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架空线路上敷设光缆的方法和实施该方法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8229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在架空线路上敷设光缆的方法和实施该方法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光缆敷设在架空线路的线缆上的方法,并且提供一种沿架空线路的线缆运行的捆扎装置,架空线路拥有电线杆序列。
DE-A1 32 28 239的图5中公开了一种沿架空线路的线缆移动的光缆捆扎装置。当这种捆扎装置来到架空线路的电线杆时,贮备光缆卷被从捆扎装置上取下来转移到电线杆后面的第二捆扎装置上。然而光缆盘以及整套捆扎装置的转移很费时,而且还需要相应的运输装置(例如升降平台、安装架或同类物),通过它们才能进行转移。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方法,即如何能够轻易地将捆扎装置从电线杆的一侧运送到另一侧。
按照本发明,当采用开头所提及那种类型的方法时,通过以下方式实现该目的,即在线路电线杆上给光缆捆扎装置安装一根电线杆旁路,这样捆扎装置在电线杆区域内被从所在线缆上引开,借助于电线杆绕过电线杆。
电线杆旁路比整个捆扎装置甚至光缆盘轻得多,因而它能够更轻易地操作,更简便地安装和拆卸,而且使捆扎装置能够特别安全可靠地从电线杆的一侧转移到另一侧。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使光缆捆扎装置绕行的装置,该装置沿架空线路的线缆移动,其特征在于,提供一根被设计为弧形的电线杆旁路,它的一端紧贴在进来的线缆上,而另一端在离开的线缆上,而且电线杆旁路还拥有一个导向机构用来使捆扎装置继续通过。
下面将借助于附图详细解释本发明及其改进方案,图中所示为

图1以简图形式展示了一条架空线路,它带有捆扎装置以及按照本发明用简图表示的电线杆旁路;图2以侧视图形式展示了按照本发明的电线杆旁路;图3展示了如图2所示的电线杆装置处于转动90°后的位置上;图4以侧视图形式展示了一个基本上安装在线缆上方的电线杆旁路,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图5展示了基本上在线缆的纵向方向上看到的如图4所示的电线杆旁路;图6展示了沿线缆的纵向看到的高压电线杆,它带有横梁以及按照本发明的电线杆绕行装置的不同布置方式;图7以侧视图形式展示了如图6所示的高压电线杆;图8展示了一辆用来转移电线杆旁路的机动车;图9展示了搭接装置在电线杆旁路区域内的细节;以及图10和11展示了用来转移捆扎装置车辆。
图12到14展示了电线杆旁路的另一个实施例。
在图1中表现了架空线路、尤其是高压架空线路的两个电线杆,分别用MA11和MA12表示。该架空线路具有地线ES1(安装在电线杆的顶端上),以及在横梁TR11和TR12上,以通常方式被固定在绝缘子IS11和IS12上的相线PS1。在本例中假设把光缆OC捆扎在地线ES上,而且按照箭头PF的方向从左向右捆扎。为此提供了一套捆扎装置AV1,它用适当的方法把光缆OC1固定在地线ES1上。通常的固定类型包括,例如安装各个固定连接板,缠绕连续的捆扎线,粘贴胶带,以及也许借助于以螺旋形式把光缆OC缠绕地线ES。因此可以使用所有已知的捆扎方法。有可能把呈相应的贮备光缆线圈形式的光缆OC1本身固定在捆扎装置AV1上,并且还在这里同样为捆扎过程提供相应的带状或线状部件。也有可能正如众所周知的那样,把光缆OC1在地上的一个贮备线圈盘上备好,再把它向上提给捆扎装置AV1,之后捆扎装置AV1在所在的线缆上进行实际的敷缆过程。
一旦这捆扎装置AV1跑完了电线杆MA11和MA12之间的跨长,因为捆扎装置AV1遇到电线杆MA12,不能再沿地线ES1运行,所以就会出现困难。电线杆绕行装置MU11把捆扎装置从线缆的一段向在电线杆另一侧延续的另一段转移,这里只示意地画出了这个旁路装置,它跨越了所抵达的电线杆(在本例中为电线杆MA12)这样捆扎装置AV1就被导引绕过电线杆MA12。此时旁路MU11适于以机械方式,例如通过适当的连杆或同类物,固定到所在的电线杆MA12上,而且它的结构本身足够坚固,以便能承受捆扎装置AV1。电线杆旁路最好被设计为近似于孤形,它的两端以适当的方式与相应待跨越的地线ES连接,这样捆扎装置AV1能类似于在绕行道岔那里离开相应的地线ES1,沿弧形路径绕过电线杆,并在离开电线杆旁路MU11后又按已知方式继续在线缆ES1上移动。
由于电线杆旁路MU11很简单,而且重量相对较轻,因而就有可能在架空线路带电压的相线不断电PS1的情况下,将光缆安装到架空线路的地线电缆上。与此相反,如果打算将光缆OC安装到(断电的)相线PS1上,则必须提供电线杆旁路MU12,它被机械地固定在电线杆MA12和/或者它的横臂TR12上,以便附属的捆扎装置能绕过相线PS1相应的悬挂式绝缘子IS11或IS12。
电线杆旁路MU11可以例如借助于可移动的悬臂起重机或升降平台被从一个电线杆运送到下一个电线杆。但也有可能将电线杆旁路沿所在电缆与捆扎装置一起移动,电缆单独存在(例如,悬挂在它自己的滚轮上)或与捆扎装置AV1处于组合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电线杆旁路MU11*例如通过挂钩HK可拆卸地固定在捆扎装置AV1上。
图2以横贯地线ES2的视图形式详细地表现了电线杆绕行装置MU。图3展示了位置转动了90°的同一构造,也就是说,沿地线ES2的纵向看的视图。电线杆旁路MU2(参看图2)适宜设计为弧形(最好是圆弓形),并具有用作支柱的臂AA2,它朝电线杆MA2(例如用混凝土或木材制作)的方向延伸,并被适当的紧固装置GT2固定在电线杆MA2上。适宜使用能快速安装和拆卸的紧固装置,例如与夹紧器SL2相结合的紧固带、快速锁闭装置或同类物。也可把臂从2设计为带有钩扣或固定的连接板,这样它通过钩紧以咬合或刚性锁定的方式固定在电线杆MA2上。电线杆旁路装置MU2被设计为弧形的实际跨越段KS2,在本例中被画成一块有孔的金属板件(例如用铝或钢板制做)。但也可能用适当的管状框架构件作为连杆组装电线杆旁路MU2,管状框架构件一方面特别轻,而另一方面又具有很高的负荷能力。在平面视图中看,臂AA2和用作轨道的跨越段KS2就构成近似于T形的结构。被设计为圆弓形的过渡或跨越段KS2的两端在本例中用EC21和EC22标出,并且用作固定部件。这两个固定部件EC21和EC22的构造,便于它们例如借助于连接板,环或钩,至少部分地抱住所在线缆ES2,这样就与支柱臂AA2一起为电线杆旁路MU2形成一种三点支撑。这样电线杆旁路MU2的中心(在电线杆MA2上)和两端(EC21和EC22)被固定,因而不可能倾斜,或者移动到不希望的位置上。地线ES2穿过电线杆旁路装置MU2钩入或挂入到地线线缆上的固定部件EC21和EC22,因而就能简便地实现把捆扎装置AV2从相应的线缆ES2转移到电线杆旁路MU2上的过程。
一般来说,捆扎装置AV2都带有数个导向滚轮,例如FR21和FR22,捆扎装置AV2借助这些导向滚轮沿所在线缆ES2运行。电线杆旁路MU2采用下述设计方式,即它在跨越段KS2上拥有合适的导向装置,导向装置例如采用导轨FS2的形式,在绕行过程中,导向滚轮FR21和FR22能够在导轨上继续滚动。通过选择导轨FS2的尺寸,使它具有与所在线缆ES2近似相同的横截面即可极简单地实现上述过程。在本例中显示,捆扎装置AV2如何在已经离开线缆ES2后在电线杆旁路MU2上移动。在电线杆旁路MU2左边的地线ES2上以简图形式表现了夹板状捆扎件AL2,但也可能象已经提及的那样采用其它的捆扎方法,例如带子。在连接过程中,如虚线所示并用OC2*标注的光缆,穿过捆扎装置AV2,这样适宜于在进行绕行电线杆的过程中,把光缆OC2从原来的捆扎装置AV2中取出。在这种情况下,光缆OC2被直接从供缆盘VT拉出,并以相应的弧线形式被自由地导引绕过电线杆到达位于电线杆旁路MU2端部的重新捆扎处。在实际绕行电线杆MA2的过程中,捆扎装置AV2被大约呈弧形地导引经过轨道FS2,并通过用作电缆连接板或夹线板的固定部件EC22后重新延伸到地线ES2上,在这里以已知的方式继续光缆的连接过程。光缆又被带入到OC2*的位置。在捆扎装置中提供相应的捆扎件(例如采用带子、捆扎板、夹线板等)是适宜的。最好使用用介电材料制作的拼接紧固带,因为它们很轻,而且操作安装也很简单。这些紧固带还能够适宜于配置粘结层。
从图3可见,地线ES2借助连接板EL21从侧面固定在电线杆MA2上,而且电线杆旁路MU2的支撑臂AA2倾斜地向上延伸。这支撑臂AA2本身被设计成弯折形,分为两段AA21和AA22,其中下段AA21用于在电线杆MA2上的固定,而斜向朝外弯折的上段从22延伸到捆扎装置AV2的槽口SL2内,而包括导轨FS2的跨越段KS2就固定在上段AA22上。槽口SL2就设在固定连杆AR2内,导向滚轮,例如FR21和FR22也安装在该固定连杆上。槽口SL2以下述方式设置在固定连杆AR2内,即形成一向下斜伸的钩头HN2,这样就确保了,在导向滚轮FR21和FR22从电线杆旁路MU2中跳出时,整个捆扎装置AV2借助于钩头HN2依然保持在电线杆旁路MU2上而不会坠落下来在捆扎装置AV2的上端设置了挂钩、或者拉杆以及拉孔这样当敷设工作开始或结束时,能够借助于例如吊车,将捆扎装置AV2安置在相应的线缆上,或者再把它从线缆上取下来。
为了例如不仅能够跨越直线延伸的线缆ES2,而且例如用于拐弯或改向处的电线杆,旁路装置MU2还可设计成几个部分,其中例如可以设计为两个或三个总体上近似于排成弧形、最好彼此铰接的部件,它以一起形成了圆弓形的跨越部件KS2。这样就能够更简便地跨越大于或小于180°的角度。这种实施形式的优点还在于,跨越部件的体积较小(例如对于运输来说)。支撑臂AA2同样也可以铰接固定在这跨越部件KS2上。
因为高压电缆不总是水平伸展的,而可能例如高低起伏地延伸,因而把固定或支撑臂AA2,同样以铰接方式与相应的电线杆MA2连接是适宜的。这样,固定连接板GT2可以仍然能象先前一样水平安装,而连接板上铰接拼装的导向臂AA2则可移到一个例如从左向右升高的倾斜位置上。
这电线杆旁路的纵向长度(也就是跨越的范围)适宜在1到3米之间选择。电线杆旁路本身借助于例如采用板、钩、环或同类固定部件EC21和EC22悬挂在线缆ES2上,而且在线缆上由于自身的重量和捆扎装置AV2的重量而被张紧固定。首先用固定部件EC21和EC22将电线杆旁路悬挂在线缆ES2上,然后朝电线杆MA2的方向移动支撑臂AA2,并且挂上并锁闭快速锁合部件与紧固带GT2,整个过程是适宜的。
安装工作也可按下述方式进行,即提供多台这样的绕行辅助装置即多台电线杆旁路,它们被先遣人员各自按照相应的前行顺序安装在空线路的电线杆上,这样就能够进行连续的连接过程并绕过电线杆。不再需要的电线杆旁路又被取下来,并且沿拼接方向继续向前安装到新的电线杆上。
在实际的绕行电线杆时并不需要安装连接板等部件,因而在绕行期间把相应的捆扎装置停下来是适宜的。只要到达了在电线杆另一侧继续延伸的线缆部分上,那么连接过程将继续进行。
在图4和图5中,地线ES4被安置在设计为格构搭的电线杆MA4的上部区域内。正如从图5看到的那样,地线ES4借助于金属固定件EL41固定在电线杆的上端,而且还在可移动的金属悬挂装置EL42中支承地线ES4。此外在地线上还安装了阻尼元件DG41和DG42,它们应该尽可能进一步阻止用于夹紧的连接板EL42的机械振荡。因为阻尼元件DG41和DG42,尤其是地线ES4的目定件EL41和EL42,妨碍了光缆OC4的捆扎装置AV4的移动,因此提供一套电线杆绕行装置MU4,它把捆扎装置AV4引上一条在地线ES4基本垂直上方延伸的路线。该电线杆旁路MU4通过固定端EC41和EC42,尤其是采用卡槽、扣锁、夹钳等形式或其它机械连接装置固定在地线ES4上。为了后来打开,用作跨越段的导轨FS4开始时沿与地线近似相切的方向延伸,然后一跃而进入朝上的弧线,弧线大约在电线杆的轴线区内达到最高,这样在此后同样沿弧形缓慢而准确地汇入到右端的固定部件EC42内。敷缆装置AV4至少包括两个带有内凹槽形的导轮FR41和FR42,它们位于捆扎装置的某个中段MT4内,并且可以转动,这里的中段MT4最好也能包括一套驱动装置,例如一台马达。捆扎装置AV4此外还包括一个安装在侧面的贮缆盘VT4,用来缠绕光缆OC4,这里的贮缆盘通过一个紧固法兰HF4,定位在固定于中段MT4上的轴AC4上,并可以转动。为了使贮缆盘VT4的转动轴保持水平,在中段MT4的另一侧安置了配重GG4。此外在位于中段并且可以转动的臂AR4上装有两个贮备光缆线圈VS41和VS42,它以带有带状或线状的捆绑材料(这里未详细画出),在正常的捆扎过程中捆扎材料通过转动,连续地近似于以螺旋形式缠绕在地线ES4和光缆上。捆扎带的端部在图4的左边画出,并用AL4标注。
实际的捆扎过程在电线杆区被中断,这时光缆OC4不再能用光缆捆扎装置相应地捆扎和引导,而必须由操作人员在一个与上述过程无关的操作过程中进行敷设。尤其需要跨越地线ES4的阻尼元件DG41和DG42以及固定件EL42。
导轨FS4借助于基本上垂直伸展的臂AA4作为支撑装置,固定在电线杆MA4上,导轮FR41和FR42在轨道上运行并因此向前移动整个光缆捆扎装置AV4。最好使用异型或带状金属,特别是带钢或带铝制作支撑臂AA4,型材尺寸应使其具有足够的承载强度,以便能承受由捆扎装置AV4产生的负荷。同时,端部的固定部件EC41和EC42也把部分负荷传递给地线ES4,因而支撑臂AA42的尺寸也不必选择得过大。支撑臂AA4包括下臂AA41,它最好配置横向托架AA4Q,托架例如用固定螺栓HS41和HS42固定在电线杆MA4上。从图5中可以看到的附属防松螺帽的标注符号是MS41。如果电线杆外轮廓相应很斜地延伸,则必须提供楔形的中间支承KZ41和KZ42,以便保证固定螺栓头HS41和防松螺帽MS41的水平固定。一般来说,不必将固定螺栓HS41穿过整个电线杆MA4(如图5所示)。也可能通过连接电线杆部分的螺栓、夹板、夹线板、连接板或同类物,特别是速紧装置(例如夹紧带)进行支撑臂AA4的固定。
在紧贴着电线杆MA4的支撑臂部分AA41的后面紧随着支撑臂部分AA42,它基本垂直延伸,并且从侧面经过地线ES4及其悬挂件EL41和EL42。AA42后面紧接着斜向延伸的支撑臂局部AA43,它最后通入到在这里基本上垂直延伸的导轨FS4内,导轮就在这轨道中或轨道上运行,在图5中仅只能看见其中的端部导轮FR41。带有导轨FS4的电线杆旁路MU4,应该安置得离电线杆的固定部件足够远,使得光缆捆扎装置AV4可以经过电线杆而不会与各固定部件摩擦。
在绕过电线杆MA4之后,就将这电线杆旁路MU4从地线上脱开(通过打开端部的固定部件EC41和EC42,以及松开固定螺栓HS41和HS42拆下附属的支撑臂AA4),这样在最简单的情形下,电线杆绕于装置MU4就可以被光缆捆扎装置AV4一起携带,确切地说一直到下一个电线杆。然后,电线杆旁路MU4被重新以上述方式固定在地线ES4上,而电线杆绕行过程被重新进行。
在图6和图7中表现了高压架空线路的格构塔MA6,它装备了三根横臂TR61、TR62和TR63。通过绝缘子IS61、IS62、和IS63分别将相线PS61、PS62、和PS63固定。电线杆MA6的左边也有类似的配置;为了简化图示,这里已将相应的相线省去。
在横臂TR61可以看出,电线杆旁路MU61被装在了横臂TR61的里侧(也就是说朝向电线杆),相线PS61的绕行是在该相线附近的一个近似于水平面内进行,这就是说,光缆捆扎装置AV61在相线附近一个至少接近大约水平面内运行。支撑臂的上部AA61固定在横臂TR61上,然后向下弯折,最后再向上伸展,在那里它支撑着近似垂直伸展的导轨FS61。
在与中间横臂TR62相应的电线杆旁路MU62的实施例中,相线PS62一个基本上垂直伸展的平面中绕行,确切地说在相线PS62之上绕行。为此,电线杆旁路MU62与其用于支撑的臂AA62一起被固定在横臂TR62的上部,而轨道FS62近似垂直地延伸并支撑着线缆捆扎装置AV62。
在横臂TR63上,相线PS63被在下侧绕行。用于支撑的臂AA63的上部被固定在横臂TR63上,然后有一段近似垂直向下延伸,之后再弯向相线PS63,最后在它的端部承载着导轨FS63。
正如从图7可以看到的那样,各电线杆旁路的端部都以介绍过的方式,通过相应的端部固定部件,例如EC61至EC63,被固定在各自的相线PS61至PS63上。
如图8中所示,也有可能借助于在地上运动的车辆FZ8,可能是履带车来运输电线杆旁路MU8,确切地说,例如借助于在其悬臂AR8上悬挂的方法运送电线杆绕行装置。电线杆旁路MU8仅其支撑臂AA8在这里可以固定在一条从车辆伸出、可上下移动的缆绳SL8上,这样便可将电线杆旁路移动到所希望的高度和位置上。把端部固定部件固定到相应的相线PS8上、而且把支撑臂AA8固定到电线杆MA8的固定部位上之后,承载缆绳SL8被松动或松扣。通过在图中未画出的捆扎装置绕过桥塔之后,电线杆绕行装置MU8借助于悬臂AR8在松动了端部的固定部件EC81和EC82,之后,再次离开相线PS8而车辆继续开到下一座电线杆。
在图9中展示了导轨FS9的设计采用异型断面,尤其是采用十字形或T形断面,这首先是为了改善电线杆旁路的机械稳定性。也可能采用下述方式设计捆扎装置AV9,即它不在、或至少不只在导轨FS9的上面以及在FS9朝上的附件FS9A上面滚动,而是从下面附加地借助于滚轮与导轨及其附件接触。为此捆扎装置AV9除了原来的导轮例如FR9之外,还附加拥有稳定轮RL91和RL92,它们在下面与轨道FS9及其横翼接触,因而附加保护了捆扎装置AV9。当捆扎装置AV9绕行时,稳定轮RL91和RL92被折叠到虚线所示的位置RL91*和RL92*内。
此外也可以按下述方式进行,即在电线杆旁路以及最好与其相关系的区域内安装一个活动的底座AVU9,它基本上只包括虚线TL9以下的部分,这就是说,位于下侧的稳定轮RL91和RL92以及承载滚轮RL93和RL94在导轨FS9的上方或上面运行。那么在电线杆绕行过程中,原来光缆捆扎装置(也就是AV9位于虚线TL9以上的部分)仅被放置在该可移动的底座AVU9上,而且与之耦连,在这种情况下,捆扎装置的滚轮FR9不必再与导轨FS9紧密接触,而通过可移动底座仅与间接相连。导轨上的附件FS9A有时也可省去。可移动底座可以适宜以锁紧方式与电线杆绕行装置相连,以便在移动过程中,总能同样可靠地被移动到新的使用位置上去。
在某些情形下,特别是对于紧密相随的电线杆而言,安装被固定在线缆上的电线杆绕行装置可能过于烦琐。在这种以及类似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如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这时成套的捆扎装置AV10包括附属的待敷光缆贮备盘VT10,一起被固定在运载工具FZ10的悬臂AR10上。运载工具FZ10在这里被设计成一个轨道车,这就是说装有轨道GL10和GL10A,而轮子RG10和RG10A就在上面运行。为了拼接电缆,带有轨道GL10和GL10A的路基被专门设计成轻便轨道。在电线杆MA10上提供横臂TR10,在中压(例如15KV)架空线路的情况下,在横臂TR10上装有三个绝缘子,特别是支座绝缘子IS101、IS102和IS103,它们的上端各自固定了相线FS101、FS102、和FS103。在本例中假设,应在相线PS101上进行光缆捆扎。为此在运载车FZ10上装有工作平台AB10,它通过悬臂AR10承载光缆捆扎装置AV10。这悬臂AR10适宜拥有一条水平伸展的悬臂AR10H和一条垂直臂AR10V,它们适于被设计成可伸缩臂,这就是说它们可以在纵向及横向上变化。这样,通过双臂AR10A和AR10V的相互配合,光缆捆扎装置AV10能够移动到任何高度和任何距离的位置上。如用简图所示,在光缆捆扎装置AV10上可以看到一个倾斜伸展的槽口SL10,附属相线例如PS101借助于这道槽口,就能被带到光缆捆扎装置AV10的内部,最好被移进到大约中心的位置。原本的连接过程就可以在这个位置上开始,这就是说光缆被从贮缆盘VT10上拉出来,并且借助于适当的捆扎材料固定到相应的相线PS101上。在图中所示的位置上,这种配置起着电线杆旁路装置的作用。
为了在侧面尽可能节省空间,光缆的供缆盘被安装在原来的捆扎装置AV10的下面。当采用运载车FZ10时结构稳定性通过下述方式得以改善,即安置工作平台AB10包括悬臂AR10和捆扎装置AV10,使整个装置的重心大约通过运载车的中心,这就是说,在图中的这些部分应进一步向左移动。但也可能通过相应设置的配重GG10来确保结构稳定性。
图中所示装置也可被用于在电线杆之间为捆扎装置AV10构成一个引导装置。这意味着,在整个连接过程中,捆扎装置AV10并不在、或者至少只局部地在相应线缆例如PS101上运行,而是基本上由臂AR10承载。如果线缆例如PS101本身太弱不能承受捆扎装置AV10包括光缆供应盘VT10的总重量,那么这将尤其适用。当电线杆结构的承载能力并不能足以可靠地承受由捆扎装置AV10所产生的负荷时,那么借助运载车FZ10产生的这种捆扎装置AV10的连续机械固定也是适宜的。
当电线杆MA10是铁路架空线路的一部分时,也可能使用图10所示的布置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滑接线(这里未画出)被安装在横臂TR10的下面,而导线PS101作为供电线用于向实际滑接线的供电。
在图11中表现了一种自由的、即不用轨道即可在地上移动的运载车FZ11,它用于在高压架空线路上捆扎光缆,在图中表现了这种架空线路的电线杆,并用MA11标注。运载车FZ11,尤其是履带车具有下述结构AR11,它包括一根高度可变的垂直臂AR11V(特别设计成伸缩臂)和一个同样可变长度的水平延伸臂AR11H(最好是伸缩臂)。光缆捆扎装置AV11被安装在这根水平延伸臂AR11H上,它的槽口在工作位置时卡住附属的线缆,例如相线PS111,并且就这样带入到拼接位置。
运载车FZ11可以以捆扎装置AV11的电线杆绕行装置的意义被用作移动装置,也就是说例如为了绕行相线PS111的悬挂绝缘子IS111。在这种情况下,光缆捆扎装置AV11包括附属的供缆盘VT11的重量基本只在电线杆区域内由运载车承受。
但也可能借助于运载车进行整个连接过程,而不仅是大约进行电线杆区域内的绕行。在这种情况下,捆扎装置AV11被固定在悬臂AR11H上,而运载车FZ11则沿着高压架空线路移动,这时利用适当的固定器件连续进行光缆的连接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垂直臂AR11V的高度连续地适应相线PS111的下垂挠度,特别是借助适当的传感器,它们按照相线PS111的特定悬链线连续地控制导引捆扎装置AV11(通过垂直臂AR11V连续的高度调整),上述过程是适宜的。对于连接过程本身来说,相线PS111适宜不承受捆扎装置AV11和光缆供缆盘VT11的整个重量,而只承受该重量的一部分。
在图12中以横贯相线PS112纵向的视图形式表现了电线杆MA12,这里的光缆捆扎装置AV12在线缆PS112上运行(PS112在这里作为地线)。在图14中以平面图形式表现了这个电线杆MA12,在图中可以看出,光缆捆扎装置AV12从右侧沿着线缆PS112移动,而在这里把未作详细描绘的光缆拼接到一起。现在需要一个绕行过程,为此,光缆捆扎装置AV12被固定在电线杆旁路装置MU12上,绕行装置通过适当的固定器件(例如螺栓或快速卡锁)ALQ12被固定在电线杆MA12上。这电线杆旁路装置MU12基本上由大体垂直延伸的部分AR12V和基本水平延伸的部分AR12H组成。当要绕电线杆进行绕行过程时,就在水平延伸的部分AR12H的端头上,通过吊环或同类物固定光缆捆扎装置AV12。臂AR12V能绕一根基本垂直的轴转动,同时最好还可调节其高度(特别是通过伸缩结构)。当垂直臂AR12V转动时,臂AR12H就与它刚性相连,而且同样在其跨度范围内可以调整(最好同样通过伸缩结构)。如果与此不同,垂直臂AR12V固定,这就是说未被设计成可转动,那么水平悬臂AR12H例如借助于相应的铰链结合或同类物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在固定臂AR12V上。
如在图14中所示,在到达电线杆区时,电线杆旁路装置MU12的臂AR12H与光缆捆扎装置AV12机械连接,而且后者沿圆弧KB12绕过电线杆MA12被带到位置AV12*上,在这里它重新与相线PS112啮合,并且通过沿相线PS112的纵向运动可以继续它的捆扎过程。为此,这臂AR12H进行大约超过180度的回转运动。
图13展示了在跑过大约90度的圆弧KB12之后,朝线缆的纵向看到的光缆捆扎装置AV12的位置。在该局部区域内,由于光缆捆扎装置AV12在绕行过程开始时经槽口SL2离开缆线,它当然不再与相线PS112连接,光缆捆扎装置AV12包括供缆盘被支撑臂AR12H固定在离电线杆MA12相应足够远的距离上,而且在这里既不与电线杆咬合也不与线缆接触。
为了简化图示,在图12和13中省去了相线PS112的固定装置;它以可以通过绝缘子安装在相应的横臂上,横臂和绝缘子在这里同样没画出来。但也可能线缆PS112是地线,它被固定在电线杆MA12的上端,这正如图12至14中所示。
权利要求
1.一种将光缆(OC1)敷设在架空线路的线缆(ES1)上的方法,该架空线路具有一连串的电线杆(MA11、MA12),在这种情况下提供一种沿架空线路的线缆(ES1)运行的光缆捆扎装置(AV1),其特征在于,在电线杆(MA12)上给光缆(OC1)的捆扎装置(AV1)安装电线杆绕行装置(MU11),光缆捆扎装置(AV1)在电线杆(MA12)的区域内被从相应的线缆(ES1)上引开,并且借助于电线杆旁路装置(MU11)绕过电线杆(MA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与敷设过程相应,电线杆旁路装置(MU11)被不断地安装在彼此相邻的电线杆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绕过电线杆(MA12)之后,捆扎装置(AV1)重新离开电线杆旁路装置(MU11),并在所在线缆(ES1)上继续进行捆扎过程。
4.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旁路装置(MU2)被支撑在电线杆(MA2)上。
5.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旁路装置(MU2)的两个外端(EC21、EC22)被固定在线缆(ES2)上。
6.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旁路装置(MU11)借助于可轻易拆卸的固定装置(GT2,SL2)被固定在电线杆(MA)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旁路装置(MU2)借助于紧固带安装在电线杆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紧固带(GT2)借助于夹紧装置(SL2)拉紧。
9.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大约在一孤段上,尤其在一段圆弓上进行电线杆绕行过程(MU2)。
10.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光缆捆扎装置(AV2)相应运行元件的导轨(FS2)上进行电线杆绕行过程。
11.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电线杆旁路(MU4)被在所在线缆(ES4)的上方或下方导引。
12.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电线杆旁路被在一条线缆(ES4)的上方导引,并通过基本垂直延伸的支撑件(AA4)被固定在电线杆(MA4)上。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电线杆旁路(MU63)在线缆(PS63)的下方,最好在绝缘子(们)(IS63)的区域内绕行。
14.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电线杆旁路装置被设计为几部分,各分部被装配成一个完整的电线杆旁路装置
15.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电线杆旁路装置被光缆捆扎装置从一个电线杆运输到另一个电线杆。
16.如权利要求1至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电线杆旁路装置(MU8)借助于运载车(FZ)被从一个电线杆运输到另一电线杆。
17.特别是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光缆捆扎装置(AV10,AV11)借助于运载车(FZ10,FZ11)移动,光缆捆扎装置(AV10,AV11)由运载车运载,它可以在垂直和/或水平位置上变化。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即使在光缆捆扎过程中,光缆捆扎装置(AV10,AV11)也至少局部地由运载车(FZ10,FZ11)来承载。
19.用于转移光缆(0C2)捆扎装置(AV2)的装置,被沿架空线路的缆缆(ES2)导引,其特征在于,提供被设计为弧形的电线杆旁路装置采用下述构造,即它的一端(EC21)安置在进缆上,而另一端(EC22)安置在出缆上,还在于电线杆旁路装置(MU2)拥有一导轨(FS2),用于继续导引光缆捆扎装置(AV2)。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继续导引光缆捆扎装置(AV4)的导轨(FS4)基本上被安置在所在线缆(ES4)的旁边、上面、或下面。
21.用于转移光缆捆扎装置的装置,被沿架空线路的线缆导引,该装置的特征在于,光缆捆扎装置(AV10,AV11)借助于运载车(FZ10,FZ11),特别是轨道车移动,运载车以在垂直和/或水平位置都是可变化的方式承载捆扎装置(AV10,AV11)。
全文摘要
为了将光缆(OC1)铺设在架空线路的线缆(ES1)上,提供一套沿架空线路的线缆(ES1)运行的捆扎装置(AV1)。光缆(OC1)捆扎装置(AV1)的电线杆绕行装置(MU11)被安装在电线杆(MA12)上,它采用以下方式设计,即位于电线杆区域内的捆扎装置(AV1)被从相应的线缆上(ES1)转移,并且借助于电线杆绕行装置(MU11)绕过电线杆。
文档编号G02B6/48GK1216117SQ97193743
公开日1999年5月5日 申请日期1997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1996年4月12日
发明者D·克雷乌茨, G·埃恩斯勒 申请人:西门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