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状色剂象从转印件转移到基片上的方法

文档序号:2768038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粉状色剂象从转印件转移到基片上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粉状色剂象从转印件转移到基片上,具体地说涉及静电成像印刷机或复印机中色剂象在基片上的定影。更具体地说它涉及通过电子成象,X光成象,电离成象或磁记录工艺获得的粉状色剂象的定影,在这些工艺中静电或磁潜象通过在潜象上沉积适当的色剂组分被变得可看得到。
在现代复印机或电子印刷装置中,色剂象在片状的基片上定影或粘牢往往运用所谓热辊压或辊压系统实现。这种固定色象装置包含一对压辊,载有色剂象的基片送入两轮之间的辊隙。接触色剂象的压辊面加热到色剂树脂的软化温度以上,色剂树脂变得发粘或熔化,粘牢在基片表面。接触色剂象的压辊上有一层防止色剂象贴粘的涂层。为了增强压辊面的不粘性,往往使用硅油。构成固象单元的压辊相互挤压。接触基片背面的压辊一般覆盖有能抵御固象压辊产生的热的硅橡胶。
热辊固象装置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地说,在工作量重的印刷机中,在两次维护之间通常间隔较长时间,很难保持稳定的固象质量和压辊的长使用寿命。
现在也已知称为“闪光定影”的技术,在有待定影的载有色剂象的基片上照以短时间强烈幅射能。幅射能的波长选择为能被色剂吸收。这种技术不适用多色象,此种情况在基片上有不同组分的色剂,这些色剂在可见光谱中有不同吸收特性。
在现有技术中已提出使用红外辐射定影的若干种固象装置的结构,包括美国专利US 3449546(Dhoble/Xerox公司)和美国专利US5526108(BiNet等/Xeikon NV)。
然而,红外定影装置引起基片水份的丢失,因为基片要加热到很高温度,即基片变得太干。这种水份丢失可能造成基片变形,低湿度可能导致基片上静电电荷的产生和滞留,这两种效应都会在基片后面处理中产生问题。
若干建议还主张使用一种带子来固定色剂象。这些包括美国专利US 3948215(Namiki/Ricon公司)和US 5483331(Wayman等/Xerox公司)。其他有关象定影的建议包括欧洲专利EP 295901(CanonKK)和美国专利US 4780742(Canon KK)。
由于干燥的色剂象厚度(有时超过10μm),这种象的的外观往往是不自然和不均匀的,这些象通常有不均匀的色饱和度。虽然这种外观为许多应用所接受,有时却要求象有不同的外观,即光洁的。在本专利范围内,“光洁”一词或是指表面特性是有光泽的,即高反射的,和/或具有高色饱和度,这通常通过减少光在印刷颗粒表面上散射达到的,或者指这两种特性兼有。例如在接纳材料本身有光泽表面的情况尤其希望有光洁的外观。在高质量印刷制品中可能要求高色饱和度。
已提出通过使用掺有光泽剂的色剂或通过在色剂象上敷以透明的光泽层的方法获得有光泽的象。然而,这些方法成本很高。这些例子包括美国专利US 5521688(Moser/Xerox公司),US 5319429(Fukuchi等/Konica公司),US 5099288(Lexmark International)和美国专利US 5258256(Eastman Kodak公司)。
希望使用一个且同一的装置固定色剂象并使色剂象具有所要求的光泽。然而,非接触式的定影装置不能提供均匀的光泽效应,而且我们发现使用已知的热辊或加热带定影装置会有色剂偏移问题,并且不能对象的光泽和色饱和度提供有效的控制。具体地说,这种已知的装置呈现工艺参数局限性,最佳性能的窗口极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在一个单一装置中粉状色剂象可以转移到基片上,并具有所要求的光泽度的装置和方法,从而拓宽工艺条件范围,而又不会产生偏移。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粉状色剂象从转印件转移到基片上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加热色剂象至足以降低色剂粘度到小于50帕·秒(pa·s)的温度;将载有色剂象的转印件与基片相接触;强迫冷却转印件至低于色剂的玻璃转变温度Tg的温度,同时转印件仍然与基片相接触;此后将转印件与基片分离。
干显影色剂主要由热塑粘结剂组成,它由热塑树脂或含有例如炭黑或很细的胶态颜料或染料的色料的树脂混合物构成。
用干磁刷显影中的干色剂颗粒的平均直径常规上约为10μm(请阅Jermoe L.Johnson的《非接触式印刷原理》,Palation Press Irvine CA,92715 U.S.A.(1986),64-85页)。对于高分辨率显影,平均直径可以从1至5μm(请阅英国专利GB-A-2180948和国际专利WO-A-91/00548)。
色剂颗粒在树脂粘结剂中包含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着色剂(溶解的染料或胶态的颜料),着色剂可以是白色,或黑色,或可见光谱中一种颜色,然而,不排除存在红外和紫外吸收物质。
热塑树脂粘合剂可以由聚酯、聚乙烯、聚苯乙烯和它们的共聚物构成,例如苯丙烯酸树脂,苯丁二烯树脂,丙燃酸和甲基丙烯酸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共聚(氯乙烯-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共聚(氯乙烯-聚乙烯醇缩醛-顺丁烯二酸)树脂,乙烯基丁烯树脂,聚乙烯醇树脂,聚氨基甲酸脂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酰胺树脂和聚脂树脂。聚酯树脂最适合于提供高光泽和改进的耐磨性。这种树脂通常具有超过54℃的玻璃态转变温度Tg,而熔化粘度至少为50Pa.S,最高不超过1500Pa.S。色剂颗粒中例如着色剂其他成份的存在,通常对玻璃态转变温度没有任何明显影响。树脂的体电阻率最好至少为1013Ω-cm。
适当的色剂组分已在欧洲专利申请EP-A-601235和EP-A-628883和国际专利申请WO 94/27192,94/27191和94/27190(均为Agfa-Gevaert NV)中说明。多数普通的色剂组分的软化点是相近的,约60℃。因此典型的定影温度约120℃,特别取决于基片属性和所施加的压力。
然而,根据本发明,色剂象表面应该在高于色剂液态温度的温度下接触基片,从而确保色剂象完全转移到基片上和象在基片上的定影。液态温度是色剂粘度小于50Pa.s,例如从10Pa.s至40Pa.s的温度。多色象加热到的这种温度高于色剂的玻璃态转变温度,但小于色剂的分解温度,后者是色剂组分会产生不可逆变化导致其光谱特性明显变化的温度。液态温度通常高于150℃,甚至高于200℃,取决于色剂组分。一般使用杯形粘度计(Ford杯,Shell杯或Zahn杯)测量粘度。ASTM3-1200是测量印刷油墨粘度的公认标准。也可以使用Larayt Churchill落杆粘度计。
在例如多色象的情况下,基片上有若干种不同的色剂,温度应该升到高于所存在的色剂中最低液态温度,从而确保不同颜色的色剂颗粒的混合。
我们最好使用包含热塑粘结剂和颜料的重量比从10%至50%的色剂组分。我们也推荐粉状色剂组分具有重量平均颗粒尺寸在0.5μm之间,最好在1μm和4μm之间。使用具有较高百分比的颜料的色剂组分使印刷的象有较高的密度。或者,对于相同象密度,那么可以使用较小的色剂颗粒。使用较小色剂颗粒的优点在于色剂象高出基片表面的高度较低。较低的色剂象高度的优点包括(a)基片表面不规则性对象的光泽影响较小,(b)色剂的总使用量减少—这很重要,因为色剂成本可能在印刷品总成本中占份量很大,(c)经印刷的页卷曲倾向减小,(d)经印刷的页堆叠,例如在装订成书时会更平整,和(e)经印刷的页有更平坦的感觉,这对有些用户很有好处。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可以使用于将未经定影的色剂颗粒象从转印件转移到基片上和将象固定在基片上,该方法包括将基片经过接触区送入,接触区从入口连续伸展到出口,由转印件和与转印件面对面压力接触的反作用面所确定的;加热邻近入口的转印件到足以将粘度降低至小于50Pa.s的温度;强迫冷却在入口和出口中间的转印件至低于色剂的软化点Tg的温度;和在转印件和在入口和出口中间的反作用面之间施加压力,从而将色剂象固定在基片上。
同时不希望局限于理论,我们认为当运用例如压辊或加热带的加热表面的手段使色剂象固定在基片上时,在基片的加热表面上分离时有可能会有熔化的色剂转移到加热表面上,继后又沉积在基片的随后部分上,从而形成“重象”现象。即使加热表面的特性这样选择,从而减少“热偏移”的危险,加热表面从基片上分离倾向于使色剂颗粒变为有点不平坦的形状,导致光泽低和色饱和度低。从另一方面说,强迫冷却基片,当压力加在基片时,倾向于使色剂颗粒平坦,导致色饱和度增加或者使在印刷时所用的色剂量减少例如20%至30%。因而,根据本发明重要的是在转印件与反作用面压力接触时将转印件冷却至低于色剂软化点Tg的温度。因此,在接触区内存在温度梯度,从接触区入口附近高于色剂液态温度的温度至接触区出口前低于色剂软化点Tg的温度。
同时不希望局限于理论,我们理解一般说最好色剂象从较低表面能的材料转移到较高表面能的材料。这能减小在转移时色剂颗粒错位的可能性,所述色剂颗粒错位会降低转移工艺效率和在施主表面上留下残余色剂。因此,理想地说施主表面的表面能应该低于受主表面的表面能。这可以使象从转印件转移到基片来达到,因为例如纸的基片的表面能一般超过45达因/厘米。当施主表面处于比受主表面更高温度时转移工艺更有效率。因此本发明需要对转印件上色剂象加热,从而使转移到基片上的效率最大。
转印件通常是环形件例如环带的表面。转印件可以是一种带的表面,转印件也可能由鼓的表面构成。正如在以下一般说明中使用的,“带”一词倾向于包含例如鼓的转印件的其他形式,除非下文另有其他要求。
转印件可以具有由例如硅橡胶(表面能一般为20达因/厘米),聚四氟乙烯,聚氟代烯烃(polyfluoralkyene)和其化氟化聚合物的低表面能的材料构成的外表面。最好转印件质量很小,因此其表面可以在多色剂象转移到基片上之前容易地受到加热,并在转移之后,在下一个多色象从主带转移到它上面之前充分地冷却。为此,虽然转印件可以是转移轮或鼓的形式,最好为转移带的形式,例如涂以40μm厚度的硅橡胶的40μm厚度的环形金属带。
为了产生光泽的象,建议转印件的表面尽可能地平坦。
为了减少耗散到环境中的热量,用于加热转印件上色剂象的装置最好与用于转移后冷却转印件的装置有热交换关系。例如,加热转印件上多色剂象的装置由预加热辊构成,而冷却转印件的装置由预冷却压辊构成,预加热辊和预冷却压辊具有相互热交换关系。这种热交换关系可以通过例如加热辊和冷却压辊的每一个均为内中流过例如水的热交换流体的空心压辊。这样冷却压辊吸出的热转移到加热辊,供给加热转印件上色剂象。
加热装置可以包含与带接触的加热面,例如带经过的压辊或加热的不动物体。加热可以例如通过高温的加热流体(例如蒸汽或热油)流过压辊或不动物体,或者在压辊或不动物体内放置辐射加热装置来达到。也可能使用辐射加热装置直接加热带,这当带主要由非导热材料构成时尤为有好处。一般说,从与反作用面和基片相接触面的反面加热带。一般说,带以干燥表面与基片接触,即无需在带表面上加流体分离剂。
代替中间压力,或除中间压力之外,可以在邻近出口处将转印件加热到高于色剂的软化点Tg的温度。这第二次加热的优点在于升高色剂平整表面的温度,从而降低其表面能。这使色剂容易从带上分离,而并不升高色剂整体的温度,色剂整体温度提高使得当色剂从带上分离时平整度受到影响,甚至在带上残留色剂。第二次加热装置结构上可以与在接触区入口的加热装置类似,例如带通过的第二加热辊,在邻近接触区出口放置以第二加热辊形式的第二加热装置的场合,最好这样安排,使得带在接触区内部环绕第二加热辊,以增强其加热效应。
最好中间压力和第二次加热一起使用,达到本发明的最大优点。
冷却装置可以包含与带接触的冷却表面,例如带通过的冷却轮。例如,通过让冷却液(例如室温或更低温度的水)流过压辊或不动物体达到冷却。也可以使用冷空气或冷却空气直接冷却带。一般说,从与反作用面和基片接触面的反面冷却带。
冷却装置从带吸出的热可以用于在所述带回程时,即在接触区入口加热之前预热所述带。这样冷却装置可以由热泵的冷区构成,热泵的热区在所述带回程中与所述带接触。或者,冷却装置从所述带吸出的热可以用于预热基片。
带可以包括涂有非粘结材料,最好为硅橡胶的涂层的导热衬底。无论如何,带应该有低热容量,以保证其迅速加热和冷却。这种迅速变化使装置的尺寸能比其他方式所必需的尺寸更小。假如使用从带背面加热的话,带也应该主要由导热材料组成,导热的带具有温度分布更均匀的优点,因为避免了“热点”。带,或至少其上的涂层应该是无缝的,尤其是假如使用卷筒形的基片。带最好是不透水的,反作用面也最好是不透水的。使用不透水的带和反作用面导致本发明的一个特别的优点。尽管基片温度在接触区中升高,甚至高于100℃,基片中任何水份不能逃逸和凝集在带上,而经过第二加热装置返回基片。因此避免了上述敞开辐射定影导致基片变得太干的缺点。
反作用面可以由另一带构成。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提供另一加热装置,在邻近入口加热另一带至高于色剂液态温度的温度,并可以提供另一冷却装置,在入口和出口中间强迫冷却另一带至低于色剂软化点Tg的温度。或者,反作用面可以由不动体的表面构成,不动体可以包括冷却不动体的装置。
接触区从带与反作用面之间接触起点伸展至带与反作用面之间分离点。重要的是要在接触区内保持接触,尽管压力不要求在全区内稳定。压力可以依靠带和反作用面的几何结构产生,但是在冷却装置上游、在接触区的每一侧设置一对中间压辊是有帮助的。在接触区的入口和出口之间施加的压力最好加在与进行强迫冷却的区域相同的区域,或正好在强迫冷却区域之前。也最好在邻近接触区入口处在带和反作用面之间施加压力。因而,在接触区中至少实现二个压力点,一个邻近入口和另一个在入口和出口中间。已发现在压力点的平均接触压力在2至20N/cm2之间,例如从5至10N/cm2是最佳的,取决于基片的吸收能力,温度和该温度下色剂的粘度。
在冷却装置和另一冷却装置均由冷却压辊构成的场合,这些冷却压辊应该这样放置,保证每个冷却压辊和其相关的带之间超过切向接触。通过确保每带部分包绕相关的冷却轮,从而获得强迫冷却效果。
基片可以是卷筒形的,但本发明同样适用于片形的基片,那末要提供具有适当的片送入机构的装置,装置的几何结构可以这样,以确定基片基本直线的路径。这对于较重,尤其较厚或柔性差的基片可能是优点。
例如通过驱动接触区入口处的加热辊,接触区出口处的第二加热辊或中间压力压辊可以直接驱动带。重要的是要安排带的传动与基片的移动同步,以防止可能损坏色剂象的滑移。或者,在基片为卷筒形的场合,可以由卷筒本身的移动驱动带,提供有装置以补偿带的转矩阻力。这结构确保基片卷筒和带同步移动。
带可以从接触区的出口经过调节松紧和对准压辊返回接触区的入口。在接触区内有中间压力压辊与带接触的场合,此中间压力压辊可以与对准压辊具有热交换关系,例如通过热交换液体流过这两个压辊的空腔。因而可以减少装置的能量需求。
根据本发明的装置可以是具有至少一个成象台的印刷机的部件,尤为有利的是静电印刷机的部件。在成象台中在例如静电可充电光敏鼓或带的可旋转环形表面件上形成潜象,并使用一排象状态调制发光二极管作为曝光源。然后潜象在色剂显影台显影,在表面件上形成色剂象。色剂象在色剂转移台从表面件转移到移动的基片上,或是转移到移动的转印件,稍后再转移到基片上。印刷机可从装有切片机构,以将印刷好的卷筒切为片。最好切片机构放在定影装置的下游。
显影台使用含有色剂颗粒的显影剂,它含有树脂,适当颜色的染料或颜料和给予色剂摩擦电荷的普通电荷控制化合物的混合物。在通常使用的双成分显影剂中载体颗粒也存在,用于通过与色剂颗粒摩擦接触使色剂带电。载体颗粒可以由例如铁或铁氧化物的可磁化材料组成。除磁刷显影以外,可以使用例如单成份显影剂的显影技术。
印刷机可以是包含若干成象台的彩色印刷机,每个成象台有相关的显影和转送台,固象台位于最后的色剂转移台的下游而在切印刷好的卷筒之前。在这种彩色印刷机的一个实施例中,显影台包含各种蓝色,红色,黄色和可选的黑色色剂颗粒。
基片卷筒可以从滚筒送入印刷机。若需要的话,在送入印刷机以前可以对基片进行调节(即其水分含量调节到适合印刷的最佳程度)。
根据本发明的装置也可以是工作原理与上述静电印刷机相同的静电复印机的部分。然而,在复印机中一般由光学装置直接从待复印的原象曝光可旋转的环形表面件。
本发明也提供单通道静电印刷的方法,它包括一沿连续的路径移动转印件;一在移动转印件上沉积粉状色剂象,在转印件上形成尚未定影的色剂颗粒象;一送入基片通过接触区,接触区从入口连续伸展到出口,由载有未定影的色剂微粒象的移动转印件和与移动转印件面对面压力接触的反作用面所确定,从而将色剂象转移到基片上;
一在邻近入口加热转印件到足以降低其粘度小于50Pa.s(例如10至40Pa.s)的温度;和一在入口和出口中间强迫冷却转印件到低于色剂软化点Tg的温度。
转印件起着将多色剂象转移到基片上的作用。因此转印件不必需有光敏面。实际上,在根据本发明的装置中加热和冷却转印件,就意味着要避免使用传统的光敏材料,因为这种材料的光敏特性对温度变化很敏感。
在印刷机是多色印刷机的情况,该方法还包括将不同颜色的若干粉状色剂象相互对准地沉积在移动转印件,在其上形成多色剂象。若干不同颜色的色剂象可以静电沉积在移动转印件上,形成带电的多色剂象。例如,多色剂象先形成在另一件上,然后照此沉积在转印件上。
因此,该转印件是中间转印件,在转印件上形成多色剂象的装置包括如下一主转印件;一引导主转印件经过一组色剂成象台的装置,从而在主转印件上相互对准地形成若干不同颜色的色剂象,以在主转印件上形成多色剂象,在成象台的下游中间转印件与主转印件接触。因而多色剂象从主转印件静电转印,沉积在冷却的中间转印件。在这实施例中,主转印件最好由主转移带构成。
为了在象沉积在转印件上和象转移到基片上之间不破坏转印件上多色剂象,载有象的转印件表面最好不与任何件接触。因而,避免了不希望出现的象或部分象从转印件的转移。这样,例如压辊或其它导向装置形式的转印件,至少在沉积象转移到基片上之间与载有象这面相反的面相接触。
以下仅通过实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装有同时定影和上光装置的单通道多色双面静电成象印刷机。
图1表示单通道多色双面静电成象印刷机510。该印刷机包含经过包括导向轮514的导向轮组的第一主无缝带512。主带512沿基本垂直方向移动经过四个色剂成象台518、520、522、524。在四个色剂成象台518、520、522、524,若干不同颜色的色剂象通过转移电晕(未图示)相互对准地转移到主带512上,形成第一多色象。
在最后一个成象台524的下游,以接地无缝转移带594形式的中间转印件与主带512相接触。中间转移带是70μm厚度的金属带,上敷有25μm厚度的硅橡胶涂层。中间转移带594经过这样设置的相互间隙的导向轮526、528、536和542,使得当载有色剂象的带512经过上导向轮514时中间转移带594与带512相接触。导向轮542作为第一级加热的压辊,它由空心压辊构成,例如温度升高的水的传热流体流过压辊的空腔。硬金属导向轮526作为第二级加热的压辊,它由例如内辐射加热器构成。弹性导向轮528作为冷却轮,它由空心压辊构成,例如控制在接近室温的水的冷却液流过压辊空腔。
加热的导向轮526由电机27带动。传动依次从驱动电机27传递到导向轮526,经过传递带594传递到位于色剂成象台下游的主带512和色剂成象台本身。导向轮514和中间传递带594相互相对地定位,从而形成两者之间的接触区,而主带512也通过此接触区。主带和中间转移带之间贴合接触使得主带和中间转移带相互同步地传动。
粘附在主带512面上的多色剂象500通过导向轮512的第二种功能,作为连接在例如-1000V的静电转移轮转移到移动的中间转移带594。
图1所示的印刷机适合于双面印刷。为了达到这一点,该印刷机包含经过另一组四个色剂成象台519、521、523、525移动的第二主带540。在四个色剂成象台519、521、523、525,若干不同颜色的色剂象相互对准地转移到主带上,形成第二个象。第二中间转移带596和在第二组最后一个成象台525的下游第二主带540相接触。
第二中间转移带596经过相互间隔的导向轮,包括第一级加热的压辊544,第二级加热的硬金属压辊527,弹性冷却轮529和导向轮538,它们这样地定位,使得当第二载有色剂象的带540经过其上导向轮时第二转移带596与第二载有色剂象的带540相接触。
第一和第二转移带594和596构成面对面相互压力接触的反作用面,在两者之间形成伸展的接触区,从而确定基片经过从入口516到出口517的接触区的路径。每条转移带是不渗水的,它由涂以例如DoW200系列(ex DoW Corning公司)不粘硅橡胶材料的厚度30μm涂层的70μm金属衬底构成。
第一转移带594经过硬金属加热辊526,并与其接触,压辊526在入口516附近直接加热第一转移带到高干色剂液态温度足以降低色剂粘度低于50Pa.s的温度。同样,第二转移带596经过加热辊527,压辊527在入口516附近直接加热第二转移带596到高于色剂液态温度的温度。
每条转移带594、596也经过各个弹性冷却压辊528、529,并与其接触。压辊528、529在接触区的入口和出口中间直接冷却转移带到低于色剂玻璃态转变温度Tg的温度。冷却压辊528、529这样放置,以确保每个冷却压辊528、529和其相关转移带之间超过切向接触。这样,每条转移带594、596部分地包绕其相关的冷却压辊528、529以增加所达到的强迫冷却效果,从而将温度降到低于色剂的玻璃态转变温度Tg。
每条转移带594、596也经过各自的第二加热辊530、531,压辊530、531在接触区的出口517附近加热转移带到至少比色剂玻璃态转变温度Tg高10℃的温度。
一对中间压力压辊532、534位于伸展的接触区,任一侧放一个,在冷却压辊528、529的上游,施加例如7.5N/cm2的压力。
图1所示装置操作如下。卷筒纸541形式的基片从供给压辊430拉出,送入一对下游卷筒驱动压辊366,沿着接触区从入口516到出口517在第一和第二转移带594、596之间的基片路径送入。卷筒541中张力通过应用制动器(未图示)加以控制。基片以例如在接触区内2至10秒的速度前进。在典型实施例中,第一级加热辊542、544将转移带594、596上多色色剂象的温度升高到约90℃。此后转移带594、596在入口516附近被加热辊526、527加热到160℃,这温度高于色剂的液态温度,将色剂的粘度降到10Pa.s至40Pa.s之间。这是最终转移到卷筒纸541的最佳温度。转移带594和596在入口和出口之间被冷却压辊528、529强迫冷却到50℃,这温度低于色剂的玻璃态转换温度Tg。在转移带594、596上的色剂象被转移到基片上,并定影在基片上,其外观显得有光泽,具有高色饱和度。第二加热辊530、531加热带到70℃,使色剂容易从带分离。在象转移到基片上以后冷却压辊536、538将转移带温度降低到约20℃,这对下一个象静电转移到转移带上很理想。
在驱动压辊对366的下游,卷筒纸经过切纸台466,在切纸台466卷筒纸被切成一张张的纸。
本发明与已知装置比较具有若干优点(i)可以减少色剂粉末耗用量;(ii)基片的水份含量可保持;(iii)在基片是透明材料的情况下,例如投影机的胶片,象的对比度得以改善;(iv)光泽可以比已知装置所做到的更深,因为第一压辊可以非常热;(v)不需其他消耗品;和(vi)色剂颗粒在基片上的较好覆盖导致从各种颜色色剂的组合可获得的更丰富色彩的可能性,因为与象的光谱特性相比基片本身颜色只起次要作用。
权利要求
1.粉状色剂象(500)从转印件(594)转移到基片(541)的一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加热所述色剂象(500)至足以降低色剂粘度到小于50Pa.s的温度;(2)将载有所述色剂象(500)的所述转印件(594)与所述基片(541)相接触;(3)强迫冷却所述转印件(594)至低于色剂玻璃态转变温度Tg的温度,同时所述转印件(594)保持与所述基片(541)相接触;和(4)此后将所述转印件(594)与所述基片(541)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色剂象(500)由含有热塑粘结剂和颜料占色剂组分重量比从10%至50%的色剂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色剂象(500)由粉状色剂组分形成,其重量平均颗粒尺寸在0.5μm和5μm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色剂象(500)加热到高于玻璃态转变温度Tg,但低于所述色剂分解温度的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将所述基片(541)送入经过接触区,接触区从入口(516)连续伸展到出口(517),由所述转印件(594)和与所述转印件(594)面对面压力接触的反作用面(596)所确定;一在所述入口(516)附近加热所述转印件(594)至足以降低色剂粘度到低于50Pa.s的温度;一在所述入口(516)和所述出口(517)之间强迫冷却所述转印件(594)至低于所述色剂软化点Tg的温度;和一在所述入口(516)和所述出口(517)之间在所述转印件(594)和所述反作用面(596)之间施加压力,从而将所述色剂象定影在所述基片上。
6.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将所述基片(541)送入经过接触区,接触区从入口(516)连续到出口(517),由所述转印件(594)和与所述转印件(594)面对面压力接触的反作用面(596)所确定;一在所述入口(516)附近加热所述转印件(594)至足以降低色剂粘度到低于50Pa.s的温度;一在所述入口(516)和所述出口(517)之间强迫冷却所述转印件(594)至低于所述色剂软化点Tg的温度;和一在所述接触区的所述出口(517)附近加热所述转印件(594)至高于所述色剂软化点Tg的温度,从而将所述色剂象定影在所述基片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印件装置(594)接触具有干燥表面的所述基片(541)。
8.单通道静电成象印刷的一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沿连续路径移动转移带(594);一将粉状色剂象沉积在所述移动转移带(594)上,从而在其上形成未定影的色剂颗粒象(500);一送入基片(541)经过接触区、接触区从入口(516)连续伸展至出口(517),由载有所述未定影的色剂颗粒象(500)的所述移动转印件(594)和与所述移动转印件(594)面对面压力接触的反作用面(596)所确定的,从而将所述色剂象(500)转移到所述基片(541)上;一在所述入口(516)附近加热所述转印件(594)至足以降低色剂粘度到低于50Pa.s的温度;和一在所述入口(516)和所述出口(517)之间强迫冷却所述转印件(594)至低于所述色剂软化点Tg的温度。
9.根据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不同颜色的若干粉状色剂象相互对准地沉积在所述移动转印件(594)上,在其中形成多色剂象(500)。
10.用于将未定影的色剂颗粒象定影在基片上的一种装置,它包括转印件(594),与所述转印件(594)面对面压力接触的反作用面(596),在两者之间从入口(516)伸展至出口(517)形成接触区,送入基片(541)经过从所述入口到所述出口的所述接触区的装置(366),在所述入口(516)附近加热所述转印件(594)至足以降低色剂粘度到低于50Pa.s的温度的加热装置(526),和在所述入口(516)和所述出口(517)之间强迫冷却所述转移带(594)至低于所述色剂软化点Tg的温度的冷却装置(528),其特征在于在入口和出口之间在所述转移带(594)和所述反作用面(596)之间施加压力的装置(532,534)和在所述出口附近加热所述转移带(594)至高于所述色剂软化点Tg的温度的第二加热装置(530)。
全文摘要
色剂象(500)被加热至足以降低色剂粘度到低于50Pa.s的温度。载有色剂象(500)的转印件(594)被推向与基片(541)接触。强迫冷却转印件(594)至低于色剂玻璃态转变温度Tg的温度,同时转印件(594)保持与基片(541)接触。此后转印件(594)从基片(541)分离。
文档编号G03G13/16GK1198544SQ9712549
公开日1998年11月11日 申请日期1997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1996年12月13日
发明者J·J·I·德波克, E·M·德科克, D·F·M·范德维尔德, P·比勒特 申请人:西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