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广角放大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8598阅读:7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广角放大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筒广角放大镜。
现有技术中,美国、德国、日本、天津医用光学仪器厂、中国专利局授权的ZL95245534X实用新型专利等国内外生产的医用手术放大镜,其结构大同小异,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采用物镜、目镜光学系统,另一类是用物镜、棱镜、目镜组成光学系统,无论上述的哪种光学系统共同存在一个缺点是光学系统在装配时,物镜、目镜或棱镜在镜筒中是固定死了,也就是说一个固定不变的光学系统,其视距与工作距离恰好选择与确定在动手术这个使用范围,视度一般不能调整,对于不同的人眼视度,只能通过加长或缩短景物与人眼之间的距离加以调整,例如美国的视距确定在47厘米,德国的为45厘米,天津的为42厘米,西安市竹林电子有限公司(ZL95245534.X)为45厘米,上述的各种视距恰好是站着动手术的这个使用范围,而且人的身高,手臂长短不一样,尤其有些手术或其他行业工种需要坐着工作,这种产品的使用范围就大大的受到限制,适应程度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视场角大,观察范围广、视距可调的光学系统,适应站着或坐着工作状态的多功能广角放大镜。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解决的一个左镜筒通过铰链轴、锁紧螺母连接一个结构与左镜筒完全相同的右镜筒,左、右镜筒都是由物镜组、棱镜组、目镜组组成对称的光路系统结构,其目镜组通过隔圈、目镜压圈固定在目镜筒上,等腰屋脊棱镜、半五角棱镜通过棱镜座、棱镜压圈将棱镜组固定安装于左、右镜筒的中部,底部安装物镜组。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之处在于上述所说的目镜是由至少四片相对称的双胶合目镜组成,所说的物镜经胶合后固定安装在物镜座中,整个物镜组是通过滑动钉与调焦环连成一体,调焦环与调焦手轮连接,用固定压圈压紧调焦手轮和棱镜压圈。当转动调焦手轮时,由于物镜组与调焦环、滑动钉是连接一体,此时物镜组就沿着主光轴上下移动,从而达到调整视度与调节视距。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对目镜组和物镜组进行了改进设计,目镜组由二~三片型改成四片型,有利于成象质量的提高,物镜组改成可调的内调焦系统,调焦机构可使物镜沿着主光轴上下移动,使视距的范围扩展到30~50厘米,任意可调,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同时,对棱镜组之间距也作成了可调的技术改进,综合上述各项技术的改进,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合理,体积小,视场角大,视距调整范围宽,成象清晰的特点,它能适应人坐着工作状态(30~35厘米)和站着工作状态(35~50厘米)时将景物放大而且实现了广角。广泛用于电子工业、钟表工业、精密机械制造业,光电行业,检测计量行业,医疗卫生行业,地质行业等。
本实用新型的光学性能为放大倍率3.3×出瞳距离17毫米视场角 130 中心瞳距56~74毫米放大镜总长 5厘米视距30~50厘米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
图1的一对目镜结构图;图3为
图1的物镜结构图。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参照
图1所示,包括一个左镜筒9通过铰链轴20、锁紧螺母18连接一个结构与左镜筒9完全相同的右镜筒19,两镜筒之间用两根连接片连接,铰链轴20在连接片上转动以调节中心瞳距,整个铰链机构,用锁紧螺母18锁紧。左、右镜筒(9、19)都是由结构相同且完全对称的两个由物镜组,棱镜组和目镜细组成双镜筒。由四片组成的两个胶合目镜2、3中间放有隔圈4,用目镜压圈5固定在目镜筒1上,棱镜组由等腰屋脊棱镜7与半五角棱镜8组合而成,固定在中部的棱镜座6上,整个棱镜组由棱镜压圈12固紧。胶合物镜13、14固定在物镜座15上,物镜组13、14、15通过滑动钉17与调焦环11连成一个整体,调焦环11又与调焦手轮10连接,用固定压圈16压住调焦手轮10和棱镜压圈12,当转动调焦手轮10时,形成调焦环11沿着主光轴上、下移动,从而达到了调整视度与调节视距之目的,同时,通过控制与调节等腰屋脊棱镜与半五角棱镜之间距离向左或向右移动,能有助于扩大视距范围。
图2所示,它是由2、3组成一对胶合目镜,另一对胶合目镜的技术参数完全和胶合目镜2、3一样,只是在安装时将胶合目镜2、3的方向颠到一下,用隔圈4隔开,用目镜压圈5固定在目镜筒1上。其胶合目镜2的曲率半径R4=41~51毫米,R5=11~21毫米,中间的厚度d3=0.8~1.5毫米。胶合目镜3的曲率半径R6=15~25毫米,中间厚度d4=4.2~4.7毫米,两对胶合目镜的通光口径为φ14~17毫米,最佳口径为φ15毫米。
图3所示,胶合物镜14的曲率半径R1=20~25毫米、R2=12~17毫米、中间厚度d1=3~4.2毫米,胶合物镜13的曲率半径R3=51~55毫米,中间厚度d2=1.1~2.2毫米,胶合物镜13、14沿着主光轴可以向上移动1~2毫米或向下移动2~3毫米,这样可以调整焦距,使物象便清晰。
胶合物镜的通光口径为φ12.5~14.5毫,最佳通光口径为φ13.5毫米,有效口径为φ11.5~13.5毫米,最佳有效口径为φ12.5毫米。实施例1胶合目镜2的曲率半径R4=43毫米,R5=14毫米,d3=0.9毫米,胶合目镜3的曲率半径R6=18毫米,d4=4.4毫米,胶合物镜13的曲率半径R3=52毫米,d2=1.45毫米,胶合物镜14的曲率半径R1=22毫米,R2=14毫米,d1=3.4毫米实施例2胶合目镜2的曲率半径R4=45毫米,R5=16毫米,d3=1.1毫米,胶合目镜3的曲率半径R6=20毫米,R4=45毫米,d4=4.5毫米,胶合物镜14的曲率半径R1=23毫米,R2=15毫米,d1=3.6毫米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对准观察目标用手旋转铰链轴,调节好瞳距;然后根据站或坐的工作状态用手旋转调焦手轮,直至观察目标最清晰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广角放大镜,包括一个左镜筒(9)通过铰链轴(20)、锁紧螺母(18)连接一个结构与左镜筒完全相同的右镜筒(19),左、右镜筒(9、19)由目镜组通过隔圈(4)目镜压圈(5)固定在目镜筒(1)上,等腰蜃脊棱镜(7)、半五角棱镜(8)通过棱镜座(6)、棱镜压圈(12)将棱镜组固定安装于左、右镜筒(9、19)的中部,底部安装物镜组,其特征在于上述所说的目镜(2、3)是由四片相对称的双胶合镜片组成,所说的物镜(13、14)经胶合后固定安装在物镜座(15)中,整个物镜组(13、14、15)是通过滑动钉(17)与调焦环(11)连成一体,调焦环(11)又与调焦手轮(10)连接,用固定压圈(16)压住调焦手轮(10)和棱镜压圈(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广角放大镜,其特征在于胶合目镜(2)的曲率半径R4=41~51毫米、R5=11~21毫米、厚度d3=0.8~1.5毫米,胶合目镜(3)的曲率半径R6=15~25毫米,厚度d4=4.2~4.7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广角放大镜,其特征在于胶合物镜(14)的曲率半径R1=20~25毫米、R2=12~17毫米、厚度d1=3~4.2毫米,胶合物镜(13)的曲率半径R3=51~55毫米、厚度d2=1.1~2.2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广角放大镜,其特征在于物镜组沿着主光轴向上移动1~2毫米,向下移动2~3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多功能广角放大镜,其特征在于两个胶合目镜的通光口径为φ14~17毫米,有效口径为φ13~15毫米,胶合物镜的通光口径为φ12.5~14.5毫米,有效口径为φ11.5~13.5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广角放大镜,其特征在于通过控制与调节,使等腰屋脊棱镜与半五角棱镜之间距离向左或向右移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双筒广角放大镜,它由物镜、棱镜、目镜构成,四片目镜组成两个对称型双胶合目镜安装在目镜筒内,双镜筒通过铰链连接,围绕铰链轴转动可以实现瞳距调节。镜筒中部安装棱镜组,下部安装有物镜组,物镜组安装在物镜座上,物镜及物镜座通过滑动钉、调焦环连接为一体,用调焦手轮调节物镜上下移动,实现扩大视距范围。采用该放大镜成象清晰、视场角大,视距范围扩展到30至50厘米,适应坐或站工作,用于医疗等各行各业。
文档编号G02B25/00GK2319824SQ9723997
公开日1999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1997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1997年8月21日
发明者陈锷云, 梁传钟, 李胜利 申请人:西安仪表机床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