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抗拉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99547发布日期:2023-11-30 02:35阅读:34来源:国知局
光纤抗拉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光纤连接,特别涉及一种光纤抗拉结构。


背景技术:

1、光纤传输相对于普通线缆传输有着很多优势,光纤传输的频带更宽、损耗更低、重量更轻、抗干扰性更强,光纤可以实现长距离传输等。

2、但是现有的光纤线缆接头都不抗拉,承受一定拉力之后,光衰严重,甚至导致光纤断裂,对于管道机器人需要较大拉力的使用要求下不能直接使用,在许多特殊行业并不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光纤抗拉结构,旨在提升光纤线缆的抗拉性能。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光纤抗拉结构,包括底盖、顶罩和抗拉组件,所述底盖形成具有开口的容纳腔,所述底盖于所述容纳腔的腔底开设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顶罩的一端盖合于所述开口,所述顶罩的另一端开设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抗拉组件设于所述容纳腔,所述抗拉组件用于供由所述第一通孔进入的所述光纤线缆缠绕固定。

3、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抗拉组件包括卷线轴和线缆支架,所述卷线轴垂直于所述光纤线缆的穿入方向,并与所述底盖连接;所述线缆支架平行于所述光纤线缆的穿入方向,并与所述卷线轴背离所述底盖的一侧连接。

4、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线缆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分别设于所述卷线轴的两端。

5、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光纤线缆由内至外至少依次包括光纤、编织层以及外护套,所述编织层绑固于所述卷线轴,所述光纤依次缠绕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

6、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光纤抗拉结构还包括光转电模块,所述光转电模块设于所述容纳腔,并与所述线缆支架连接,用于连接所述光纤线缆和普通线缆。

7、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光转电模块的相对两边分别凸设有两连接耳,一所述连接耳开设有一连接孔,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均开设有与所述连接耳一一对应的螺纹孔,一锁固件穿过所述连接孔连接于所述螺纹孔,以将所述光转电模块固定于所述线缆支架。

8、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光纤抗拉结构还包括led灯,所述led灯设于所述底盖的外周壁,并与所述光转电模块电连接,用于显示光纤线缆连接的通断。

9、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顶罩包括顶盖和外罩筒,所述外罩筒的一端与所述底盖可拆卸连接,所述外罩筒的另一端与所述顶盖可拆卸连接。

10、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底盖的外壁开设有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槽内设有第一密封件,所述外罩筒的一端内壁抵压所述第一密封件于所述第一密封槽;且/或,所述顶盖的外壁开设有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槽内设有第二密封件,所述外罩筒的另一端内壁抵压所述第二密封件于所述第二密封槽。

11、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光纤抗拉结构还包括包胶航插接头和防水接头,所述包胶航插接头与所述底盖远离所述开口的一端连接,并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防水接头与所述顶罩远离所述底盖的一端连接,并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

12、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的光纤线缆先从第一通孔穿过底盖,然后缠绕固定于抗拉组件,最后由第二通孔穿出。当光纤线缆受到拉力时,抗拉组件可以帮助分担拉力,减轻光纤线缆受到的直接拉力,提升光纤线缆的抗拉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光纤抗拉结构,用于连接光纤线缆,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抗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拉组件包括卷线轴和线缆支架,所述卷线轴垂直于所述光纤线缆的穿入方向,并与所述底盖连接;所述线缆支架平行于所述光纤线缆的穿入方向,并与所述卷线轴背离所述底盖的一侧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抗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分别设于所述卷线轴的两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抗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线缆由内至外至少依次包括光纤、编织层以及外护套,所述编织层绑固于所述卷线轴,所述光纤依次缠绕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抗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抗拉结构还包括光转电模块,所述光转电模块设于所述容纳腔,并与所述线缆支架连接,用于连接所述光纤线缆和普通线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纤抗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转电模块的相对两边分别凸设有两连接耳,一所述连接耳开设有一连接孔,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均开设有与所述连接耳一一对应的螺纹孔,一锁固件穿过所述连接孔连接于所述螺纹孔,以将所述光转电模块固定于所述线缆支架。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纤抗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抗拉结构还包括led灯,所述led灯设于所述底盖的外周壁,并与所述光转电模块电连接,用于显示光纤线缆连接的通断。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纤抗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罩包括顶盖和外罩筒,所述外罩筒的一端与所述底盖可拆卸连接,所述外罩筒的另一端与所述顶盖可拆卸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纤抗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的外壁开设有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槽内设有第一密封件,所述外罩筒的一端内壁抵压所述第一密封件于所述第一密封槽;

10.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纤抗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抗拉结构还包括包胶航插接头和防水接头,所述包胶航插接头与所述底盖远离所述开口的一端连接,并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防水接头与所述顶罩远离所述底盖的一端连接,并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光纤抗拉结构,用于连接光纤线缆,其中,所述光纤抗拉结构包括底盖、顶罩和抗拉组件,所述底盖形成具有开口的容纳腔,所述底盖于所述容纳腔的腔底开设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顶罩的一端盖合于所述开口,所述顶罩的另一端开设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抗拉组件设于所述容纳腔,所述抗拉组件用于供由所述第一通孔进入的所述光纤线缆缠绕固定。本技术技术方案提出的光纤抗拉结构,能提升光纤线缆的抗拉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何荣,王正诚,李康,陈永红,杨仁凯,毛伯林,张强,王宏鑫,郭舟路,余升,李亮,蒋熠,高明,刘永雄,唐玉姣,王媛,黄晶,刘洁,李瑀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市排水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