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照相机卷片后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5742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135照相机卷片后背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各型135相机的辅助部件。
一部135相机只能装什么片就拍什么片,中途不能更换胶卷,如需拍摄不同胶卷(例如同时拍摄彩色和黑白片,快速片和慢速片),必需准备两部或多部相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独立的135卷片后背,只要将使用者的135相机稍加改动,配上两个或更多的本实用新型135卷片后背,装上不同的胶卷,就可以在拍摄过程中随意更换不同胶卷。使一部相机得到多部相机的功用。它无论对业余或专业的摄影者,都具有极大的意义。


图1本实用新型装在135相机上的外形。
图2图3结构图。
图2图3中(1)是机心托架;(2)是外壳,当卷片后背装上相机后,顺时针旋转控制旋扭(3),契子(4)在连杆(5)控制下,将机心托架(1)向前推出,同时钢片门(6)也在半周齿轮(7)的带动下,向左藏进片盒腔(8)的后面,此时胶卷(9)在过片轴(10)和压片板(11)的控制下。已进入与相机胶片导轨紧贴的位置,转动相机的卷片扳手,相机内的输片齿轮即代动齿轮组(12)完成卷片,按动快门,拍照完成。
需卸下卷片后背,换用另一后背时,只需反时针旋转控制旋扭(3),机心后退,避光钢片门关闭,即可卸下,更换后背。
叙述说明1、本实用新型由机心和外壳组成,关闭外壳上的避光门(6),整个后背内部密不透光。
2、整个后背与相机的连接,仍采用原135相机通用的右端铰链左端锁键的方式,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右端与机身铰合处呈开放式如图2中(14)处,便于迅速卸下。
3、当本后背装上相机以后,片盒腔(8)占据了原相机中片盒的位置,开启后的钢片门(6)就藏于片盒腔的前端。
4、机心托架(1)将片盒腔(8),过片轴(10),压片板(11),输片齿轮组(12)连成一个整体,在契子(4)的作用下,整个机心可进、退3~5毫米。进,使胶片平面达到相机上焦点平面的位置,退,使避光门能插入门框(13)。
5、机心的进退,是通过控制旋扭(3)旋转时改变契子连杆顶端的契子的位置以增大或减小机心与机壳的间隙来完成的。控制旋扭(3)的轴心上设制了一个半周齿轮(7)用以开启或关闭钢片避光门(6),因为是同轴转动,所以得到同步控制。
6、本实用新型可根据各型号135相机后部的具体尺寸,制造成可配合各型相机的胶卷后背。
7、在本胶卷后背上适当位置加上常规135计数器因为原机身上的计数器已不能同时为几个后背计数。
8、在本卷片后背片盒腔的下端设置一个简便倒片扭以便整卷拍完后倒回片盒。
权利要求1.一种可配合各种135相机的卷片后背,它由一个机心和一个外壳组成。机心托架将输片齿轮组、过片轴、压片板及片盒腔连成一个整体,它在机壳内可进退5个毫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35卷片后背,其特征在于输片齿轮组在工作时与相机上的输片齿轮相吻合以完成输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35卷片后背,其特征在于机心托架上的四根过片轴,限定了胶卷的运行轨跡,使之成为一个
形,顶端形成一个略大于拍摄画面的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35卷片后背,其特征在于机壳上有一道内藏钢片避光门,它由控制旋扭制动,打开时成弧线运动,藏于片盒腔的前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35卷片后背,其特征在于,机壳上的控制旋扭,通过一个半周齿轮拨动钢片门的开与关。控制机心进与退的契子连连杆也是用控制旋扭的同一轴心来拨动的。因此,只需一个动作即可完成开门和进位,关门与退位的同步制动。
专利摘要一种配合各型135照相机使用的卷片后背。它由一个外壳和机心组成。装上135相机后,相机上的输片轮,带动后背机心上的齿轮组作输片工作,卸下时,后背外壳上的避光门关上,使整个后背内密不透光,可以独立卸下以便更换。使用者只要准备两个或多个这种胶卷后背,装上不同的胶卷,在拍摄中便可用同一部135相机。更换多种胶片拍照,使一部135相机得到多部相机的功用。
文档编号G03B17/26GK2033911SQ8820592
公开日1989年3月8日 申请日期1988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1988年5月14日
发明者陈效儒 申请人:陈效儒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