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21105发布日期:2023-03-03 20:41阅读:53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具有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为“oled”)由于诸多优点被应用到显示领域。但是,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显示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oled应用到显示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需要被解决。例如,在oled面板中尤其是在中大尺寸顶发射的oled面板中,由于阴极层较薄,其不同位置的电压降不一致,从而使电流在显示区域内分布不均,因此在oled面板中会出现显示区域中间暗,四周亮的现象,即出现了显示亮度均一性较差的问题。
3.因此,继续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显示面板由于第二电极较薄使电流在显示区域分布不均而引起的显示亮度均一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基底、多个发光器件、像素界定层和光致发电结构。像素界定层设置在基底上,且限定有多个开口,每个开口内设有发光器件。每个发光器件包括依次叠置在基底上的第一电极、发光功能层和第二电极。光致发电结构且与第二电极连接,光致发电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光致发电单元,光致发电单元在基底上的正投影落在第一电极在基底上的正投影之外。
5.在上述方案中,光致发电结构与第二电极配合形成一个光致发电电池,将光转化成电之后传递给第二电极,提高了第二电极上电压分布的均匀性,从而改善由于第二电极较薄引起的显示面板的亮度不均一的问题。
6.结合第一方面,光致发电结构位于像素界定层背离基底的一侧,进一步地,像素界定层背离基底的一侧限定有至少一个凹槽,光致发电结构位于凹槽内。
7.在上述方案中,将光致发电结构设置像素界定层上,不仅有利于实现光致发电结构与第二电极的连接,还降低了光致发电结构的制成对发光器件的性能的影响进一步地,将光致发电结构设置在像素界定层限定的开口周边的凹槽内,降低了设置光致发电结构对显示面板的轻薄化。
8.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像素界定层在开口的周边限定有至少一个通槽,光致发电结构位于通槽内。
9.在上述方案中,通槽和开口可以同一个工艺步骤同时制备,节约了生产工序。
10.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致发电结构还包括第三电极,第三电极位于光致发电单元背离所述基底的一侧,且与光致发电单元连接。
11.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电极在基底上的正投影与多个开口和像素界定层在基底的正投影重合。光致发电单元位于第二电极背离基底的一侧,且位于第二
电极和第三电极之间。
12.在上述方案中,光致发电单元位于第三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便于将光致发电单元利用光转换成的电传递给第二电极,进一步有效地改善了显示面板的亮度不均一的问题。
13.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电极在基底上的正投影与光致发电单元在基底上的正投影重合。
14.在上述方案中,每个光致发电单元都对应的设有一个第三电极,从而提高了光致发电结构的独立性。
15.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电极在基底上的正投影与多个开口和像素界定层在基底的正投影重合,且第三电极为透明电极。
16.在上述方案中,通过限定第三电极与开口和像素界定层在基底上的正投影之间的关系,不仅能更有效地改善显示面板的亮度不均一的问题,还能起到保护第二电极的作用。
17.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电极与第二电极连接。
18.在上述方案中,第三电极与第二电极直接接触,能够更有效地将光致发电单元产生的电传递给第二电极。
19.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光致发电单元朝向基底一侧的第四电极,第四电极在基底上的正投影与光致发电单元在基底上的正投影重合。
20.在上述方案中,第四电极位于光致发电单元和第二电极,这样能够避免光致发电单元的制备工艺对第二电极产生影响。
21.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光致发电单元和第二电极之间的第四电极,第四电极在基底上的正投影与第二电极在基底上的正投影重合,且第四电极为透明电极。
22.在上述方案中,第四电极与第二电极直接接触,且全面覆盖了第二电极,在起到全面保护第二电极的同时,还降低了第四电极的制备难度,节约了生产成本。
23.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光致发电结构设置在整个显示区。
24.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显示区包括第一子显示区和第二子显示区,第一子显示区环绕第二子显示区设置,光致发电结构设置在第二子显示区内。进一步地,第二子显示区为中间区域。
25.在上述方案中,对第二子显示区内的发光器件的第二电极进行了增压处理,能够降低了第二子显示区与第一子显示区之间的亮度差异,从而改善了显示面板的亮度不均一的问题。
26.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致发电结构包括一个光致发电单元,且光致发电单元为网格状。
27.在上述方案中,将光致发电结构设置成一个网格状的光致发电单元的方案,适用于在显示面板的全部或部分显示区内设置光致发电结构的情况,简化了光致发电结构的制作步骤,节约了生产成本。
28.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致发电结构包括多个光致发电单元,多个发光器件分类为分别出射多种波长光线的发光器件,至少部分出射最短波长光线的发光器件
的周边设有光致发电单元。进一步地,光致发电单元为闭合环形。
29.在上述方案中,光致发电结构的每个光致发电单元为独立的结构,更有利于光致发电单元的灵活设置。此外,在部分或全部驱动电压高的发光器件周边设置光致发电单元,能够更高效地为驱动电压高的发光器件对应的第二电极区域进行增压。
30.结合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非显示区的至少一个驱动芯片,该驱动芯片配置成为发光器件提供驱动信号。光致发电结构设置在显示区,且靠近驱动芯片的显示区内设置的光致发电结构的密度小于远离驱动芯片的显示区内设置的光致发电结构的密度。
31.在上述方案中,光致发电结构的密度随着驱动信号的强度变弱而变大,能够更好地改善由于电流分布不均引起的显示不均一的问题。
32.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的显示面板。
附图说明
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34.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剖面图。
35.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剖面图。
36.图3是根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剖面图。
37.图4是根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剖面图。
38.图5是根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剖面图。
39.图6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剖面图。
40.图7是根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剖面图。
41.图8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平面图。
42.图9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平面图。
43.图10是根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平面图。
44.图11是根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4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6.在oled面板中,顶发射oled依靠其独特的微腔结构具有开口率高,色纯度高,色域广等诸多优点成为了目前的主流的oled面板显示技术。但是由于顶发射模式需要让oled发出的光穿过阴极,因此,阴极的厚度需要做得很薄,以保证光的透过率。然而,阴极膜层厚度减薄会使阴极的面电阻增大,当oled显示屏的尺寸较小时,其阴极的压降可以忽略。但是,当显示屏尺寸较大时,此时阴极的压降不可忽略,其会引起阴极膜层不同位置所产生的电压降不一致,影响了oled阳极与阴极之间的电压差,最终影响显示装置的亮度均一性。基于
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的像素界定层上设有与阴极连接的光致发电结构以降低阴极不同位置上电压的差异,从而改善显示面板的亮度不均的问题。
4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基底、多个发光器件、像素界定层和光致发电结构。多个发光器件设置在基底上,每个发光器件包括依次叠置在基底上的第一电极、发光功能层和第二电极。像素界定层设置在基底上,且限定有用于限定发光器件的多个开口。光致发电结构与第二电极连接,该光致发电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光致发电单元,且光致发电单元在基底上的正投影落在第一电极在基底上的正投影之外。光致发电结构与第二电极配合形成一个光致发电电池,将照射到其上的光转换成电流,并将该电流补充给第二电极,使第二电极的不同位置上压降相近或相同,从而使第二电极不同位置与对应的第一电极之间的电压差相近或相同,从而提高显示区域内电流分布的均匀性,从而改善了由于第二电极较薄引起的显示面板的亮度均一性差的问题。此外,通过限定光致发电单元与发光层在基底上的正投影之间的关系,保证了光致发电单元不遮像素界定层限定的开口即显示面板的出光区域,因此,在改善了显示面板的亮度不均一的问题的同时,还不影响显示面板的效率。
48.示例性地,如图1所示,该显示面板包括基底100,设置在基底100上的像素界定层300,该像素界定层300限定有多个开口310,每个开口310对应设有发光器件200,每个发光器件200包括位于背离基底100一侧的第二电极210、位于第二电极210和基底100之间的第一电极230,以及位于第二电极210和第一电极230之间的发光功能层230,具体地,第一电极230为阳极、第二电极210为阴极。光致发电结构400和第二电极210即阴极连接,其包括至少一个光致发电单元410,且该光致发电单元410在基底100上的正投影与第一电极230即阳极在基底100上的正投影无交叠。
49.基于在显示面板中设置具有光致发电单元的光致发电结构的发明构思,本实施中接下来会结合显示面板的具体结构对光致发电结构在显示面板中具体设计方案进行介绍。
50.在一些实施例中,光致发电结构位于所述像素界定层背离所述基底的一侧。示例性地,如图1所示,光致发电结构400的光致发电单元410位于像素界定层300背离基底100的一侧的表面上。
51.基于显示面板的综合性能考虑,在优化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显示面板的轻薄化,以实现其便携性。
52.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像素界定层背离基底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凹槽,光致发电单元位于凹槽内。将光致发电单元对应的设置在像素界定层限定的开口周边的凹槽内,这使得光致发电单元不仅能够利用射入到显示面板中的自然光进行发电,还能够更高效地利用的开口内的发光器件出射的光,其通过像素界定层射入到光致发电单元上,这大大提高了光致发电单元的发电效率。此外,将光致发电单元设置在凹槽内,还降低了在显示面板中新增膜层结构对显示面板的厚度的影响,从而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的轻薄化,凹槽结构也保护显示面板的像素界定层和基底之间的膜层,降低这些膜层的性能受到光致发电结构制备工艺的影响的风险。
53.示例性地,如图2所示,该显示面板中设置有发光器件200的对应的两个开口310之间的像素界定层300上设有一凹槽320,该凹槽320内在背离基板100的方向上依次叠置有第二电极210、光致发电单元410和第三电极420。此外,凹槽320内的光致发电结构400不局限
于图2中的结构,其还可以是光致发电单元410对应的第三电极420在基底100上正投影覆盖光致发电单元410在基底100上的正投影的结构。
54.在结合显示面板的制备工艺来说,还可以对显示面板的结构进行进一步的设计,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像素界定层在开口的周边限定有至少一个通槽,光致发电结构位于通槽内。示例性地,如图3所示,在形成开口310的过程中,像素界定层300在开口310的周边也限定了一通槽330,该通槽330内设有光致发电结构400。这样新增的通槽330结构就可以和开口310结构同一个工艺制备,节约了生产工序。此外,将光致发电结构400设置在通槽330,还可以设置相对于表面积较大的光致发电单元410,提高了其发电效率。
55.应理解的是,上述凹槽和通槽的形状和深度不局限于上述示例方案中横截面为矩形,其横截面的图案还可以是其他的形状例如扇形,半圆形,三角形或者其他曲线例如波浪组成的图案。此外,关于凹槽和通槽的参数,例如深度,宽度等参数,以及设置在凹槽或通槽内的光致发电单元的相对凹槽或通槽的高度这些参数都可以根据显示面板的需求进行设计,其可以是所有发光器件周边的凹槽或通槽的参数都一样,或者相同类型的发光器件的周边的凹槽或通槽的参数均一样,同理光致发电单元的相对凹槽的高度也是,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此就不做赘述。在显示面板中设置与第二电极即阴极连接的光致发电结构的目的是改善显示面板中存在的显示区域亮度不均一的问题,但是考虑到显示面板的工作原理,在显示面板中增加了膜层结构,就需要考虑到这些膜层结构对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以及出光效果的影响,以不影响显示面板的正常工作,因此,就需要针对光致发电结构进行进一步地设计。
56.在一些实施例中,光致发电结构还包括第三电极,第三电极位于光致发电单元背离基底的一侧,且与光致发电单元连接。示例性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光致发电结构400还包括位于光致发电单元410背离基底100一侧的第三电极420,且第三电极420朝向基底的一侧表面与光致发电单元410中不与像素界定层300接触的至少部分表面直接接触,实现第三电极410与光致发电单元410的连接。
57.基于光致发电结构的具体结构,可以对其包括的膜层例如第三电极进行进一步的设计,以提高光致发电结构的发电效率或者传递电的效率。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极在基底上的正投影与多个开口和像素界定层在基底的正投影重合。光致发电单元位于第二电极背离像素界定层的一侧,且位于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之间。光致发电单元位于第三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便于将光致发电单元利用光转换成的电传递给第二电极,进一步有效地改善了显示面板的亮度不均一的问题。
58.示例性地,如图1和图3所示,在该显示面板中,第二电极210为多个发光器件200的共用膜层,即不同发光器件200的第二电极210连接在一起,光致发电单元410朝向基底100的表面与第二电极210在对应的发光器件200周边的像素界定层300上的部分接触,光致发电单元410背离基底100的表面与第三电极420接触。
59.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电极在基底上的正投影覆盖光致发电单元在基底上的正投影。每个光致发电单元都对应的设有一个第三电极,从而提高了光致发电结构的独立性以及发电效率。示例性地,如图4所示,光致发电结构400中的第三电极420覆盖了光致发电单元410的侧面以及背离基底100的表面,即除了光致发电单元410与第二电极接触的表面,光致发电单元410的其他表面均被第三电极420覆盖住了。
6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电极在基底上的正投影覆盖多个开口和像素界定层在基底的正投影,且第三电极为透明电极。通过限定第三电极与开口和像素界定层在基底上的正投影之间的关系,限定了第三电极覆盖第二电极的位置关系,这不仅有利于第三电极将光致发电单元产生的电传递给更大面积的第二电极,从而更有效地改善显示面板的亮度不均一的问题,还实现了对第二电极的保护作用,从而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寿命。
61.示例性地,如图5所示,在该显示面板中,第二电极210为所有发光器件200的共用膜层,像素界定层300上设置的光致发电结构400中的第三电极420不仅覆盖了光致发电结构400中的光致发电单元410,该覆盖了所有发光器件200的共用膜层第二电极210。
62.除了设置第三电极的表面积的大小外,还对第三电极与第二电极的相对关系进行了设计,在一些实施例,第三电极与第二电极连接。第三电极与第二电极直接接触,中间无其他膜层,降低了电传递过程中的电损同时,还缩短二者之间电传递通道,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将光致发电单元产生的电传递给第二电极。示例性地,如图4和图5所示,在该显示面板中,像素界定层300上设置的光致发电结构400中的第三电极420朝向基底100的表面的一部分与光致发电单元410的表面接触,另一部分与第二电极210背离基底100的表面直接接触。
63.应理解的是,第二电极与第三电极的连接方式不局限于上述图4和图5中所示意的直接接触的方式,其还可以通过过孔或者走线实现二者的连接,这可以根据显示面板的具体膜层结构进行设计,在此就不做赘述。
64.此外,本技术实施例中还对光致发电结构进行了进一步的设计,以降低光致发电结构对显示面板的第二电极的影响。
65.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光致发电单元朝向基底一侧的第四电极,第四电极在基底上的正投影与光致发电单元在基底上的正投影重合。第四电极位于光致发电单元和第二电极,这样能够避免光致发电单元的制备工艺对第二电极产生影响,对第二电极进行了保护,在改善显示面板亮度不均一的问题的同时,还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寿命。
66.示例性地,如图2和图6所示,该显示面板中设置的光致发电结构400包括在背离基底100方向上依次叠置的第四电极430、光致发电单元410和第三电极420,且第四电极430截面在第二电极210延伸方向上的表面积等于光致发电单元410在第二电极210延伸方向上的表面积,即第四电极430和光致发电单元410在第二电极210上的正投影重叠。
67.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光致发电单元和第二电极之间的第四电极,第四电极在基底上的正投影与第二电极在基底上的正投影重合,且第四电极为透明电极。第四电极与第二电极直接接触,且全面覆盖了第二电极,在起到全面保护第二电极的同时,还降低了第四电极的制备难度,节约了生产成本。
68.示例性地,如图7所示,该显示面板中,每个发光器件200的第二电极210之间相互连接,即显示面板中的第二电极210为共用膜层。在像素界定层300上设置的光致发电结构400包括在背离基底100方向上依次叠置的第四电极430、光致发电单元410和第三电极420,且第四电极430完全覆盖第二电极,即第四电极430在基底100正投影不仅覆盖了多个开口310在基底100上的正投影,还覆盖了像素界定层300在基底100上的正投影。
69.光致发电结构可以根据显示面板的亮度均匀性的情况进行设计。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光致发电结构设置在整个显示区。
70.此外,基于光致发电结构分布在整个显示区的设计,可以对光致发电结构进行进一步的设计。在一些实施例中,光致发电结构包括一个光致发电单元,且光致发电单元为网格状。将光致发电结构设置成一个网格状的光致发电单元的方案,适用于在显示面板的全部或部分显示区内设置光致发电结构的情况,简化了光致发电结构的制作步骤,节约了生产成本。
71.示例性地,如图8所示,该显示面板的像素界定层300限定的多个开口310内分别设有多个发光器件200,并且多个发光器件200分成三种类型,即出射红光的发光器件r、出射绿光的发光器件g以及出射蓝光的发光器件b。设置在像素界定层300上的光致发电结构400包括一个网格状的光致发电单元410,其是由多个网格440连接形成的一体化结构,每个网格440对应的形成有一个网孔441,且该网孔441的表面积大于对应的开口310的表面积,该网孔441在基底100上的正投影覆盖了对应的开口310限定的发光器件200在基底100上的正投影,即每个发光器件r、发光器件g和发光器件b对应的开口400的周边均设有光致发电单元410包含的网格44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显示区包括第一子显示区和第二子显示区,第一子显示区环绕第二子显示区设置,光致发电结构设置在第二子显示区内。基于显示面板的驱动方式,考虑到驱动信号的衰减规律,一般来说远离显示面板的边缘的部分显示区即第二子显示区区的亮度会小于靠近显示面板的边缘的部分显示区即第一子显示区的亮度,因此,在第二子显示区内设置光致发电结构,对第二子显示区内的发光器件的第二电极进行了增压处理,提高了第二子显示区的亮度,从而降低了第二子显示区与第一子显示区之间的亮度差异,改善了显示面板的亮度不均一的问题。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子显示区为中间区域。
72.示例性地,如图9所示,该显示面板的显示区500包括相对整个像是面板来说位于中间的第二子显示区520以及位于环绕于第二子显示区520设置的第一子显示区510。在第二显示区520内光致发电结构400包括的光致发电单元410为网格一体化的结构,这就使得第二显示区520内的多个发光器件的周边均设有光致发电结构400。
73.应理解的是,第一子显示区和第二子显示区的在显示面板中的分布方案不局限于上述示例中的方案,并且发光器件的排布方式以及位于中间区域的第二子显示区内的发光器件的类型以及数量也布局于只包括发光器件b和发光器件r,还还可以是其他的类型,例如包括多个发光器件b、发光器件r和发光器件g。这些均可以根据显示面板的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在此就不做赘述。
74.不同于上述将光致发电单元设置在部分显示区或者全部显示区的情况下,将其做成一体化的结构的方案,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光致发电结构包括多个光致发电单元,多个发光器件分类为分别出射多种波长光线的发光器件,至少部分出射最短波长光线的发光器件的周边设有光致发电单元。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光致发电单元为闭合环形。光致发电结构的每个光致发电单元为独立的结构,更有利于光致发电单元的灵活设置。此外,出射最短波长的光线的发光器件对应的需要第二电极提供的驱动电压更高,因此,在部分或全部驱动电压高的发光器件周边设置光致发电单元,能够更高效地为驱动电压高的发光器件对应的第二电极区域进行增压,从而更有效地改善显示面板的亮度不均一的问题。
75.示例性地,如图10所示,在该显示面板中包括阵列排布的发光器件200,且被划分为三个发光单元,即第一发光单元240a、第二发光单元240b和第三发光单元240b,每个发光
单元均包括发光器件r、发光器件g和发光器件b。并且,每个发光单元中的发光器件b的周边均设有光致发电单元410,且不同发光器件之间的光致发电单元410相互独立。具体地,在第一发光单元240a中,发光器件b的周边对应设置了第一光致发电单元410a。在第二发光单元320中,发光器件b的周边对应设置了第二光致发电单元410b。在第三发光单元330中,发光器件b的周边对应设置了第三光致发电单元410c。第一光致发电单元410a、第二光致发电单元410b和第三光致发电单元410c独立设置,并且第一光致发电单元410a、第二光致发电单元410b在像素界定层300上的正投影为闭合环状,第三光致发电单元410c在像素界定层300上的正投影为u型。
76.应理解的是,上述仅是示例给出了多个光致发电单元相对独立设置的方案,光致发电单元在显示面板中的中的具体设计并不局限于方案,其还包括其他的技术方案,例如每个发光单元中对应设置光致发电单元的发光器件均为同一个或者对应的为多个,不同或相同类型的发光器件对应设置的光致发电单元的结构以及光致发电单元的尺寸、形状(例如线型、波浪型、曲线型、圆形、三角形其他多边形等)等参数可以相等也可以不同,这些都可以根据显示面板的具体需求进行设计,在此就不做赘述。
77.考虑到影响电流分布均匀性的多种因素里,驱动信号在传递过程中的损耗也是比较重要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非显示区的至少一个驱动芯片,该驱动芯片配置成为发光器件提供驱动信号。光致发电结构设置在显示区,且靠近驱动芯片的显示区内设置的光致发电结构的密度小于远离驱动芯片的显示区内设置的光致发电结构的密度。随着距离驱动芯片越远,由于信号传输路径上的阻抗,信号损失越来越多,因此,随着距离驱动芯片的距离的变化而改变设置光致发电结构的密度能够有效地提高电流分布的均匀性从而有效地改善显示不均一的问题。
78.示例性地,如图11所示,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500以及环绕显示区500设置的非显示区600,且在该非显示区600内设有用于实现驱动发光器件r、发光器件b和发光器件g工作的驱动芯片700。具体地,该驱动芯片700相对设置在该显示面板的左边框,并且距离驱动芯片700最近的那列发光器件r的周边没有设置光致发电单元410,且随着距离驱动芯片700的距离的变大,逐渐设置更多的光致发电单元410,使得距离驱动芯片700最远的那列发光器件b的周边设有与其他列相比来说最多的光致发电单元410,即随着距离驱动芯片700的距离变大,发光器件的周边对应设置的光致发电单元410的密度变大。
79.应理解的是,驱动芯片设置方案并不局限与上述示例中的方案,驱动芯片可以根据显示面板的需求设置多个或者其他的位置,例如驱动芯片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底边框,或者驱动芯片设置了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左右边框,在此就不做赘述。
80.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光致发电单元的材料包括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该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包括pm6:btp-bo-4cl,pcbm等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材料中的任一种。可利用喷墨打印工艺在像素界定层上打印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以形成光致发电单元。
81.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的显示面板。
82.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包括用于实现触控的触控传感器、触控芯片以及柔性电路板。为了实现触控显示装置的轻薄化,触控传感器设置在显示装置的封装层中,
触控芯片设置在柔性电路板上,且通过触控信号线向触控传感器传输信号。
83.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该显示面板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和触控功能的产品或部件。该显示面板的实施可以参见上述阵列基底的实施例,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8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