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VR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51129发布日期:2024-03-12 19:26阅读:12来源:国知局
一种VR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显示装置,具体为一种vr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1、vr光学发展大致经过传统透镜—菲涅尔透镜—折叠光路(pancake)三个阶段,体积重量不断减小。

2、折叠光路pancake方案利用半透半反偏振膜的透镜系统折叠光学路径,光线在镜片、相位延迟片以及反射式偏振片之间多次折返,最终从反射式偏振片射出进入人眼。pancake光学方案设计以偏振光原理为基础,利用反射偏光片(reflecting polarizer)对于不同偏振光选择性反射和投射的特性,配合1/4相位延时片(quarter waveplate)调整偏振光形态,实现光线在半透半反镜(half-mirrorlens)和反射偏光片之间的来回反射,并最终从反射偏光片透射出去。

3、因为pancake方案一般为多组透镜的组合,可以通过移动其中一组镜片调整整个光学模组的折射率,从而满足调焦需求,这种方式对于传统单片非球面透镜和菲涅尔透镜方案就无法实现。目前pancake与机械式可变焦技术已经逐渐走向成熟,pancake+可变焦+眼球追踪有望成为未来vr新头显的主流装机趋势。相比传统非球面透镜和菲涅尔透镜,pancake模组功能优势在于光路折叠,光学膜在成像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膜材料的质量和贴膜工艺相对应构成了技术核心。同时,现有pancake方案光路设计复杂,组装和对齐调整要求很高,细微差异便会导致光学模组整体的光路变化。以两片式pancake简易模组为例,光线从屏幕发出后至少经过一次圆偏振镜,两次半透半反镜,光效折损已到12.5%,考虑光线传播中不可避免的其他损失,通常pancake模组光效仅约10%。因此,pancake光学方案通常对屏幕亮度要求更高。

4、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存在出光效率不高、设备中膜层较多、膜贴附精确度要求较高导致的贴附难度大、整体设备较重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vr显示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技术中存在出光效率不高、设备中膜层较多、膜贴附精确度要求较高导致的贴附难度大、整体设备较重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vr显示装置,包括图像发光器件,所述图像发光器件的出光侧设置有半透半反层,所述图像发光器件与半透半反层之间设置有第一层胆甾相液晶膜层或第一圆偏光层,所述半透半反层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胆甾相液晶膜层或第二圆偏光层,且各功能层之间通过光学胶粘贴连接。

4、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圆偏光层包括图像发光器件出光侧设置的吸收型线性偏光层,所述吸收型线性偏光层另一侧设置有相位延迟层。

5、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圆偏光层包括半透半反层另一侧设置的相位延迟层,所述相位延迟层另一侧设置有反射型吸收型线性偏光层。

6、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层胆甾相液晶膜层和第二胆甾相液晶膜层的螺旋结构呈相反旋向。

7、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层胆甾相液晶膜层和第二胆甾相液晶膜层可调控光波长范围在380~760nm之间。

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层胆甾相液晶膜层和第二胆甾相液晶膜层的厚度为1~100μm。

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胆甾相液晶膜层或第二圆偏光层另一侧还设置有保护层。如附图5所示。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该vr显示装置的厚度大大降低,并且各部件之间通过光学胶粘贴连接,连接方式简单,同时胆甾相液晶膜在使用时,无需精确对准光轴等操作,贴附难度小,整个质量较轻且该vr显示装置可大幅降低鬼影,提高显示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vr显示装置,包括图像发光器件(s10),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发光器件(s10)的出光侧设置有半透半反层(s30),所述图像发光器件(s10)与半透半反层(s30)之间设置有第一层胆甾相液晶膜层(s20)或第一圆偏光层,所述半透半反层(s30)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胆甾相液晶膜层(s40)或第二圆偏光层,且各功能层之间通过光学胶粘贴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vr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偏光层包括图像发光器件(s10)出光侧设置的吸收型线性偏光层(s50),所述吸收型线性偏光层(s50)另一侧设置有相位延迟层(s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vr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偏光层包括半透半反层(s30)另一侧设置的相位延迟层(s60),所述相位延迟层(s60)另一侧设置有反射型吸收型线性偏光层(s7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vr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胆甾相液晶膜层(s20)和第二胆甾相液晶膜层(s40)的螺旋结构呈相反旋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vr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胆甾相液晶膜层(s20)和第二胆甾相液晶膜层(s40)可调控光波长范围在380~760nm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vr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胆甾相液晶膜层(s20)和第二胆甾相液晶膜层(s40)的厚度为1~100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vr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胆甾相液晶膜层(s40)或第二圆偏光层另一侧还设置有保护层(s80)。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VR显示装置,包括图像发光器件,所述图像发光器件的出光侧设置有半透半反层,所述图像发光器件与半透半反层之间设置有第一层胆甾相液晶膜层或第一圆偏光层,所述半透半反层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胆甾相液晶膜层或第二圆偏光层,且各功能层之间通过光学胶粘贴连接。该VR显示装置的厚度大大降低,并且各部件之间通过光学胶粘贴连接,连接方式简单,同时胆甾相液晶膜在使用时,无需精确对准光轴等操作,贴附难度小,整个质量较轻且该VR显示装置可大幅降低鬼影,提高显示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陈彦全,郑茹静,温华力,勾蒙蒙,付立华,刘述勇,高飞,赵佳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晶彩明为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29
技术公布日:2024/3/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