中的扩散板主要采用于基材中混入化学颗粒做扩散粒子,以使光线在两个折射率相异的介质中发生折射、反射与散射,以此修正光线成均匀面光源以达到光学扩散的效果。但扩散粒子不可控且排列不规则,从而使得光线损耗较大且不易加工成型。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改善相关技术手段中在基材中混入扩散粒子,而存在的扩散板透光度较差且不易加工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背光模组中的扩散板。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背光模组中的扩散板,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用于背光模组中的扩散板,包括基板、设置于所述基板顶面的出光层以及与所述出光层相对设置于所述基板底面的入光层;所述出光层设置有多个规则排列的扩散区,所述扩散区包括第一棱面、与所述第一棱面对称相等的第二棱面以及于所述第一棱面及所述第二棱面相交成的扩散角;所述入光层设置有多个规则排列的入射区,所述入射区包括第三棱面、与所述第三棱面对称相等的第四棱面以及于所述第三棱面及所述第四棱面相交成的入射角;光线由所述入光层至所述出光层。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棱面与第二棱面对称相等且二者相交有扩散角,从而使得扩散区呈等腰三角形状。同理,第三棱面与第四棱面对称相等且二者相交有入射角,从而使得入射区也呈等腰三角形状。出光层与入光层相对设置且扩散区与入射区均规则设置有多个,从而无需使用扩散粒子,即可加工成型而使得光线在入光层间多次折射与反射并通过出光层的散射而达到修正扩散的效果。改善了相关技术手段中在基材中混入扩散粒子,而存在的扩散板透光度较差且不易加工的问题。

5、可选的,所述扩散角设置为直角,所述入射角的角度大于所述扩散角。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扩散角设置为直角,从而便于光线在出光层中的折射与反射而最终沿垂直方向扩散;入射角的角度大于扩散角,从而使得入射角呈钝角而加大了第三棱面与第四棱面的面积,便于使光线充分经过入光层而增强透光度。

7、可选的,所述第一棱面与相邻扩散区中的所述第二棱面相交于所述出光层。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棱面与相邻扩散区中的第二棱面相交,且相交点设置于出光层,从而使得两相邻扩散区相接而尽可能利用了出光层的长度设置扩散区数量,便于进一步实现出光层的光学扩散效果。

9、可选的,所述扩散角设置为圆角。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比尖角,设置为圆角的扩散角可进一步增大扩散区的面积,充分利用了扩散区的空间扩散光线。

11、可选的,所述出光层与所述入光层经热压转印成型。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比常用的uv涂布工艺,出光层与入光层经热压即可转印成型,便于成型而简化了工艺。

13、可选的,所述基板的厚度范围为0.10mm-0.18mm。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板厚度大于0.1mm便于使基板有足够的支撑度成型出光层与入光层。基板厚度小于0.18mm便于使基板有足够的透光度而减少光线的损耗。

15、可选的,所述出光层与所述入光层的厚度相等,所述出光层设置有辊压花纹。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光层与入光层厚度相等便于热压转印时使二者对称成型。出光层设置辊压花纹,便于提高出光层的雾度而达到遮盖lgp缺陷的效果。

17、可选的,所述基板由透明材料制成。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板由透明材料制成,从而便于提高出光层与入光层的透光度。

19、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0、1.具有较高的透光度且可遮挡光斑。基板由透明材料制成且无需混入扩散粒子,尽可能减少光线损耗以提高透光度;扩散角呈直角,从而使光线于第一棱面与第二棱面间多次反射与折射而更加聚拢于垂直方向,具备较高的透光度。出光层设置有辊压花纹,且呈直圆角的扩散角尽可能增大了出光层的面积与折射度,从而提高了出光层的雾度与扩散性能而实现了遮盖光斑的效果。

21、2.便于加工成型而灵活修正光线。扩散区与入射区均规则排列,经热压转印即可成型,节省了工艺流程而便于加工成型。通过控制各棱面与各角度的数值,即可控制光线修正的方向、强度以及范围,灵活性较高。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背光模组中的扩散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1)、设置于所述基板(1)顶面的出光层(2)以及与所述出光层(2)相对设置于所述基板(1)底面的入光层(3);所述出光层(2)设置有多个规则排列的扩散区(21),所述扩散区(21)包括第一棱面(211)、与所述第一棱面(211)对称相等的第二棱面(212)以及于所述第一棱面(211)及所述第二棱面(212)相交成的扩散角(213);所述入光层(3)设置有多个规则排列的入射区(31),所述入射区(31)包括第三棱面(311)、与所述第三棱面(311)对称相等的第四棱面(312)以及于所述第三棱面(311)及所述第四棱面(312)相交成的入射角(313);光线由所述入光层(3)至所述出光层(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背光模组中的扩散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角(213)设置为直角,所述入射角(313)的角度大于所述扩散角(2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背光模组中的扩散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棱面(211)与相邻扩散区(21)中的所述第二棱面(212)相交于所述出光层(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背光模组中的扩散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角(213)设置为圆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背光模组中的扩散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层(2)与所述入光层(3)经热压转印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背光模组中的扩散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的厚度范围为0.10mm-0.18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背光模组中的扩散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层(2)与所述入光层(3)的厚度相等,所述出光层(2)设置有辊压花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背光模组中的扩散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由透明材料制成。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背光模组中的扩散板,属于扩散板技术领域,主要用于将光线灵活修正为均匀光线以实现光学扩散的效果,其包括基板、出光层以及设置于基板底面的入光层,光线由入光层至出光层。出光层设置有多个规则排列的扩散区,扩散区包括第一棱面、与第一棱面对称相等的第二棱面以及于第一棱面及第二棱面相交成的扩散角。入光层设置有多个规则排列的入射区,入射区包括第三棱面、与第三棱面对称相等的第四棱面以及于第三棱面及第四棱面相交成的入射角。扩散区与入射区规则排列且形状可控,便于加工成型而灵活修正光线,光线在入光层间多次折射与反射并通过出光层的散射而达到了修正扩散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柯清维,李洪杰,叶良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惠州市隆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06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