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散件尾套的预制成端蝶形引入光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33733发布日期:2024-03-06 16:50阅读:13来源:国知局
新型散件尾套的预制成端蝶形引入光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光纤通信,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散件尾套的预制成端蝶形引入光缆。


背景技术:

1、蝶形光缆是一种新型用户接入光缆,依据应用环境和敷设条件不同,合理设计光缆结构和各项技术参数,集合了室内软光缆和自承式光缆的特点,是fttx网络解决最佳备选产品,在组建智能大楼、数字小区、校园网、局域网等网络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2、预制成端型蝶形引入光缆是由普通的蝶形光缆、陶瓷插芯、连接器散件三部分组成,其中连接器散件包括外壳和套装在外壳尾部的尾套等。传统的预制成端散件外壳、尾套原有设计尺寸偏长,外壳25mm、尾套38mm,插芯外露4mm,组装成品长度在规定范围临界值(58~59mm),生产过程中需要检验各散件的外壳、尾套长度,成品检验需要增加全检动作来控制整个光缆插头长度(标准要求控制在60mm以内),这样无形中增加了检验项目时间和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完全可控、无需在生产过程中检验各散件长度、减少成品检验时间和成本的新型散件尾套的预制成端蝶形引入光缆。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新型散件尾套的预制成端蝶形引入光缆,包括蝶形光缆、外壳和尾套,所述外壳和尾套均为一次成型;

3、所述外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尾端外表面设置有凹凸结构,所述凹凸结构沿轴向外径逐渐缩小,所述壳体的总长度为22~24mm;

4、所述尾套具有延伸至所述壳体内的延伸部和伸出至所述壳体外的保护部,所述尾套的总长度为34~36mm。

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保护部沿轴向外径逐渐缩小。

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保护部的外周面形成有多组抗弯槽,每组抗弯槽分别包括上下对称设置的第一槽和前后对称设置的第二槽,所述第一槽和第二槽沿轴向间隔设置。

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槽和第二槽均为u型槽。

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的头端具有倒角结构。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0、(1)在满足中国电信预制成端型蝶形引入光缆插头的标准前提下,一次成型的外壳总长度控制在22~24mm,一次成型的尾套总长度控制在34~36mm,通过修整外壳和尾套的结构及尺寸,从散件源头上进行控制,正常组装生产后的光缆插头长度可以控制在53mm~55mm,远低于标准60mm,完全可控,减少了在散件生产和成品检验过程中增加的不必要检验项目,节约了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不用检验即可实现一次性合格率百分百通过。

11、(2)壳体和尾套结构设计简洁合理,通过壳体尾端外表面设置凹凸结构和尾套上设置多组抗弯槽,能够避免位于尾套头端处的光纤因被过度弯曲而出现被折断的现象。



技术特征:

1.新型散件尾套的预制成端蝶形引入光缆,包括蝶形光缆、外壳和尾套,所述外壳和尾套均为一次成型;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散件尾套的预制成端蝶形引入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部沿轴向外径逐渐缩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散件尾套的预制成端蝶形引入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部的外周面形成有多组抗弯槽,每组抗弯槽分别包括上下对称设置的第一槽和前后对称设置的第二槽,所述第一槽和第二槽沿轴向间隔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散件尾套的预制成端蝶形引入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和第二槽均为u型槽。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新型散件尾套的预制成端蝶形引入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头端具有倒角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散件尾套的预制成端蝶形引入光缆,包括蝶形光缆、外壳和尾套,所述外壳和尾套均为一次成型;所述外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尾端外表面设置有凹凸结构,所述凹凸结构沿轴向外径逐渐缩小,所述壳体的总长度为22~24mm;所述尾套具有延伸至所述壳体内的延伸部和伸出至所述壳体外的保护部,所述尾套的总长度为34~36mm。本技术在满足中国电信预制成端型蝶形引入光缆插头的标准前提下,通过修整外壳和尾套的结构及尺寸,从散件源头上进行控制,正常组装生产后的光缆插头长度可以控制在54mm,远低于标准60mm,完全可控,减少了在散件生产和成品检验过程中的不必要检验项目。

技术研发人员:韩锋,钱兆标,吴清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汇珏网络通信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29
技术公布日:2024/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