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驱动装置、光圈装置、相机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07084发布日期:2023-10-22 03:26阅读:21来源:国知局
旋转驱动装置、光圈装置、相机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一种旋转驱动装置、光圈装置、相机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1、在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中均已经装配了相机,在该相机的驱动过程中,很多都是通过压电驱动技术来进行实现。通过压电技术实现的过程中,通过压电元件的移动来控制相应的相机部件。但是通常的压电元件不能提供足够大的驱动力,例如专利文献一公开的压电式光圈装置。

2、专利文献一:授权公告号为cn111399313b的中国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旋转驱动装置、光圈装置、相机装置及电子设备。

2、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旋转驱动装置,包括:

3、基座;

4、旋转部件,所述旋转部件配置能够相对于所述基座进行转动;

5、压电部件,所述压电部件固定至所述旋转部件,能够被施加激励,以便进行变形;

6、摩擦杆,所述摩擦杆与所述压电部件连接,并且通过所述压电部件的变形来进行直线移动;以及

7、摩擦接触部,所述摩擦接触部固定连接至所述旋转部件,所述摩擦杆与所述摩擦接触部进行摩擦接触,从而将所述摩擦接触棒的直线切向运动转换为所述旋转部件的旋转运动,

8、其中,在所述压电部件被施加激励时,通过所述摩擦杆与所述摩擦接触部使得所述旋转部件进行转动。

9、根据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旋转驱动装置,还包括配重,

10、所述配重与所述旋转部件固定连接,并且压电部件连接至所述配重。

11、根据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旋转驱动装置,还包括滚珠,所述滚珠设置在所述基座与所述旋转部件之间,便于所述基座与所述旋转部件之间的相对转动。

12、根据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旋转驱动装置,还包括转动部件,所述摩擦杆被夹持在所述摩擦接触部与所述转动部件之间,并且通过摩擦力调节部来调节所述摩擦杆与所述转动部件之间的摩擦力。

13、根据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旋转驱动装置,所述摩擦力调节部包括调节螺丝和弹簧,所述调节螺丝穿过所述摩擦接触部的通孔旋拧至所述转动部件,并且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调节螺丝的头部与所述摩擦接触部之间,通过拧入和拧出所述调节螺丝来通过所述弹簧调节所述摩擦杆与所述转动部件之间的摩擦力。

14、根据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旋转驱动装置,所述转动部件和所述摩擦接触部设置成相对于所述基座不转动,所述旋转部件设置成相对于所述基座转动。

15、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圈装置,包括:

16、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旋转驱动装置;以及

17、光圈叶片,所述光圈叶片由所述旋转驱动装置进行驱动,以调节光圈的大小。

18、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相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光圈装置。

19、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旋转驱动装置,通过所述旋转驱动装置的旋转输出部件来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被转动部件进行转动。



技术特征:

1.一种旋转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配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滚珠,所述滚珠设置在所述基座与所述旋转部件之间,便于所述基座与所述旋转部件之间的相对转动。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动部件,所述摩擦杆被夹持在所述摩擦接触部与所述转动部件之间,并且通过摩擦力调节部来调节所述摩擦杆与所述转动部件之间的摩擦力。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力调节部包括调节螺丝和弹簧,所述调节螺丝穿过所述摩擦接触部的通孔旋拧至所述转动部件,并且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调节螺丝的头部与所述摩擦接触部之间,通过拧入和拧出所述调节螺丝来通过所述弹簧调节所述摩擦杆与所述转动部件之间的摩擦力。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件和所述摩擦接触部设置成相对于所述基座不转动,所述旋转部件设置成相对于所述基座转动。

7.一种光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8.一种相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圈装置。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驱动装置,通过所述旋转驱动装置的旋转输出部件来控制所述电子设备的被转动部件进行转动。


技术总结
本公开提供一种旋转驱动装置、光圈装置、相机装置及电子设备。该旋转驱动装置,包括:基座;旋转部件,旋转部件配置能够与基座进行相对转动;压电部件,压电部件能够被施加激励,以便进行变形;摩擦杆,摩擦杆与压电部件连接,并且通过压电部件的变形来进行移动;以及摩擦接触部,摩擦接触部固定连接至旋转部件,摩擦杆与摩擦接触部进行摩擦接触,从而将摩擦接触棒的直线切向运动转换为旋转部件的旋转运动。

技术研发人员:李朝阳,余林涛,曹宏,张友,詹敏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睿恩光电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