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乐器及用于弦乐器的下弦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2744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弦乐器及用于弦乐器的下弦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弦乐器,尤其涉及用于弦乐器中的下弦枕。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弦乐器的拾音器上所用的拾音元件大多数属于压电式的,原理是通过压电式的拾音棒把弦的震动(也包括面板等的震动)转换成音频的波形电压,然后经过电子电路处理后输出到音箱或者其他设备上。因此拾音器的音质好坏跟压电式的拾音棒在下驹里面能否充分吸收震动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弦线振动的能量是通过下弦枕(又称下骨)传给拾音棒,因此要让拾音棒在下驹里面能够充分吸收震动,下弦枕底部和拾音棒的顶部是要完全密合,且下弦枕的厚度不能太厚。因为如果是下弦枕太厚的话,容易造成下弦枕底部和拾音棒的顶部不完全密合的问题。目前弦乐器中常用的下弦枕,其底部与拾音棒相接触部位是平面,如图l所示是下弦枕、弦、和下驹的装配示意图及局部放大示意图,在理论情况下,这种底部形状的下弦枕底部能与拾音棒中的传感器部分完全接触。但实际上,采用这种下弦枕的拾音器的拾音效果并不理想,比如音色和音质差,各个弦的音量大小不一等。
实用新型内容首先,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进行介绍。拾音器的拾音效果不理想是困扰行业已久的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人通过深入的研究分析并做了大量的实验之后,发现一、实际操作中,如图2所示,由于安装或调音过程中的微小偏差,造成下弦枕底部与拾音棒中的传感器的感音部位仅部分接触,因此琴弦振动的能量只能被部分吸收,因而音量小;又因为安装或调音过程中各个弦的偏差的不同,各个弦之间的音量又大小不一。二、在理想情况下,即下弦枕底部与拾音棒中的传感器完全接触,则下弦枕底部必然与传感器的非感音部位接触,如此,则感音效果会被传感器的非感音部位的介质影响,产生杂音,从而无法提供纯正的音色,音质也会受到影响;同时,在下弦枕和拾音棒制造过程中存在偏差的情况下,也导致同样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下弦枕,其包括下弦枕本体,该本体的一端连接有用于和拾音棒的感音部位相接触的凸部。[0007]优选的,所述用于和拾音棒的感音部位相接触的凸部设于所述下弦枕的端部,成一体结构。再优选的,还包括安装在所述下弦枕和拾音棒之间的下弦枕垫片,所述与拾音棒的感音部位相接触的凸部设于所述下弦枕垫片对应拾音棒的感音部位的一侧,所述下弦枕垫片的另一侧与所述下弦枕的端部相连接。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下弦枕与拾音棒相接触的凸部的顶端轮廓线呈近似尖角形状。[0010]更一步优选的,所述下弦枕凸部的纵截面顶端轮廓线呈等边多边形的一部分。又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下弦枕凸部的纵截面顶端轮廓线呈一段圆弧。本实用新型的下弦枕与现有技术对比的有益效果是即使下弦枕在制作时有微小的误差,以及在安装或调音过程中有稍微的偏差,也能够充分吸收各个弦的振动能量,使弦乐器的音量大且各弦之间的音量均匀,并能够保证良好的音色和音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弦乐器,其包括弦乐器本体和安装于其上的拾音器、输出插座、下驹、下弦枕和弦线,所述拾音器和输出插座电连接,所述下弦枕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下驹和弦线相接触,所述拾音器包括相互电连接的电路和拾音棒,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弦枕的一端通过连接于其端部的凸部与所述拾音棒的感音部位相接触。优选的,所述连接与下弦枕的凸部设于所述下弦枕的端部,成一体结构。再优选的,所述弦乐器还包括安装在所述下弦枕和拾音棒之间的下弦枕垫片,所述与拾音棒的感音部位相接触的凸部设于所述下弦枕垫片对应拾音棒的感音部位的一侧,所述下弦枕垫片的另一侧与所述下弦枕的端部相连接。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弦乐器中与拾音棒接触的凸部的顶端轮廓线呈近似尖角形状。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弦乐器中与拾音棒接触的凸部的纵截面顶端轮廓线呈等边多边形的一部分。又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弦乐器中与拾音棒接触的凸部的纵截面顶端轮廓线呈一段圆弧。本实用新型的弦乐器,因采用上述的下弦枕,从而即使在安装或调音过程中有稍微的偏差,也能够充分吸收各个弦的振动能量,使弦乐器的音量大且各弦之间的音量均匀,并能够保证良好的音色和音质。图1是现有技术中下弦枕和感音棒与吉他本体中的压线柱和下驹的装配示意图;[0021]图2是现有技术中下弦枕和拾音棒与吉他本体中的弦、压线柱和下驹的装配示意图及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下弦枕的立体图[0023]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下弦枕的后视图[0024]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下弦枕的主视图[0025]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下弦枕的仰视图[0026]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下弦枕的左视图[0027]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下弦枕的右视图[0028]图9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下弦枕的右视图;[0029]图10是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下弦枕的右视图;[0030]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拾音棒的示意图;[0031]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拾音棒的端面右视图;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下弦枕和感音棒与吉他本体中的压线柱、弦线和下驹的装配示意图,以及局部放大图;[0033]图14是本实用新型图15是本实用新型图16是本实用新型图17是本实用新型图18是本实用新型图19是现有技术的图20是本实用新型图21是本实用新型图22是本实用新型图2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下弦枕垫片的立体图示意图一个实施例的下弦枕垫片的主视图一个实施例的下弦枕垫片的仰视图一个实施例的下弦枕垫片的俯视图一个实施例的下弦枕垫片的右视图下弦枕的测试波形的如图8所示结构的下弦枕的测试波形图;的如图9所示结构的下弦枕的测试波形图;的如图IO所示结构的下弦枕的测试波形图的吉他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0044]实施例一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下弦枕2的立体图,该下弦枕2底部设有6个横截面端部呈弧形的凸部21,其后视图、俯视图、主视图、左视图和右视图分别如图4-8所示。如图11所示,是拾音棒3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是拾音棒3与下弦枕的凸部21接触端的端面示意图。如图1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下弦枕2、拾音棒3和下驹1以及与吉他本体中的压线柱4和弦线5的装配示意图及其局部放大图,所述弦线5的一端与压线柱4连接,所述拾音棒3嵌入安装在下驹1中,所述下弦枕2的上端与弦线5靠紧接触,下弦枕2的弧形下端与拾音棒3的感音部位31相接触。如果下弦枕2在安装时有稍微的偏差或调音过程中被弦线5拉偏稍许,则因为其弧形下端与拾音棒3的感音部位31的接触情况没有改变,故不会影响拾音器10的拾音效果。[0047]实施例二该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是,还包括一个下弦枕垫片6,其一面按照一定的间隔设有6个顶端呈弧面形状的凸部,如图14-18所示,分别是该下弦枕垫片6的立体图、主视图、仰视图、俯视图和右视图。所述下弦枕垫片6在使用中各个凸部分别与所述拾音棒3的各个感音部位31相接触,该下弦枕垫片6另一面通过所设的两个卡槽与下弦枕2的端部(下弦枕2的端面的相应卡榫结构未画出)相连接,以确保两者始终紧靠接触。[0049]实施例三该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是,下弦枕垫片6的凸部的纵截面顶端轮廓呈等边多边形的一部分,其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0051]实施例四该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是,所述下弦枕2的底部轮廓呈近似尖角状,其结构示意图如图io所示。实施例五如图2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吉他的示意图,其包括本体和设于其上的拾音器10及输出插座20,拾音器10和输出插座20电连接,拾音器10的拾音棒3嵌入安装在吉他本体中的下驹1中,吉他的弦线5的一端与压线柱4连接,所述下弦枕2底部设有纵截面顶端呈弧形的凸部21,下弦枕2的上端与弦线5靠紧接触,下弦枕2的凸部21与拾音棒3的感音部位31相接触。如果下弦枕2在安装时有稍微的偏差或调音过程中被弦线5拉偏稍许,则因为其弧形下端的凸部21与拾音棒3的感音部位31的接触情况没有改变,故不会影响拾音器io的拾音效果。实施例六该实施例与实施例五的区别是,所述下弦枕2的底部所设的凸部21的纵截面顶端轮廓呈等边多边形的一部分,比如是由等边多边形的6个边组成(当然可以是任何^3个的边组成)。[0057]实施例七该实施例包括吉他本体和设于其上的拾音器10及输出插座20,拾音器10和输出插座20电连接,拾音器10的拾音棒3嵌入安装在吉他本体中的下驹1中,吉他的弦线5的一端与压线柱4连接,下弦枕2的下端通过一面设有纵截面顶端轮廓呈弧形的凸部21的下弦枕垫片6与拾音棒3的感音部位31相接触,下弦枕2的上端与弦线5靠紧接触。所述下弦枕2的下端与下弦枕垫片6之间通过卡榫和卡槽连接以确保始终相互紧靠接触。如果下弦枕2在安装时有稍微的偏差或调音过程中被弦线5拉偏稍许,则因为下弦枕垫片6的凸部21与拾音棒3的感音部位31的接触情况没有改变,故不会影响拾音器10的拾音效果。[0059]图19-22是本实用新型的吉他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S卩同一吉他、同一弦线、同样的弹线方式、同一测试仪及同一材料的下弦枕,分别采用如图7、8、9和IO所示的下弦枕结构得到的波形图,测试结果与现有技术的下弦枕相比可大致量化如下表所示[0060]<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0061]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一种用于弦乐器的下弦枕,包括下弦枕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弦枕本体的一端连接有用于和弦乐器中拾音棒的感音部位相接触的凸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拾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和拾音棒的感音部位相接触的凸部设于所述下弦枕的底部,成一体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拾音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所述下弦枕和拾音棒之间的下弦枕垫片,所述与拾音棒的感音部位相接触的凸部设于所述下弦枕垫片对应拾音棒的感音部位的一侧,所述下弦枕垫片的另一侧与所述下弦枕的端部相连接。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下弦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的顶端轮廓线呈近似尖角形状。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下弦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的纵截面顶端轮廓线呈等边多边形的一部分。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下弦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的纵截面顶端轮廓线呈一段圆弧。7.—种弦乐器,包括弦乐器本体和安装于其上的拾音器、输出插座、下驹、下弦枕和弦线,所述拾音器和输出插座电连接,所述下弦枕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下驹和弦线相接触,所述拾音器包括相互电连接的电路和拾音棒,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弦枕的一端通过连接于其端部的凸部与所述拾音棒的感音部位相接触。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弦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与下弦枕的凸部设于所述下弦枕的底部,成一体结构。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弦乐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所述下弦枕和拾音棒之间的下弦枕垫片,所述与拾音棒的感音部位相接触的凸部设于所述下弦枕垫片对应拾音棒的感音部位的一侧,所述下弦枕垫片的另一侧与所述下弦枕的端部相连接。10.如权利要求7或8或9所述的弦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的顶端轮廓线呈近似尖角形状。11.如权利要求7或8或9所述的弦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的纵截面顶端轮廓线呈等边多边形的一部分。12.如权利要求7或8或9所述的弦乐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的纵截面顶端轮廓线呈一段圆弧。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弦乐器及用于弦乐器的下弦枕,该弦乐器包括弦乐器本体和安装于其上的拾音器、输出插座、下驹、下弦枕和弦线,所述拾音器和输出插座电连接,所述下弦枕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下驹和弦线相接触,所述拾音器包括相互电连接的电路和拾音棒,所述下弦枕的一端通过连接于其端部的凸部与所述拾音棒的感音部位相接触,本实用新型的弦乐器及下弦枕即使在安装或调音过程中有稍微的偏差,也能够充分吸收各个弦的振动能量,使弦乐器的音量大且各弦之间的音量均匀,并能够保证良好的音色和音质。文档编号G10D3/00GK201465537SQ20092013284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申请日期2009年6月10日优先权日2009年6月10日发明者鲁文洙申请人:鲁文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