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MINILED均光结构及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47941发布日期:2024-03-12 19:21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MINI LED均光结构及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液晶显示,具体涉及一种mini led均光结构及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1、背光模组,也就是背光源,是位于液晶显示器背后的一种光源,它的发光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模块视觉效果。液晶本身并不发光,它显示图形或字符是它对光线调制的结果。背光源是提供lcd面板的光源。主要由光源、导光板、光学用膜片、塑胶框等组成。背光源具有亮度高,寿命长、发光均匀等特点。

2、目前市场上为了控制显示器的成本,都在背光模组的mini led灯条上采取减少mini led灯条的使用数量的措施;然而在减少了mini led灯条数量后,成本虽然有所控制,灯条与灯条之间的距离相应的就会变大,而灯条的光线传播距离有限,会导致显示屏出现暗影现象,从而影响显示器的显示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在减少了mini led灯条数量后,成本虽然有所控制,灯条与灯条之间的距离相应的就会变大,而灯条的光线传播距离有限,会导致显示屏出现暗影现象,从而影响显示器的显示器效果。

2、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mini led均光结构,包括:

3、led灯条,所述led灯条上设置有若干led灯珠;

4、第一光学膜片,所述第一光学膜片设置在所述led灯珠的发光侧,所述第一光学膜片用于透过和反射所述led灯珠发出的光线;所述第一光学膜片靠近所述led灯珠的一侧为入光面,所述第一光学膜片远离所述led灯珠的一侧为出光面;

5、其中,还包括反射基架,所述反射基架包括反射部,两个所述反射部倾斜且对称设置在所述led灯条的两侧,所述反射部远离所述led灯珠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光学膜片相连。

6、可选地,上述的反射部至所述第一光学膜片的垂直距离从所述反射部靠近所述led灯珠的一侧至所述反射部远离led灯珠的一侧逐渐减小。

7、可选地,上述的反射基架还包括安装部;

8、所述安装部设置在两个所述反射部之间,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反射部相连,所述安装部、反射部与所述第一光学膜片共同围合成一反射腔;所述安装部上开设有若干定位孔,所述led灯珠的发光端贯穿所述定位孔以适于置于所述反射腔内。

9、可选地,上述的安装部与所述反射部之间的夹角为120°-150°。

10、可选地,上述的定位孔沿着所述安装部的长度方向阵列设置。

11、可选地,上述的安装部上还开设有若干透光孔,若干所述透光孔环绕所述定位孔设置。

12、可选地,上述的透光孔被配置为以所述定位孔的圆心为中心呈多层圆周阵列设置。

13、可选地,上述的安装部上还开设有固定孔以固定所述反射基架。

14、一种背光模组,包括金属背板和上述的mini led均光结构;所述金属背板的内部设置有容置腔,mini led均光结构安装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容置腔的底面与mini led均光结构中的反射基架的外表面形状相同,所述反射基架设置在所述容置腔的底面上;

15、所述金属背板上还开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用于对所述led灯珠散热。

16、可选地,上述的还包括中框支架和第二光学膜片,所述第二光学膜片的底面与mini led均光结构中的第一光学膜片的顶面相连,所述中框支架安装在所述金属背板上,所述中框支架与所述第二光学膜片相连以支撑所述第二光学膜片。

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8、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mini led均光结构,包括led灯条、第一光学膜片和反射基架,其中,led灯条上设置有若干led灯珠;第一光学膜片设置在led灯珠的发光侧,第一光学膜片用于透过和反射led灯珠发出的光线;第一光学膜片靠近led灯珠的一侧为入光面,第一光学膜片远离led灯珠的一侧为出光面;反射基架包括反射部,两个反射部倾斜且对称设置在led灯条的两侧,反射部远离led灯珠的一端与第一光学膜片相连。

19、此结构通过设置led灯条、第一光学膜片和反射基架,led灯条上设置有若干led灯珠,第一光学膜片设置在led灯珠的发光侧,led灯珠向上发光,第一光学膜片设置在led灯珠的上方,第一光学膜片为半透半反射膜,能够将led灯珠发出的光线一部分透出,另一部分反射回反射基架侧;第一光学膜片的下方为入光面,第一光学膜片的上方为出光面,反射基架包括有反射部,反射部倾斜设置在led灯条的两侧,具体的反射部从靠近led灯珠的一侧至远离led灯珠的一侧逐渐向上倾斜,反射部远离led灯珠的一端与第一光学膜片相连;当led灯珠发光时,光线的会直射到第一光学膜片的入光面侧和反射部上,直射到第一光学膜片的入光面侧的光线中的一部分会继续向上透出第一光学膜片,另一部分会反射至反射部上,而由于反射部为倾斜设置,并在倾斜的反射部上以另一角度被重新反射至第一光学膜片上,重复上述过程,这部分光线逐步覆盖整个led灯珠的入光面;而直射到反射部,会被反射部也以另一角度被重新反射至第一光学膜片上,并重复上述的反射过程,直至这部分光线也逐步覆盖整个led灯珠的入光面,增大了led灯珠的传播距离,使得一个led灯条的光线能够覆盖整合第一光学膜片,避免了出现led灯条照射不到第一光学膜片的情况出现,防止了暗影现象。

20、2.在本实施例中,反射部至第一光学膜片的垂直距离从反射部靠近led灯珠的一侧至反射部远离led灯珠的一侧逐渐减小。

21、此结构通过设置反射部至第一光学膜片的垂直距离从反射部靠近led灯珠的一侧至反射部远离led灯珠的一侧逐渐减小,以右侧的反射部为例,反射部至第一光学膜片的垂直距离从反射部靠近led灯珠的一侧至反射部远离led灯珠的一侧逐渐减小,一方面有利于光线的传输和重复利用,使单排led灯珠发出的光线也能保证显示器正常显示;另一方面在保证光线在往两侧传输时,相对应的垂直距离越来越短,有助于光线的传输,减小光线在传输过程中的浪费;且由于整个装置的左右两侧距离led灯珠很远,相较于靠近led灯珠侧的光线强度来说整个装置的左右两侧的光线强度较弱,光线的强度与垂直距离为反比,从而使得远离led灯珠侧的出光面透出的光线与靠近led灯珠侧的出光面透出的光线之间的光线亮度较为平均,防止过亮或者过暗的区域出现。



技术特征:

1.一种mini led均光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ini led均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部(31)至所述第一光学膜片(2)的垂直距离从所述反射部(31)靠近所述led灯珠(11)的一侧至所述反射部(31)远离led灯珠(11)的一侧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ini led均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基架(3)还包括安装部(3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mini led均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32)与所述反射部(31)之间的夹角为120°-15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mini led均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321)沿着所述安装部(32)的长度方向阵列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mini led均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32)上还开设有若干透光孔(322),若干所述透光孔(322)环绕所述定位孔(321)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mini led均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孔(322)被配置为以所述定位孔(321)的圆心为中心呈多层圆周阵列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mini led均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32)上还开设有固定孔(323)以固定所述反射基架(3)。

9.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背板(41)和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miniled均光结构;所述金属背板(41)的内部设置有容置腔,mini led均光结构安装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容置腔的底面与mini led均光结构中的反射基架(3)的外表面形状相同,所述反射基架(3)设置在所述容置腔的底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框支架(42)和第二光学膜片(43),所述第二光学膜片(43)的底面与mini led均光结构中的第一光学膜片(2)的顶面相连,所述中框支架(42)安装在所述金属背板(41)上,所述中框支架(42)与所述第二光学膜片(43)相连以支撑所述第二光学膜片(43)。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MINI LED均光结构及背光模组,包括LED灯条、第一光学膜片和反射基架,其中,LED灯条上设置有若干LED灯珠;第一光学膜片设置在LED灯珠的发光侧,第一光学膜片用于透过和反射LED灯珠发出的光线;第一光学膜片靠近LED灯珠的一侧为入光面,第一光学膜片远离LED灯珠的一侧为出光面;反射基架包括反射部,两个反射部倾斜且对称设置在LED灯条的两侧,反射部远离LED灯珠的一端与第一光学膜片相连。此结构增大了LED灯珠的传播距离,使得一个LED灯条的光线能够覆盖整合第一光学膜片,避免了出现LED灯条照射不到第一光学膜片的情况出现,防止了暗影现象。

技术研发人员:祁亚洲,徐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特思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8
技术公布日:2024/3/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