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笛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2373阅读:10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豆笛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豆笛。
背景技术
现有的吹奏乐器,一般体积较大,需要专门学习才会演奏,不容易掌握,表现力不丰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豆笛,其体积小、音色优美、高吭嘹亮、委宛动听,音域可达到四个八度,结构合理,且外形美观,具有民族特色,可演奏世界各国不同风格的乐曲,可仿鸟兽虫鸣,可拟人语啼笑,可说各种语言,其表现力丰富,无论男女老少不需要学乐理、不需要练指法,仅凭乐感都可以演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豆笛由上下外套、固定套、共鸣套、上盖及发音器组成,上外套内有上盖,上盖套在固定套上,下外套内有共鸣套,发音器是由发音片、固定条及软簧片组成,两块弧形发音片上端有软簧片并由固定条固定,固定套内开有两个对称的长槽,长槽顶部封闭,发音器从固定套下部插入长槽内,固定套底部有凸台且插入共鸣套上部的凹台内,下外套底部有出音口。
这种豆笛,所述的上、下外套是豆壳。
本实用新型的豆笛其音色优美、高亢嘹亮、委婉动听,音域可达到四个八度即32个自然音阶,结构合理,且外形美观,具有民族特色,可演奏世界各国不同风格的乐曲,可仿鸟兽虫鸣,可拟人语啼笑,可说各种语言,除有自然音阶外,还有变化音阶,能大幅度上下滑音,还能控制音量的大小以及音色的变化,故其表现力丰富,无论男女老少,即使不懂乐理,仅凭乐感都可以演奏。它打破了传统吹奏乐器用手指来控制音的高低,即只用气流的大小来控制音的高低,软簧片与发音片根椐气流的大小来变化它的振动幅度所产生的磨擦而发出声音,从而产生音的高低,外套是豆壳制成,下外套起到美化音色的作用,上盖外套使其美观,共鸣套有扩大音量的作用,固定套可固定发音器,发音器可变化音的高低,上盖可保护发音器。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限于附图所示。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及图2中,本实用新型的豆笛是由上下外套、固定套3、共鸣套5、上盖2及发音器4组成的,上外套1内有上盖2,上盖套在固定套3上,下外套6内有共鸣套5,发音器4是由发音片8、固定条7及软簧片组成,两块弧形发音片8上端有软簧片并由固定条7固定,固定套3内开有两个对称的长槽,长槽顶部封闭,发音器4从固定套3下部插入长槽内,固定套3底部有凸台且插入共鸣套5上部的凹台内,下外套6底部有出音口9。豆笛外套可用豆壳制成,也可以用其它不同的材料制成不同的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豆笛能作为专业化和普及化的乐器来演奏,专业音乐人才用其来演奏可充分发挥其最高的艺术天才,业余音乐爱好者演奏它可得到美的享受和艺术的薰陶。
权利要求1.一种豆笛,其特征在于是由上下外套、固定套(3)、共鸣套(5)、上盖(2)及发音器(4)组成,上外套(1)内有上盖(2),上盖(2)套在固定套(3)上,下外套(6)内有共鸣套(5),发音器(4)是由发音片(8)、固定条(7)及软簧片组成,两块弧形发音片(8)上端有软簧片并由固定条(7)固定,固定套(3)内开有两个对称的长槽,长槽顶部封闭,发音器(4)从固定套(3)下部插入长槽内,固定套(3)底部有凸台且插入共鸣套(5)上部的凹台内,下外套(6)底部有出音口(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豆笛,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下外套是豆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豆笛,由上下外套、固定套、共鸣套、上盖及发音器组成,上外套内有上盖,上盖套在固定套上,下外套内有共鸣套,发音器是由发音片、固定条及软簧片组成,下外套底部有出音口。这种豆笛体积小、音色优美、高吭嘹亮、委婉动听,音域可达到四个八度,结构合理,且外形美观,具有民族特色,可演奏世界各国不同风格的乐曲,可仿鸟兽虫鸣,可拟人语啼笑,可说各种语言,其表现力丰富,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演奏。
文档编号G10D9/00GK2716959SQ200420067950
公开日2005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04年6月6日
发明者卢珏明 申请人:卢珏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