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48623发布日期:2024-04-08 13:55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发光显示装置的制造,尤其涉及到一种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1、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提高,人们对显示面板的显示品质及效果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增强使用体验。

2、显示面板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显示领域,在制备形成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时,其通常包括背光模组、显示面板。显示面板通常设置于背光模组的出光一侧,并与该背光模组固定,当液晶显示装置正常工作时,背光模组可为面板提供背光,从而保证装置的正常发光显示。现有技术中,为了简化器件结构,通常将导光板与发光二极管(led)灯条通过双面胶粘接在一起,然后在固定安装在背光模组内。这种灯导一体的结构相比分离结构更稳定牢固。但是,对于灯导一体的结构,由于led的发光面不易于导光板发生分离,在环境可靠性试验,如冷热冲击环境中,产品需要连续承受冷热交替的过程,在冷热交替过程中,导光板与led灯条会不断膨胀和收缩。由于导光板与led灯条因物性差异,两者的膨胀收缩率并不同,因此,很容易导致导光板相对led灯条产生位移,进而导致灯条以及印刷电路板出现褶皱,使得背光模组出现灯影问题,影响视效,不利于显示装置发光效果的进一步提高。

3、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灯导一体的模组结构中,导光板与灯条在冷热冲击环境中,两者的膨胀收缩效果不同,而出现膜层褶皱,并导致模组出现灯影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以改进现有技术中提供的灯导一体结构,避免在冷热冲击环境中导光板与灯条因膨胀收缩率不同而出现的灯影问题,进而有效的提高模组的综合性能。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3、导光板;

4、多个发光源,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一侧;以及,

5、印刷电路板,与所述导光板相连接,且所述发光源电性设置于所述印刷电路板上;

6、其中,所述印刷电路板包括主体部以及与所述主体部柔性连接的柔性连接部,所述发光源对应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上,所述柔性连接部与所述导光板相互连接。

7、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相邻两所述柔性连接部之间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发光源。

8、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柔性连接部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印刷电路板靠近所述导光板一侧的表面,且每一所述柔性连接部的第一端距离所述印刷电路板的边缘距离相同。

9、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柔性连接部还包括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为起始端,所述第二端为终止端,所述终止端朝向所述导光板的一侧设置有粘接层,所述导光板与所述终止端通过所述粘接层粘接固定。

10、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第二端的表面积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端的表面积。

11、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柔性连接部包括靠近所述主体部一侧的第一柔性区,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柔性区远离所述主体部一侧的第二柔性区;

12、其中,所述主体部的弹性模量大于所述柔性连接部的弹性模量,且所述第一柔性区内的所述柔性连接部的弹性模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柔性区的弹性模量。

13、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第一柔性区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柔性区的面积,且至少所述第一柔性区或所述第二柔性区镂空设置。

14、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第一柔性区内包括第一镂空网格,所述第二柔性区内包括第二镂空网格;

15、其中,所述第一镂空网格的分布密度小于所述第二镂空网格的分布密度。

16、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印刷电路板还包括绝缘支撑层,所述绝缘支撑层设置于所述柔性连接部朝向所述主体部的侧面上,且所述绝缘支撑层背离所述柔性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主体部抵接。

17、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且所述显示面板设置在背光模组的出光侧。

18、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相比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多个发光源以及印刷电路板。导光板与印刷电路板相粘接,且发光源电性设置于印刷电路板上,印刷电路板还包括主体部以及柔性连接部。其中,发光源设置于主体部上,导光板与柔性连接部相互粘接。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印刷电路板上设置柔性连接部,当在冷热冲击的环境中,由于导光板直接与柔性连接部连接,因此,当导光板膨胀或收缩时,会带动柔性连接部出现一定的位移,而不会影响到主体部的形变,从而有效的避免了导光板与印刷电路板膨胀收缩率不同而出现灯影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柔性连接部之间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发光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连接部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主体部靠近所述导光板一侧的表面,且每一所述柔性连接部的第一端距离所述印刷电路板的边缘距离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连接部还包括第二端,且所述第一端为起始端,所述第二端为终止端,所述第二端与所述印刷电路板分离设置,且所述终止端朝向所述导光板的侧面上设置有粘接层,所述导光板与所述终止端通过所述粘接层粘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连接部侧边对应的轮廓线设置为直线或者波浪线中的任意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连接部包括靠近所述主体部一侧的第一柔性区,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柔性区远离所述主体部一侧的第二柔性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区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柔性区的面积,且至少所述第一柔性区或所述第二柔性区镂空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区内包括第一镂空网格,所述第二柔性区内包括第二镂空网格;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电路板还包括绝缘支撑层,所述绝缘支撑层设置于所述柔性连接部朝向所述主体部的侧面上,且所述绝缘支撑层背离所述柔性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主体部抵接。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多个发光源以及印刷电路板。导光板与印刷电路板相粘接,且发光源电性设置于印刷电路板上,印刷电路板还包括主体部以及柔性连接部。其中,发光源设置于主体部上,导光板与柔性连接部相互粘接。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印刷电路板上设置柔性连接部,当在冷热冲击的环境中,由于导光板直接与柔性连接部连接,因此,当导光板膨胀或收缩时,会带动柔性连接部出现一定的位移,而不会影响到主体部的形变,从而有效的避免了导光板与印刷电路板膨胀收缩率不同而出现灯影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刘广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4/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