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变焦光学镜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6353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小型变焦光学镜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型变焦光学镜头,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中心快门式照相机用的小型变焦光学镜头。
最近关于中心快门式照相机用的摄影透镜,变焦距透镜成为主流,透镜构成为简单的正负两组的变焦透镜有各种各样的设计方案。
正负两组的变焦透镜是由正透镜组和其像侧配置的负透镜组构成,利用正透镜组和负透镜组的间隔的变化,使透镜系统全体的焦距变化(变焦)。这种正负两组的变焦透镜的例子如发明专利公报特开平2-73322号公报所公开的内容。
随着变焦透镜的普及,已经提出了关于变焦透镜小型化和廉价化的各种设计方案。例如,发明专利公报特开平3-127009号、或特开平5-257063号,公开了确保变焦比例同时使透镜系统价格降低的变焦镜头。这些专利公报中公开的透镜系统,是用减少组成透镜的个数或者是用塑料材料使成本降低。
一般来说,塑料材料比玻璃材料的融点低,所以容易用模塑成型,可以使制造成本降低。
在特开平3-127009号公报中揭示的透镜系统中的正透镜组由负透镜和正透镜组二个构成。所以负透镜的物体一侧的表面起收敛作用,像侧的表面起发散作用。由于负透镜的两表面形成非球面形状,以补正轴上和轴外的像差。还有,负部分的透镜组是用一个透镜构成,所以透镜组成的个数减少。
另一方面,特开平5-257063号公报中揭示的透镜系统中,正透镜组和负透镜组都是各用一个塑料透镜,以图产品的廉价化。
然而,特开平3-127009号公报的透镜系统中,正透镜组中的负透镜的物体一侧的表面具有强的正光焦度,而像侧的表面具有强的负光焦度,两表面之中每一面都是非球面,所以随着离开光轴的高度而曲率有所变化,因此,由于制造时发生的偏心所引起的性能劣化是显著的。
特开平5-257063号公报的透镜系统中,由于导入了塑料透镜以图廉价化,然而由于正透镜组是由四个透镜构成,所以透镜构成数目减少这一点是不足的。而且,物体一侧配置的透镜是凸面向着物体,所以,在透镜作广角使用的一端,正的崎变像差不能充分的补正。
还有,本申请人的在先申请特开平6-130298号公报所揭示的透镜系统,正透镜组由三个透镜构成,而且正透镜组和负透镜组各用了一个塑料透镜,以图价格低廉化和减少透镜组成的数目。但是,和上述的特开平3-127009公报的透镜系统一样,由于在正透镜组中配置了两侧面为非球面的负透镜,所以制造时发生的偏心所引起的性能劣化也是显著的。
有鉴于上述的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成简易而且高性能的小型变焦光学镜头。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型变焦光学镜头,具有一个正光焦度的正透镜组Gp,和配置于该正透镜组Gp的像侧的负光焦度的负透镜组Gn,其特征是所说的正透镜组Gp具有按物体一侧排列的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L1和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L2和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L3;所说的第一透镜L1的向着物体一侧的凹面具有弯月形,利用所说的正透镜组Gp和所说的负透镜组Gn之间的空气间隔的变化来实现变焦。
根据本发明的最佳实施结构状,所说的第一透镜L1的物体一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所说的第一透镜L1的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2,则r1和r2应满足以下条件-0.7<(r1-r2)/(r1+r2)<-0.1本发明备有正光焦度的正透镜组Gp和配置于该正透镜组像侧的负光焦度的负透镜组Gn。而且,正透镜组Gp具有按物体一侧顺序排列的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L1和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L2和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L3,第一透镜L1的向着物体一侧的凹面具有弯月形,利用正透镜组Gp和负透镜组Gn之间的空气间隔的变化来实行变焦,从而实现了变焦光学系统的小型化和价格低廉化。
一般地在正负两组透镜的场合,从广角一端至望远一端变焦时,正透镜组和负透镜组之间的间隔是减小的。而且,在正透镜组和负透镜组之间配置光阑,在变焦时光阑或随正透镜组一起,或独立于正透镜组而移动。
然而,对于正负两组透镜希图广角化的场合,在广角一端由于有光阑相隔,光焦度的分布极端不对称。因此往往增大了正的崎变像差,所以有必要抑止正透镜组以及负透镜组所发生的正的崎变像差。还有,在广角一端要充分地确保反焦距是困难的,同时通过远离光阑的透镜的轴外光束会远离光轴,所以往往会使透镜系统大型化。
因为在本发明中正透镜组Gp的构成是在物体一侧配置了负透镜和像侧配置了正透镜组,所以正透镜组Gp中同时也发生了负的崎变像差,可以得到充分的反焦距。
在适合于中心快门式相机的已有技术正负二组的变焦镜头中,也有物体一侧配置负透镜和像侧配置正透镜组,以构成正透镜组的例子。例如特开平2-73322号公报的变焦镜头,然而其负透镜组是正透镜组和负透镜接合构成的,透镜构成的数目增多,所以是不合适的。
还有,如前所述,特开平3-127009号公报的变焦镜头是负透镜组用一个负透镜构成,此负透镜的两侧的表面形成非球面形。此时,在制造中产生的偏心使性能劣化显著,这是不适合的。
因为在本发明中负透镜组用二个透镜组成,因此可以抑止偏心所产生的性能劣化。特别是在负透镜组中配置了非球面,可以很好地补正正的崎变像差。
还有,和已有技术一样,负透镜组由正透镜组和负透镜构成的场合,负透镜组的主点位置接近像面的位置。因此,如果正透镜组的光焦度是所预定的光焦度,则负透镜组和正透镜组主点的间隔就会变短。其结果是两透镜组的光焦度互相加强,由于相互偏心而产生的性能劣化也增大。还有,负透镜的物体一侧的表面对负透镜组的光焦度起实质作用,因为光阑向着强曲率的凸面,所以轴外发生的像差增大。
在本发明中,由于负透镜组由二个负透镜构成,负透镜组的主点位置向接近物体方向移动,负透镜组和正透镜组的光焦度减弱,抑止了相互偏心而产生的性能劣化。
还有,本发明中正透镜组中的第一透镜L1的向着物体一侧的凹面具有弯月形,产生良好的负的崎变像差,在广角一端也可以得到良好的成像性能。
还有,本发明中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焦之际,正透镜组Gp和负透镜组Gn之间的间隔缩短,接近望远端时,通过负透镜组Gn的轴上光束会偏离光轴,有使球面像差增大的倾向。所以在物体一侧配置的正透镜组L2P(第四透镜L4)和像侧配置的负透镜L2N(第五透镜L5)构成负透镜组Gn是最合适的。这样正透镜组L2上发生的负的球面像差和负透镜L2N上发生的正的球面像差相互抵消,可以抑止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焦之际球面像差的变动。
还有,伴随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焦,通过负透镜组Gn的轴外光束的高度更接近光轴,所以最好是使正透镜组L2p的物体一侧表面形成非球面,则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焦之际的彗星像差的变动可以很好地抑止。
在照相透镜中使用塑料的场合,塑料透镜存在着下述的三个问题
(1)相对于温度变化的折射率变化比玻璃大,因此伴随温度变化容易使像面位置变化;(2)相对于温度变化的形状变化比玻璃大,因此伴随温度变化容易使光焦度和像差变动;(3)吸收紫外线后变黄。
本发明中恰当地导入光焦度较弱的二个塑料透镜。也就是说,正透镜组Gp中的负塑料透镜(第二透镜L2)配置,和负透镜组Gn中正塑料透镜(第四透镜L4)配置,可以抑止伴随温度变化而产生的像面位置变动。
对于塑料透镜具有双凸或双凹形状的场合,温度上升时因体积膨胀两侧面的曲率都增强。反过来温度下降时体积收缩,两侧面的曲率减弱,其结果是伴随温度变化时,光焦度和像差的变动都会增大。
另一方面,塑料透镜具有弯月形状的场合,温度变化时一个面的曲率增大,而另一个面的曲率减少,其结果是伴随温度变化而产生的光焦度变动和像差变动都可以抑止。
因此在本发明中由于塑料透镜具有弯月形状,所以可以期望很好地抑止前述(2)中伴随温度变化产生的光焦度变动和像差变动。
还有,本发明中的第一透镜L1用玻璃透镜,而塑料透镜比第一透镜L1更靠近像侧,所以紫外线不会透过来,可以避免前述(3)中紫外线吸收而变黄。
如上所述,负透镜组中因为配置了非球面,可以良好地补正正的崎变像差,特别是和玻璃材料相比,塑料材料可以在低温成型,使价格降低是有利的。因此,本发明中最好是在第二透镜L2上导入非球面,而物体一侧的表面离开光阑较远,所以在物体一侧的表面导入非球面,可以更好地补正正的崎变像差。
上述的特开平5-257063号公报中用和本发明同样的方法解决前述(1)-(3)中的问题。但是,第一透镜L1的向着物体一侧是凸面,不能取得正崎变像差的补正。特别是第一透镜L1的光焦度弱,第一透镜L1仅仅是为了避免前述(3)中吸收紫外线变黄而配置,对于像差的补正起不了积极的作用。
本发明中由于第一透镜L1可以积极地对像差补正起作用,可以指望使镜头高性能化和透镜数目减少。
以下对本发明各条件公式加以说明。
本发明的变焦光学镜头满足以下的条件公式(1)-0.7<(r1-r2)/(r1+r2)<-0.1(1)其中r1第一透镜L1的物体一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第一透镜L1的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条件式(1)是规定第一透镜L1的配曲形状的公式,是使广角端的正崎变像差和视场角引起彗星像差变动两者间平衡的条件式。
超过条件式(1)的上限值的场合,第一透镜L1的发散作用减弱,所以在广角端正透镜组Gp发生的正的崎变像差不能抑止。特别是反焦距也变短,所以通过负透镜组Gn的轴外光束偏离光轴,对透镜组整体的正的崎变像差不能进行补正。
反之,低于条件式(1)的下限值的场合,第一透镜L1的发散作用加强,正的崎变像差可以良好地补正。但是,第一透镜L1的物体一侧的表面在物体一侧面向极强曲率的凹面,所以在广角端,视场角引起的彗星像差的变动,不能得到良好的抑止。
为了获得高的成像性能,最好是在负透镜组Gn中导入非球面。特别负透镜组Gn中最接近物体的面形成非球面最好。在负透镜组Gn中,通过的轴上光束和轴外光束的高度差很大。因此,在负透镜组Gn中导入非球面,可望在广角化和小型化的同时,得到高成像性能。
如上所述,为了良好地补正负透镜组Gn中发生的正的球面像差,在负透镜组Gn的物体一侧配置正透镜组L2p(第四透镜L4),和像侧配置的负透镜L2n(第五透镜L5)最好。
如上所述,塑料材料伴随温度变化其折射率变化较大。因此在透镜系统中配置一个塑料透镜的场合,此塑料透镜的光焦度几乎必须是0,因此想得到高变焦化和高性能化是困难的。所以为了抑止温度变化伴随的像面位置变动,同时要得到高性能化和降低成本,最好用塑料制造透镜L2p。
本发明中最好是要满足下面的条件式(2)及(3)0.6<f3/fp<0.95 (2)0.12<d4/fp<0.25(3)其中f3第三透镜L3的焦距;fp正透镜组Gp的焦距;
d4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的轴上的空气间隔。
条件式(2)是规定第三透镜L3焦距的条件式。
超过条件式(2)的上限的场合,第三透镜L3的焦距正向增大,第一透镜L1和第二透镜L2的合成焦距则负向增大。其结果是正透镜组Gp中负的崎变像差不可能充分发生,广角端的正的崎变像差不可能很好地抑止。
反之,低于条件式(2)的下限值的场合,第三透镜L3的焦距正向过小,第三透镜L3中发生的负的球面像差不能得到补正。
条件式(3)是规定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之间的轴上的空气间隔的条件式。
条件式(3)上限值超过的场合,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之间在轴上的空气间隔增大,通过第一透镜L1以及第二透镜L2的轴外光束的高度偏离开光轴,因此轴上像差和轴外像差可以独立地进行补正,但是,通过第三透镜L3的轴上光束将要偏离光轴而通过,所以第三透镜L3中发生的负的球面像差不能得到补正。
反之,低于条件式(3)的下限值的场合,通过第一透镜L1以及第二透镜L2的轴外光束的高度接近光轴,轴上像差和轴外像差不可能独立地进行补正,视场角引起的彗星像差的变动也不可能得到抑止。
由于在透镜系统中导入非球面,尤其是导入多个非球面,可以良好地补正各透镜组发生的球面像差,使得透镜系统可以大口径化。
无论哪一个透镜组的全体或部分相对于光轴产生偏心,像就有可能移动。这种场合下,可以用例如检测透镜系统摇动的角速度传感器,和针对透镜系统的摇动使透镜组全体或部分受到偏心驱动的驱动元件相结合,可以得到补正透镜组系统摇动等起因使像位置的变动,其防振效果是明显的。
以下依据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各实施例加以说明。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本发明各实施例的变焦光学镜头的光焦度分布,以及从广角端(w)向望远端(T)变焦时各透镜组移动方式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变焦光学镜头透镜构成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的广角端各种像差图。
图4是实施例1的中间焦距各种像差图。
图5是实施例1的望远端各种像差图。
图6是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变焦光学镜头透镜构成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2的广角端各种像差图。
图8是实施例2的中间焦距各种像差图。
图9是实施例2的望远端各种像差图。
图10是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变焦光学镜头透镜构成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3的广角端各种像差图。
图12是实施例3的中间焦距各种像差图。
图13是实施例3的望远端各种像差图。
符号的说明Gp正透镜组Gn负透镜组Li各透镜成分S 光阑图1是涉及本发明各实施例的变焦光学镜头的光焦度分布,以及从广角端(W)向望远端(T)变焦时各透镜组移动方式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各实施例的变焦光学镜头,是具有正光焦度的正透镜组Gp,和在该正透镜组Gp的像侧配置的具有负光焦度的负透镜组Gn。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焦之际,正透镜组Gp和负透镜组Gn之间的空气间隔减小,而各透镜组均向物体一侧移动。
非球面以和光轴垂直方向的高度用Y表示,高度为Y处的光轴方向的变位量用S(Y)表示,基准的曲率半径为R,圆锥系数用K,n次的非球面系数用Cn表示时,可以用以下的数学式(a)表示非球面S(Y)=(Y2/R)/[1+(1-K·Y2/R2)]+C4·Y4+C6·Y6+C8·Y8+C10·Y10+……(a)在各实施例中,非球面的表面在面番号的右侧加*号表示。
实施例1
图2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变焦光学镜头透镜构成示意图。
图2的变焦光学镜头的构成,按物体一侧的顺序,包括向着凹面的负弯月形透镜L1、凸面向着物体一侧的负弯月形透镜L2、以及双凸透镜L3所构成的正透镜组Gp,和凹面向着物体一侧的正弯月形透镜L4以及凹面向着物体一侧的负弯月形透镜L5所构成的负透镜组Gn。
光阑S配置在正透镜组Gp和负透镜组Gn之间,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焦之际,随正透镜组Gp一体移动。
图2中表示的广角端各透镜组的位置关系,向望远端变焦时是按图1所示箭头方向的变焦轨道沿光轴上移动。
以下在表(1)中揭示实施例1的各参数的值。表(1)中f表示焦距、FNO表示F数、2ω表示视场角、Bf表示反焦距。面番号是沿光线进行方向从物体一侧所数透镜表面的顺序数,折射率以及阿贝数均为对应于d线(波长λ=587.6纳米)的值。
表1f=31.9~45.0~60.6mmFNO=4.7~6.7~9.02ω=67.8~51.2~39.3面番号 曲率半径面间隔折射率 阿贝数1 -31.59991.25 1.7552027.62 -52.00910.133* 24.71922.501.5851830.2(聚碳酸酯)421.11323.75571.64423.751.5168064.16-11.5045 0.507∞ (d7=可变) (光阑S)8* -23.9283 2.501.5851830.2(聚碳酸酯)9-19.0291 5.0010 -11.5227 1.501.7200050.211 -50.8983 (Bf)(非球面数据)R kC43面24.7192 1.0000 -0.15067×10-3C6C8C10-0.66572×10-6-0.35153×10-70.20483×10-9R kC48面 -23.9283 1.00000.47425×10-4C6C8C10-0.70025×10-60.20154×10-7-0.12378×10-9
(变焦中的可变间隔)f 31.885245.0084 60.6260d712.02306.64773.2833Bf7.4323 21.2242 37.6376(条件对应值)fp=23.650f3=19.480(1)(r1-r2)/(r1+r2)=-0.244(2)f3/fp = 0.823(3)d4/fp = 0.159图3至图5是实施例1的各种像差图。图3是广角端(最短焦距状态)的各种像差图,图4是中间焦距状态的各种像差图,图5是望远端(最长焦距状态)的各种像差图。
各像差图中,FNO表示F数,Y表示像高,A表示对各种像高的视场角。
在表示非点像差的像差图中,实线表示径向像面(子午像面),虚线表示切向像面(弧矢像面)。在表示球面像差的像差图中,虚线表示正弦条件(Sine condition)。
从各像差图明显看出,本实施例中在各种焦距状态下,各种像差都能良好地补正。
实施例2图6是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变焦光学镜头透镜构成示意图。
图6的变焦光学镜头的构成,按物体一侧的顺序,包括向着凹面的负弯月形透镜L1、凸面向着物体一侧的负弯月形透镜L2、以及双凸透镜L3所构成的正透镜组Gp,和凹面向着物体一侧的正弯月形透镜L4以及凹面向着物体一侧的负弯月形透镜L5所构成的负透镜组Gn。
光阑S配置在正透镜组Gp和负透镜组Gn之间,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焦之际,随正透镜组Gp一体移动。
图6中表示出广角端各透镜组的位置关系,向望远端变焦时是按图1所示箭头方向的变焦轨道沿光轴上移动。
以下在表(2)中揭示实施例2的各参数的值。表(2)中f表示焦距、FNO表示F数、2ω表示视场角、Bf表示反焦距。面番号是沿光线进行方向从物体一侧所数透镜表面的顺序数,折射率以及阿贝数均为对应于d线(波长λ=587.6纳米)的值。
表2f=38.6~56.3~73.1mmFNO=4.8~6.9~9.02ω=55.9~41.6~32.9面番号曲率半径面间隔折射率阿贝数1 -39.35001.50 1.75520 27.62 -101.3413 0.153*26.4436 3.00 1.58518 30.2(聚碳酸酯)421.3298 4.50537.7573 4.501.5168064.16-14.71410.507 ∞(d7=可变) (光阑S)8-23.94063.001.5851830.2(聚碳酸酯)9-16.89256.0010 -13.61271.801.7963140.911 -79.7495(Bf)(非球面数据)R k C43面26.4436 1.0000 -0.82867×10-4C6C8C10-0.46629×10-6-0.58074×10-80.23495×10-10(变焦中的可变间隔)f 38.631156.252173.1193d713.23836.8214 3.5762Bf10.587228.694346.0268(条件对应值)fp=27.751f3=21.104
(1)(r1-r2)/(r1+r2)=-0441(2)f3/fp = 0.760(3)d4/fp = 0.162图7至图9是实施例2的各种像差图。图7是广角端(最短焦距状态)的各种像差图,图8是中间焦距状态的各种像差图,图9是望远端(最长焦距状态)的各种像差图。
各像差图中,FNO表示F数,Y表示像高,A表示各种像高的视场角。
在表示非点像差的像差图中,实线表示经向像面,虚线表示切向像面。在表示球面像差的像差图中,虚线表示正弦条件。
从各像差图明显看出,本实施例中在各种焦距状态下各种像差都能良好地补正。
实施例3图10是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变焦光学镜头构成示意图。
图10的变焦光学镜头的构成,按物体一侧的顺序,包括向着凹面的负弯月形透镜L1,凸面向着物体一侧的负弯月形透镜L2,以及双凸透镜L3所构成的正透镜组Gp,和凹面向着物体一侧的正弯月形透镜L4以及凹面向着物体一侧的负弯月形透镜L5所构成的负透镜组Gn。
光阑S配置在正透镜组Gp和负透镜组Gn之间,从广角端向望远端变焦之际,随正透镜组Gp一体移动。
图10中表示出广角端各透镜组的位置关系,向望远端变焦时是按图1所示箭头方向的变焦轨道沿光轴上移动。
以下在表(3)中揭示实施例3的各参数的值。表(2)中f表示焦距、FNO表示F数、2ω表示视场角、Bf表示反焦距,面番号是沿光线进行方向从物体一侧所数透镜表面的顺序数,折射率以及阿贝数均为对应于d线(波长λ=587.6纳米)的值。
表3f=38.8~62.8~98.0mmFNO=4.0~6.4~10.02ω=58.9~38.2~25.0面番号曲率半径 面间隔折射率 阿贝数1 -20.1829 1.88 1.8607423.02 -22.4096 0.133*29.96012.26 1.5851830.2 (聚碳酸酯)4 20.36384.405 90.01855.03 1.4874970.46 -12.5711 0.507 ∞ (d7=可变)(光阑S)8*-36.60643.02 1.5851830.2 (聚碳酸酯)9 -29.03125.7810-11.47071.81 1.7879747.511-30.6941(Bf)(非球面数据)R kC43面 29.96011.0000 -9.79345×10-5C6C8C10-4.46452×10-7-1.05520×10-84.99894×10-11R kC48面 -36.6064 1.00004.80795×10-5C6C8C102.12523×10-71.62692×10-9-1.53185×10-12(变焦中的可变间隔)f 38.818662.812397.9851d714.60937.2634 2.9973Bf9.5284 33.402568.3999(条件对应值)fp=27.390f3=22.997(1)(r1-r2)/(r1+r2)=-0.523(2)f3/fp = 0.840(3)d4/fp = 0.161图11至图13是实施例3的各种像差图。图11是广角端的各种像差图。图12是中间焦距状态的各种像差图。图13是望远端的各种像差图。
各像差图中,FNO表示F数,Y表示像高,A表示各种像高的视场角。
在表示非点像差的像差图中,实线表示径向像面,虚线表示切向像面。在表示球面像差的像差图中,虚线表示正弦条件。
从各像差图明显看出,本实施例中在各种焦距状态下各种像差都能良好地补正。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效果。
如以上的说明,使用本发明可以实现超过2倍变焦比(变倍比),构成简易而且性能高的小型变焦光学镜头。
权利要求
1.一种小型变焦光学镜头,具有一个正光焦度的正透镜组Gp,和配置于该正透镜组Gp的像侧的负光焦度的负透镜组Gn,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透镜组Gp具有按物体一侧顺序排列的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L1和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L2和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L3;所述的第一透镜L1的向着物体一侧的凹面具有弯月形,利用所述的正透镜组Gp和所述的负透镜组Gn之间的空气间隔的变化来实行变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变焦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透镜L1的物体一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所述的第一透镜的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2,r1和r2满足以下条件-0.7<(r1-r2)/(r1+r2)<-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型的变焦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透镜L2,至少其物体一侧的表面形成非球面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变焦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透镜组Gn具有按物体一侧顺序排列的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L4和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L5;所述的第二透镜L2及所述的第四透镜是塑料透镜。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小型变焦光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透镜L3的焦距为f3,所述的正透镜组Gp的焦距为fp,所述的第二透镜L2和所述的第三透镜L3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为d4、f3、fp和d4满足以下条件0.6<f3/fp<0.95,0.12<d4/fp<0.2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小型变焦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透镜组Gp是由三个透镜构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构成简易且高性能的小型变焦光学镜头。本发明的构成为备有一个正光焦度的正透镜组Gp,和配置于该正透镜组Gp的像侧的负光焦度的负透镜组Gn;所说的正透镜组Gp具有按物体一侧排列的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L1、和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L2和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L3;所说的第一透镜L1的向着物体一侧的凹面具有弯月形;利用所说的正透镜组Gp和所说的负透镜组Gn之间的空气间隔的变化来实行变焦。
文档编号G02B15/16GK1165307SQ96105309
公开日1997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1996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1995年6月19日
发明者大竹基之 申请人:株式会社尼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