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壳式弦乐乐器用音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7921阅读:7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板壳式弦乐乐器用音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乐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板壳式弦乐乐器中的配件,尤其是一种音柱。
背景技术
音柱是固定在板壳式弦乐乐器音箱上下板面之间的支撑物。音柱在这类乐器中只是一个非常小的配件,但是,俗语讲,秤砣虽小可压千斤。如果没有音柱,小提琴、大提琴等就无法发出悦耳的声音。现有技术中的音柱都是木制的实心圆柱体。其对声音的传导还是会产生一定的阻尼作用的。故此,使得使用它的提琴,尤其的低档或中档琴的音色、音质不甚理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进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可以使提琴的音色、音质得到明显改善的板壳式弦乐乐器音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板壳式弦乐乐器音柱为圆柱形空心柱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板壳式弦乐乐器音柱的壁厚优选为0.05-0.5毫米,其外径为4-30毫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板壳式弦乐乐器音柱的侧壁上还可以设置侧孔。
所述侧孔的孔径可以是1-4毫米为佳。
所述侧孔可以在音柱的到轴向一端或两端1/3-1/4距离处设置一个或两个。也可以在音柱侧壁上设置两个以上所述侧孔。
在同一高度上,可以设有两个所述侧孔,该两个侧孔在同一个直径上。
所述侧壁上的孔的孔径为。
所述音柱最好为金属材料制成。
小提琴是通过弓子上的粘有松香的弓毛拉奏是摩擦琴弦发出声音,该声音再通过琴码、面板下面的音柱传导到背板,使腔体产生共振、共鸣而发出悦耳之声的,由此可知,音柱起到了连接声音传递的桥梁作用。通过将音柱改成空心结构,降低了传导阻尼,故此可以改善琴的声音质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板壳式弦乐乐器用音柱使用在小提琴上,明显改善了小提琴的音色音质,在高把位演奏效果也很好,其中E弦明亮,穿透力很强,A弦也很明亮柔和,D弦、G弦浑厚有力,可以明显提升小提琴的档次。使用本音柱的小提琴,在演奏拨奏时延音维持时间较长。通常在拉奏小提琴时,弓毛和琴弦会产生小的噪音,这种噪音在录音时还是比较明显的。而使用本音柱的小提琴,该钟噪音变得很小。该音柱还可以用在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和中、高音马头琴上。
当用作小提琴音柱时,其外径可以是4-8毫米;当用作中提琴音柱时,其外径可以是6-12毫米;当用作大提琴音柱时,其外径可以是8-16毫米;当用作低音提琴音柱时,其外径可以是16-30毫米。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板壳式弦乐乐器用音柱的一种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带有侧孔的音柱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带有侧孔的音柱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板壳式弦乐乐器用音柱1为金属制圆柱形空心柱体,沿其轴线方向设有一个中心孔10。
以小提琴音柱为例,该音柱1的外径为5毫米,壁厚为0.4毫米。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板壳式弦乐乐器音柱1’还在其侧壁上设置侧孔11。
所述侧孔11的孔径是3毫米。
如图2所示,在音柱的到轴向两端1/4距离处设置两个侧孔11。
如图3所示,音柱1”在同一高度上,设有两个侧孔11,该两个侧孔在同一个直径上,构成横向贯通孔。
权利要求1.一种板壳式弦乐乐器用音柱,其特征在于,为圆柱形空心柱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壳式弦乐乐器用音柱,其特征在于,其壁厚为0.05-0.5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壳式弦乐乐器用音柱,其特征在于,其外径为4-30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壳式弦乐乐器用音柱,其特征在于,侧壁上还设置侧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壳式弦乐乐器用音柱,其特征在于,在其上到轴向一端或两端1/3-1/4距离处设置一个或两个所述侧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壳式弦乐乐器用音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壁上设置两个以上所述侧孔。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壳式弦乐乐器用音柱,其特征在于,在同一高度上设有两个所述侧孔。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壳式弦乐乐器用音柱,其特征在于,在同一高度上设有两个所述侧孔,该两个侧孔在同一个直径上成为横向贯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板壳式弦乐乐器用音柱,其特征在于,为金属材料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板壳式弦乐乐器用音柱,其为圆柱形空心柱体侧壁上设置侧孔。其使用在小提琴上,明显改善了小提琴的音色音质,在高把位演奏效果也很好,该音柱在用于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和中、高音马头琴上也是可以的。
文档编号G10D3/00GK2870073SQ20052014285
公开日2007年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9日
发明者王德山 申请人:王德山, 王慧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