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94295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光模块具有基板、发光元件、套管、光插座、贯通孔以及粘接剂。光插座包括:包括第一光学面和第二光学面的光插座主体;以及两个支撑部。贯通孔包括:由支撑部的前端部和套管包围而成的两个第一贯通孔;以及由光插座主体、支撑部和套管包围而成的两个第二贯通孔。由此,即使使用粘接剂将光插座和套管固定于基板,也能够切实地将多个发光元件或多个受光元件与多个光传输体光学连接。
【专利说明】
光模块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具有光插座的光模块。
【背景技术】
[0002] -直以来,在使用了光纤或光波导等光传输体的光通信中,使用具备面发光激光 器(例如,VCSEL:Vertical Cavity Surface Emitting Laser,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等发 光元件的光模块。光模块具有使从发光元件射出的包含通信信息的光向光传输体的端面入 射的光插座。
[0003] 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具有光连接器和配置有发光元件的基板的光模块。光连 接器具有光纤和连接器部,连接器部具有配置于多个光纤的前端部和发光元件之间的透镜 阵列(光插座)。另外,透镜阵列具有:使从发光元件射出的光向光纤的前端部反射的反射 镜、以及使由反射镜反射的光向光纤的前端部聚光的聚光透镜。
[0004]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光模块中,通过将光连接器定位于基板的规定的位置,并在 透镜阵列的侧面与基板之间的边界涂上热固化性的环氧树脂粘接剂并使其热固化,来将光 连接器相对于基板进行固定。
[0005]在这样制造的光模块中,从发光元件射出的光由反射镜向光纤的前端部反射,通 过聚光透镜到达光纤的前端部。
[0006] 在先技术文献
[0007] 专利文献
[0008]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75942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9]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10]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光模块中,若使环氧树脂粘接剂固化,则由于环氧树 脂粘接剂的收缩,而使透镜阵列(聚光透镜和反射镜)以被向环氧树脂粘接剂侧(即,侧方) 拉拽的方式变形。而且,环氧树脂粘接剂在使透镜阵列变形的状态下固化。由此,透镜阵列 有时即使在固定于基板后还会保持变形后的状态不变,无法将从发光元件射出的光适当地 向光纤的端面引导。这样,对于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透镜阵列(光插座),存在以下问题:在使 用粘接剂进行了固定时会发生变形。
[0011]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即使使用粘接剂固定也不易变形的光插座的光模块。
[0012] 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3] 本发明的光模块包括:基板;在所述基板上成列排放的多个发光元件或多个受光 元件;套管,其用于保持成列排放的多个光传输体,该成列排放的多个光传输体用于分别接 受来自所述多个发光元件的光或者分别向所述多个受光元件射出光;光插座,其配置在所 述基板上并且固定有所述套管,用于分别将所述多个发光元件或所述多个受光元件与所述 多个光传输体光学连接;四个贯通孔,其朝着与所述基板大致垂直的方向形成在所述套管 与所述光插座的边界;粘接剂,其填充于所述四个贯通孔,用于将所述套管和所述光插座粘 接于所述基板,所述光插座包括:光插座主体,其包括:成列排放的多个第一光学面,用于使 从所述多个从发光元件射出的光分别入射,或者使在内部通过的光向所述多个受光元件分 别射出;以及成列排放的多个第二光学面,用于使由所述多个第一光学面入射的光向所述 多个光传输体的端面分别射出,或者使来自所述多个光传输体的光分别入射,所述光插座 主体以使所述多个光传输体与所述多个第二光学面相对的方式,在背面固定有所述套管; 以及两个支撑部,其配置在所述套管的两侧面侧,其基端与所述光插座主体连接,所述四个 贯通孔包括:两个第一贯通孔,其由所述支撑部的前端部和所述套管包围而成;以及两个第 二贯通孔,其由所述光插座主体、所述支撑部和所述套管包围而成。
[0014] 发明效果
[0015] 根据本发明,即使使用粘接剂将光插座和套管固定于基板,也能够适当地将多个 发光元件或多个受光元件与多个光传输体光学连接。
【附图说明】
[0016] 图1A、图IB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光模块的结构的图。
[0017]图2A~图2D是表示套管的结构的图。
[0018]图3A~图3E是表不光插座的结构的图。
[0019]图4A、图4B是表示粘接剂的固化时的光模块的变形方向的图。
[0020]图5是关于光模块的变形的仿真结果。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 1〇〇、1〇〇,光模块 [0023] 110光电变换装置
[0024] 112 基板
[0025] 114发光元件
[0026] 120、120,套管
[0027] 121光传输体
[0028] 122 插入口
[0029] 123 凹部
[0030] 124第一切除槽 [0031] 125第二切除槽
[0032] 130、130,光插座
[0033] 131、131'光插座主体
[0034] 132、132,支撑部
[0035] 133第一光学面
[0036] 134第三光学面
[0037] 135第二光学面
[0038] 136 突起
[0039] 137第三切除槽
[0040] 138第四切除槽
[0041] 140贯通孔
[0042] 141第一贯通孔
[0043] 142第二贯通孔
[0044] 150粘接剂的固化物(粘接剂)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46](光模块的结构)
[0047] 图1A、图IB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光模块100的结构的图。图IA是光模块 1 〇〇的俯视图,图IB是图IA所示的A-A线的剖面图。此外,图IB中,为了表示光插座130内的光 路而省略了光插座130的剖面的剖面线。
[0048] 如图1A、图IB所示,光模块100具有:包括基板112和发光元件114的基板安装型的 光电变换装置110;保持光传输体121的套管120;具有光插座主体131和两个支撑部132并使 发光元件114与光传输体121的端面光学连接的光插座130;用于相对于光电变换装置110的 基板112固定套管120和光插座130的贯通孔140;以及填充于贯通孔140的粘接剂150。光模 块100中,将光插座130利用粘接剂150固定(粘接)于光电变换装置110(基板112)上,并且将 保持有光传输体121的套管120利用粘接剂的固化物150固定于光插座130。由此,在将发光 元件114和光传输体121光学连接的状态下使用光模块100。
[0049] 光电变换装置110具有基板112和多个发光元件114。基板112是板状的部件。在基 板112上排列有多个发光元件114。另外,将套管120和光插座130利用粘接剂固定(粘接)于 基板112。不特别限定基板112上的发光元件114的排列方式。本实施方式中,以向与基板112 的表面垂直的方向将激光射出的方式,将发光元件114在基板112上配置成一列。发光元件 114例如是垂直共振器发光激光器(VCSEL)。
[0050] 图2A~图2D是表示套管120的结构的图。图2A是套管120的俯视图,图2B是主视图, 图2C是后视图,图2D是右视图。在图2A和图2D中,利用单点划线表示光传输体121。
[00511如图2A~图2D所示,套管120保持多个光传输体121。套管120是具有规定的厚度的 大致矩形的部件,固定于光插座130的背面侧(光插座主体131的背面)。套管120具有插入口 122、凹部123、两个第一切除槽124和两个第二切除槽125。例如,能够使用环氧树脂等热固 化性树脂或PPST等热塑性树脂通过射出成型(根据需要通过传递模塑成型)成型套管120。 [0052] 将光传输体121插入到插入口 122。对于插入口 122的形状,只要能够以能接受从光 插座130射出的光的方式保持光传输体121,不特别地进行限定。插入口 122既可以是贯通 孔,也可以是有底的凹部。本实施方式中,插入口 122是在套管120的正面和背面开口的、与 基板112的表面平行的贯通孔。另外,也不特别限定插入口 122的数量和排列方式。本实施方 式中,将与光传输体121的数量(12个)相同的数量的插入口 122配置成一列。
[0053]凹部123将套管120相对于光插座130进行定位。凹部123的形状是与配置在光插座 130的突起136互补的形状。另外,凹部123的数量与突起136的数量相同。本实施方式中,以 从两端夹住成列排放的插入口 122的方式,配置了两个凹部123。
[0054]两个第一切除槽124配置在支撑部132的前端部侧的两侧面。在侧视套管120的情 况下,第一切除槽124沿着与插入口 122的轴向正交的方向配置(参照图2D)。第一切除槽124 的与基板112的表面平行的剖面的形状为1/2圆(半圆)。在光模块100中,以与后述的第三切 除槽137相对的方式配置第一切除槽124。在光模块100中,第一切除槽124与第三切除槽137 一起构成第一贯通孔141。
[0055] 两个第二切除槽125配置在光插座主体131侧(支撑部132的基端部侧)的侧面的两 端部。在侧视套管120的情况下,第二切除槽125沿着与插入口 122的轴向正交的方向配置 (参照图2D)。第二切除槽125的与基板112的表面平行的剖面的形状为1/4圆(扇形)。在光模 块100中,以与后述的第四切除槽138相对的方式配置第二切除槽125。在光模块100中,第二 切除槽125与第四切除槽138-起构成第二贯通孔142。
[0056] 光传输体121接受从光插座130射出的光。光传输体121的端部被保持于套管120。 由此,光传输体121配置于能够接受从光插座130射出的光的位置。不特别限定光传输体121 的数量和排列方式。本实施方式中,将12个光传输体121以接受从光插座130射出的光的方 式,与基板112的表面平行地配置成一列。不特别限定光传输体121的种类,其包括光纤、光 波导等。本实施方式中,光传输体121是光纤。光纤即可以是单模态方式,也可以是多模态方 式。
[0057]图3是表不一实施方式的光插座130的结构的图。图3A是光插座的俯视图,图3B是 仰视图,图3C是主视图,图3D是后视图,图3E是右视图。
[0058]如图3A~图3E所示,光插座130是在俯视时为方形的U字(半工字)形状的部件。光 插座130具有光插座主体131和两个支撑部132。光插座主体131和支撑部132是以与从第二 光学面135射出的光的光轴平行的面为对称面而面对称的形状。
[0059]光插座主体131具有透光性,使从发光元件114射出的光入射并向光传输体121的 端面射出。光插座主体131为大致长方体形状。光插座主体131具有:多个第一光学面(入射 面)133;第三光学面(反射面)134;多个第二光学面(出射面)135以及两个突起136。使用对 于在光通信中使用的波长的光具有透光性的材料,形成光插座主体131。作为那样的材料的 例子,包括:聚醚酰亚胺(PEI)或环状烯烃树脂等透明的树脂。另外,例如,能够通过射出成 型来制造光插座主体131。
[0000]第一光学面133是使从发光元件114射出的激光折射后向光插座主体131的内部入 射的入射面。不特别限定第一光学面133的数量和排列方式。多个第一光学面133既可以排 列成一列,也可以排列成两列以上。本实施方式中,在光插座主体131的底面侧,以分别与发 光元件114相对的方式将12个第一光学面133排列成一列。不特别限定第一光学面133的形 状。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光学面133的形状是向发光元件114呈凸状的凸透镜面。另外,第一 光学面133的俯视形状为圆形。优选第一光学面133的中心轴与发光元件114的发光面(以及 基板112的表面)垂直。另外,优选第一光学面133的中心轴与从发光元件114射出的激光的 光轴一致。由第一光学面133(入射面)入射的光向第三光学面134(反射面)前进。
[0061]第三光学面134是使由第一光学面133入射的光向第二光学面135反射的反射面。 第三光学面134以随着从光插座主体131的底面靠近顶面而逐渐接近光传输体121的方式倾 斜。对于相对于从发光元件114射出的光轴的第三光学面134的倾斜角度,不特别地进行限 定。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光学面134相对于由第一光学面133入射的光的光轴的倾斜角度为 45°。不特别限定第三光学面134的形状。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光学面134的形状为平面。由第 一光学面133入射的光以比临界角大的入射角向第三光学面134入射。第三光学面134将入 射的光向第二光学面135全反射。即,规定的光束直径的光向第三光学面134(反射面)入射, 并且规定的光束直径的光向第二光学面135(出射面)射出。
[0062]第二光学面135是使由第三光学面134全反射的光向光传输体121的端面射出的出 射面。不特别限定第二光学面135的数量和排列方式。多个第二光学面135既可以排列成一 列,也可以排列成两列以上。本实施方式中,在光插座主体131的背面,以分别与光传输体 121的端面相对的方式将12个第二光学面135配置成一列。不特别限定第二光学面135的形 状。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光学面135的形状是向光传输体121的端面呈凸状的凸透镜面。由 此,能够将由第三光学面134反射的规定的光束直径的光高效地连接到光传输体121的端 面。优选第二光学面135的中心轴与光传输体121的端面的中心轴一致。
[0063] 两个突起136配置在光插座主体131的背面。两个突起136分别配置在与凹部123对 应的位置。能够通过使保持有光传输体121的套管120的两个凹部123分别与光插座主体131 的两个突起136嵌合,来相对于光插座主体131定位光传输体121。
[0064] 支撑部132为大致长方体,配置在固定于光插座主体131的背面的套管120的两侧。 支撑部132的基端(正面)分别与光插座主体131的两端部连接。即,支撑部132配置成与从第 二光学面135射出的光的光轴相同的朝向。支撑部132既可以使用与光插座主体131相同的 透光性的材料来形成,也可以使用与光插座主体131不同的非透光性的材料来形成。例如, 能够利用与光插座130相同的材料,通过射出成型一体地制造支撑部132。支撑部132具有两 个第三切除槽137和两个第四切除槽138。
[0065]第三切除槽137配置在支撑部132的前端部的、支撑部132的套管120侧的侧面。具 体而言,优选在从第二光学面135射出的光的光轴方向上,第三切除槽137的位置配置在从 支撑部132的前端到第一光学面133的中心为止的距离中的、自支撑部132的前端起20%的 距离内。对于第三切除槽137的与从第二光学面135射出的光的光轴相同方向上的剖面形 状,不特别地进行限定。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切除槽137的与基板112的表面平行的剖面的形 状为1/2圆(半圆)。在光模块100中,以与上述的第一切除槽124相对的方式配置第三切除槽 137。另外,在光模块100中,第三切除槽137与第一切除槽124-起构成第一贯通孔141。 [0066]第四切除槽138配置在支撑部132的套管120侧的侧面的、光插座主体131和支撑部 132的连接部。对于第四切除槽138的与从第二光学面135射出的光的光轴相同方向上的剖 面形状,不特别地进行限定。本实施方式中,第四切除槽138的与基板112的表面平行的剖面 的形状为3/4圆(扇形)。在光模块100中,以与上述的第二切除槽125相对的方式配置第三切 除槽138。另外,在光模块100中,第四切除槽138的内表面与第二切除槽125-起构成第二贯 通孔142。
[0067]返回到光模块100的说明。为了将套管120和光插座130安装(固定)于基板112,贯 通孔140储留粘接剂。因此,在贯通孔140中填充有粘接剂的固化物150。如图IA所示,贯通孔 140具有两个第一贯通孔141和两个第二贯通孔142。通过相对于光插座130固定套管120,第 一切除槽124和第三切除槽137构成第一贯通孔141,第二切除槽125和第四切除槽138构成 第二贯通孔142。
[0068]第一贯通孔141配置在套管120和支撑部132的边界。第一贯通孔141的内表面具有 第一切除槽124的内表面和第三切除槽137的内表面。第一贯通孔141的套管120侧的内表面 是第一切除槽124的内表面,第一贯通孔141的支撑部132侧的内表面是第三切除槽137的内 表面。第一贯通孔141配置在支撑部132的前端部。具体而言,优选在第二光学面135和多个 光传输体121之间的光的光轴方向上,第一贯通孔141配置在从支撑部132的前端到第一光 学面133的中心为止的距离D1中的、自支撑部132的前端起20 %的距离D2内(参照图IA)。不 特别限定第一贯通孔141的形状。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贯通孔141的形状为圆柱形状。不特别 限定第一贯通孔141的开口部的大小。对于第一贯通孔141的开口部的大小,根据光插座130 和套管120的材料或大小、以及所填充的粘接剂的特性来适当设定即可。另外,对于粘接剂, 只要能够以不使光插座130变形的方式,将光插座130粘接于光电变换装置110(基板112) 上,不特别地进行限定。例如,粘接剂也可以是填充于第一贯通孔141的填充材料或者将密 封材料塞入第一贯通孔141的粘接剂。另外,也能够使用公知的热固化性的环氧树脂粘接剂 或者紫外线固化性的树脂粘接剂等。
[0069]第二贯通孔142配置在套管120、支撑部132和光插座主体131的边界。第二贯通孔 142的内表面具有第二切除槽125的内表面和第四切除槽138的内表面。第二贯通孔142的套 管120侧的内表面是第二切除槽125的内表面,第二贯通孔142的支撑部132侧的内表面是第 四切除槽138的内表面。不特别限定第二贯通孔142的形状。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贯通孔142 的形状为圆柱形状。不特别限定第二贯通孔142的开口部的大小。对于第二贯通孔142的开 口部的大小,根据光插座130和套管120的材料或大小、以及所填充的粘接剂的特性来适当 设定即可。另外,作为填充于第二贯通孔142的粘接剂,能够使用与填充于第一贯通孔141的 粘接剂相同的粘接剂。
[0070] 在将套管120和光插座130相对于基板112进行了定位后,通过向贯通孔140(两个 第一贯通孔141和两个第二贯通孔142)填充粘接剂并使其固化,来相对于基板112固定套管 120和光插座130。
[0071] 更具体地,以各第一光学面133的中心轴与从发光元件114射出的激光的光轴一致 的方式,相对于基板112对光插座130进行定位。接着,以各第二光学面135的中心轴与光传 输体121的受光面的中心轴一致的方式,相对于光插座130定位套管120。而且,以接触第一 贯通孔141和第二贯通孔142的内周面的整周以及基板112的方式,将粘接剂填充到第一贯 通孔141和第二贯通孔142之后,使粘接剂固化。例如,在使用热固化性的环氧树脂粘接剂的 情况下,将粘接剂加热。通过这些工序,来相对于基板112固定光插座130和套管120。此外, 也可以在将套管定位于光插座130之后,相对于基板112对套管120和光插座130进行定位。 [0072]图4A、图4B是表示粘接剂的固化时的光模块100(光插座130和套管120)的变形方 向的图。图4A是表示不具有贯通孔140而在光插座130'的外侧涂上了粘接剂的情况下的光 模块100 '的变形方向的示意图。图4B是表示了本发明的光模块100的变形方向的示意图。此 外,在图4A、图4B中,省略了光传输体121。
[0073]如图4A的实线箭头所示,在含有不具有贯通孔140的光插座130 '的光模块100 '中, 在支撑部132 '的外侧的侧面利用粘接剂进行固定的情况下,支撑部132 '以被向外侧(粘接 剂的固化物150侧)拉拽的方式变形。此时,由于光插座主体131'与基端部连接,所以支撑部 132'的前端侧比基端侧变形得更大。另外,随着支撑部132'向外侧变形,光插座主体131'以 向套管120'侧呈凸的方式变形。
[0074]另一方面,如图4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光模块100中,由于伴随固化的粘接剂的 收缩,接触着粘接剂的固化物150的套管120 (第一切除槽124的内表面;参照虚线箭头)和支 撑部132(第三切除槽137的内表面;参照实线箭头)被向第一贯通孔141的中心拉拽。而且, 如图4B所示,由于伴随固化的粘接剂的收缩,接触着粘接剂的套管120(第二切除槽125的内 表面;参照虚线箭头)与光插座主体131和支撑部132(第四切除槽138的内表面;参照实线箭 头)被向第二贯通孔142的中心拉拽。本实施方式中,粘接剂接触着贯通孔140的内周面。因 此,作用于套管120和光插座130而使其变形的、来源于粘接剂的收缩的平面方向的力彼此 抵消。由此,可知,通过抑制光插座主体131向套管120侧的变形,第一光学面133、第二光学 面135和第三光学面134的变形变少,能够抑制光模块100的变形。
[0075] (仿真)
[0076] 接着,对光插座主体向套管侧的变形进行了调查。对本发明的光模块100,针对利 用热固化性的环氧树脂粘接剂进行固定后的(加热后的)第一光学面133的移动距离(光插 座130的变形量)进行了仿真。通过有限元法对加热导致的各第一光学面133的平面方向(X 轴方向)的移动距离进行了分析。而且,为了比较,对图4A所示的、不具有贯通孔140的光模 块100'也进行了仿真。在表1中表示为了仿真而设定的各参数。将仿真中的热固化性的环氧 树脂粘接剂的固化温度设为l〇〇°C,将固化时间设为1小时。另外,第一贯通孔141配置在从 支撑部132的前端到第一光学面133中心为止的距离中的、自支撑部132的前端起14%的距 离内。此外,由于光插座是相对于对称面而面对称的形状,因此仅对右半部分进行了仿真。 另外,第一光学面133中,将最左侧的第一光学面133设为1号,对各第一光学面133赋予了至 12号为止的编号。因此,本仿真中,对第7号~12号的第一光学面133的移动距离进行了仿 真。
[0077] 表 1
[0079]图5是表示各第一光学面(入射面)的编号与由粘接剂的固化导致的第一光学面的 移动距离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在此,"X轴方向"是指沿着第二光学面的中心轴的方向(图 3A、图3B中的上下方向)。在该曲线图中,横轴是通过上述方法赋予的第一光学面133的编 号。纵轴表示从粘接剂的固化前的第一光学面133的位置移动的粘接剂固化后的第一光学 面133的移动距离。黑圆点的符号表示在使用了图4A所示的比较例的光模块100'的情况下 的仿真结果,白圆点的符号表示使用了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光模块100的仿真结果。
[0080] 如图5所示,可知,对于不具有贯通孔140的比较例的光模块100',由于粘接剂的固 化,第一光学面133在X轴方向进行了较大的移动。另一方面,可知,对于具有贯通孔140的光 模块100,抑制了第一光学面133的移动。此外,只要第一贯通孔141的中心的位置是从支撑 部132的前端到第一光学面133中心为止的距离中的、自支撑部132的前端起20%的范围内 的位置,则未在X轴方向的移动距离上产生较大的差异。
[0081] (効果)
[0082]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光模块100具有:两个第一贯通孔141,其配置于支撑部132的 前端部,且其内表面由支撑部132和套管120包围而成;以及两个第二贯通孔142,其内表面 由支撑部132、套管120和光插座主体131包围而成。由此,作用于套管120和光插座130而使 其变形的、来源于粘接剂的收缩的平面方向的力彼此抵消。因此,本发明的光模块100即使 在使用粘接剂将光插座130和套管120固定于基板112时,也能够抑制变形。
[0083] 此外,也可以,多个第一光学面133配置在光插座主体131的正面侧,多个第二光学 面135以与第一光学面133相对的方式配置在光插座主体131的背面侧。此时不需要反射面。 另外,第一贯通孔141配置在支撑部132的前端部。
[0084]另外,上述实施方式的光模块100也可以对从发光元件114射出的激光的输出(例 如,强度或光量)进行监视。虽然不特别地进行图示,而在该情况下,光模块100的光电变换 装置110具有基板112、发光元件114、配置在基板112上的受光元件、以及基于由受光元件接 受的监视光的强度或光量对从发光元件114射出的激光的输出进行控制的控制部。另外,光 插座130具有分离部,该分离部将由第一光学面入射的光分离为朝向光传输体121的信号光 和朝向受光元件的监视光。
[0085]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光插座中,虽然表不了第一光学面133和第二光学面135 为凸透镜面的情况,但是第一光学面133和第二光学面135也可以是平面。具体而言,既可以 是仅第一光学面133为平面,也可以是仅第二光学面135为平面。在将第一光学面133形成为 平面的情况下,例如,第三光学面134形成为,能够作为凹面镜而发挥功能。另外,在利用第 一光学面133或第三光学面134等将即将到达第二光学面135的光有效地会聚的情况下,也 可以将第二光学面135形成为平面。
[0086]另外,也可以在接收侧的光模块中使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光插座。此时,接收用的 光模块具有用于接受光的多个受光元件代替多个发光元件114。多个受光元件分别排列在 与发光元件相同的位置。在接收用的光模块中,第二光学面135成为入射面,第一光学面133 成为出射面。从光传输体121的端面射出的光从第二光学面135向光插座内入射。然后,入射 到光插座的光由第三光学面134反射并从第一光学面133向受光元件射出。另外,在不具有 反射面的光模块中,入射到光插座的光从第一光学面133向受光元件射出。
[0087] 本申请主张基于在2013年12月24日提出的日本专申请特愿2013-265288号的优先 权。该申请的说明书及附图中记载的内容全部引用于本申请说明书中。
[0088] 工业实用性
[0089] 本发明的光模块对使用了光传输体的光通信是有用的。
【主权项】
1. 一种光模块,包括: 基板; 在所述基板上成列排放的多个发光元件或多个受光元件; 套管,其用于保持成列排放的多个光传输体,该成列排放的多个光传输体用于分别接 受来自所述多个发光元件的光或者分别向所述多个受光元件射出光; 光插座,其配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且固定有所述套管,用于分别将所述多个发光元件或 所述多个受光元件与所述多个光传输体光学连接; 四个贯通孔,其朝着与所述基板大致垂直的方向形成在所述套管和所述光插座的边 界;以及 粘接剂,其填充于所述四个贯通孔,用于将所述套管和所述光插座粘接于所述基板, 所述光插座包括: 光插座主体,其包括:成列排放的多个第一光学面,用于使从所述多个发光元件射出的 光分别入射,或者使在内部通过的光向所述多个受光元件分别射出;以及成列排放的多个 第二光学面,用于使由所述多个第一光学面入射的光向所述多个光传输体的端面分别射 出,或者使来自所述多个光传输体的光分别入射,所述光插座主体以使所述多个光传输体 与所述多个第二光学面相对的方式,在背面固定有所述套管;以及 两个支撑部,其配置在所述套管的两侧面侧,其基端与所述光插座主体连接, 所述四个贯通孔包括: 两个第一贯通孔,其由所述支撑部的前端部和所述套管包围而成;以及 两个第二贯通孔,其由所述光插座主体、所述支撑部和所述套管包围而成。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模块,其中, 所述光插座主体还具有反射面,该反射面用于使由所述多个第一光学面入射的光向所 述多个第二光学面反射,或者使由所述多个第二光学面入射的光向所述多个第一光学面反 射。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模块,其中, 所述多个第一光学面配置在所述光插座主体的底面侧, 所述多个第二光学面配置在所述光插座主体的背面侧, 在所述多个第二光学面和所述多个光传输体之间的光的光轴方向上,所述第一贯通孔 配置在从所述支撑部的前端到所述第一光学面的中心为止的距离中的、自所述支撑部的前 端起20 %的距离内。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模块,其中, 所述多个第一光学面配置在所述光插座主体的正面侧, 所述多个第二光学面配置在所述光插座主体的背面侧, 在所述多个第二光学面和所述多个光传输体之间的光的光轴方向上,所述第一贯通孔 配置在从所述支撑部的前端到所述第一光学面的中心为止的距离中的、自所述支撑部的前 端起20 %的距离内。
【文档编号】G02B6/42GK105849612SQ201480071120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22日
【发明人】今亚耶乃, 森冈心平
【申请人】恩普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