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尘型望远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95252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尘型望远镜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观测烟气的望远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防尘型望远镜。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尘型望远镜,包括筒体、物镜和目镜,筒体与目镜之间设置锁定观测机构。锁定观测机构包括安装盒,安装盒顶部铰接有盒盖。安装盒内设置调节板,调节板与光路相互垂直,调节板中部设置两个圆形的透光玻璃,上方的透光玻璃上设置十字瞄准线,下方的透光玻璃均分为六个扇形区域。下方的透光玻璃的中心处设置锁定孔。调节板的两侧边位于滑动槽内。安装盒侧面设置贯穿滑动槽与安装盒外表面的通孔,通孔内设置调整齿轮。本实用新型能够锁定烟气图像,避免观察员受到背景图像的影响,提高了检测的精确度,使用方便。
【专利说明】
一种防尘型望远镜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望远镜,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森林防火监测的防尘型望远镜。
【背景技术】
[0002]烟气黑度是以人的视觉检测烟气中烟尘相对浓度的指标。尽管这一指标难以直接准确地反映烟气中有害物质的含量。但其测定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廉、检测迅速,在实际检测中仍然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常用的烟气黑度检测方法是林格曼黑度图法,该方法是由具有资质的观察员通过防尘型望远镜观测烟囱出口的烟气颜色,并和林格曼黑度图进行对比,从而确定烟气黑度的级别。因此,望远镜观测烟气在防火、救援等场合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0003]目前已经出现的能便于观测烟气黑度的望远镜是在目镜与物镜之间安装一片绘制有标准林格曼黑度图的玻璃,观察员在观测的时候将烟囱排放的烟气与绘制在玻璃两侧的林格曼黑度图直接进行对比,从而确定排放的烟气黑度级别。这样的做法由于便于观察员进行对比,因此成为目前主流的技术方案。但是这样的做法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由于观察员在进行对比时看到的图像不仅有烟气,还包括容易产生干扰作用的天空、其他建筑等图像,这就容易对观察员的判断产生影响,从而造成检测失误。同时,现有望远镜一般都没有注意防尘的问题。而观测烟气的望远镜因为用户户外,且经常可能遇到火灾等情况;粉尘颗粒更严重。粉尘又会影响望远镜的使用。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用于观测烟气的防尘型望远镜。
[0005]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尘型望远镜,包括三角架,所述三角架顶端设置云台,所述云台上设置望远镜。所述望远镜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两端分别设置物镜和目镜,所述筒体与目镜之间设置锁定观测机构。所述锁定观测机构包括长方体状的安装盒,所述安装盒一侧与筒体固定,相对的另一侧与目镜固定,安装盒顶部铰接有盒盖。所述安装盒内设置调节板,所述调节板与光路相互垂直,调节板中部一上一下设置两个圆形的透光玻璃,所述位于上方的透光玻璃上设置十字瞄准线,所述位于下方的透光玻璃沿径向均分为六个扇形区域且每一个区域内对应设置一个级别的林格曼黑度图。位于下方的透光玻璃的中心处设置锁定孔。所述调节板的两侧边呈齿条状且位于滑动槽内,所述滑动槽位于安装盒的内侧壁上。所述安装盒与滑动槽相对的侧面设置贯穿滑动槽与安装盒外表面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调整齿轮,所述调整齿轮一侧与调节板的侧边啮合,另一侧凸出安装盒外表面;所述物镜端部设置镜头盖,所述镜头盖中心设置校对孔。镜头盖外侧设置圆形的封孔盖,所述封孔盖通过转轴与镜头盖连接,所述转轴位于封孔盖的偏心位置处。
[000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集中体现在,能够锁定烟气图像,避免观察员受到背景图像的影响,提高了检测的精确度,使用方便。具体说来,本实用新型的透光玻璃一个用于定位观测区域,一个用于锁定烟气。观察员在利用锁定孔锁定烟气后,观测到的图像就只有烟气,而不会受到天空、其他建筑等图像的影响,便于观察员的判断,使用更为方便。调节板上的两个透光玻璃可以通过调整齿轮进行自由切换,操作便捷迅速。另外,打开本实用新型的盒盖还可以实现对设置有林格曼黑度图的透光玻璃进行补光,使用极为方便。并且整个望远镜为密封结构,具有更好的防尘效果,适合户外和经常有烟气的使用环境。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意图;
[0008]图2为安装盒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3为图2中所示结构的A-A向视图;
[0010]图4为图2中所示结构的B-B向视图;
[0011]图5为图3中所示结构的C-C向视图;
[0012]图6为镜头盖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7为图6中所示结构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4]图8为图6中所示结构的D-D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结合如图1-8所示的一种防尘型望远镜,包括三角架I,所述三角架I顶端设置云台2,所述云台2上设置望远镜。所述望远镜包括筒体3,所述筒体3两端分别设置物镜4和目镜5,所述筒体3与目镜5之间设置锁定观测机构。
[0016]所述锁定观测机构包括长方体状的安装盒6,所述安装盒6—侧与筒体3固定,相对的另一侧与目镜5固定,固定的方式可以采用相互配合的螺纹进行旋紧,也可以是设置拼接部再通过螺栓锁紧,当然还可以是其他的起到相同效果的方式,由于固定的方式为常规手段,此处不再赘述。所述安装盒6顶部为开口且铰接有盒盖7 ο所述安装盒6内设置调节板8,所述调节板8与光路相互垂直,如图5所示,光线从右侧射入,则调节板8竖向布置且与光路垂直。调节板8中部一上一下设置两个圆形的透光玻璃9,所述位于上方的透光玻璃9上设置十字瞄准线,所示的十字瞄准线通常为绘制在透光玻璃9上的黑线,当然也可以是通过其他方法设置在透光玻璃9上,只要能起到瞄准的作用即可。所述位于下方的透光玻璃9沿径向均分为六个扇形区域且每一个区域内对应设置一个级别的林格曼黑度图,六块扇形的区域分别与林格曼黑度图的1-6级相互对应。位于下方的透光玻璃9的中心处设置锁定孔10,锁定孔10即可以是位于透光玻璃9上的贯穿孔,也可以是透光玻璃9不绘制任何图案来构成。如图3所示所述调节板8的两侧边呈齿条状且位于滑动槽11内,所述滑动槽11位于安装盒6的内侧壁上。所述安装盒6与滑动槽11相对的侧面设置贯穿滑动槽11与安装盒6外表面的通孔12,所述通孔12内设置调整齿轮13,调节齿轮13通常是安装在一根设置在通孔12侧壁的安装轴上,所述调整齿轮13—侧与调节板8的侧边啮合,另一侧凸出安装盒6外表面。
[0017]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当中,观察员先在选定的位置架设好本实用新型,利用云台2调节观察角度。当观察员通过目镜5看到烟气附近观测区域后,将云台2锁定,观察员利用透光玻璃9上的十字瞄准线对准烟气。此时由于观察员观测到的图像包括烟气、天空、其他建筑等,所以过多的图像容易对观察员的视觉产生误导。接下来,观察员打开盒盖7,利用调整齿轮13将调节板8上调,直到将调节板8下部的透光玻璃9调整到合适的位置。此时观察员再从目镜5进行观测,则锁定孔10内的图像就全部是烟气,而没有其他造成视觉影响的图像。观察员将烟气的颜色和周围的林格曼黑度图进行对比,就能直观准确的判断烟气的黑度等级。从而大大的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和观测的准确性。
[0018]此时由于盒盖7处于打开状态,光线可以通过安装盒6的上端进入安装盒6对有林格曼黑度图的透光玻璃9进行补光,使观测更为清晰。为了提高补光效果,进一步的还可以将所述安装盒6靠近目镜5—侧的上端面设置为坡面,且坡面的延长线与上方的透光玻璃9的底部相交。也就是下方的透光玻璃9位置上移后,光线能够照到透光玻璃9的下部。
[0019]更好的做法是,结合图6-8所示的所述物镜4端部设置镜头盖14,所述镜头盖14中心设置用于调校透光玻璃9的校对孔15,在盖上镜头盖14后,如果校对孔15正好位于十字瞄准线或锁定孔10的正中心,则说明透光玻璃9、物镜4、目镜5位于同一条轴线上,否则就需要通过调整齿轮13进行调节。为了使镜头盖14能充分保护镜头,所述镜头盖14外侧设置圆形的封孔盖16,所述封孔盖16通过转轴17与镜头盖14连接,所述转轴17位于封孔盖16的偏心位置处。通常封孔盖16上还设置有便于转动封孔盖16的凸起,凸起位于封孔盖16上与转轴17相对的一侧。
【主权项】
1.一种防尘型望远镜,包括三角架(1),所述三角架(I)顶端设置云台(2),所述云台(2)上设置望远镜;所述望远镜包括筒体(3),所述筒体(3)两端分别设置物镜(4)和目镜(5),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3)与目镜(5)之间设置锁定观测机构; 所述锁定观测机构包括长方体状的安装盒(6),所述安装盒(6)—侧与筒体(3)固定,相对的另一侧与目镜(5)固定,安装盒(6)顶部铰接有盒盖(7);所述安装盒(6)内设置调节板(8),所述调节板(8)与光路相互垂直,调节板(8)中部一上一下设置两个圆形的透光玻璃(9),所述位于上方的透光玻璃(9)上设置十字瞄准线,所述位于下方的透光玻璃(9)沿径向均分为六个扇形区域且每一个区域内对应设置一个级别的林格曼黑度图;位于下方的透光玻璃(9)的中心处设置锁定孔(10); 所述调节板(8)的两侧边呈齿条状且位于滑动槽(11)内,所述滑动槽(11)位于安装盒(6)的内侧壁上;所述安装盒(6)与滑动槽(11)相对的侧面设置贯穿滑动槽(11)与安装盒(6)外表面的通孔(12),所述通孔(12)内设置调整齿轮(13),所述调整齿轮(13)—侧与调节板(8)的侧边嗤合,另一侧凸出安装盒(6)夕卜表面; 所述物镜(4)端部设置镜头盖(14),所述镜头盖(14)中心设置校对孔(15);镜头盖(14)外侧设置圆形的封孔盖(16),所述封孔盖(16)通过转轴(17)与镜头盖(14)连接,所述转轴(17)位于封孔盖(16)的偏心位置处。
【文档编号】G02B23/16GK205581401SQ201620298502
【公开日】2016年9月14日
【申请日】2016年4月12日
【发明人】晏劲松
【申请人】昆明美菱光学仪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