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设膜材固定结构的背光源、液晶模组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04595发布日期:2024-03-13 20:52阅读:9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设膜材固定结构的背光源、液晶模组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背光源,特别是涉及一种防膜材松动的背光源膜材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1、背光源(backlight)是位于液晶显示模块背后的一种光源,液晶显示模块本身并不发光,它的发光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模块视觉效果。背光源目前常用的终端设备非常多,例如手机、平板、笔记本等移动终端,以及显示器、电视机、车载显示屏或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器的显示屏等电子设备。

2、背光源主要由光源、导光板、光学用模片、结构件组成,现有的背光源中常用的光学用膜片通常是包括增光膜材、扩散膜材、反光膜材等,这些光学膜材是层叠在一起,没有设计特别的固定结构,在胶框内容易松动,里面的膜材之间相互摩擦,容易产生白斑或白点的不良显示效果,从而影响产品的使用。

3、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内设膜材固定结构的背光源,以防止膜材松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方案提出了一种内设膜材固定结构的背光源、液晶模组及电子设备,解决膜材在背光源内容易松动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设膜材固定结构的背光源,包括胶框、光学膜材组、导光板、光源组件。所述胶框包括组成矩形的侧板、侧板的内壁设有与内壁相垂直的内边框板,所述内边框板与侧板组成安装位,所述安装位内安装所述光学膜材组、导光板,所述导光板设于所述光学膜材组后面,所述光学膜材组和导光板的边沿相对齐。所述光学膜材组为包括两块以上的光学膜层叠而成,所述光学膜与所述导光板设有膜材固定结构;所述膜材固定结构为所述导光板的其中一边上设有双面胶,所述光学膜之间设有相错开的粘接固定位,每一光学膜的同一边上设有粘接固定位其余位置设有避空位。

3、其中一光学膜的粘接固定位与所述导光板上的双面胶粘接,这一光学膜的避空位为另一光学膜的粘接固定位与所述导光板上的双面胶粘接。

4、可选地,所述避空位为均匀排列的避空缺口,所述导光板上对应避空缺口的位置对应设置有不同高度的凸台位,所述不同高度的凸台位均匀排列满所述导光板一边上,所述不同高度的凸台位的排列顺序为在所述导光板的一边上的左右两端设置相同个数的第一高度凸台位,相邻第一高度凸台位沿导光板相向中部位置设置相同个数的第二高度凸台位,相邻第二高度凸台位沿导光板相向中部位置设置相同个数的第三高度凸台位……直至所述导光板的这一边中间剩余至少两个第n高度凸台位,所述第n高度凸台位的高度>……>第三高度凸台位的高度>第二高度凸台位的高度>第一高度凸台位的高度,所述每个凸台位上贴有双面胶。

5、所述不同高度的凸台位的高度根据所述光学膜厚度设置,相邻的凸台位的高度差范围在0.1mm~0.15mm。

6、通过不同高度的凸台位,及不同的光学膜设置相错开的粘接固定位,这样不同光学膜之间是彼此单独地与所述导光板的粘接固定,光学膜之间不会彼此影响,并且至少两个凸台位来实现一张光学膜的粘接固定,这样起码至少两个单独的粘接位粘接,更有利于防止光学膜的脱落。

7、可选地,所述侧板的其中一侧内壁与对应导光板设置凸台位的一边侧壁形成一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所述光源组件,所述光源组件包括条形电路板和均匀设置于条形电路板上的若干个贴片式led,所述贴片式led均匀布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侧壁,贴片式led光从所述导光板的侧壁射入。

8、可选地,所述导光板的背面设置一反射膜,所述导光板的背面四个边至少一个边上设置粘接所述反射膜的反射膜背胶。

9、可选地,所述胶框后侧设置一后盖体,所述后盖体由散热金属材料制成,所述后盖体与胶框卡扣式连接。

10、通过设置后盖体使得上述方案的内设膜材固定结构的背光源形成一整体模块化产品,也有利于导光板、光学膜材组,光源组件整体固定于所述的胶框的安装位内。

11、一种液晶模组,包括上述的内设膜材固定结构的背光源。

12、通过采用内设膜材固定结构的背光源的液晶模组,有利于提高液晶模组的显示效果的稳定性,背光源的光学膜材不易脱落晃动,避免了光学膜之间因脱落晃动导致的彼此摩擦,从而产生白斑或白点的不良显示效果的问题。

13、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液晶模组。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上述液晶模组应用于电子设备中,从而使该电子设备的液晶显示屏的显示效果问题,液晶模组的背光源的光学膜材不易脱落晃动,避免了光学膜之间因脱落晃动导致的彼此摩擦,从而产生白斑或白点的不良显示效果的问题。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本技术方案设计的背光源内的固定光学膜材的结构,不同的光学膜之间设置相错开的粘接固定位,粘接固定位的其余位置设置避空位,实现每一光学膜是单独地实现粘接固定。而在导光板的粘接的位置设置均匀分布的高度不同的凸台位,对应避空位设置为避空缺口,粘接的时候避空缺口和凸台位是相错的,如其中一张光学膜的粘接固定位是对应与其中的一些凸台位粘接,另一张光学膜的粘接固定位是对应与另一些凸台位粘接,而这另一些凸台位是需要前一张光学膜上的避空缺口相错地覆盖在凸台位上,使得这另一些凸台位裸露出来。由于光学膜有一定厚度,所以凸台位需要设计为不同的高度,这样对粘接所有的光学膜更为紧凑,稳固,不易晃动。不同光学膜之间是彼此单独地与导光板的粘接固定,光学膜之间不会彼此影响,并且至少两个凸台位来实现一张光学膜的粘接固定,这样起码至少两个单独的粘接位粘接,更有利于防止光学膜的脱落。因此,本方案的膜材固定结构,使得背光源内的光学膜材不易脱落晃动,避免了光学膜之间因脱落晃动导致的彼此摩擦,从而产生白斑或白点的不良显示效果的问题。

16、采用本方案的内设膜材固定结构的背光源的液晶模组,及采用该液晶模组的电子设备,均有利于保证产品的显示的品质。



技术特征:

1.一种内设膜材固定结构的背光源,包括胶框(1)、光学膜材组(3)、导光板(2)、光源组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1)包括组成矩形的侧板、侧板的内壁设有与内壁相垂直的内边框板,所述内边框板与侧板组成安装位,所述安装位内安装所述光学膜材组(3)、导光板(2),所述导光板(2)设于所述光学膜材组(3)后面,所述光学膜材组(3)和导光板(2)的边沿相对齐;所述光学膜材组(3)为包括两块以上的光学膜层叠而成,所述光学膜与所述导光板(2)设有膜材固定结构;所述膜材固定结构为所述导光板(2)的其中一边上设有双面胶,所述光学膜之间设有相错开的粘接固定位,每一光学膜的同一边上设有粘接固定位其余位置设有避空位;其中一光学膜的粘接固定位与所述导光板(2)上的双面胶粘接,这一光学膜的避空位为另一光学膜的粘接固定位与所述导光板(2)上的双面胶粘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设膜材固定结构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避空位为均匀排列的避空缺口,所述导光板(2)上对应避空缺口的位置对应设置有不同高度的凸台位,所述不同高度的凸台位均匀排列满所述导光板(2)一边上,所述不同高度的凸台位的排列顺序为在所述导光板(2)的一边上的左右两端设置相同个数的第一高度凸台位,相邻第一高度凸台位沿导光板(2)相向中部位置设置相同个数的第二高度凸台位,相邻第二高度凸台位沿导光板(2)相向中部位置设置相同个数的第三高度凸台位……直至所述导光板(2)的这一边中间剩余至少两个第n高度凸台位,所述第n高度凸台位的高度>……>第三高度凸台位的高度>第二高度凸台位的高度>第一高度凸台位的高度,所述每个凸台位上贴有双面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设膜材固定结构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高度的凸台位的高度根据所述光学膜厚度设置,相邻的凸台位的高度差范围在0.1mm~0.15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设膜材固定结构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的其中一侧内壁与对应导光板(2)设置凸台位的一边侧壁形成一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所述光源组件(4),所述光源组件(4)包括条形电路板(41)和均匀设置于条形电路板上的若干个贴片式led(42),所述贴片式led(42)均匀布置在所述导光板(2)的侧壁,贴片式led(42)光从所述导光板(2)的侧壁射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设膜材固定结构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2)的背面设置一反射膜(5),所述导光板(2)的背面四个边至少一个边上设置粘接所述反射膜(5)的反射膜背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设膜材固定结构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1)后侧设置一后盖体(6),所述后盖体(6)由散热金属材料制成,所述后盖体(6)与胶框(1)卡扣式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设膜材固定结构的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电路板(41)采用pcb电路板或者fpc柔性电路板,所述条形电路板(41)底部通过胶粘固定。

8.一种液晶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内设膜材固定结构的背光源。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模组。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内设膜材固定结构的背光源、液晶模组及电子设备,包括胶框、光学膜材组、导光板、光源组件。胶框包括组成矩形的侧板、侧板的内壁设有与内壁相垂直的内边框板,内边框板与侧板组成安装位,安装位内安装光学膜材组、导光板,光学膜材组和导光板的边沿相对齐。光学膜材组件为包括两块以上的光学膜层叠而成,光学膜与导光板设有膜材固定结构;膜材固定结构为导光板的其中一边上设有双面胶,光学膜之间设有相错开的粘接固定位,每一光学膜的同一边上设有粘接固定位其余位置设有避空位。本方案的背光源、采用该背光源结构的液晶模组和采用该液晶模组的电子设备,光学膜不易脱落、晃动,有利于保证产品的显示品质。

技术研发人员:饶巍巍,姜发明,徐贤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南极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11
技术公布日:2024/3/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