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病历管理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75339发布日期:2018-06-23 03:03阅读:480来源:国知局
电子病历管理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医学领域,特别是涉及电子病历管理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病历是指医务人员对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以及,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和治疗等医疗活动过程的记录。此外,病历也可以包括对采集到的资料加以归纳、整理、综合分析,按规定的格式和要求书写的患者医疗健康档案。

病历在医疗、预防、教学、科研和医院管理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举例来说:

病历既是确定诊断、进行治疗、落实预防措施的资料,又是医务人员诊治疾病水平评估的依据,也是患者再次患病时诊断与治疗的重要参考资料。通过临床病历回顾,可以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改进工作,提高医疗质量。

此外,病历还是教学的宝贵资料,是最生动的教材。通过病历的书写与阅读,可以使医学理论和医疗实践密切结合起来,巩固医学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医务人员和医学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严谨的医疗作风。

病历还是临床研究的主要素材。通过临床病历总结分析,可以为寻求疾病发生、发展、治疗转归的客观规律及内在联系提供依据,以用于研究临床治疗、预防措施与疾病、康复的关系,发现筛选新的医疗技术和药物,推动医学不断发展。

由上可知,病历对于患者、医院甚至是医学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现有技术中,为了能够对病历进行有效的管理,利用了计算机技术,将患者的病历进行了电子化,即,将患者的病历作为诊疗信息记录存储至计算机中,这样可以方便的对病历进行检索和查阅,提高病历的使用效率,避免病历的损坏和丢失。

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现有技术中作为诊疗信息记录的电子病历至少还存在以下缺陷:

病历中的医疗数据内容不够全面,很多情况下不能包括患者病症的全程医疗数据,从而降低了病历对于医疗和医学的参考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病历对于医疗和医学的参考价值,具体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病历管理方法, 包括步骤:

S11、获取患者在医院的病历,根据所述患者的病患的所属科室,生成所述患者的专科电子病历;所述专科电子病历包括所述患者的与所述病患相对应的医疗数据;

S12、根据所述患者的医疗方案,确定所述患者院后需要提供的反馈数据;所述反馈数据包括所述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和医疗方案的执行信息;

S13、获取所述患者的反馈数据,并根据所述反馈数据更新所述患者的所述专科电子病历;

S14、根据更新后的所述专科电子病历,生成所述患者的评估信息;所述评估信息包括所述患者的当前风险分值、风险趋势预测和对应的医护措施中的一种及其任意组合。

优选的,在本发明中,还包括步骤:

建立所述患者的注册信息,以使所述患者可以通过患者用户端访问存储于服务器端的所述专科电子病历和所述评估信息。

优选的,在本发明中,所述患者通过家庭医疗设备采集,和/或,填写上报信息方式,生成所述反馈数据。

优选的,在本发明中,所述家庭医疗设备包括:

体重计、血压计、血糖仪和心率计中的一种及其任意组合。

优选的,在本发明中,所述家庭医疗设备包括:

能够与所述患者用户端数据通信的可穿戴设备。

优选的,在本发明中,还包括步骤:

所述患者用户端或所述服务器端将所述反馈数据发送至预设的医护终端。

优选的,在本发明中,所述根据所述反馈数据更新所述患者的所述专科电子病历,包括:

医护人员通过所述医护终端获取所述反馈数据,并根据所述反馈数据生成用于更新所述专科电子病历的医疗数据;所述更新专科电子病历包括更新医疗方案。

优选的,在本发明中,还包括步骤:

根据所述专科电子病历生成预设医疗指标的变化曲线图。

优选的,在本发明中,还包括步骤:

以所述专科电子病历中的医疗数据为建模数据,以获取患者在当前医疗方案时的风险发展的预测趋势为目的进行模型训练,生成风险预测模型。

在本发明的另一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病历管理系统,包括服务器端、患者用户端和医护终端,适于由处理器执行上述电子病历管理方法的软件程序,分别存储于所述服务器端、所述患者用户端和所述医护终端的存储设备。

在本发明中,根据患者在医院的病历以及患者在医院外通过其他方式获取的自身的医疗数据(主要是指患者通过家庭医疗设备进行的诸如血压、血糖、心率和体重的测量,以及,患者对于病症描述等生命体征数据),针对患者的某一病患(主要是指病程长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建立医院院内的医疗数据和患者出院后在院外采集的医疗数据的兼具的专科电子病历;由于患者可以根据预设规则(如,设定的患者采集各种生命体征数据的采集时间点),可以在整个治疗期持续性的不断更新和丰富其专科电子病历,所以可以能够对患者的病情发展有着长期持续性的医疗数据存储记录;接着,本发明中还可以根据更新后的专科电子病历生成患者的评估信息;这样就可以对通过评估信息来呈现患者的当前风险分值、风险趋势预测和对应的医护措施等信息。

通过本发明中的专科电子病历,一方面记录患者在入院治疗的时刻开始到出院的期间内(即院内治疗阶段),每次患者的诊疗数据、测得的各种医疗指标(如,验血数据、血压、血糖、心率或体重等生理数据或体征数据)以及医疗方案等院内信息。此外,还记录了患者出院以后在家中的后续治疗阶段(即院后治疗阶段)的院外信息(即生命体征数据和医疗方案的执行信息),从而实现对患者的医疗数据的全面且高频度的采集,进而能够为患者病情的医治提供更加完备的数据支持。

由于本发明中可以自动生成患者的评估信息,所以还可以节约医护人员的诊疗时间,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此外,由于患者也可以获取到评估信息,所以患者也可以通过每个阶段的评估信息来获得自身的病情控制效果,这样,通过提高患者对于其病患的认知度,不但可以增强患者的依从性,还可以提高患者的信心,进而有利于医患间的配合。

此外,由于通过本发明,可以设定患者进行反馈数据的方式和时间点,所以也就实现了随访的远程化和电子化;这种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医护人员进行随访的效率和效果,进而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病患复发的几率和风险。

此外,通过为患者设定与病患种类对应的专科电子病历,可以方便医院构建与某种病患对应的病历数据库;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典型的案例作为病患的研究分析对象,专科电子病历可以为该病患的整体研究和分析提供更加便捷和完备数据支持,从而可以促进医学的研究和发展的效率。特别是在需要通过大数据进行模型训练以构建病患的诊断模型或是预测模型的时候,本发明中的专科电子病历的医疗数据可以作为高质量的建模数据,来为诊断模型或是预测模型提供数据支持。

进一步的,通过本发明,患者在不同的医院的病历均可作为专科电子病历的医疗数据,所以根据患者的专科电子病历,在患者进行复诊或是更换医院进行诊疗的时候,可以将其其他医院做过的检查或诊断等医疗数据来作为依据,从而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等医疗环节,不但可以提高诊断的效率,还可以节约医疗资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中所述电子病历管理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中所述电子病历管理方法的又一步骤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中所述电子病历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提高病历对于医疗和医学的参考价值,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病历管理方法,包括步骤:

S11、获取患者在各个医院的病历,根据患者的病患的所属科室,生成患者的专科电子病历;专科电子病历包括患者的与病患相对应的医疗数据;

患者在医院进行诊疗的过程中,都会相应的生成诊疗过程的病历;现有技术之中,电子化病历会留存于患者就诊医院中;而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设有跨医院的服务器端,可以存储患者在不同医院的病历;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建立多个医院与数据接口来分别获取患者在不同医院的病历数据;然后再将这些病历以一个统一的格式存放在服务器端;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服务器中患者的病历是专科电子病历,即,根据患者的病患,将患者在各个医院中相同的科室的诊疗病历的医疗数据进行统计和记录,生成针对于患者的特定病患的专科电子病历;当然,当患者患有多种的病患时,也可以包括多个专科电子病历。

S12、根据患者的医疗方案,确定患者院后需要提供的反馈数据;反馈数据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和医疗方案的执行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患者的专科电子病历的医疗数据来源不单单是医院,还可以包括由患者自行进行了生命体征数据的采集,以及对医疗方案的执行信息进行记录后生成的反馈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的典型应用场景是,患者患有慢性病时,即使经过医院的诊疗,也还需要长期的院后治疗过程,院后治疗的过程是不在医院的,医护人员无法通过医院内的医疗设备对患者进行实时的检测和诊治。此时,该患者的院外治疗阶段的医疗数据医护人员是无法直接获得的,为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患者用户端装设有预设的软件程序(应用软件),可以使患者将院外治疗阶段的医疗数据以反馈数据的形式发送至服务器端。

需要执行院外治疗的患者在出院时,会有医护人员为患者制定相应的医疗方案,来作为患者的实施院外治疗阶段的依据。此时需要患者通过体重计、血压计、血糖仪和心率计等家庭医疗设备来采集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以及,通过患者用户端进行诸如自身症状描述、每日用药记录等医疗方案的执行信息来生成反馈数据。也就是说,通过患者用户端,可以对各个患者均实现高频率的远程医疗随访,获取患者院外治疗阶段的全面医疗数据。

在实际应用中,医院提供的医疗方案中,会设定患者需要定期测定的生命体征数据和医疗方案的执行信息;比如,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可以设定该患者进行血压测量、血糖测量和心率测量的时间点,以及,填写症状描述的调查单、每日用药的记录等内容;患者在进行了血压血糖或心率的测量后将测量数据,以及医疗方案的执行信息通过患者用户端发送至服务器端,或,预设的医护终端中。本发明实施例中医护终端的持有者可以是为患者制定医疗方案的医院的医护人员,通过与服务器端或是患者用户端的通信,可以随时的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远程的巡诊和评估。

优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家庭医疗设备包括还可以包括具有生命体征采集功能的可穿戴设备,通过将可穿戴设备与患者用户端设置可时数据通信的方式,可以实现自动的将生命特征自动采集和上传(至服务器或医护终端)。

S13、根据获取患者的反馈数据,并根据反馈数据更新患者的专科电子病历;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专科电子病历不但包括医护人员在医院采集和生成的医疗数据,还可以包括患者在院后治疗阶段在院外不断生成的医疗数据,甚至还包括患者在其他医院生成的医疗数据,因此患者的专科电子病历可以不断地进行更新,增加新的医疗数据。

更新专科电子病历,可以是服务器端根据反馈数据自动执行。进一步的,也可以是医护人员通过医护终端获取反馈数据后,根据反馈数据生成用于更新专科电子病历的医疗数据,来更新专科电子病历;更新专科电子病历可以包括更新医疗方案。这样可以在更新专科电子病历前,反馈数据经由医护人员的筛选和修正和补充,可以使医疗数据更加的具有医疗和医学参考价值。

S14、根据更新后的专科电子病历,生成患者的评估信息;评估信息包括患者的当前风险分值、风险趋势预测和对应的医护措施中的一种及其任意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服务器还可以具有评估信息的生成功能,根据预设算法中确定的医疗数据与患者病情间的关系,可以随着患者的医疗数据的不断更新,来判断患者的风险程度、或是进行风险趋势预测,以及,生成相应的医护措施等,具体来说:

可以确定某些生命体征的数值或是趋势与患者病情发展的对应关系来作为依据;比如,当患者的血压值到达危险区域的时候,或是患者在某一时间段内的血压波动趋势,或是心率的波动趋势意味着病情加重的时候,生成用于提醒患者或是医护人员的评估信息,来使患者或是医护人员可以及时的采取相应的医护措施。

优选的,还可以根据专科电子病历生成预设医疗指标的变化曲线图,从而使医护人员或是患者能够直观的看到诸如患者的血压变化或是心率变化曲线,来了解患者的病情指证。

进一步的,由于通过本发明实施例,随着医疗数据的不断积累,可以获取同一病患的大量的患者的医疗数据,可以将这些医疗数据作为一种大数据的原始数据,通过将这些医疗数据作为建模数据来进行数据训练,以构建风险预测模型,从而可以为后续的患者进行风险预测,也就是说,可以以专科电子病历中的医疗数据为建模数据,以获取患者在当前医疗方案时的风险发展的预测趋势为目的进行模型训练,生成风险预测模型,具体的,如图2所示,可以包括以下的步骤:

S21、将建模数据按照预设比例划分为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

在进行模型训练的过程中,是在学习和寻找各种医疗数据与最终病情发展趋势间的关联关系的过程,通过将建模数据按照预设比例划分为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可以一边训练构建模型一边验证模型的预测效果,以最终能够获得有效的预测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预设比例设定为7比3,即,70%的数据用来作为训练数据,另外30%的数据用来作为测试数据。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预设比例的数值设定是可以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需要进行调整和设定,在此并不做具体的限定。

S22、使用训练数据进行建模,并使用测试数据进行评估;

通过训练数据进行建模,来构建用于进行患者在当前医疗方案时的风险发展的预测趋势的模型;在实际应用中,本发明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分类模型可以是逻辑回归模型、决策树模型、支持向量机模型、判别式模型或神经网络模型,或是通过其中两种以上的模型来互为印证和修正。

测试数据可以在建模过程中进行结果评估,以验证预测模型的准确度和有效性。

S23、当评估的结果未达到预设值,调整建模时的参数项和/或迭代次数后返回步骤S21;当评估的结果达到预设值,建模结束。

当评估的结果未达到预设值时,说明当前的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还不够准确,需要进一步的训练;当评估的结果达到预设值时,说明当前的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足够准确,建模结束,该风险预测模型可以用于预测患者在当前医疗方案时的风险发展趋势。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使评估信息能够适于不同的人群,需要针对不同的人群来生成不同表述方式来呈现评估信息;具体来说,医护人员所需的评估信息会偏重于单项指标管理目标和结果模拟,从而方便医疗方案的参考和进一步的调整;而对于患者来说,其评估信息则会偏重于整体的管理结果的总结,以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以及,对于患者行为进行指导干预。当评估结果用于患者使用时,可以包括:风险评分、医疗方案完成度的分值、预设医疗指标的管理是否达标和康复建议等;举例来说,提供给患者的评估结果的具体内容可以是:“您目前的卒中风险评分为78分,比上个月上升了6分,整体医疗方案完成度76%,您的血糖、血压管理已经达标,但是您的体重和血脂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议您采用以下饮食方案配合药物治疗……”。

优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患者用户端的注册的步骤,具体的:

建立患者的注册信息,以使患者可以通过患者用户端访问存储于服务器端的所述专科电子病历和评估信息。当为患者在服务器端进行了注册后,作为注册用户的患者,可以通过患者用户端来进行相应的访问,从而可以安全的进行反馈数据的上传以及评估信息的获取。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为患者建立专科电子病历前,建立患者的注册信息。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中,根据患者在医院的病历以及患者在医院外通过其他方式获取的自身的医疗数据(主要是指患者通过家庭医疗设备进行的诸如血压、血糖、心率和体重的测量,以及,患者对于病症描述等生命体征数据),针对患者的某一病患(主要是指病程长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建立医院院内的医疗数据和患者出院后在院外采集的医疗数据的兼具的专科电子病历;由于患者可以根据预设规则(如,设定的患者采集各种生命体征数据的采集时间点),可以在整个治疗期持续性的不断更新和丰富其专科电子病历,所以可以能够对患者的病情发展有着长期持续性的医疗数据存储记录;接着,本发明中还可以根据更新后的专科电子病历生成患者的评估信息;这样就可以对通过评估信息来呈现患者的当前风险分值、风险趋势预测和对应的医护措施等信息。

此外,通过本发明中的专科电子病历,一方面记录患者在入院治疗的时刻开始到出院的期间内(即院内治疗阶段),每次患者的诊疗数据、测得的各种医疗指标(如,验血数据、血压、血糖、心率或体重等生理数据或体征数据)以及医疗方案等院内信息。此外,还记录了患者出院以后在家中的后续治疗阶段(即院后治疗阶段)的院外信息(即生命体征数据和医疗方案的执行信息),从而实现对患者的医疗数据的全面且高频度的采集,进而能够为患者病情的医治提供更加完备的数据支持。

由于本发明中可以自动生成患者的评估信息,所以还可以节约医护人员的诊疗时间,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此外,由于患者也可以获取到评估信息,所以患者也可以通过每个阶段的评估信息来获得自身的病情控制效果,这样,通过提高患者对于其病患的认知度,不但可以增强患者的依从性,还可以提高患者的信心,进而有利于医患间的配合。

此外,由于通过本发明,可以设定患者进行反馈数据的方式和时间点,所以也就实现了随访的远程化和电子化;这种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医护人员进行随访的效率和效果,进而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病患复发的几率和风险。

通过为患者设定与病患种类对应的专科电子病历,可以方便医院构建与某种病患对应的病历数据库;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典型的案例作为病患的研究分析对象,专科电子病历可以为该病患的整体研究和分析提供更加便捷和完备数据支持,从而可以促进医学的研究和发展的效率。特别是在需要通过大数据进行模型训练以构建病患的诊断模型或是预测模型的时候,本发明中的专科电子病历的医疗数据可以作为高质量的建模数据,来为诊断模型或是预测模型提供数据支持。

在本发明的另一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病历管理系统,如图3所示,包括患者用户端01、和远程服务器02医护终端03;适于由处理器执行图1所对应实施例中院后综合风险评估方法中的步骤的软件程序,分别存储于服务器端02、患者用户端01和医护终端03的存储设备中。优选的,在本发明中,患者用户端01和医护终端03可以为装有软件程序的手机。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依托服务器端、患者用户端和医护终端这三方设备构建成一个电子病历管理系统,通过协同工作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即,通过分别装设于服务器端、患者用户端和医护终端内的软件程序,并利用网络实现数据通信来协同实现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其中,服务器端作为服务器,可以存储患者的专科电子病历,并对专科电子病历进行设定的处理;患者用户终端可以向服务器端和/或医护终端发送反馈数据并获取评估信息;医护终端可以通过对于服务器端和患者用户端的访问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监测,并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医疗指导。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于软件程序在服务器端、患者用户端和医护终端这三方设备中的功能设定,可以根据本领域工作人员的需求进行常规性的分配,只要能够实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即可,在此并不做具体的限定。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服务器端02、患者用户端01和医护终端03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已经在图1所对应的病历管理方法中的实施例中做了详尽的记载和描述,这样,就可以参照图1所对应的病历管理方法中的实施例来理解本发明实施例,因此,在此就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ReRAM、MRAM、PCM、NAND Flash, NOR Flash, Memristor、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