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亮防吸附显示屏结构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98282发布日期:2023-10-21 23:36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增亮防吸附显示屏结构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显示屏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增亮防吸附显示屏结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1、背光源为液晶显示设备的关键组件之一,由于液晶本身不发光,背光源的功能即在于提供光源,使液晶显示设备能够正常显示。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层的第二玻璃基板的下偏光片底面是光滑的,容易与背光源的第二增光膜局部吸附在一起,增光膜很薄,不可能完全平整,局部凸出处也可能接触到偏光片。当背光源发光时,由于光的干涉作用,背光源第二增光膜与下偏光片接触区域和非接触区域会出现亮度差异,一定角度可以看到环状亮圈,就是牛顿环问题。由于背光膜片薄,无法绝对平整,而且装配过程也可能影响膜片平整性,因此无法完全去除牛顿环,只能想办法改良,减轻牛顿环的效果。

2、例如专利号为201821757290.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提高显示亮度的手机显示屏,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背光层、显示层、触控层及盖板玻璃,背光层包括铁框及从下至上依次安装在铁框内的反射膜、导光板、扩散片、下增光膜、上增光膜和增亮片,上增光膜与增亮片通过黑黑胶粘合;增亮片与上增光膜贴合的一面涂覆有磨砂涂层。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在增亮片上增加了磨砂面效果,避免增亮片与上增光膜吸附,有效解决牛顿环和彩虹纹问题;磨砂面效果也可覆盖轻微划伤,提高生产良率;增加磨砂面涂层,将增亮片与背光层的黑黑胶隔开,可解决拆解时增亮膜的边缘脱层问题;背光亮度可提升5%~8%,具有很好的市场应用价值。

3、但是该申请仍然是在增亮片上增加磨砂面效果,仍会存在严重的牛顿环和彩虹纹问题,并且磨砂面涂层会严重影响背光亮度。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增亮防吸附显示屏结构,通过在下偏光片朝向所述增光膜贴合的一面设有棱镜结构,可以减少下偏光片和增光膜的吸附,减轻牛顿环的现象,提高液晶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并且所述棱镜结构可以再次对背光发出的光到tac反射后经过多次再反射回到tac,从而提高光的利用率,提高显示模组亮度。

2、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3、一种增亮防吸附显示屏结构,包括:背光组件和显示屏组件;

4、所述背光组件包括胶铁框、反射膜、导光板、扩散膜及增光膜;

5、所述反射膜、导光板、扩散膜、及增光膜从下至上依次安装在胶铁框内;

6、所述显示屏组件包括下偏光片、lcd面板及上偏光片;

7、所述下偏光片、lcd面板及上偏光片从下至上依次安装在所述背光组件上;

8、所述增光膜和所述下偏光片之间设有遮光胶,所述增光膜的外围和所述下偏光片的外围通过所述遮光胶粘合;所述下偏光朝向所述增光膜贴合的一面设有棱镜结构。

9、进一步地,所述棱镜结构为pet材质。

10、进一步地,所述下偏光包括psa层,第二tac层,pva层和第一tac层;所述psa层,第二tac层,pva层和第一tac层从上至下依次堆叠。

11、进一步地,所述棱镜结构设于所述第一tac层靠近增光膜的表面上。

12、进一步地,所述棱镜结构为凹凸不平的锯齿形。

13、进一步地,所述胶铁框的内侧与导光板相对应的位置设置led光源。

14、进一步地,所述增光膜厚度为70-90um。

15、进一步地,所述上偏光片的上表面通过oca胶与保护盖板或触摸面板相贴合。

16、进一步地,所述lcd面板为tft液晶显示板。

1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增亮防吸附显示屏结构。

18、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一种增亮防吸附显示屏结构,包括:背光组件和显示屏组件;所述背光组件包括胶铁框、反射膜、导光板、扩散膜及增光膜;所述反射膜、导光板、扩散膜、及增光膜从下至上依次安装在胶铁框内;所述显示屏组件包括下偏光片、lcd面板及上偏光片;所述下偏光片、lcd面板及上偏光片从下至上依次安装在所述背光组件上;所述增光膜和所述下偏光片之间设有遮光胶,所述增光膜的外围和所述下偏光片的外围通过所述遮光胶粘合;所述下偏光朝向所述增光膜贴合的一面设有棱镜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下偏光片朝向所述增光膜贴合的一面设有棱镜结构,可以减少下偏光片和增光膜的吸附,减轻牛顿环的现象,提高液晶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并且所述棱镜结构可以再次对背光发出的光到tac反射后经过多次再反射回到tac,从而提高光的利用率,提高显示模组亮度。



技术特征:

1.一种增亮防吸附显示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光组件(2)和显示屏组件(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亮防吸附显示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结构(135)为pet材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亮防吸附显示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偏光片(13)包括psa层(131),第二tac层(132),pva层(133)和第一tac层(134);所述psa层(131),第二tac层(132),pva层(133)和第一tac层(134)从上至下依次堆叠。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亮防吸附显示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结构(135)设于所述第一tac层(134)靠近增光膜(21)的表面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亮防吸附显示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结构(135)为凹凸不平的锯齿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亮防吸附显示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铁框(25)的内侧与导光板(23)相对应的位置设置led光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亮防吸附显示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光膜(21)厚度为70-90u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亮防吸附显示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偏光片(11)的上表面通过oca胶与保护盖板(4)或触摸面板相贴合。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亮防吸附显示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cd面板(12)为tft液晶显示板。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增亮防吸附显示屏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增亮防吸附显示屏结构,通过在下偏光片朝向所述增光膜贴合的一面设有棱镜结构,可以减少下偏光片和增光膜的吸附,减轻牛顿环的现象,提高液晶显示模组的显示效果,并且所述棱镜结构可以再次对背光发出的光到TAC反射后经过多次再反射回到TAC,从而提高光的利用率,提高显示模组亮度。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平,郑怀玺,李达明,杨佳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信利光电仁寿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30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