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琴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7806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提琴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琴弓。
技术背景现有的提琴弓主要由弓杆和弓弦两大部分组成,被广泛地应用在演奏、教 学等领域中,它的功能是使提琴正常地发音。即在正常地运弓中,提琴能发出 宏亮的声音,这在正常的演奏中是必须的。然而,在某些时间段或在某种特定 的场合下,练习者则希望提琴的声音小些,如晚间练琴,集体课中众多学生的 练琴。尤其在晚间,练习有些弓法的声响是很大的,如"压力顿弓"、"强和弦" 等弓法时,发出的响声难以使周围安宁。有的练习者采用两支弓练琴,使用弓弦不擦涂松香的一支弓练习微音。但 是,实践证明这种办法不太有效。原因是学习者使用两支弓,不太方便。更主 要的是因为提琴的弦上总会有少量的松香末,因此,即使弓毛上不涂上松香, 经一段时间使用后,提琴仍会发出断断续续的噪音或异声。有的小提琴学习者 在小提琴的马(码)上安装弱音器的方法来使小提琴发音减弱。然而,采用市面 上的弱音器对削弱提琴的音量还是有限的,在夜间十分安静的场合下练琴仍会 干扰周围的人们。综上所述,目前的提琴弓是单一功能的,仅用于提琴正常的发声,不具有 "微音"功能,因此,不适用于提琴学习者在周围要求安静的环境中练琴。 发明内容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方便增加微音功能的提琴弓。 一种提琴弓,包括弓杆和弓弦,所述弓弦设在弓杆的弓尾与弓尖之间,所述弓弦的外表面还设有一层可拆装的微音织带层。作为优选,所述弓尾上设有凹槽,所述微音织带层两端分别套装在弓尾的 凹槽与弓尖上。作为优选,所述弓尾与弓尖上分别设有螺孔a与螺孔b,所述微音织带层两 端分别系在螺孔a与螺孔b上。在原有提琴弓的基础上,通过弓杆的两端的改动,实现微音织带层的简易安装,结构简单合理,而且实现一弓两功能的作用,能够实现"正常发音"和"微音"的转换简单方便。当取下织带时,它和正常的提琴弓的性能一样,这时,可作为正常的提琴弓使用。这种功能既能达到练琴的目的,又不会干扰别 人,非常实用,适用性更广。说明书附图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如
图1所示, 一种提琴弓,包括弓杆1和弓弦4,所述弓弦4设在弓杆1的 弓尾5与弓尖2之间,所述弓尾5上设有凹槽6,所述微音织带层3两端分别套 装在弓尾5的凹槽6与弓尖2上。所述微音织带层3位于弓弦4的外层。所述微音织带层3其采用摩擦系数小、吸声系数高,而弹性适中、质量轻 的白色纵向纤维织带。这种织带最主要的两大性能是磨擦发声能力弱、吸声降 噪能力强,而其它性能非常接近弓尾。由于磨擦系数比弓尾小,所以其使琴弦 振动的幅度小,产生的声音也小。另一方面,当由这种峡带制成的弓与琴弦磨擦时,能吸收琴弦振动的部分声波能量,对提琴的各频率段起到了比较均衡的 衰减作用,当这种帜带同时与双弦磨擦时,双音清晰可辩,而发音则很弱小。 这主要是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帜带材料内部有充足的细小空隙,是一种多孔结构 的纤维材料。这种现象类似于平常擦玻璃时,不同性能的抹布发出声响的大小 及声音的尖锐程度是不同的道理一样。另外,该织带还需具有一定的弹性和伸 长度。实施例2如
图1所示, 一种提琴弓,包括弓杆1和弓弦4,所述弓弦4设在弓杆1的 弓尾5与弓尖2之间,所述弓尾5与弓尖2上分别设有螺孔a7与螺孔b8,所述 微音织带层3两端分别系在螺孔a7与螺孔b8上。所述微音织带层3位于弓弦4 的外层。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 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1. 一种提琴弓,包括弓杆(1)和弓弦(4),所述弓弦(4)设在弓杆(1)的弓尾(5)与弓尖(2)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弓弦(4)的外表面还设有一层可拆装的微音织带层(3)。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提琴弓,其特征在于,所述弓尾(5)上设有凹槽(6),所述微音织带层(3)两端分别套装在弓尾(5)的凹槽(6)与弓尖(2)上。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提琴弓,其特征在于,所述弓尾(5)与弓尖(2) 上分别设有螺孔a (7)与螺孔b (8),所述微音织带层(3)两端分别系在螺 孔a (7)与螺孔b (8)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琴弓,包括弓杆和弓弦,所述弓弦设在弓杆的弓尾与弓尖之间,所述弓弦的外表面还设有一层可拆装的微音织带层。在原有提琴弓的基础上,通过弓杆的两端的改动,实现微音织带层的简易安装,结构简单合理,而且实现一弓两功能的作用,能够实现“正常发音”和“微音”的转换简单方便。当取下织带时,它和正常的提琴弓的性能一样,这时,可作为正常的提琴弓使用。这种功能既能达到练琴的目的,又不会干扰别人,非常实用,适用性更广。
文档编号G10D3/00GK201084389SQ20072011125
公开日2008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28日
发明者渭 郑 申请人:渭 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