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物距内调焦宽银幕摄影镜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46822发布日期:2023-10-25 17:41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变物距内调焦宽银幕摄影镜头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摄像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变物距内调焦宽银幕摄影镜头。


背景技术:

1、随着自媒体和短视频产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影爱好者想拍出电影质感的视频,即画面比例是2.35:1的视频。但现有的高质量专业宽银幕变形镜头全部依赖进口且价格昂贵,通常在几万到几十万。国产宽银幕变形镜头普遍存在成像色差大、边缘视场畸变大,成像质量不佳,拍摄物距固定,外调焦距离大的缺陷。

2、研究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镜头普遍存在成像色差大、边缘视场畸变大,成像质量不佳,外调焦距离大的缺陷的技术问题,这个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主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物距内调焦宽银幕摄影镜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镜头普遍存在成像色差大、边缘视场畸变大,成像质量不佳,外调焦距离大的缺陷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变物距内调焦宽银幕摄影镜头,包括用于安装在摄像机上的可调屈光组、能够进行画面变形的大柱面镜变形组和小柱面镜变形组,且所述可调屈光组包括能够调节距离的第一平凹透镜和第二平凸透镜,其中,所述第一平凹透镜的平面端为出射面、凹面端为入射面,所述第二平凸透镜的平面端为入射面、凸面端出射面,所述大柱面镜变形组的出射面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平凸透镜的入射面的直径,所述大柱面镜变形组的入射面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平凸透镜的出射面的直径。

4、优选地,所述大柱面镜变形组包括依次相接触的第三平凹柱面透镜、第四平凸柱面透镜、第五平凹柱面透镜,所述第五平凹柱面透镜的入射面为凹面端、出射面为平面端,所述第四平凸柱面透镜入射面为平面端、出射面为凸面端,所述第三平凹柱面透镜的入射面为凹面端、出射面为平面端。

5、优选地,所述第三平凹柱面透镜、所述第四平凸柱面透镜、所述第五平凹柱面透镜胶合在一起。

6、优选地,所述小柱面镜变形组包括依次相接触的第六平凸柱面透镜、第七平凹柱面透镜、第八平凸柱面透镜,所述第八平凸柱面透镜的入射面为凸面端、出射面为平面端,所述第七平凹柱面透镜入射面为平面端、出射面为凹面端,所述第六平凸柱面透镜的入射面为凸面端、出射面为平面端。

7、优选地,所述第六平凸柱面透镜、所述第七平凹柱面透镜、所述第八平凸柱面透镜胶合在一起。

8、优选地,所述第六平凸柱面透镜出射面的直径小于与所述第五平凹柱面透镜的入射面的直径。

9、优选地,所述第一平凹透镜与所述第二平凸透镜为球面镜。

10、优选地,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可调屈光组、所述大柱面镜变形组和所述小柱面镜变形组的镜架,且所述第一平凹透镜和第二平凸透镜之间设置有实现移动的滑动组件。

11、本申请文件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变物距内调焦宽银幕摄影镜头,

13、包括用于安装在摄像机上的可调屈光组、能够进行画面变形的大柱面镜变形组和小柱面镜变形组,且可调屈光组包括能够调节距离的第一平凹透镜和第二平凸透镜,第二平凸透镜与第一平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则第二平凸透镜与大柱面镜变形组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即在第一平凹透镜与大柱面镜组之间调整第二平凸透镜,前后移动第二平凸透镜,第二平凸透镜与第一平凹透镜间隔越大,物距越小,间隔越近,物距越大。产生这样的变化是因为移动第二平凸透镜,改变了系统的焦距,焦距小则物距小,具体的,第一平凹透镜的平面端为出射面、凹面端为入射面,第二平凸透镜的平面端为入射面、凸面端为出射面,为了发方便接收光线,大柱面镜变形组的出射面的直径大于第二平凸透镜的入射面的直径,大柱面镜变形组的入射面的直径大于第二平凸透镜的出射面的直径。

14、如此设置,微量移动可调屈光组的第二平凸透镜,可实现物距在无穷远到750mm之间连续变化,并保证通过镜头的出射光束仍保证良好的平行度。且第二平凸透镜的可移动性可大幅缩短镜头筒长,实现轻量化。大胶合柱面镜组和小胶合柱面镜组的配合使用进行画面变形,有效降低高级像差,有效减小球差和色差使画面更清晰。其中,大柱面镜变形组和小柱面镜变形组组成的变形系统f数为2:1,能该提高镜头分辨率高,且有效抑制了球差色差畸变以及高级像差,成像清晰。解决了市面上国产宽银幕变形镜头普遍存在成像色差大、边缘视场畸变大,成像质量不佳,外调焦距离大的缺陷。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变物距内调焦宽银幕摄影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安装在摄像机上的可调屈光组(1)、能够进行画面变形的大柱面镜变形组(2)和小柱面镜变形组(3),且所述可调屈光组(1)包括能够调节距离的第一平凹透镜(4)和第二平凸透镜(5),其中,所述第一平凹透镜(4)的平面端为出射面、凹面端为入射面,所述第二平凸透镜(5)的平面端为入射面、凸面端出射面,所述大柱面镜变形组(2)的出射面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平凸透镜(5)的入射面的直径,所述大柱面镜变形组(2)的入射面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平凸透镜(5)的出射面的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物距内调焦宽银幕摄影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柱面镜变形组(2)包括依次相接触的第三平凹柱面透镜(6)、第四平凸柱面透镜(7)、第五平凹柱面透镜(8),所述第五平凹柱面透镜(8)的入射面为凹面端、出射面为平面端,所述第四平凸柱面透镜(7)入射面为平面端、出射面为凸面端,所述第三平凹柱面透镜(6)的入射面为凹面端、出射面为平面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变物距内调焦宽银幕摄影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平凹柱面透镜(6)、所述第四平凸柱面透镜(7)、所述第五平凹柱面透镜(8)胶合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变物距内调焦宽银幕摄影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柱面镜变形组(3)包括依次相接触的第六平凸柱面透镜(9)、第七平凹柱面透镜(10)、第八平凸柱面透镜(11),所述第八平凸柱面透镜(11)的入射面为凸面端、出射面为平面端,所述第七平凹柱面透镜(10)入射面为平面端、出射面为凹面端,所述第六平凸柱面透镜(9)的入射面为凸面端、出射面为平面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变物距内调焦宽银幕摄影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平凸柱面透镜(9)、所述第七平凹柱面透镜(10)、所述第八平凸柱面透镜(11)胶合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变物距内调焦宽银幕摄影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平凸柱面透镜(9)出射面的直径小于与所述第五平凹柱面透镜(8)的入射面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变物距内调焦宽银幕摄影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凹透镜(4)与所述第二平凸透镜(5)为球面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物距内调焦宽银幕摄影镜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可调屈光组(1)、所述大柱面镜变形组(2)和所述小柱面镜变形组(3)的镜架,且所述第一平凹透镜(4)和第二平凸透镜(5)之间设置有实现移动的滑动组件。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变物距内调焦宽银幕摄影镜头,涉及摄像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安装在摄像机上的可调屈光组、能够进行画面变形的大柱面镜变形组和小柱面镜变形组,可调屈光组包括能够调节距离的第一平凹透镜和第二平凸透镜,第二平凸透镜与第一平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则第二平凸透镜与大柱面镜变形组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微量移动可调屈光组的第二平凸透镜,可实现物距在无穷远到750mm之间连续变化,并保证通过镜头的出射光束仍保证良好的平行度。大胶合柱面镜组和小胶合柱面镜组的配合使用进行画面变形,有效降低高级像差,有效减小球差和色差使画面更清晰。解决了宽银幕变形镜头普遍存在成像色差大、边缘视场畸变大,成像质量不佳的缺陷。

技术研发人员:何京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壹禄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