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乐器的鞍座和拾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2023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弦乐器的鞍座和拾音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弦乐器(如,电吉它和声学吉它)的鞍座和拾音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上,弦乐器(如,电吉它和声学吉它)具有桥(或鞍座)和/或将弦的振动转换为电信号的拾音装置。即,电吉它具有将支承弦的鞍座的振动转换为电信号的拾音装置。图4和图5表示拾音装置的例子。
图4所示的拾音装置50由桥51、鞍座52和压电元件53构成。具体地说,桥51为由木材制成的一个直立体,它固定在电气弦乐器(未示出)的主体(或共鸣板)的表面上;鞍座52固定在桥51的一个细长槽51A中;而压电元件53则放置在鞍座52下面。图5所示的拾音装置55的结构比上述拾音装置50的结构复杂,其特征在于,鞍座52利用隔板56固定在桥51上,隔板则插入桥51的细长槽51A中。具体地说,隔板56插入桥51的细长槽51A中,并通过两个螺钉57牢固地固定在电气弦乐器主体表面上。该两个螺钉拧在隔板56两端的规定位置上。当操作者(如,使用者或演奏者)演奏电气弦乐器时,弦的振动通过鞍座52传递给压电元件53,使压电元件53将振动转换为电信号。
在上述两个拾音装置50和55中,所有的弦均由一个鞍座52支承,因此,压电元件53集中地将所有弦的振动转换为电信号。由于该原因,不同弦音可以在鞍座52和压电元件53上互相干涉。这使得要在电气弦乐器上产生较宽的音色范围比较困难。
例如,在图4所示的拾音装置50的情况下,为了避免由于弦的振动出现鞍座52的位置偏差,严格要求鞍座52牢固地固定在桥51上。这样,为了调整拉紧在鞍座52上的弦的高度,需要在桥51和鞍座52上进行一些处理,这为操作者(如,工人)的工作带来麻烦。
在图5所示的拾音装置55的情况下,隔板56通过螺钉57固定在电气弦乐器的主体表面上。这会造成电气弦乐器主体的振动或共振所不希望的减小,这种减小会降低声音的质量。拾音装置55的设计可允许集中调整拉紧在鞍座52上的弦的高度。然而,不能独立地调整弦的高度。
传统拾音装置不一定局限于上述拾音装置50和58;因此,可以有其他形式的拾音装置。图6表示这种拾音装置的一个例子。即,图6所示的拾音装置60包括彼此靠近的六个鞍座61,在六个鞍座上独立地拉紧六根弦,其中,压电元件62独立地设置在鞍座61的下面。
然而,在图6所示的上述拾音装置60中,压电元件62可以受相邻鞍座61振动的影响,使得难以避免弦音的干涉。另外,压电元件62分别通过它与鞍座61之间的较小接触面积与鞍座61的下表面连接。这又造成另一个问题,即压电元件62容易从鞍座61上拆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弦乐器的鞍座和拾音装置,它可有效地减小弦音的干涉作用和容易调整桥上面的弦的高度。
本发明的用于弦乐器(如,电吉它)的拾音装置包括一个桥、多个鞍座和压电元件。每一个都具有简单和紧凑结构的规定数目的鞍座靠近在一起,它们之间有规定的距离,与电气弦乐器的弦一致,并且嵌入固定在主体表面上的桥的孔中。每一个鞍座由一个基础件和一个弦安放件构成,该两个件组合在一起,它们之间有高度调节结构。弦安放件有一个安放弦于其上的槽,并且还包括用于将弦的振动转换为电信号的压电元件。高度调节结构是通过弦安放件和放置在桥的孔中的基础件之间的啮合实现的。具体地说,基础件的外螺纹部分与弦安放件的内螺纹部分啮合,使得通过转动弦安放件或基础件可以容易地调节支承该弦的鞍座高度。
由于压电元件独立地放置在用于安放弦的弦安放件的内部,因此可以有效地减小电气弦乐器的弦音之间的干涉作用。


现参照附图来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方面和实施例。附图中图1为示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拾音装置的透视图;图2为沿着图1的A-A线截取的放大横截面图;
图3为示出拾音装置组件的分解的横截面图;图4为示出拾音装置一个例子的分解透视图;图5为示出拾音装置的另一个例子的分解透视图;和图6为示出拾音装置的又一个例子的分解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参照附图进一步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为示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拾音装置的透视图。图2为沿着图1的A-A线截取的放大横截面图。即,拾音装置10固定在弦乐器(如,电吉它和声学吉它)(见图2)的主体表面上,其中,弦(如,六根弦)12的一端由拾音装置10牢固地夹持。拾音装置10由放置在主体表面11的规定位置上的桥13和安装在桥13上的六个鞍座14构成。
例如,桥13固定在电气弦乐器的主体表面11上。具体地说,桥13包括一个桥体16,它是粗略为细长矩形的一块木头,该桥体在基本上与弦12拉紧的规定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是细长的,换句话说,该桥体沿着主体表面11基本上在弦12的横向是细长的。另外,桥体16具有六个孔17,它们形成在规定的位置上,与在桥13上拉紧的六根弦12一致,其中六个鞍座14分别夹持在桥体16的六个孔17中。如图3所示,每一个孔17有直径差,并包括一个大直径部分18和一个小直径部分20。大直径部分18在桥体16的上表面上开放,而小直径部分20通过(台阶)底面(difference)19与大直径部分18连通。六个孔17互相邻近,它们之间有规定的距离,与拉紧在桥13上面的六根弦12的互相隔开的配置方式一致。另外,在桥体16上靠近六个孔17的规定位置上形成六个销孔16A(见图1),销子(未示出)分别插入该销孔中。即,利用上述销子可将弦12的一端分别夹持在适当位置上。
如上所述,在桥13上,安装着与六根弦12一致的六个鞍座14,处在拉力下的这些弦分别由六个鞍座14支承。如图3所示,每一个鞍座14由一个基础件22、一个弦安放件23、一个高度调节结构24和一个压电元件25构成。这里,基础件22放置在桥体16的孔17的底部19上,并与弦安放件23组合在一起。高度调节结构24设在基础件22和弦安放件23之间。压电元件25放在弦安放件23的内面。基础件22和弦安放件23均由导电金属材料(如,黄铜和铜材料)制成,使弦12、基础件22和弦安放件23接地,以避免产生噪声。
基础件22由圆盘部分27、外螺纹部分28和通孔29组成。即,圆盘部分27的直径大约与孔17的大直径部分的直径相同,并放置在孔17的底部19上。外螺纹部分28从圆盘部分27的上表面向上延伸,并与圆盘部分27同心。通孔29穿过圆盘部分27和外螺纹部分28的轴向中心。
弦安放件23由顶部31和外壳体32构成,顶部31的上表面弯曲成半球,具有与圆盘部分27相同外径的外壳体32从顶部31的外圆周向下延伸,并向下开放。基本上在顶部31上表面中心作出与弦12啮合的槽33,该槽是细长形的,与在拉力作用下按规定方向(即图2中的垂直方向)拉紧在桥13上面的弦12的一部分一致。因此当拉紧时,弦安放件23可以牢固地夹持弦12,避免弦12从其上脱落。在外壳体32的内圆周壁上作出内螺纹部分34。因此,上述高度调节结构24由互相啮合的上述外螺纹部分28和内螺纹部分34实现。
压电元件25粘附在顶部31的背面,靠近与顶部31的槽33啮合的弦12。因此,当操作者(如,使用者或演奏者)演奏电气弦乐器时,压电元件25能够将通过弦安放件23的顶部31传递的弦12的振动转换为电信号。另外,在压电元件25的外面放置填充剂材料36,以充满外壳体32内部空间。这样,压电元件25可以牢固地固定在弦安放件23的顶部31的背面上。另外,可以传递压电元件25的电信号的屏蔽线37与放置在弦安放件23的外壳体32内的压电元件25的下表面连接。屏蔽线37延伸依序穿过放置在孔17的大直径部分18内面的基础件22的通孔29,小直径部分20和主体表面11的孔11A;再与开关、放大器等连接。因此,当操纵开关时,可将特定弦的振动有选择地转换成电信号。另外,在基础件22的通孔29内的一部分屏蔽线37部分地剥离,以除去屏蔽薄膜,并与通孔29的内壁连接,由此接地。
在上述拾音装置10中,为了调节在拉力作用下拉紧在电气弦乐器主体表面11上桥13的鞍座14上的弦12的高度,操作者松开弦12,然后在外壳体32的圆周方向转动弦安放件23,使槽33的方向基本上与弦12的延伸方向匹配。即,由于高度调节结构24由外螺纹部分28和内螺纹部分34的啮合实现,因此,弦安放件23可向上或向下运动,从而自动地调节支承在鞍座14上的弦12的高度。
当操作者弹奏电气弦乐器时,弦12的振动通过弦安放件23的顶部31传递给放置在弦12正下方的压电元件25,以转换成电信号。同时,桥13和体表面11与弦12在其上振动的鞍座14一起振动。因此,声音的振动可在电气弦乐器的整个主体上传递。
本实施例设计成使鞍座14在桥13上靠近在一起,它们之间有规定的距离。这可以大大减少由弦12产生的声音之间的干涉作用,使压电元件25可以独立地将弦的振动转换成电信号。另外,鞍座14对于弦12是分别设置的,以容易独立地调节其高度。
此外,为了相应地安放弦12,在弦安放件23的顶部31的上表面上形成槽33。为了调节弦12的高度,弦安放件23在圆周方向转动180度,使槽33的方向基本上与弦12的延伸方向匹配。这样,操作者可以将弦安放件23的高度调节成大约为外螺纹部分28和内螺纹部分34之间的啮合螺距的一半。这可以对弦12的高度进行精细地调节,这种调节可以称为是一步一步地调节高度的数字式调节。
另外,高度调节结构24不一定限于上述外螺纹部分28和内螺纹部分34的啮合。例如,可以改变基础件22和弦安放件23之间的关系,使内螺纹部分设置在基础件22上,而外螺纹部分设置在弦安放件23上。
本实施例设计成使基础件22固定在桥体16的孔17中的底部19上。本发明不是一定要限制在本实施例,因此,可以只将基础件22安装在桥体16的孔17中的底部9上。这可使操作者从桥体16的孔17的大直径部分18中拉出鞍座14的所有零件,使操作者可以转动基础件22和弦安放件23,以相互调节啮合;然后操作者将该两个件回放入孔17的大直径部分18中。这样,可以实现无级或连续地调节弦12的高度的模拟式调节。
当然,还可以提供具有其他改进或设计变化的拾音装置,这些改进和设计变化可根据弦安放件23的转动来调节弦12的高度。
如上所述,本发明具有各种各样的效果和技术特点,这将在下面说明。
(1)本发明的用于弦乐器(如,电吉它)的拾音装置提供了一个高度调节结构,它可用于根据弦安放件的转动来调节弦的高度。因此,本发明可以容易实现,基本上不改弦乐器的桥的结构。
(2)也即,用于相应地支承弦乐器的弦的规定数目的鞍座在桥上靠近在一起,它们之间有规定的距离。因此,可以大大减小弦音之间的干涉作用。弦的振动由位于在弦下面的压电元件拾取。这可以明显地改善弦乐器的声音质量。另外,例如当压电元件与开关连接时,可以有选择地输出特定弦音。
(3)鞍座由基础件和弦安放件构成。该两个件综合在一起并部分地嵌入桥的孔中,与弦一致。在此,高度调节结构由基础件的第一个螺纹部分和弦安放件的第二个螺纹部分的啮合实现。因此,通过转动弦安放件,可以容易地调节鞍座的高度。这样,即使弦靠近在一起,它们之间的距离也较小,使用每一个都具有简单而紧凑结构的多个鞍座,也可以容易和可靠地调节弦的高度。另外,由于鞍座的基础件与桥接触,因此可以有效地将弦的振动传递或传播至桥。
(4)弦安放件包括一个顶部和一个外壳体,其中外壳体从顶部向下延伸并向下开放。压电元件固定在弦安放件的顶部背面,弦与在弦安放件的顶部上表面上作出的槽啮合。因此,可以使弦非常接近放置在弦安放件内部的压电元件。这样,可以明显地改善拾取弦振动的压电元件的响应。
(5)弦牢固地容纳于形成在弦安放件顶部上表面上的槽中。因此,可以相对于弦精确地达到规定的定位。另外,在弦安放件转动180度时,可以一步一步地容易调节弦的高度。另一种方法是,当转动基础件时,基本上不转动其槽与该弦啮合的弦安放件,可以无级或连续地调节弦的高度。
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条件下,本发明可用几种形式实现。因此,本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而不是以上的说明确定的。本发明包含了在权利要求书范围内的所有改变;或者权利要求书包含了与这种范围等价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固定在弦乐器的桥(13)上的鞍座(14),它包括安装在桥上的基础件(22);和其上安放有弦(12)的弦安放件(23);其特征在于,弦安放件与基础件啮合,在其之间形成高度调节结构(24),这样当弦安放件或基础件转动时可调节支承该弦的高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座,其特征在于,基础件具有与弦安放件的第二个螺纹部分(34)啮合的第一个螺纹部分(22)。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鞍座,其特征在于,弦安放件包括其上安放有弦的顶部(31)和从该顶部向下形成并向下开放的外壳体(32);压电元件(25)固定在外壳体内部的顶部背面上。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鞍座,其特征在于,弦安放件包括具有其上安放有弦的槽(33)的顶部(31)和从该顶部向下形成并向下开放的外壳体(32);压电元件(25)固定在外壳体内部的顶部背面上。
5.一种用于弦乐器的拾音装置,它包括固定在弦乐器主体表面(11)上规定位置处的桥(13);和安装在该桥上并靠近在一起的多个鞍座(14),它们之间有规定的距离,分别与弦(12)一致;其特征在于,每一个鞍座包括互相啮合的基础件(22)和弦安放件(23),这样当弦安放件或基础件转动时可调节支承该弦的高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拾音装置,其特征在于,基础件具有与弦安放件的第二个螺纹部分(34)啮合的第一个螺纹部分(22)。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拾音装置,其特征在于,弦安放件包括其上安放有弦的顶部(31)和从该顶部向下形成并向下开放的外壳体(32);压电元件(25)固定在外壳体内部的顶部背面上。
8.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拾音装置,其特征在于,弦安放件包括具有其上安放有弦的槽(33)的顶部(31)和从该顶部向下形成并向下开放的外壳体(32);压电元件(25)固定在外壳体内部的顶部背面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弦乐器的鞍座和拾音装置,用于弦乐器(如,电吉它)的拾音装置由采用规定数目的鞍座(14)构成,鞍座安装在固定于主体表面规定位置的桥(13)上,并且靠近在一起,它们之间有规定的距离,分别与弦(12)一致。每一个鞍座包括互相啮合的基础件(22)和弦安放件(23),这样可控制支承该弦于其上的高度。在弦安放件中包括一个压电元件(25),将振动转换成电信号。转动弦安放件或基础件时,可调节高度。由于压电元件独立地放置在鞍座内,因此,可以有效地减少弦音之间的干涉作用。
文档编号G10H3/18GK1445750SQ0312056
公开日2003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14日 优先权日2002年3月18日
发明者堀显太 申请人:雅马哈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