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调试、无触点汽车电喇叭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1584阅读:12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免调试、无触点汽车电喇叭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通车辆上所用的电喇叭。
2、背景技术无触点式电喇叭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式汽车电喇叭,但其技术不够完善,存在以下问题1、现有的无触点式电喇叭,就是在原有触点式电喇叭的基础上,去掉了原触点,用一套发声控制电路,代替了触点,其它的结构没有改变。发声控制电路主要由振荡电路、开关电路、喇叭线圈等组成。但关键一个问题是振荡电路的频率,必须与由喇叭后壳、音片组成的谐振腔的固有频率相等,这样喇叭才能发出最响亮的声音。也就是说靠谐振与喇叭音片产生共鸣,通过发声器把声音传出来的。无触点电喇叭的发声控制电路的频率是生产时一次性调好的,频率是固定不变的,是个定值。喇叭后壳与音片组成了谐振腔。这个谐振腔受外界气候条件的影响,如冬季低温、夏季高温、潮湿、灰尘、雨雪和振动的影响最大。使谐振腔的频率不是个定值,发声控制电路的频率是个定值,谐振腔的频率不是定值。所以说保证不了共鸣,外界气候条件的变化,使喇叭的声音变小、变调,声音不稳定。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太大。
2、温度特性不好,发声控制电路的振荡频率是生产时一次性调好的,调到共鸣点上,频率是固定不变的。汽车工作在相当恶劣的条件下,冬季可达-45℃,夏季可达+80℃,实测上海大众桑塔纳轿车在室外+33℃条件下,汽车发动运行1小时,喇叭受散热水箱热气流的熏烤,壳体温度喇叭壳体温度+75℃,试验证明,由喇叭后壳与音片组成的谐振腔,它的谐振频率是与温度成反比的。生产电喇叭时在室温的条件下调整到共鸣点上,温度的升高就远离共鸣点,温度越高越偏离共鸣点,喇叭的声音越小,远远达不到设计的指标,温度特性极差。
3、生产调试难。现有的无触点式电喇叭,在生产时都采用装机后对每只喇叭的频率逐一校正,调到共鸣点上。在生产产品时喇叭的后壳上留有个孔,以便调整内部喇叭发声控制电路的振荡频率。有的内部装有可变电阻,有的用外加可变电阻调好后,用一个固定电阻代替,无论用什么方法都非常烦琐。因为每只喇叭的谐振腔都有一定的差异。生产效率低,不能保证质量。
3、技术方案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无触点式汽车电喇叭,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无触点电喇叭受外界条件的变化,影响喇叭声音变小、变调,声音不稳定,及温度特性极差,生产效率低,调试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免调试、无触点汽车电喇叭,其发声控制电路中,包括有反接保护二极管、限流电阻、稳压器、振荡电路、喇叭线圈和开关电路,其特征在于在发声控制电路中设有一个声音检测反馈电路,声音检测反馈电路的两端与稳压器相连接,声音检测反馈电路的输出端与振荡电路相连接。
声音检测反馈电路中的传感器可以采用驻极体式、压电片式、电感线圈式和磁敏式四种方式。
声音检测反馈电路中的驻极体传感器由驻极体ECM、场效应管FET组成,一端通过电阻R2与振荡电路的7端连接,另一端与振荡电路的2、6端连接。
声音检测反馈电路中的压电片、电感线圈、磁敏元件传感器与放大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接,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振荡电路相连接。
优点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最大优点是由于增加了声音检测反馈电路,保证了在高温、低温、振动、潮湿、灰尘等任何条件下,都能达到设计的指标。一次性装机,兔调试,可实现全自动化生产。因为喇叭的谐振频率由检测反馈电路自动去校正,找到最佳频率为止。实时自动跟踪谐振腔的固有频率,与振荡电路的频率一致,由现有的无触点电喇叭逐个调整,发展到免调整,生产效率数十倍的增长。工艺简单,电子元件集成化,密封在喇叭壳体内,一装即响,声音宏亮、免调整、免维护,使用寿命长。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路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元件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阻1所示,无触点电喇叭的发声控制部分包括有振荡电路5、开关电路7、喇叭线圈6、反接保护二级管1、限流电阻2、稳压电路3和声音检测反馈电路4。振荡电路5的信号输出端与开关电路7连接,开关电路7与喇叭线圈6连接,声音检测反馈电路4与振荡电路5相连接。电源的正极端与反接保护二级管1连接、反接保护二级管1与限流电阻2连接,振荡电路5的电源供给端与稳压电路3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关键在于设有声音检测反馈电路4,包括有传感器、放大器。传感器采用以下四种方案之一来实施的1、采用驻极体话筒粒做声音检测传感器直接利用它内部的场效应管,声音大小的变化反映到场效应管的内阻的变化,从而取出变化的电信号。控制“555”时基电路频率的变化。
2、采用φ10mm带谐振腔的压电片,加一级信号放大电路,取出电信号,控制“555”时基电路频率的变化。
3、采用电感线圈,检测喇叭线圈发出的磁波(类似磁波录音的道理),加以放大取出与声音大小变化的电信号,控制“555”时基电路频率的变化。
4、采用磁敏元件,检测喇叭线圈的磁场变化,取出电信号,控制“555”时基电路频率的变化。
放大电路采用集成电路或晶体管均可。
图2中的发声控制电路采用“NE555”时基单元集成电路,声音检测反馈传感器4采用φ6mm的驻极体话筒粒。开关电路BG1选用2SK1277N沟道场效应管,还设有一个由R、DW、C1组成的稳压电路。振荡电路IC由“555”时基单元集成电路、电阻R1、R2、R3、场效应管FET、电容C2组成。电源正极与反接保护二极管D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的负极和喇叭线圈L一端连接。二极管D的负极同时和R、R5、R1、集成电路IC的4、8端、DW负端、电容C1的正极连接,R5的另一端与R4连接,同时和场效应管BG1的G极连接。R1的下端与集成电路IC的7端连接,同时和R2、R3的连接。R3的另一端与场效应管FET的一端连接,场效应管FET的另一端和集成电路IC的2、6端、电容C2一端相连接,C2的另一端连接集成电路IC的1端,集成电路信号输出3端经电阻R1连接BG1的G极。BG1的D极连接L的另一端。同时连接电容C3的一端。BG1的S极、DW极、C1的负极、C2、C3的一端和电源负极连接。
发声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图如图2所示,其工作过程为电源V+经二极管D连接线圈L的一端同时连接电阻R。稳压管DW、C1滤波电容组成的稳压电源,经电阻R1、R2、R3、场效应管FET给电容C2充电,R2和场效应管FET串联,同时与R3并联。使C2两端电压升高,当C2两端充电电压低于1/3VCC时(VCC是经稳压的集成电路供电电压),“555”集成电路就置位,3端输出高电平,当C2充电电压达到复位电压2/3VCC时,“555”电路就转入复位,3端输出低电平。7端为低电平时,电容C2经R3、以及R2与场效应管FET串联对电源负极放电,使C2两端电压逐渐下降,当C2两端下降到1/3VCC时,“555”电路又重新转为置位状态,“555”电路就这样交替工作而形成振荡。当“555”集成电路3端为高电平时开关管导通,电流由电源正极经喇叭线圈L经场效应管BG1的D极、S极回到电源负极,喇叭线圈L产生吸力将衔铁拉下,当“555”集成电路3端为低电平时,开关管截止,喇叭线圈L电流消失,喇叭音片在内应力作用回弹,音片振动把声音传出去。同时电容C3吸收反峰值电压,在这个电路中,电阻R1、R2、R3、场效应管FET、电容C2的数值决定了振荡频率。
结合实施电路图说明一下声音检测反馈电路的工作原理当电阻R1、R2、R3、以及场效应管FET的内阻、电容C2的数值确定后,集成电路“555”的初始振荡频率也就确定了。接通电源喇叭音片开始振动发声,装在喇叭壳体内的驻极体ECM接收到声音信号,使场效应管FET的内阻变小,频率升高声音增大,场效应管FET内阻进一步减小,频率再升高。当声音达到最大值时,场效应管FET的内阻达到一个固定值,使声音与场效应管FET的内阻达到平衡。这时频率维持在一个稳定值上,完全是一个声音与频率组成的正反馈电路。这一过程进行的很快,只需几毫秒,频率就达到了稳定值。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发声控制电路,可适合任何品种的电磁式电喇叭,如蜗牛、盆形、号筒式等,适用电压有6V、12V、24V。只是喇叭线圈不同,电路参数不同。接线方式,可制成单线或双线制。
权利要求1.一种免调试、无触点汽车电喇叭,其发声控制电路中,包括有反接保护二极管(1)、限流电阻(2)、稳压器(3)、振荡电路(5)、喇叭线圈(6)和开关电路(7),其特征在于在发声控制电路中设有一个声音检测反馈电路(4),声音检测反馈电路(4)的两端与稳压器(3)相连接,声音检测反馈电路(4)的输出端与振荡电路(5)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免调试、无触点汽车电喇叭,其特征在于声音检测反馈电路(4)中的传感器可以采用驻极体式、压电片式、电感线圈式和磁敏式四种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免调试、无触点汽车电喇叭,其特征在于声音检测反馈电路(4)中的驻极体传感器由驻极体ECM、场效应管FET组成,一端通过电阻R2与振荡电路(5)的7端连接,另一端与振荡电路(5)的2、6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免调试、无触点汽车电喇叭,其特征在于声音检测反馈电路(4)中的压电片、电感线圈、磁敏元件传感器与放大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接,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振荡电路(5)相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通车辆上所用的电喇叭。其特征在于:在发声控制电路中设有一个声音检测反馈电路,声音检测反馈电路的两端与稳压器相连接,声音检测反馈电路的输出端与振荡电路相连接。声音检测反馈电路中的传感器可以采用驻极体式、压电片式、电感线圈式和磁敏式四种方式。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无触点电喇叭受外界条件的变化,影响喇叭声音变小、变调,声音不稳定,及温度特性极差,生产效率低,调试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文档编号G10K9/12GK2497391SQ0125081
公开日2002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01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01年9月26日
发明者佟德义 申请人:佟德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