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科研相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45883发布日期:2024-01-26 23:02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科研相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图像采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科研相机。


背景技术:

1、对于相机,尤其是应用于科研领域的相机,往往希望其噪声低,信噪比高,同时能够拍出稳定的图像。发热是对相机噪声影响的最大因素,尤其对相机图像探测器暗电流噪声的影响。

2、目前常采用对图像探测器散热的方式来降低噪声,目前用于对图像探测器散热的方式分为水冷、风冷和被动散热三种。其中水冷散热利用恒温水流带走热量实现散热,需要设计复杂的水路且配备水冷循环机。设计复杂且价格昂贵,一般应用于高端相机;被动散热依靠散热片或相机机壳散热,成本低,结构简单,但散热效率低;在中高端科研应用中,风冷散热为最常用的散热方式,风冷散热是采用风扇等加速空气流动的方式实现散热,但存在风扇带来的震动,影响相机图像的稳定性,从而使拍摄出来的图像质量下降,在中高端科研应用中,这些图像质量下降是无法接受的。

3、现有技术中,为了降低风扇带来的震动,通常采用调节风扇转速的方式来改善相机震动情况,但这往往会降低制冷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科研相机,以在不降低制冷效率的情况下,降低风扇等气流加速件工作带来的相机震动,保证相机采集的图像质量。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科研相机,包括:

3、图像探测组件;

4、前机壳,所述图像探测组件设置于所述前机壳,并能将热量传递至所述前机壳;

5、气流加速件,用于加速所述前机壳散热,并与所述前机壳间隔设置;

6、后机壳,所述气流加速件连接于所述后机壳,所述后机壳与所述前机壳连接,且所述后机壳和所述前机壳之间设置有第一防震件。

7、可选的,还包括:

8、防震连接组件,所述前机壳与所述后机壳通过所述防震连接组件连接。

9、可选的,还包括:

10、散热件,设置于所述前机壳,所述前机壳上的热量能够传导至所述散热件,所述气流加速件用于加速所述散热件散热,并与所述散热件间隔设置。

11、可选的,所述散热件与所述气流加速件之间设置有密封减震件,所述密封减震件能够限制所述散热件内的空气由所述散热件与所述气流加速件之间流出。

12、可选的,所述散热件靠近所述气流加速件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气流加速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密封减震件设置于所述气流加速件的周面与所述凹槽的侧壁之间。

13、可选的,所述后机壳与所述气流加速件相对的第一侧壁上开设有进气口,所述前机壳与所述散热件相对的第二侧壁上开设有出气口。

14、可选的,所述第一防震件为设置于所述后机壳与所述前机壳之间的防震垫圈。

15、可选的,所述防震垫圈的横截面的一侧为l型结构。

16、可选的,所述前机壳与所述后机壳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台阶,所述后机壳与所述前机壳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台阶,所述第一防震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台阶和所述第二台阶之间。

17、可选的,所述防震连接组件包括螺栓和第二防震件;

18、所述前机壳的一端能够插入所述后机壳,所述前机壳的一端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后机壳开设有通孔,所述螺栓的螺杆依次穿过所述通孔、所述第一防震件和所述螺纹孔,所述螺栓的螺帽与所述后机壳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防震件,所述螺栓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通孔的孔壁与所述螺栓的螺杆之间具有间隙,或

19、所述后机壳的一端能够插入所述前机壳,所述后机壳的一端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前机壳开设有通孔,所述螺栓的螺杆依次穿过所述通孔、所述第一防震件和所述螺纹孔,所述螺栓的螺帽与所述前机壳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防震件,所述螺栓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通孔的孔壁与所述螺栓的螺杆之间具有间隙。

20、可选的,所述科研相机还包括主电路板,所述后机壳连接有导热结构,所述主电路板连接于所述导热结构。

21、可选的,所述后机壳包括后壳主体以及与后壳主体可拆卸连接的上盖,所述导热结构连接于所述上盖。

22、可选的,所述科研相机还包括导热组件,所述导热组件能够将所述图像探测组件的热量传递至所述前机壳。

23、可选的,所述导热组件包括半导体致冷器。

24、可选的,所述导热组件还包括导热体,所述导热体的一端与所述图像探测组件接触,另一端与所述半导体致冷器接触。

25、可选的,所述前机壳包括前壳壁和隔板,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前壳壁内,并将所述前壳壁内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图像探测组件和所述导热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散热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所述导热组件的一端与所述隔板的一侧接触,所述散热件的一端与所述隔板的另一侧接触。

26、由上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气流加速件可以加速空气流动,从而通过空气的快速流动将前机壳的热量带走,气流加速件和前机壳分离安装,气流加速件不会直接将震动传递给前机壳,进而前机壳不会将震动传递给图像探测组件。气流加速件与后机壳连接,会将至少部分震动传递后机壳,但是由于前机壳和后机壳之间设置第一防震件,从而全方位阻断后机壳的震动向前机壳传播,进而完全避免气流加速件的震动传递至前机壳以及图像探测组件,从而有效减少由震动带来的图像探测组件采集的图像质量的下降。



技术特征:

1.一种科研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科研相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科研相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科研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7)与所述气流加速件之间设置有密封减震件(9),所述密封减震件(9)能够限制所述散热件(7)内的空气由所述散热件(7)与所述气流加速件之间流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科研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7)靠近所述气流加速件的一侧开设有凹槽(71),所述气流加速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凹槽(71)内,所述密封减震件(9)设置于所述气流加速件的周面与所述凹槽(71)的侧壁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意一项所述的科研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机壳(5)与所述气流加速件相对的第一侧壁(53)上开设有进气口(57),所述前机壳(1)与所述散热件(7)相对的第二侧壁上开设有出气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科研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震件(10)为设置于所述后机壳(5)与所述前机壳(1)之间的防震垫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科研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震垫圈的横截面的一侧为l型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科研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机壳(1)与所述后机壳(5)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台阶(14),所述后机壳(5)与所述前机壳(1)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台阶(54),所述第一防震件(10)设置于所述第一台阶(14)和所述第二台阶(54)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科研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震连接组件(6)包括螺栓(61)和第二防震件(62);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科研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科研相机还包括主电路板(8),所述后机壳(5)连接有导热结构,所述主电路板(8)连接于所述导热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科研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机壳(5)包括后壳主体(51)以及与后壳主体(51)可拆卸连接的上盖(52),所述导热结构连接于所述上盖(52)。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科研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科研相机还包括导热组件(3),所述导热组件(3)能够将所述图像探测组件(2)的热量传递至所述前机壳(1)。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科研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组件(3)包括半导体致冷器(31)。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科研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组件(3)还包括导热体(32),所述导热体(32)的一端与所述图像探测组件(2)接触,另一端与所述半导体致冷器(31)接触。

16.根据权利要求13-15任意一项所述的科研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机壳(1)包括前壳壁(16)和隔板(13),所述隔板(13)设置于所述前壳壁(16)内,并将所述前壳壁(16)内分隔为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所述图像探测组件(2)和所述导热组件(3)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11)内,所述散热件(7)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12),所述导热组件(3)的一端与所述隔板(13)的一侧接触,所述散热件(7)的一端与所述隔板(13)的另一侧接触。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科研相机,包括:图像探测组件;前机壳,图像探测组件设置于前机壳,并能将热量传递至前机壳;气流加速件,用于加速前机壳散热,并与前机壳间隔设置;后机壳,气流加速件连接于后机壳,后机壳与前机壳连接,且后机壳和前机壳之间设置有第一防震件。气流加速件和前机壳分离安装,气流加速件不会直接将震动传递给前机壳,进而前机壳不会将震动传递给图像探测组件。气流加速件与后机壳连接,会将部分震动传递后机壳,但是由于前机壳和后机壳之间设置第一防震件,全方位阻断后机壳的震动向前机壳传播,避免气流加速件的震动传递至前机壳以及图像探测组件,减少由震动带来的图像探测组件采集的图像质量的下降。

技术研发人员:杨如林,金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生物岛实验室
技术研发日:20230410
技术公布日:2024/1/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