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紫精增强的电致变色器件及电致变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83557发布日期:2023-10-21 17:38阅读:34来源:国知局
本技术属于电致变色,具体涉及一种紫精增强的电致变色器件及电致变色装置。
背景技术
::1、电致变色是指有机或无机材料的光学性质(如透过率、反射率、吸收度等)可以在电刺激下可逆地发生变化,因此该技术可以应用于智能变色眼镜、智能窗、智能标签、汽车电子等领域。阴极有机电致变色材料(如噻吩类)由于颜色丰富、稳定性很好、褪色态透过率高,因此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电致变色材料在褪色态的时候,虽然透过率较高,也存在一定的颜色,例如pprodot(膜层的厚度为150~200 nm时),在褪色态的时候就有比较浅的灰色,其透过率大约为90%;在着色的时候,pprodot在550 nm的透过率大约为15%。但是很多应用领域需要电致变色器件在着色时的透过率小于5%。2、目前常用的降低着色态透过率的方式是:一)增加电致变色材料膜层的厚度,然而这会导致其在褪色态的透过率大幅下降;二)采用电沉积的方式沉积电致变色器件,可以做到着色态透过率非常低,然而存在循环稳定性非常差的问题(如文献bistable blackelectrochromic windows based on the reversible metal electrodeposition of biand cu tyler s. hernandez, christopher j. barile,,§ michael t. strand, teresae. dayrit, daniel j. slotcavage, and michael d. mcgehee*,acs energy lett.2018, 3, 104−111)。技术实现思路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在不降低褪色态透过率的情况下,降低了着色态的透过率的紫精增强的电致变色器件,且该电致变色器件循环稳定性好。2、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3、一种紫精增强的电致变色器件,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基材层、第一导电层、离子储存层、电解质层、电致变色层、第二导电层和第二基材层,所述电解质层中含有紫精,所述第一导电层为透明金属网格导电层,所述离子储存层为设置在所述透明金属网格导电层的网格线上的网格型离子储存层,所述第一基材层为透明基材层。4、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致变色层为聚噻吩电致变色层。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材层一侧面的具有图形化凹槽的透明压印胶层和金属网格,所述金属网格填充于所述凹槽内。所述透明压印胶层采用紫外光固化胶。6、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基材层的一侧面上形成有具有图形化的凹槽,所述第一导电层为金属网格,所述金属网格填充于所述凹槽内。7、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网格中的网格线宽为500nm~10μm。8、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网格为银、金、铜、镍、锡或铂;。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基材层为玻璃或树脂;所述第二基材层为透明基材层,所述第二基材层为玻璃或树脂。10、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基材层、第二基材层分别独立选自玻璃、pet或pen。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导电层为透明导电层。12、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导电层为ito或izo。13、本实用新型采取的第二种技术方案:一种电致变色装置,包括电源,所述电致变色装置还包含上述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所述电致变色器件与所述电源电连接。14、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致变色装置为变色眼镜、智能窗、智能标签或汽车电子设备。15、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6、本实用新型的电致变色器件在褪色态时紫精向离子储存层移动,在网格内部与导电层接触,因网格化原因,整体仍然呈透明,不会降低褪色态的透过率;而在着色态时,紫精向电致变色层移动,使得电致变色层的颜色与紫精的颜色相叠加,加深着色态的颜色,从而极大降低器件在着色态的透过率。技术特征:1.一种紫精增强的电致变色器件,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基材层、第一导电层、离子储存层、电解质层、电致变色层、第二导电层和第二基材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质层中含有紫精,所述第一导电层为透明金属网格导电层,所述离子储存层为设置在所述透明金属网格导电层的网格线上的网格型离子储存层,所述第一基材层为透明基材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精增强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层为聚噻吩电致变色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精增强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材层一侧面的具有图形化凹槽的透明压印胶层和金属网格,所述金属网格填充于所述凹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紫精增强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网格中的网格线宽为500nm~10μm。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紫精增强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网格为银、金、铜、镍、锡或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精增强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材层为玻璃或树脂;所述第二基材层为透明基材层。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紫精增强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材层、第二基材层分别独立选自玻璃、pet或pen。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精增强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层为透明导电层。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紫精增强的电致变色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层为ito或izo。10.一种电致变色装置,包括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装置还包含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致变色器件,所述电致变色器件与所述电源电连接。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一种紫精增强的电致变色器件及电致变色装置,电致变色器件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基材层、第一导电层、离子储存层、电解质层、电致变色层、第二导电层和第二基材层,所述电解质层中含有紫精,所述第一导电层为透明金属网格导电层,所述离子储存层为设置在所述透明金属网格导电层的网格线上的网格型离子储存层,所述第一基材层为透明基材层。本技术的电致变色器件在褪色态时紫精向离子储存层移动,在网格内部与导电层接触,因网格化原因,仍然呈透明,不会降低褪色态的透过率;而在着色态时,紫精向电致变色层移动,使得电致变色层的颜色与紫精的颜色相叠加,加深着色态的颜色,从而极大降低器件在着色态的透过率。技术研发人员:吴馨洲,苏文明,刘扬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欧谱科显示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日:20230529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