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钢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1084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立式钢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式钢琴,能够将演奏模式切换为利用琴槌的击弦而进行
声学演奏的第1演奏模式、和一边检测琴槌的转动位置一iiiS行演奏的第2演 奏模式而进行演奏。
背景技术
作为过去的这种立式钢琴,公知有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立式钢琴。 该立式钢琴为消音钢琴,能够切换为基于声学音的通常演奏模式、和基于电子 音的消音演奏模式而进行演奏。该消,琴包括琴键;与琴键的按键连动而 转动的琴槌;设置在琴^Jt的第1快门;设置在第1快门的下方的第1光传感 器;设置在琴槌上的第2快门;设置在第2快门的转动路径附近的第2和第3 光传自等。第1 第3光传感器与乐音发生装置连结。
在消音演奏模式下,琴槌与琴键的按鹏动而转动,与之相伴,第1快门 遮断第1光传繊的光路,第2快门遮断第2和第3光传感器的光路,由此, 将与此相对应的检测信号 1 第3光传繊输出给乐音发生装置。乐音发生 装置根据第2和第3光传麟的检测信号来设定发音时机和音量,并根据第1 光传繊的检测信号来设定止音时机,并且根据已设定的这些控制参数来生成 乐音。
另外,虽然在专禾忟献1中没有记载,但是在立式的消音钢琴中一般设置 有柔音踏板,该柔音踏板用于在通常演奏模式时提供柔音踏板效果。该柔音踏 板经由踏板天枰及上推杆而与转动自如的琴槌轨道连结,在琴键的离键状态下, 琴槌与该琴槌轨道抵接。如果踏下柔音踏板,则琴槌轨道被上推杆上推而向弦 侧转动,从而离键状态下的琴槌的位置(在下面称为"琴槌的离键位置")向弦 侧接近。由此,从琴槌的离键位置到弦的距离(在下面称为"琴槌fi^呈")变短, 由此育嫩在通常演奏模式时获得柔音踏板效果。
在以上那样地构成的以往的消音钢琴中,如果在消音演奏模式时踏下柔音 踏板,贝嗵过与之相伴的琴槌轨道的动作,琴槌的离键位置即随着按键而转动的琴槌的初始位置接近弦侧,由此,基于设置在琴槌上的第2快门的第2和第3 光传感器的光路的遮断时机相对柔音踏板的非踏下状态时的本来的遮断时机而 错位。其结果是有可能出现下述不良,即无法适当地设定基于检测出的遮断时 机的发音时机及音量,无法适当地进行消音演奏。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79312号文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式钢琴,在 进行声学演奏的第1演奏模式时,育,获得伴 音踏板的踏下的柔音踏板效 果,并且在第2演奏模式时,即<妙!下柔音踏板也不会受到其影响,育的多一边 适当地检测琴槌的转动位置一边良好地进行演奏。
为了实现该目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为一种立式钢琴,能够 将演奏模式切换为第1演奏模式和第2演奏模式3^S行演奏,所述第1演奏模 式为,利用随着琴键的按键而转动的琴M^t弦进行击弦,从而进行声学演奏, 所述第2演奏模式为, 一边检测琴槌的转动位置一iiiS行演奏,该立式钢琴的 特征在于,具备传感器,设置在琴槌的转动路径附近,在第2演奏模式时, 检测琴槌的转动位置;转动自如的琴槌轨道,在,琴键的离键状态下与琴槌 抵接;柔音踏板,将其踏下以便提供柔音踏板效果;上推杆,下端部与柔音踏 板连结,用于通过随着柔音踏板的踏下而向上方移动而令琴槌轨道上推并向弦 侧转动;弹簧,夹设在上推杆和琴槌轨道之间;止动件,在从上述琴槌轨道退 避而允许基于上推杆的上推的琴槌轨道的动作的允许位置、和与琴槌轨道抵接 而阻止琴槌轨道的动作的阻止位置之间移动自如;止动件驱动机构,在第1演 奏模式时向允许位置驱动止动件,并且在第2演#|莫式时向阻止位置驱动止动 件。
根据该立式钢琴,琴槌在琴键的离键状态下与琴槌轨道抵接,如果按压琴 键,则琴槌随着该动作而转动并对弦进行击弦。在进行声学演奏的第1演奏模 式下,止动件通过止动件驱动机构的驱动而位于允许位置,从琴槌轨道退避。 如果在该状态下将柔音踏板踏下,贝IJ上推杆伴随该动作而向上方移动,并经由 弹簧而上推琴槌轨道。此时,由于止动件位于允许位置,所以琴槌轨道不会受 到止动件的妨碍,向弦侧转动。由此,琴槌的离键位置向弦接近,由此能够获得柔音踏板郷。
另一方面,在第2演奏模式下,一Mil设置在琴槌的转动路径附近的传
麟来检测琴槌的转动位置一鹏行演奏。另外,在该第2演奏模式下,止动 件通iiih动件驱动机构的驱动而位于阻止位置,并与琴槌轨道抵接。如果在该 状态下将柔音踏板踏下,则即便上推杆向上方移动并按压琴槌轨道,但由于位 于阻止位置的止动件与琴槌轨道抵接,所以仅仅是夹在琴槌轨道与上推杆之间 的弹簧变形,琴槌轨道不会转动。由此,琴槌的离键位置保持在与柔音踏板的 非踏下时相同的位置,其结果是,踏下柔音踏板时的琴键的按键行程与琴槌的 转动位置之间的关系相对柔音踏板的非踏下时而言保持不变。于是,在第2演 奏模式时,即使在将柔音踏板踏下的情况下,也旨,不受其影响地,一iiil过 传感器来适当地检测与按键行程相对应的琴槌的转动位置一边良好地进行演 奏。
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立式钢琴中,其特征在于,止 动件驱动机构包括切换踏板,对该切换踏板进行操作以便将演奏模式切换为 第1演奏模式和第2演奏模式;驱动部件,与切换踏板的操作连动动作,向允 im置和阻止位置驱动止动件。
根据该结构,能够M对切换踏板进行操作而将演奏模式切换为第1演奏 模式和第2演奏模式,并且驱动部件与该切换踏板的操作连动动作而向允im 置和阻止位置驱动止动件。由于这样地与用于切换演奏模式的切换踏板的操作 机械i,动而向允许位置和阻止位置驱动止动件,所以能够不采用传感器等地 可靠而容易地进行伴随演奏模式的切换的止动件的驱动。
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立式钢琴中,其特征在于, 止动件包括主止动部,在阻止位置处从上方与琴槌轨道抵接;副止动部,在 阻止位置处从后方与琴槌轨道抵接。
根据该结构,在止动件位于阻止位置时,止动件的主止动部从上方与琴槌 轨道抵接,并且副止动部从后方与琴槌轨道抵接。由于这样;bW胜止动部和 副止动部而从上方和后方同时地按压琴槌轨道,所以肖,可靠地保持要由于上 推杆的按压而转动的琴槌轨道。
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立式钢琴中,其特征在于,主
止动部和副止动部相互分体地构成,止动件具有沿上下方向调整主止动部的安對立置的上下调整机构、和沿前后方向调整副止动部的安装位置的前后调整机 构。
在该结构中,通过上下调整机构来沿上下方向调整主止动部的安装位置, 通过前后调整机构来沿前后方向调整副止动部的安装位置。因此,即便在由于 部件的制造误差、安装误差等而主止动部和副止动部与琴槌轨道的位置关系错 位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调整两止动部的安装位置,以对上述错位进行补偿 并令两个止动部以最佳状态与琴槌轨道抵接。
技术方案求5所述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 4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立式钢琴
中,其特征在于,第2演奏模式为消音演奏模式,3!MS于乐音信号的电子音
行消音演奏,所述乐音信号是与由传感器检测的琴槌的转动位置对应而生 成的。
根据该结构,即使在消音演奏模式时踏下柔音踏板,也能够通过传感器适 当地检测与按激界呈相对应的琴槌的转动位置。因此,能够对应于检测出的转
动位置而适当地设定乐音的发音时机及止音时机、音量等,同时良好i腿行消 音演奏。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立式的消音钢琴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图;
图2为踏板装置的立体图3为踏板装置的局部放大立体亂
图4为表示止动轨道的动作的侧视图5为表示琴槌轨道的止动件的立体图6为止动件的咅舰亂
图7为表示止动件位于允许位置时的动作的侧视图; 图8为表示止动件位于阻止位置时的动作的侧视图9为乐音发生装置的框图。
标号的说明
1消音钢琴(立式钢琴) 3琴键4琴槌
7第1光传麟(传麟)
8第2光传,(传 |)
15琴槌轨道
23柔音踏板
24消音踏板(切换踏板)
27消音踏板钢索
29上推杆
30螺旋弹簧(弹簧)
51驱动杆(驱动部件)
60止动件
61止动件驱动机构
63主止动件(主止动部)
64副止动件(副止动部)
71上下调整丰几构
72前后调整机构
S弦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4亍详细说明。图1表示本发明 的第l实施方式的立式的消音钢琴l。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将从演奏者观看 消音钢琴l时的近前侧(图1的右侧)称为"前",将里侧(图1的左侧)称为 "后",另外,将左侧和右侧分别称为"左"和"右"而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该消音钢琴l包括在沿左右方向并列的状态下载置在架板2
上的多个(例如88个)琴键3 (仅仅示出1个);设置于琴键3的后部上方的琴 胆(action) 40;对齡琴键3设置的转动自如的琴槌4;张设在各琴槌4的后 方的弦S;和踏板装置20 (参照图2)。该消音钢琴1肯,将演奏模式切换为下 述模式而进《亍演奏,即基于声学音的声学演奏(第1演奏模式),该声学音借助
由琴槌4对弦s进行击弦而产生;禾n由基于乐音信号的电子音进行的消音演奏
(第2演奏模式),该乐音信号由后述的乐音发生装置7产生。琴键3经由形成于中间的平衡销孔(未图示)而转动自如地支承在平衡销5 上,该平衡销5立设在架板2上的平衡轨道2a上。
琴胆40是用于随着琴键3的按琴键而使琴槌4转动的部件,对*琴键3 具有舟型杆(々一:y^y) 41,顶杆C亇、乂夕)42和托部(/《、夕卜)43。舟 型杆41和托部43分别转动自如地支承在安装在中心轨道10上的舟型杆连结器 (々一 、乂xy7k:/y) 41a和托部连结器卜:7Py^) 43a上。顶杆42 转动自如地安装在舟型杆41上。另外,在中心轨道10的后端部,转动自如地 安装有止音器44。止音器44,在未对后述的强音踏板25进行操作的状态下, 在琴键3按键后离键时,与振动的弦S抵接从而进行止音动作。
另一方面,琴槌4包括从托部43向上方延伸的琴槌柄4a、和安装在魏柄 4a的上端部的琴槌头4b等。
如图2所示,踏板装置20包括/A&顶瓶次设置并分别沿前后方向延伸的 柔音踏板23、消音踏板24和强音踏板25 (参照图3);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柔音 踏板23用的踏板天枰26和强音踏板25用的踏板天枰(未图示);消音踏板钢 索27等。
,3个踏板23 25在后端部处经由安装配件9a而沿上下方向转动自如地 安装在底板9上,消音踏板24还被安装为沿左右方向糊自如。如图3所示, 踏板23 25J151形鹏前基座13上的踏板孔14而向前方伸出。另外,柔音踏 板23和强音踏板25用的踏板孔14为矩形状,与之相沐用的踏板孔14具有 从下半部向左方延伸的卡止部14a。根据该结构,消音踏板24在将消音踏板24 踏下后使其向左方滑动而与卡止部14a卡止,由此,消音踏板24能够被保持为 踏下状态。
柔音踏板23用的踏板天枰26,其中间部处摆动自如地支承在天枰台28上, 右端部与柔音踏板23连结,左端部与上推杆29连结。
上推杆29由圆杆构成,A^板天枰26至踢槌轨道15的左端部附近,向上 方延伸。如图4所示,上推杆29的上端部为直径小于其它的部分的弹簧安装部 29a,该弹簧安装部29a M31形成在中空的^l轨道15的底壁上的孔而向其内 制申出。另外,在弹簧安装部29a上安装有具有既定的弹力和长度的螺旋弹簧 30,该螺旋弹簧30从下方与设置在琴槌轨道15的下壁上的弹簧座部18抵接。
琴槌车爐15,由例如铝合金的挤压成型件构成,在设置在架板2的左右的端部的托架12 (仅仅示出1个)之间,以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参照图 2)。如图1和图4所示,琴槌轨道15具有扇状的中空的截面,在其背面上,在 左端部以外的部分上粘贴有由例如毡构成的缓冲件15a。
在琴槌轨道15的左右的端部上,螺纹固定有臂16 (仅仅示出1个)的前端 部,该臂16的后端部与形成在托架12上的卡合孔12c卡合。由此,琴槌轨道 15经由臂16而绕水平轴线转动自如地支承在托架12上。
根据以上的结构,在未将柔音踏板23踏下的状态下,琴槌轨道15位于停 止位置(图7的实线位置),经由缓冲件12b而载置在托架12的轨道载置部12a 上。另外,在离键状态下,琴槌4的琴槌柄4a经由缓冲件15a而慨斜地与琴槌 轨道15抵接,于是,琴槌4的离键位置与琴槌轨道15的位置对应地确定。
另外,如果将柔音踏板23踏下,贝鹏踏板天枰26的比天枰台28^^侧 的部分压下,左侧的部分向上方转动,由此,上推杆29向上移动而经由螺旋弹 簧30上推琴槌轨道15。由此,琴槌车爐15从停止位置向后方转动既定角度, 由此,移动到动作位置(图7的双点划线位置),与之相伴,琴槌4的离键位置 也向弦S侧移动(双点划线位置)。
在将演奏模式切换为声学演奏和消音演奏时对消音踏板24进行踏下操作, 消音踏板24经由消音踏板钢索27与消音器50连结。如图2所示,消音器50 包括驱动杆51、用于阻止琴槌4的转动的止动轨道52、连结驱动杆51和止动 轨道52的4个连结部件53、驱动驱动杆51用的驱动操作杆54等。
驱动杆51由圆杆构成,在托架12的后方沿琴胆40的左右方向的整体范围 延伸,经由固定在托架12上的,配件12d (参照图7)而转动自如支承在托 架12上。另外,驱动操作杆54固定于驱动杆51上,并且与消音踏板钢索27 连结。
各连结部件53沿上下方向延伸,下端部固定在驱动杆51上,并且在上端 部处固定有止动轨道52。该止动轨道52以沿全部琴槌4的方式沿左右方向延伸。
根据以上的构成,在没有踏下消音踏板24的状态下,止动轨道52位于从 琴槌4的琴槌柄4a的转动范围内鹏的退雕置(图4的实线位置)。另外, 如Hm下消音踏板24,则随着将消音踏板钢索27下拉,驱动杆54和与其一体 的驱动杆51沿图4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既定角度,从而止动轨道52向进入琴槌 柄4a的转动范围内的fflA位置转动(图4的双点划线位置)。如图2所示,在琴槌轨道15的左端部附近设置有止动件60。该止动件60 是用于在消音演奏时阻止由上推杆29的上推导致的琴槌轨道15的动作的部件。 如图5及图6所示,止动件60包括基部62、主止动件63及副止动件64,它们 都由弯折的钢板等构成,相互具有相同的宽度。
基部62包括前壁62a和左右的侧壁62b, 62b,形成为向后方开放的截面-字形,沿上下方向延伸。在侧壁62b, 62b的下部,以相互对置的方式形成有半 圆形的切口62c, 62c (仅仅示出l个),在令这些切口62c, 62c与驱动杆51的 半部卡合的状态下从前壁62a侧将皿头螺钉65拧入驱动杆51中,从而将基部 62固定在驱动杆51上。另外,皿头螺钉65的头部收纳在形成于前壁62a上的 锪孔62d中,以便在将主止动件63向前壁62a上安装时不会造成妨碍。
主止动件63具有L字状的侧面形状,包括安装在基部62的前壁62a上的 安装部63a、从其上端到琴槌轨道15的上方附近向TO延伸的抵接部63b。在 安装部63a上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长孔63c,在抵接部63b上形成有沿前后 方向延伸的长孔63d。将穿过该长孔63c的两个螺钉66, 66拧入形鹏前壁62a 中的上下的两个螺纹孔62e, 62e中,从而将主止动件固定在基部62上。
根据以上结构,在紧固安装螺钉66之前,使主止动件63沿长孔63c而相对 于前壁62a沿上下方向滑动,从而旨嫩沿上下方向无级地调整主止动件63的安 ^^立置。即,在本实駄式中,通胜止动件63的长孔63c、基部62的两个螺 纹孔62e、 62e和螺钉66, 66,构成上下调整机构71。
副止动件64呈平板状,安装在主止动件63的抵接部63b的下表面上。具 体来说,通过将穿过抵接部63b的长孔63d的两个螺钉67, 67拧入形成在副止 动件64中的前后两个螺纹孔64a, 64a中,将副止动件64固定在主止动件63 上。
根据上述结构,在紧固安装螺钉67之前,使副止动件64沿长孔63d而相 对抵接部63b沿前后方向滑动,由此能够沿前后方向无级地调整副止动件64的 安装位置。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主止动件63的长孔63d、副止动件64 的两个螺纹孔64a、 64a和螺钉67、 67,构成前后调整机构72。
另外,在琴槌轨道15的与止动件60相对应的部位处,从其背面到前面, 粘贴有由薄片状的毪等形成的缓冲件15b (参照图l和图4)。
根据以上的结构,在没有踏下消音踏板24的状态下,止动件60位于图7所示的允许位置。在该允许位置,主止动件63的抵接部63b和副止动件64退 避到从琴槌轨道15离开的上方。由此,在踏下柔音踏板23时,允许由上推杆 19的上推导致的琴槌轨道15的动作,琴槌轨道15位于由双点划线所示的动作位置。
另一方面,如果对消音踏板24进行踏下操作,贝輕由消音踏板钢索27和 驱动操作杆54,驱动杆51转动,与之相伴,与其成一体的止动件60从,允 许位置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既定角度,移动到图8所示的阻止位置。在该阻止位 置,在琴槌轨道15的背面和前面的边界部即顶部附近,主止动件63的抵接部 63b/Ai:方、畐ij止动件64的前端从后方经由缓冲件15b而抵接。由此,阻iJJI 下柔音踏板23时的由于上推杆29的上推而造成的琴槌轨道15的动作,将琴槌 轨道15保持在停止位置。
如J^I卩样,伴随消音踏板24的踏下操作,止动件60被消音踏板钢索27、 驱动操作杆54以及驱动杆51驱动。艮P,在本实 式中,M31该4个部件24、 27、 54和51,构成止动件驱动机构61。
另外,在踏板天枰26的Pf逝设置有柔音踏板开关33,在消音踏板24的附 近设置有消音踏板开关34 (参照图9)。这些开关33, 34由例如微型开关构成, 将与柔音踏板23和消音踏板24是否踏下相对应的ON/OFF信号输出给乐音发 生装置17。另外,在强音踏板25上设置有强音踏板传 35 (参照图9),该 强音踏板传麟35将标强音踏板25的踏下量的检测信号输出给乐音发生装 置17。
乐音发生装置17是在消音演奏时产生电子乐音的部件,包括检测琴键3的 按键信息用的快门6、第1和第2光传感器7、 8、乐音生成部17a、扬声器17b 和耳机17c等。
如图4所示那样,快门6形成为矩形的板状,固定在琴槌4的琴槌柄4a的 背面上,向后方延伸。第1和第2光传麟7、 8设置在快门6的后方的既定位 置处。
第1和第2光传感器7、 8分别由一对发光二极管和光敏晶体管(均未图示) 构成,与印刷电路基板11电连接。第1和第2光传 7、 8沿快门6的转动 路径而沿前后方向并列设置,这些光路在由快门6遮断时,将低电平的信号作 为检测信号输出给乐音生成部17a,在打开时将高电平的信号作为检测信号输出给乐音生成部17a。另外,印刷电路基板ll安装在安装轨道上(未图示),该安 ^fl道架设在左右的托架12, 12之间。
乐音生成部17a,在从消音踏板开关34输出ON信号时,即在消音踏板24 处于踏下的状态时,对应于第1和第2光传麟7、 8的检测信号而形成乐音信 号。具体来说,对应于第1和第2光传感器7、 8的检测信号,确定发音时机以 及止音时机、音量,并皿应于其结果而生成乐音信号并输出给扬声器17b或 耳机17c。另外,乐音信号的向耳机17c的输出在将耳机17c插入在插座(未图 示)中时进行。
另外,乐音生成部17a,在从柔音踏板开关33输出ON信号时,M减小 乐音信号的电平而使电子音具有柔音踏板效果。进而,通过对应于来自强音踏 板传感器35的检测信号而在乐音信号中附加既定的残留音响效果,而对电T^ 附加强音踏板效果。
下面对以上的结构的消辭ra琴1的动作进1M明。鄉行声争演奏时,消
音踏板24被保持为非踏下状态。如前所述,在该消音电平24为非踏入的状态 下,止动轨道52位于退避位置(图4的实线位置),止动件60位于允许位置(图 7的位置)。如果在该状态下按压琴键3,则与之相伴舟型杆41转动且顶杆42 向上方移动,上推托部43,由此,琴槌4沿图1的逆时针方向转动。此时,由 于止动轨道52位于退M置,故琴槌4不受到止动轨道52的妨碍地转动,琴 槌头4b对弦S进行击弦,从而实现声学演奏。
在该声学演奏中,如果踏下柔音踏板23,则上推杆29经由踏板天枰26而 被驱动并向上方移动,由此,经由螺旋弹簧30而上推琴槌轨道15。此时,由于 止动件60位于允许位置,故琴槌轨道15不^lj止动件60的妨碍地沿图7的逆 时针方向转动,从停止位置(实线位置)向动作位置(双点划线位置)移动。 伴随该瞎况,琴槌4也向弦S侧转动,琴槌4的离键位置接近弦S,从而获得 柔音踏板效果。
另一方面,^ift行消音演奏时,消音踏板24被踏下并与踏板孔14的卡止 部14a卡止。若这样土龇者下消音踏板24,贝iM31i^的动作,止动轨道52向进 入位置(图4的双点划线位置)移动,止动件60向阻止位置(图8的位置)移 动。如果在该状态下按压琴键3,贝啭动的琴槌4的琴槌柄4a与位于3aA位置 的止动轨道52抵接,阻止琴槌4的进一步的转动,由此,阻止弦S的击弦。另夕卜,在乐音生成部17a中产生与由第l和第2光传感器7、 8检测的琴槌4的转 动位置相对应的电子音,从扬声器17b或耳机17c播放。
在该消音演奏中,在将柔音踏板23踏下时,如图8所示那样,上推杆29 向上方移动并按压琴槌轨道15,但是,由于位于阻止位置的止动件60与琴槌轨 道15抵接,因此仅仅将螺旋弹簧30压縮,琴槌轨道15不转动,保持在停止位 置。由此,琴槌4的离键位置还保持在与柔音踏板23的非踏下附胴的位置, 其结果是,在柔音踏板23的踏下时的琴键3的按键行程与琴槌4的转动位置之 间的关系相对柔音踏板23的非踏下时保持不变。于是,即使在消音演奏中将柔 音踏板23踏下的情况下,也能够不受其影响而一皿过第1和第2光传感器7, 8适当地检测与按键行程相对应的琴槌4的转动位置, 一边良好i鹏行消音演 奏。
另外,伴随切换演奏模OT的消音踏板24的操作,利用止动件驱动机构61 机械地驱动止动件60,因此,能够在不采用传麟等的情况下可靠而容易i舰 行伴随演奏模式的切换的止动件60的驱动。进而,止动件驱动机构61的构成 部件即消音踏板24、消音踏板钢索27、驱动操作杆54和驱动杆51也能够用作 切换演奏模式的止动轨道52的驱动机构,所以,Mil这样的组成部件的共用化, 肖^谋求部件数量和制造絲的削减。
此外,在止动件60位于阻止位置时,该主止动件63从上方、副止动件64 从后方同时与琴槌车爐15抵接,由此,能够可靠地保持被上推杆29按压而要 转动的琴槌轨道15。进而,主止动件63和副止动件64经由长孔63c和63d而 被螺纹紧固,由此,旨,沿上下方向对主止动件63、沿前后方向对副止动件64 分别相互独立地无级i鹏行调整。于是,即使在由于部件的制造體、安装误 差等而主止动件63和副止动件64与琴槌轨道15的位置关系错位的情况下,也 育^容易地调整两个止动件63, 64的安装位置,以舰该错位进行补偿并且令 两个止动件63, 64以最佳的状态与,轨道15抵接。
另外,本实施方式并不限于己说明的实航式,肯^以各种方微行实施。 比如,在实施方式中,驱动止动件60的止动件驱动机构61由消音踏板24、驱 动杆51等构成,与止动轨道52的驱动机构共用,但是,其结构只要能够与演 奏模式对应而适当地驱动止动件60,则为任意的。
此外,在实施方式中,止动件60的主止动件63和副止动件64相互分体地构成,但是它们也可为一体。或者,进一步简化止动件,止动件仅仅从上方或
后方与琴槌轨道15抵接的情况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而,作为用于沿上下方 向和前后方向调整止动件60的安装位置的上下调整机构和前后调整机构,OT 长孔和螺钉等,但是,显然可代替该方式而采用其它的适合方式。另外,作为 夹设在琴槌轨道和上推杆之间的弹簧而釆用螺旋弹簧,但是,也可釆用其它类 型的弹簧例如板簧。
进而,实施方式是将本发明用于消音钢琴的实例,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 此,可适用于自动演奏钢琴。此时,由于在演奏数据的记录时即便踏下柔音踏 板也能够与柔音踏板的非踏下时同样地保持琴槌的离键位置,因此能够与检测 的琴槌的转动位置相对应而得到适当的演奏数据。另外,在本发明的主旨的范 围内能够适当地改变细部。
权利要求
1、一种立式钢琴,能够将演奏模式切换为第1演奏模式和第2演奏模式来进行演奏,所述第1演奏模式为,利用随着琴键的按键而转动的琴槌对弦进行击弦,从而进行声学演奏,所述第2演奏模式为,一边检测上述琴槌的转动位置一边进行演奏,该立式钢琴的特征在于,具备传感器,设置在上述琴槌的转动路径附近,在上述第2演奏模式时,检测上述琴槌的转动位置;转动自如的琴槌轨道,在上述琴键的离键状态下与上述琴槌抵接;柔音踏板,将其踏下以便提供柔音踏板效果;上推杆,下端部与上述柔音踏板连结,用于通过随着上述柔音踏板的踏下而向上方移动而令上述琴槌轨道上推并向上述弦测转动;弹簧,夹设在上述上推杆和上述琴槌轨道之间;止动件,在从上述琴槌轨道退避而允许由上述上推杆的上推进行的上述琴槌轨道的动作的允许位置、和与上述琴槌轨道抵接而阻止该琴槌轨道的动作的阻止位置之间移动自如;止动件驱动机构,在上述第1演奏模式时向上述允许位置驱动该止动件,并且在上述第2演奏模式时向上述阻止位置驱动该止动件。
2、 根据禾又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钢琴,其特征在于, mil:动件驱动机构包括切换踏板,对该切换踏板进行操作以便将上述演奏模式切换为上述第1演 奏模式和战第2演奏模式;驱动部件,与该切换踏板的操作连动动作,向上述允许位置和上述阻止位 置驱动上M:动件。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立式钢琴,其特征在于, miJ:动件具有主止动部,在阻止位置^b")Ui方与上述琴纟追轨道f氏接; 副止动部,在上述阻止位置处从后方与,琴槌轨道抵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钢琴,其特征在于,i^主止动部和副止动部相互分体地构成,上述止动件具有沿上下方向调整上述主止动部的安装位置的上下调整机构、和沿前后方向调整,副止动部的安装位置的前后调整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立式钢琴,其特征在于,上述 第2演奏模式为消音演奏模式,通过基于乐音信号的电子音 行消音演奏, 所述乐音信号是与由上述传感器检测出的上述琴槌的转动位置对应而生成的。
全文摘要
一种立式钢琴,在进行声学演奏的第1演奏模式时获得柔音踏板效果,在第2演奏模式时能够不受到柔音踏板的踏下的影响而一边适当地检测琴槌的转动位置一边良好地进行演奏。包括在第2演奏模式时检测琴槌(4)的转动位置的传感器(7,8);在离键状态下与琴槌抵接的琴槌轨道(15);柔音踏板(23);随着柔音踏板的踏下而上推琴槌轨道而使其向弦(S)侧转动的上推杆(29);夹在上推杆和琴槌轨道之间的弹簧(30);向允许基于上推杆的琴槌轨道的动作的允许位置、和与与琴槌轨道抵接而阻止其动作的阻止位置的移动自如的止动件(60);在第1演奏模式时将止动件驱动到允许位置、在第2演奏模式时将止动件驱动到阻止位置的止动件驱动机构(61)。
文档编号G10C1/02GK101409068SQ20081017991
公开日2009年4月15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11日
发明者冈野哲也, 永泷周 申请人:株式会社河合乐器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